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七夕外 林杰的其他诗
【作者小传】:林杰,字智周,闽人。幼而秀异,六岁赋诗,援笔立成,唐扶见而赏之。又精琴棋草隶,举神童。年十七卒。
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句:金盘摘下挂朱颗,红壳开时饮玉浆。
王仙君坛(又名王仙坛):羽客已登云路去,丹砂草木尽凋残。
不知千岁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
七夕:七夕今朝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他死得早,留的诗不多
2.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什么盛况的名诗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释义》七夕佳节到来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妇女都望着月亮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在从前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为鼎盛。
3.林杰的古诗.林杰的古诗有哪些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沉”字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宫中孤独枯燥的生活,只能见到深蓝色的天.“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后两句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应悔”是猜测的意思,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要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必须对“嫦娥奔月”的传说有一定的了解(详见参考资料).据说嫦娥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
林杰,字智周,闽人.幼而秀异,六岁赋诗,援笔立成,唐扶见而赏之.又精琴棋草隶,举神童.年十七卒.诗二首.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4.林杰的乞巧一诗中描写乞巧盛况的诗句是,什么
七夕节本名叫做“乞巧节”,源起于汉代。
乞巧,既是乞求女子心灵手巧,也是祈望生活美满智巧。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 ①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意思】: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比喻) 七夕节,也被我们成为“乞巧节”。在古代,人们在这一天不仅有着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的传说,还有很多丰富色彩的民间传说。
那么,乞巧节是如何由来的呢?在民间又有着什么样的传说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乞巧节的由来 乞巧节又被称为“七夕节”起源于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就是在农历7月7日,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民间的少女们希望能到织女的灵气,所以在七夕节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少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乞巧节传说: 第一则: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
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
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
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
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
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
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
5.乞巧林杰古诗翻译
乞巧
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
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6.《乞巧》 是唐代诗人 林杰 描写民间 七夕乞巧 盛况的名诗
乞巧
【作者】林杰
【朝代】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乞巧》是唐代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7.关于七夕节的诗句古诗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____林杰《乞巧》
4、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____杜牧《秋夕》
5、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____佚名《迢迢牵牛星》
6、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7、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8、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____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9、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____林杰《乞巧》
10、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____张埜《夺锦标·七夕》
11、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12、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____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13、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____李商隐《马嵬·其二》
14、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____徐凝《七夕》
15、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____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16、两情缠绵忽如故。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63030复畏秋风生晓路。____王建《七夕曲》
17、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____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18、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____李商隐《辛未七夕》
19、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20、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____沈佺期《七夕曝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