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中关于学习古诗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语出《论语.学而》。这是《论语》第一章第一句,学习的本义。
译文:孔子说:人做学问,就要把所学知识及时用在生活实践上去,同时经常去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体验到学习的无穷快乐。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语出《论语.学而》。这句说的是学者的日常言行的一个基本要求和态度。
译文:孔子说:君子在生活上不追求饱暖安逸,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奋敏捷,言语谨慎;常常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可以称的上是好学习的君子了。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语出《论语.为政》。这句话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
译文:孔子说: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出《论语.为政》。这句是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总结。
译文: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容易使人拘泥刻板,流于教条主义的泥淖;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不切实际而疑惑不解,白白浪费了时间却无所成。
5、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语出《论语.为政》。这是学者做学问最基本的态度问题。
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实的智慧。
2.《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名句有哪些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人做学问,就要把所学知识及时用在生活实践上去,同时经常去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体验到学习的无穷快乐。
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君子在生活上不追求饱暖安逸,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奋敏捷,言语谨慎;常常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可以称的上是好学习的君子了。
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容易使人拘泥刻板,流于教条主义的泥淖;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不切实际而疑惑不解,白白浪费了时间却无所成,所以就要思考和实践相结合,学习才会大有长进。
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实的智慧!平常看很多人爱面子,喜欢不懂装 懂,这就是不踏实,不认真,不是做学问的态度,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学习无论是知识还是技艺,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七、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是说: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自己又做到了多少呢?
3.论语中关于学习古诗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语出《论语.学而》。
这是《论语》第一章第一句,学习的本义。 译文:孔子说:人做学问,就要把所学知识及时用在生活实践上去,同时经常去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体验到学习的无穷快乐。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语出《论语.学而》。
这句说的是学者的日常言行的一个基本要求和态度。 译文:孔子说:君子在生活上不追求饱暖安逸,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奋敏捷,言语谨慎;常常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可以称的上是好学习的君子了。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语出《论语.为政》。
这句话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 译文:孔子说: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出《论语.为政》。
这句是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总结。 译文: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容易使人拘泥刻板,流于教条主义的泥淖;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不切实际而疑惑不解,白白浪费了时间却无所成。
5、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语出《论语.为政》。
这是学者做学问最基本的态度问题。 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实的智慧。
4.<<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名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 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 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 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 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 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 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 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 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 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 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 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讲的是珍惜宝贵 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 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这一段讲躬身实践的重要性。
5.《论语 》中的关于学习的句子有哪些
《论语 》中的关于学习的句子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译文: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文: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5、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如果能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去学习《周易》,便可以不再有大的过错了。”
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译文:我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全部用来思考,但没好处,不如学习啊。
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
译文:做学问就像追赶什么东西似的,唯恐赶不上,学到知识还恐怕丢掉了。
8、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说:”他聪明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6.论语中所有有关学习的名言
孔子论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论修养
道听途说,德之弃也。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其他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过犹不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德不孤,必有邻。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孟子名言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仁则荣,不仁则辱。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养心莫善于寡欲。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尽信书,不如无书。
7.《论语》名言警句
《论语》名言警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8.《论语》中有关“知”的句子(包括解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尊称,特指有学问的男子,如荀子、孟子,相当于“先生”。
在《论语》中,孔丘门人称自己老师为“子”。书传直接说“子曰”的,都专指孔子。
曰:说,说道。学:学习。
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时习:按一定时间实习(或温习)。
时:按时。习:有演习、实习和温习、复习两种意思,后者偏重于书本知识,前者偏重于技能。
之:代词,指学到的知识。不:不是。
亦:这里是一个加重语气的助词。说:同“悦”愉快,快乐。
乎:语助词,相当于“吗”。“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这一句讲一个人就当好学,并按时温习学得的知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指朋友。
古代“朋”与“友”的称呼有区别,“同门曰朋,同志曰友”。自:从。
远方:很远的地方。来:来到,有“来共同研究学问”的意思。
乐:快乐。○这一句强调要乐于共同学习。
《礼记·学记》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指自己有学问而人家不知道或人家不赏识、任用。
而:转折连词。愠:恼怒,恼恨。
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道德高尚的人。
○紧承第二句,提出了一条与人相处的道德准则,这就是要有宽广的胸怀,即使由于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暂时受了委屈,也不恼恨人,这才称得上道德高尚。以上一则三个并列的反问句,从不同角度说明应有的学习态度。
句一讲不仅要好学,而且还要按时温习。句二讲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到一起,互相切磋学问,值得珍惜。
句三讲要注意自我修养,要谦逊,受得住委屈。把深刻的道理用委婉的语气讲出来,让人心悦诚服。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温习。
故:旧的。这里指已经学过的知识。
而:顺接连词。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和通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
可以: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词,“可”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以”是个介词,这里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这一句中,这个对象承前省去了。)
为:动词,做为,当做。师:教师,老师。
矣:句末语助词。○对所学知识不断复习,不仅可以加深理解,而且可以由此及彼的获得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以上一则说明学习方法,强调对所学知识要反复温习,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学:学习。这里指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却”,“可是”,“但是”。思:思考,思索。
罔:受蒙蔽,受欺骗。殆:通“怠”,精神疲倦。
两个“则”:都是顺接连词,就,便。○学习和思考是求知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以上一则讲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指出“学”和“思”紧密结合,才是正确途径。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贡:孔子的弟子。
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孔文子:姓孔名圉(yǔ),字仲叔,卫国大夫。
“文”是他死后的谥号。何以:即“以何”,介词结构,凭什么。
疑问代词宾语提前。谓之:称他,动宾结构。
谓:叫做。之:代词,他,指孔文子。
也:语助词,相当于“呢”。○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及大臣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一个表示褒贬的称号叫做“谥”。
谥有一定的标准;因为同一个谥号可以概括不同身分的人的几种主要品行,所以子贡问孔子,孔文子的谥号是依据哪一条。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敏:聪明,敏捷。
而:顺接连词,相当于“既……又……”,所连接的两部分有递进意思。好学:勤学,努力学习。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耻:羞耻,这里是意动用法。
是以:即“以是”,因为这个,因此。介词结构,代词宾语“是”提前。
○这是孔子对孔圉为什么谥作“文”的解答。根据谥法,有六种品行都可称“文”,孔圉是凭“勤学好问”这一条得到这一谥号的。
以上一则,孔子借答问阐明一个人应有的学习态度:好学和虚心。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不出声,不说话。
两个“而”都是连词。前一个“而”连接状语和谓语,后一个“而”表示所连接的两部分并列。
识:通“志”,记住。之:代词,指学习所得的东西。
厌:满足。诲:教诲,诱导。
倦:倦怠,厌倦。何有于我:即“于我有何”,在我这里有什么,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
何有:有什么,有哪些。于:介词,在,对于。
哉:表示感叹的语助词,相当于“呢”。○前三句涉及学和教两方面,第四句是孔子自谦的话,自叹不足的语气中包含着对自己学生的勉励和要求。
以上一则是说学和教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几个人,古代汉语里的。“三”往往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泛指多数。
行:走路。必:副词,一定。
师:老师,先生。焉:表示肯定的语气词。
择:选择。其:代词他们。
善者:好的,这里指优点。“者”与形容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的“者”字短语。
而:顺接连词。从:跟从,学习。
之代词。前一个“之”指。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论语关于知识的诗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