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桃花潭的诗句古诗
《赠汪伦》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蕲州送别易副使》
年代: 明 作者: 周忱
江头柳花白如雪,江上行人正催别。
欲把长条赠远行,荡扬花飞不堪折。
今年花飞犹去年,此时一去何时还。
含情再诵江淹赋,如在【桃花潭】水边。
望君重来在旦晚,愿君不道蕲州远。
君看柳絮若无情,犹自随风去还转。
《赠别郑秋蕃兼谢惠画》清 梁启超
桃花潭水兮情深千尺,长毋相忘兮攀此繁枝。(节选)
2.描写桃花潭的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
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这首诗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 另外,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这首诗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
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有一种不期而然之妙。“看似寻常最奇崛”,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
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喜好游览名山大川。
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请他去泾县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
汪伦是泾县的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于是李白问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这首诗写的是汪伦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从诗中分析,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
不辞而别的李白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由于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他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
3.描写桃花潭的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
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这首诗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 另外,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这首诗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
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有一种不期而然之妙。“看似寻常最奇崛”,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
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喜好游览名山大川。
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请他去泾县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
汪伦是泾县的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于是李白问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这首诗写的是汪伦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从诗中分析,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
不辞而别的李白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由于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他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
4.描写桃花的古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潭池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桃花诗 春携连宵雨,桃花次第开. 花落香碧草,人至疑瑶台. 夹岸三四里,尽是刘郎栽. 刘郎倚桃树,佳人带笑来. 佳人本姓师,相携连理枝. 貌比桃花艳,态似柳拂丝. 见郎倚桃树,娇嗔吐言辞. “奴无桃花好?奴无桃花姿? 见奴何不笑,相携何迟迟?” 郎言花窈窕,人无桃花娇. 佳人闻言怒,折花向郎抛. “花若比人好,与花度良宵!” 郎颜羞惭色,相扶携手摇. 玉手忽抽去,佳人不言语. 桃花最夭斜,发在水急处. 且伸削葱手,且跨凌波步. 不知苍苔滑,一霎水中赴. 桃花水中漂,佳人水中舞. 刘郎惧且惊,拾与桃枝迎. 佳人共桃花,随水俱飘零. 郎恨无水性,忙发呼救声. 此地本偏僻,村人不能听. 郎急返村头,遇人苦哀求. 同至桃花处,唯见碧水流. 桃花离桃树,桃花水上浮. 佳人何处去,伴与桃花休. 郎泪桃花落,哀哀不能收. 本以桃花傲,今以桃花仇. 从此不栽桃,不复结鸾俦. 徒留爱与恨,相伴水悠悠. 贯休 【上冯使君五首】 扣舷得新诗,茶煮桃花水.々数片帆,去去殊未已. 聂夷中 【杂曲歌辞·起夜半】 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 *** 【杂曲歌辞·胡渭州】 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风吹入帘里,惟有惹衣香. 王维 【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钱起 【梨花】 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 钱起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石井】 片霞照仙井,泉底桃花红.那知幽石下,不与武陵通. 顾况 【听山鹧鸪】 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刘禹锡 【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 张籍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桃坞】 春坞桃花发,多将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元稹 【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张祜 【胡渭州】 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风吹入帘里,唯有惹衣香. 李群玉 【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 素腕撩金索,轻红约翠纱.不如栏下水,终日见桃花. 聂夷中 【起夜来】 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 韩偓 【野钓】 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风头阻归棹,坐睡倚蓑衣. 徐铉 【题雷公井】 掩霭愚公谷,萧寥羽客家.俗人知处所,应为有桃花. *** 【白衣女子木叶上诗】 桃花洞口开,香蕊落莓苔.佳景虽堪玩,萧郎殊未来. 张元一 【咏静乐县主】 马带桃花锦,裙衔绿草罗.定知帏帽底,仪容似大哥. 李建勋 【句】 桃花流水须长信,不学刘郎去又来.(见《南唐近事》) 顾况 【句】 崦合桃花水,窗鸣柳谷泉.(题柳谷泉,见《应天府志》) 张元一 【又嘲】 裹头极草草,掠鬓不菶菶.未见桃花面皮,漫作杏子眼孔. 王维 【田园乐七首(一作辋川六言,第六首一作皇甫曾诗)】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元稹 【樱桃花】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顾况 【杂曲歌辞·桃花曲】 魏帝宫人舞凤楼,隋家天子泛龙舟.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水流. *** 【杂曲歌辞·凉州歌第一】 汉家宫里柳如丝,上苑桃花连碧池.圣寿已传千岁酒,天文更赏百僚诗. 刘禹锡 【杂曲歌辞·忆江南】 春过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樽前,惟待见青天. 苏颋 【杂曲歌辞·桃花行】 桃花灼灼有光辉,无数成蹊点更飞.为见芳林含笑待,遂同温树不言归. 张志和 【杂歌谣辞·渔父歌】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 杜审言 【戏赠赵使君美人】 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 刘宪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 苏颋 【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 桃花灼灼有光辉,无数成蹊点更飞.为见芳林含笑待,遂同温树不言归. 张说 【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张旭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常建 【三日寻李九庄】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常建 【戏题湖上】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刘长卿 【时平后春日思归】 一尉何曾及布衣,时平却忆卧柴扉.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 李白 【赠汪伦(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 【东鲁门泛舟二首】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张谓 【赠赵使君美人】 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 岑。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桃花潭的诗句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