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桑葚”的诗句有哪些
1.《再至汝阴三绝》
朝代:宋代|作者:欧阳修
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
朱轮昔愧无遗爱,白首重来似故乡。
2.《送唐孟方教授三首》
朝代:宋代|作者:陆文圭
泮水三年惟饮水,不知芹藻味何如。
群鸮无故争桑葚,挟弹何人莫间渠。
3.《听莺歌》
朝代:唐代|作者:灵澈
新莺傍檐晓更悲,孤音清泠啭素枝。
口边血出语未尽,岂是怨恨人不知。
不食枯桑葚,不衔苦李花。
偶然弄枢机,婉转凌烟霞。
众雏飞鸣何跼促,自觇游蜂啄枯木。
玄猿何事朝夜啼,白鹭长在汀洲宿。
黑雕黄鹤岂不高,金笼玉钩伤羽毛。
三江七泽去不得,风烟日暮生波涛。
飞去来,莫上高城头,莫下空园里。
城头鸱乌拾膻腥,空园燕雀争泥滓。
愿当结舌含白云,五月六月一声不可闻。
4.《次张士竹草堂韵》
朝代:明代|作者:九皋声公
西枝草堂西复西,山回谷转路多迷。
蜜蜂出户樱桃发,桑葚连村布谷啼。
自起开门留野鹤,谁能立马候朝鸡。
经时不到云深处,雉子将雏鹿有麛。
5.《西龙道院》
朝代:宋代|作者:洪咨夔
溪影山光浸晓寒,空庭人马报平安。
梦回非想天中界,身是无怀国裹官。
桑葚青红鸠澒洞,麦花开落雉蹒跚。
好班嘉定中兴诏,尽与蓬婆滴博看。
2.关于桑葚的诗句
湘灵君>鼓瑟湘灵粲匹抻, 读来弥觉世间珍.诗成七步陈王咏, 须断数根子美吟.云树遥思知路远, 清芬陡挹仰商参.屏中习见天花散, 得接仁风万象春.七绝三首 桑葚桑舍幽幽掩碧丛,清风小径露芳容。
参差红紫熟方好,一缕清甜心底溶。二恰是春风三月时,芳容依旧恋琼枝。
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三又见春风化雨时,瑶台一别未言痴。
殷红莫问何因染,桑果铺成满地诗。采桑子 苏轼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
细捻轻扰,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3.关于桑葚的诗句
湘灵君>
鼓瑟湘灵粲匹抻, 读来弥觉世间珍.
诗成七步陈王咏, 须断数根子美吟.
云树遥思知路远, 清芬陡挹仰商参.
屏中习见天花散, 得接仁风万象春.
七绝三首 桑葚
桑舍幽幽掩碧丛,清风小径露芳容。
参差红紫熟方好,一缕清甜心底溶。
二
恰是春风三月时,芳容依旧恋琼枝。
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
三
又见春风化雨时,瑶台一别未言痴。
殷红莫问何因染,桑果铺成满地诗。
采桑子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
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
细捻轻扰,醉脸春融,
斜照江天一抹红。
4.描写樱桃的诗句
南唐·冯延已《罗敷艳歌》:“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
宋·赵彦端《豆叶黄》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三句写春光流逝:樱桃渐红,芭蕉转绿,形象地体现季节的推移。
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芍药樱桃两斗新(宋·苏轼·《浣溪沙》)
一颗樱桃樊素口(宋·苏轼·《蝶恋花》)
飞来衔得樱桃去(近代·王国维·《蝶恋花》)
点火樱桃(宋·辛弃疾·《满江红》)
牡丹破萼樱桃熟(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樱桃色照银盘溜(宋·欧阳修·《渔家傲》)、
阳关声里樱桃破(宋·无名氏·《渔家傲》)
樱桃红颗压枝低(宋·晁补之·《浣溪沙》)
试屐樱桃下(宋·陈克·《菩萨蛮》)
绿阴寂寂樱桃下(宋·陈克·《菩萨蛮》)
樱桃新荐小梅红(宋·无名氏·《失调名》)
樱桃半点红(宋·晏几道·《阮郎归》)
樱桃半点红(宋·晏几道·《阮郎归》)
更将乳酪伴樱桃(宋·无名氏·《南歌子》)
芍药樱桃(宋·张孝祥·《蝶恋花》)
微绽樱桃一颗红(宋·吕渭老·《浣溪沙》)
青梅老尽樱桃熟(宋·韩元吉·《菩萨蛮》)
浅笑樱桃破(宋·毛滂·《清平乐》)
樱桃落尽春归去(唐·李煜·《临江仙》)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清·纳兰性德·《菩萨蛮》)
5.与"桑葚"有关的诗词
1、采桑子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
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
细捻轻扰,醉脸春融,
斜照江天一抹红。
2、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3、西龙道院
洪咨夔
溪影山光浸晓寒,空庭人马报平安。
梦回非想天中界,身是无怀国裹官。
桑葚青红鸠澒洞,麦花开落雉蹒跚。
好班嘉定中兴诏,尽与蓬婆滴博看。
4、送严陵邵叔忠学录归侍二首
陆文圭
薄官如秋菰,冷淡不堪食。
学宫如傅舍,敞漏栖不得。
访君桥水东,一榻可容膝。
中吴多佳士,三载谁与适。
可怜泮林鸮,止醉桑葚黑。
束书归去来,钓台秋风夕。
5、次张士竹草堂韵
九皋声公
西枝草堂西复西,山回谷转路多迷。
蜜蜂出户樱桃发,桑葚连村布谷啼。
自起开门留野鹤,谁能立马候朝鸡。
经时不到云深处,雉子将雏鹿有麛。
.写作背景:宋神宗熙宁七年甲寅仲冬,即1074年冬,东坡调任密州知州,途经润州即现江苏镇江市,与孙巨源、王正仲甘露寺多景楼集会.席间有色艺俱佳的官妓胡琴相伴,周围是晚霞夕照中愈显奇丽的美景,于是孙巨源请东坡临景填词.东坡应约写下了这首《采桑子》,另作了一首名为《润州甘露寺弹筝》的诗.乐事回头一笑空,与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语意相连,意谓这次多景楼饮酒听歌,诚为“乐事”,可惜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看时,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只有“多情”、“多感”、“多病”永远留心头,哀怨尽言外.
6.关于樱桃的诗词
奉上170首。
/search.asp?RR=1&TT=%D3%A3%CC%D2&scommand=%CB%D1%CB%F7
采桑子
冯延巳
小堂深静无人到,
满院春风。
惆怅墙东,
一树樱桃带雨红。
愁心似醉兼如病,
欲语还慵。
目暮疏钟,
双燕归栖画阁中。
采桑子
冯延巳
樱桃谢了梨花发,
红白相催。
燕子归来,
几度香风绿户开。
人间乐事知多少,
且酹金杯。
管咽弦哀,
慢引萧娘舞袖回。
久别离
李白
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况有锦字书,开缄使
人嗟。至此肠断彼心绝。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
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
使西来。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
临江仙
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
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楞帘珠箔,惆怅卷金泥。
门巷寂寥人去后,
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一斛珠
李煜
晓妆初过,
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阮郎归
晏几道
晚妆长趁景阳钟,
双娥着意浓。
舞腰浮动绿云浓,
樱桃半点红。
怜美景,惜芳容,
沉思暗记中。
春寒帘幕几重重,
杨花尽日风。
一剪梅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是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菩萨蛮
纳兰性德
为春憔悴留春住
那禁半霎催归雨
深巷卖樱桃
雨余红更娇
黄昏清泪阁
忍便花飘泊
消得一声莺
东风三月情
念奴娇
郑燮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
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
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
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
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
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
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7.急需关于樱桃的诗句
【标题】:樱桃
【年代】:唐
【作者】:张祜
【体载】:七绝
【内容】:--------------------
石榴未拆梅犹小,爱此山花四五株。
斜日庭前风袅袅,碧油千片漏红珠
【标题】:樱桃
【年代】:宋
【作者】:陈与义
【内容】:--------------------
四月江南黄鸟肥,樱桃满市粲朝晖。
赤瑛盘里虽殊遇,何似筠笼相发挥
【标题】:樱桃答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载】:五绝
【内容】:--------------------
众果莫相诮,天生名品高。何因古乐府,惟有郑樱桃。
【标题】:樱桃花
【年代】:唐
【作者】:皮日休
【体载】:七绝
【内容】:--------------------
婀娜枝香拂酒壶,向阳疑是不融酥。
晚来嵬峨浑如醉,惟有春风独自扶
【标题】:樱桃树
【年代】:唐
【作者】:韦庄
【体载】:七绝
【内容】:--------------------
记得初生雪满枝,和蜂和蝶带花移。
而今花落游蜂去,空作主人惆怅诗
8.有关樱桃的诗句
后梁·宣帝。《樱桃赋》:“懿夫樱桃之为树,先百果而含荣,既离离而春就,乍苒苒而东迎。”
唐太宗。《樱桃春为韵诗》:“华林满芳景,洛阳编阳春,未颜合运日,翠色影长津。”
唐·白居易。《吴樱桃》:“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农气味殊。洽恰举头千万颗,婆娑拂面两三株。鸟偷飞处衔将火,人争摘时踏破珠。可惜风吹兼雨打,明朝后日即应无。”
宋·苏轼。《樱桃》:“独绕樱桃树,酒醒喉肺干。莫除枝上露,从向口中传。”
宋·朱淑真。《樱桃》:“为花结实自殊常,摘下盘中颗颗香。味重不容轻众口,独于寝庙荐先尝。”
宋·辛弃疾。《菩萨蛮·席上分赋得樱桃》:“香浮乳酪玻璃流,年年醉里尝新惯。何物比春风?歌唇一点红。江湖清梦断,翠笼明光殿。万颗写轻匀,低头愧野人。”
南唐·冯延已《罗敷艳歌》:“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 宋·赵彦端《豆叶黄》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