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尊师的诗句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8、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9、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10、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11、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12、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1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14、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16、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2.关于许愿的诗句
1.许并凤凰池(程大昌),愿君千万岁(冯延巳)。
2.许把同心结(王千秋),愿至天必成(白居易)。
3.许与亲题玉篆名(陆龟蒙),愿推此惠及天下(白居易)。
4.许国寸心孤剑知(陆游),愿得此身长报国(戴叔伦)。
5.方思助日月,为许愿曾飞。——于季子
【词语】: 许愿
【拼音】: xǔ yuàn
【解释】: (1)迷信的人对神佛有所祈求,许下某种酬谢:烧香~。(2)借指事前答应对方将来给以某种好处。
3.有关知音的诗句或名句
1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2、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7、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8、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9、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10、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3、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14、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5、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16、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17、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西北有高楼》)
18、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19、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陶渊明)
20、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鲁迅
士为知已者用嘛!人生得一知已,死而无憾呐!人不能老是行时,在你背时的时候,有人还了解你,就是知已了。 —— 刘少奇
为了找到一个好朋友,走多远的路也没关系。——托尔斯泰
挚友如异体同心。 ——亚里士多德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
老朋友是最好的镜子。——赫伯特
4.关于拜师的诗句
颜真卿拜师
颜真卿是唐朝最有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官做到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
“颜鲁公”。
一开始,颜真卿在一个县里做县官,可是一直惦记着读书写字的事,尤其对书法更是放
不下。不管公务多忙,每天总要抽时间练字。
过了一年,颜真卿听说草圣张旭正在洛阳一个朋友家里住着,觉得机会难得,就辞去了
官,到洛阳求见张旭,打算跟张旭学习书法。
这一天,颜真卿来到洛阳城,还没安顿好,便带着平常练习写的各种字,去拜访张旭。
恰好张旭喝醉了酒,正躺在椅子上呼噜呼噜睡着了。颜真卿只好耐心地等待着。等啊等
啊,等了好半天张旭才醒过来。颜真卿马上上前行礼,说明来意,送上自己的书法手迹
请他指教,还要拜张旭为师。
张旭看了颜真卿的书法,说:“您的字写得已经不错了,不必拜我为师了。您又是国家
的栋梁之材,哪能在写字上花那么多功夫呢?”
颜真卿听了,诚恳地说:“我明白您的意思。您是怕我没有恒心学习书法,所以不愿马
上收我当您的学生。那好吧,我先回去,以后再来找您。”
说完,颜真卿向张旭告辞,回家去了。后来,朝廷又让他到长安做官。但是颜真卿始终
惦记着学书法的事。不久,他又辞去差事,再次到洛阳向张旭请教。张旭看到颜真卿态
度十分恳切,就把一向不轻易传授的写字方法告诉了他。
后来,颜真卿的楷书和草书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人们把他的字叫做“颜体”。颜
真卿对张旭的指导十分感激,写了一篇《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记载他跟张旭学习书
法的经过,并且毫无保留地把张旭的书法要诀告诉别人。
颜真卿的字,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正是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他位居高官,但是秉性正直,不阿附权贵,屈意媚上。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后,颜真
卿被奸臣构陷,前往劝谕,被李希烈缢死。得知颜真卿遇害的消息,三军将士痛哭失声
德宗皇帝痛诏废朝五日,举国悼念。
5.关于“拜师”的诗句有哪些
1.远师
唐代: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2.林琴南敬师
清代:佚名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3.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送元暠师诗
唐代:柳宗元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
5.师说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拜师收徒依照中国古代拜师礼内容有:
(1)弟子向老师赠送六礼束修,古时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2)行跪拜,双手献茶之礼。
(3)老师回赠礼品。
2.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一般拜师礼仪分成四个程序。
第一,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第二,行拜师礼。一般是师傅、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
第三,师傅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
3.古代的拜师礼适用于所有师生关系,不仅普通学生,就是皇太子也不例外。按照拜师礼仪规定,皇太子初入学,拜见老师的程序及要求,与州、县学的拜师礼是一样的。拜师的礼俗反映了对授业解惑的老师的尊敬,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人学之后则强调敬师,在行为规范上要求:遇见老师,必作揖行礼;老师提问,必起立回答;向老师提问,要举手;老师坐着时,学生应该侍立一旁;老师站着,学生就不可以坐着; 老师在场,学生不可高谈阔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