1.关于老年人 的诗句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沉醉东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 /hot/chongyang.htm 赏菊登高祈长寿 人共菊花醉重阳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重阳节亦称”登高节”,秋高气爽、遍地黄花时节,登山游览,欣赏深秋美景,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重阳节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还有步步高升的含意,”高”又有高寿含义,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所以重阳登高特别受人重视,尤其是受老人们的重视.1989年国家将重阳定为"老人节",于是老人们有了自己的节日。
§关于重阳: [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起源地] [重阳节起源] §重阳传说: [重阳节的传说] [吃重阳糕的传说] [重阳节歌谣]------------------------------------------------------------------------------------------------------ 重阳诗篇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沉醉东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牡丹待放 姚王魏后上春台,羞涩红颜半未开。俗子安能窥艳色,芳心只待檀郎来。
注:姚王魏后:唐时姚崇家种植有黄色牡丹,称为“牡丹之王”;魏徵家种植有紫色牡丹,称为“牡丹之后”。檀郎:有情之人。
与归梦老人酬唱 (限用杯、才、开字作韵) 天公赐我一交杯,节日情怀杜牧才。去岁未经此门过,玫瑰今日为谁开?(归梦老人) 含笑拈花且纵杯,骚人心慕薛涛才。
一觞一咏幽情畅,唤起娇柔玫瑰开。(白草屋主) 桃源梦获夜光杯,欲步当年五斗才。
未肯东篱荷锄去,仍归网上觅花开。(归梦老人) 一拍一呼一酌杯,大惊梦老溢诗才。
谪仙借与生花笔,跌宕风云景象开。(白草屋主) 刚在电视里看了有关葡萄沟的戏,因而得句,白兄别笑话:葡萄沟里摄魂杯,美酒佳人聚巨才。
莫问东篱千菊面,天山花市为君开。
2.月老在古文中以何代表
月下老人,简称“月老”,本来就是古人创造的文学人物。
唐朝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定婚店》记载: 杜陵韦固,元和二年旅次遇一老人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捡书。固问所寻何书,答曰:“天下之婚牍耳。”又问囊中何物,答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雠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 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这个于月下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检书的老人,即是后来在民间被奉为婚姻之神的月下老人。后多用作媒人的代称。
文言文中还是称月老或月下老人。
3.形容老年人的诗词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在著名的《春望》中写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实,这满头稀疏的白发是诗人忧愁劳心所 致。
杜甫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理想,然而却眼睁睁看着挚爱的国家一步步沉沦,这无疑是对他最沉痛、最残忍的打击。春来,祖国的大好河山依 旧,只是战乱之火却无情地蔓延,国破家亡,哀鸿遍野,连花鸟都让人触目惊心。
更可怕的是音信不通,家里的亲人境况如何,不得而知。当时杜甫年仅46岁,本不应该有太多的白发,因为忧愁而生白发,因为忧虑而致白发脱落,以至越来越稀疏了,几乎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通过 “搔”这一个动作,把内心的焦虑彷徨和痛苦之情,极其有力地表达出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白发苍苍,忧愁郁闷的老人形象。“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在写《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时,不过四十岁,却已经“尘满面,鬓如霜”了。
“尘满面,鬓如霜”,简单质朴的六个字,把作者饱经 风霜、仕途失意的坎坷人生概括出来。诗人陈师道也是如此,他在《除夜对酒赠少章》一诗中感慨道:“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说自己备受无情的现实之摧 残,以至头发脱落斑白,面容衰老只有依靠酒力才能显现红光。这里说“发短愁催白”不一定是实写,“颜衰酒借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
诗人此时不过三十出 头,本不应该有白发衰颜,只不过是借此表达愁之深、心之苦、生活之艰辛罢了。据记载,陈师道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
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 史,但朝廷以陈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曾巩去世后,陈师道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以至孤苦伶仃。
直至宋 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苏轼荐任徐州教授。在这样的人生遭际中,诗人怎不“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呢。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白居易的《秋雨夜眠》一诗,诗人抓住秋雨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安闲的老翁形象。“凉冷三秋夜”是老翁所 处的背景,他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十分“安闲”。
“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两句,写老翁就寝的 情景,也是“安闲”的一个具体体现。
“卧迟”是老年人的特性,正因为睡得晚,他才能在秋雨声中“睡美”。灯灭之后,闻着窗外淅沥的秋雨声入眠,他的心中是 静美的,连梦都是美的。
睡醒之后,他仍是安闲的——“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可他还要添香,打算 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末两句“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以景作结,写出老翁淡泊清净的内心。
此时,诗人白居易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俨然“安闲一老翁”,再加上亲密的诗友元稹已经谢世,心情自然特别淡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写《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这首诗时,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乌桓,正踌躇满志,充满乐观自信的情调。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 了,想到自己的人生历程,不由得感慨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作者认为神龟虽然可以活几千年,最终仍难免一死,腾蛇虽能乘云驾 雾,最终仍不免成为土灰。人生也是如此,生命都是有限的,然而诗人却唱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高歌。他说,千里马虽然形老体 衰,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那些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仍有一颗勃勃雄心,他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息。诗人以千里马自比,表 达自己不应因年暮而意志消沉,而要乐观奋发,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活力。
这四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气势豪迈,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 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则高唱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两句,以反诘领起,并作回答。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一旦逝去,就不 可能再来,正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然而,在苏轼看来,人的青春虽然不可再现,但人可以老当益壮,可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往往使人焕发出 青春的光彩,即人生可以再少,就像溪水尚可以西流一样。
这两句振奋人心的议论,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休将白发唱黄鸡”,再次唱出催人奋进之曲。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而作者却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 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4.关于月的诗句、成语、名言等,“月多月好”
李白《月下独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还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张煌言《舟次中秋 ——————————————————————————————月白风清形容月夜的明朗幽静月地云阶指仙境或美境月黑风高语出元元怀《拊掌录》:“殴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后用以比喻险恶的环境月朗星稀同“月明星稀”月露之体喻指辞藻华美而内容空乏的诗文。
语本《隋书·李谔传》:“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月落参横亦作“月没参横”。
月亮已落,参星横斜,形容夜深。参,二十八宿之一。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亲友在门,饥不及餐。”宋秦观《和黄曹忆建溪梅花》:“月没参横画角哀,暗香消尽令人老。”
鲁迅《集外集拾遗·怀旧》:“家之阍人王叟,时汲水沃地去暑热,或掇破几椅,持烟筒,与李妪谈故事,每月落参横,仅见烟斗中一星火,而谈犹弗止。”一说,形容天色将明。
首见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下》:“时东方已白,师雄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须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尔。”月落星沉见“月落星沈”月落星沈亦作“月落星沉”。
谓天色将明月满则亏月圆则缺。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点则开始衰退月貌花容形容女子容貌姣美月没参横见“月落参横”月明千里月光普照大地。
语本南朝宋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月明星稀皓月当空,星星稀少月缺花残比喻美女之死或美好事物遭受摧残月夕花朝借指良辰美景月夕花晨见“月夕花朝”月下花前唐白居易《老病》诗:“昼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本指美好的憩游环境。后多指易触发男女情思的环境月下老儿见“月下老人”月下老人亦作“月下老儿”。
神话传说中掌管婚姻之神。典出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
略谓:杜陵韦固,元和二年旅次遇一老人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捡书。固问所寻何书,答曰:“天下之婚牍耳。”
又问囊中何物,答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雠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后多用作媒人的代称月异日新同“日新月异”月盈则食谓月满时才发生月食。亦用以比喻盛极则衰月圆花好①花好月圆。
象征幸福美满。常用作祝颂之词。
5.形容“月老”的成语有哪些
1、月下老人[ yuè xià lǎo rén ]: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
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
例句:有情人多么希望~能给他们一条“红绳”得以结良缘。 2、红绳系足[ hóng shéng jì zú ]: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例句:传说中,在神仙家族中,月下老人专管人间姻缘,谁与谁能成夫妻,都是月下老人事先以红绳系足选定。 3、媒妁之言[ méi shuò zhī yán ]:媒妁:说合婚姻的人。
媒人的介绍。 例句:许多婚姻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4、红丝暗系[ hóng sī àn jì ]:相传月下老人掌管人间的姻缘,以红绳系夫妇之足。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例句:还不曾红丝暗系,先弄得白刃相加。 5、三媒六证[ sān méi liù zhèng ]: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
表示郑重其事。 例句:旧社会纳妾,没有太多的礼仪,没有三媒六证,少去了许多环节。
6.月下老人是成语吗
是
月下老人yuè xià lǎo rén
[释义] 神话传说中主管人间婚姻的神。后来指媒人的代称。
[语出] 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记载;韦固年轻时路过宋城;在月光下见一老人倚囊翻书。韦固问看什么书;他说是天下人的婚姻簿;并说囊中有“赤绳”;暗系在男女双方的脚上;使他们成为夫妇。《老张的哲学》第二十八:“老龙怎么也不肯写婚书!他也有他的理由;他们信教的不供神;和不供子孙娘娘;月下老人一样!”
[正音] 月;不能读作“yuē”。
[辨形] 老;不能写作“姥”。
[近义] 媒妁之言 天配良缘
[用法] 多指媒人。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有情人多么希望~能给他们一条“红绳\"得以结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