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念奴娇赤壁怀古常考诗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整篇作品,前者激动昂扬,后者却又多了份感怀.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那一段,其实是比较有内容,有感情的.
2.年奴桥赤壁怀古常考的诗句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形容想得很远,冲刷:指今天的长江,周郎顾”之语,酒杯.
作品注释
⑴大江.)(qiáng lǔ)灰飞烟灭.樯.周瑜精通军事,头戴纶巾: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惊涛拍岸,孙,三国周郎赤壁:手摇动羽扇,周瑜因病去世,一时多少豪杰,指曹军(樯橹.
人生如梦:通“樽”.橹,生的闭月羞花: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这里指旧地,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遥想公瑾当年.
⑿华发,千古风流人物:强大之敌; 回忆,一樽(zūn)还(huán)酹(lèi)江月.
江山如画,寄托自己的感情,又精于音律:花白的头发.
⑽强虏,有沉鱼落雁,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卷起千堆雪,雄姿英(yīng)发,是周瑜之妻,挂帆的桅杆.指假战场黄州.
故垒西边.
⑺小乔、倾国倾城之貌:比喻浪花,当年的赤壁战场.公元210年.(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樯橹(也作强虏.
羽扇纶(guān)巾.
摘自百度网友、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
⑾故国,语文版为虏.这里指洒酒酬月.东汉末年东吴名将.
⑼羽扇纶巾,年仅36岁,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⒂酹.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冲洗.
⑵淘,谈笑间,早生华(huá)发(fà):英俊勃发.
故国神游,人教版为橹,人道是,一种摇船的桨).
⑶故垒,浪淘尽,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谢谢,小乔初嫁了(liao).指古战场.
⑻英发:周瑜(175-210)字公瑾.)
⑸雪.公元208年:乔公的小女儿.
乱石穿空:(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纶巾.
⒁尊,多情应笑我:黄州古老的城堡.
⑹遥想.
⑷周郎宋· 苏轼
大江东去
3.关于杜牧的《赤壁》的诗题一个问题
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诗人过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并非赤壁,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蒲昕西北长江南岸),有感于三国时代英雄的成败,借题发挥,虽以地名为题,实则咏史怀古。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后来的诗论家对于杜牧在这首诗中所发表的议论,也有一番议论。宋人许?《彦周诗话》云:“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这一既浅薄而又粗暴的批评,曾经引起许多人的反对。如《四库提要》云:“(许?)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这话说得很对。正因为这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
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按照许?那种意见,我们也可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另外,有的诗论家也注意到了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如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云:“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也说:“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这些看法,都是值得加以考虑的。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来罢了。
4.以<<赤壁>>为题的古诗有哪些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
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
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
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山旁]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
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
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
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5.<<赤壁之战>>哪些句子容易考名句默写
1、英雄无用武之地2、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3、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4、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5、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6、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此文考名句的机会不大,可能的出题点多为语末助词类或翻译类。如:可“烧而走也”的助词“也”;“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中“会猎”解释辨析。“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中“中国”包含的范围地域等类,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