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残花的诗句有哪些
《采桑子·洞房深夜笙歌散》冯延巳洞房深夜笙歌散,帘幕重重。
斜月朦胧,雨过残花落地红。昔年无限伤心事,依旧东风。
独倚梧桐,闲想闲思到晓钟。《蝶恋花 离情》李清照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满庭芳·芳草池塘》李清照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
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
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2.有关残花的诗句
《哭钝初》
年代: 近代 作者: 陈去病
柳残花谢宛三秋,雨阁云低风撼楼。
中酒恹恹人愈病,思君故故日增愁。
豺狼当道生何益,洛蜀纷争死岂休。
只恐中朝元气尽,极天烽火掩神州。
《偶成》
年代: 近代 作者: 苏曼殊
人间花草太匆匆,春未残时花已空。
自是神仙沦小谪,不必惆怅忆芳容。
《长相思·一重山》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蝶恋花 离情》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3.残花的诗句
1、雨过残花落地红唐冯延巳 《采桑子·洞房深夜笙歌散》2、鞠花残唐李煜 《长相思·一重山》3、泪融残粉花钿重宋李清照 《蝶恋花 离情》4、恰才称、煮酒残花宋李清照 《满庭芳·芳草池塘》5、灯尽花残宋李之仪 《减字木兰花·乱魂无据》6、满庭芳草衬残花宋秦观 《浣溪沙》7、残杏枝头花几许宋晏几道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8、试写残花宋晏几道 《诉衷情·长因蕙草记罗裙》9、啼妆印得花残宋晏几道 《西江月·愁黛颦成月浅》10、紫薇朱槿花残宋晏殊 《清平乐·金风细细》11、试看春残花渐落清曹雪芹 《葬花吟》12、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宋欧阳修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13、月无痕暗消魂拟将幽恨试写残花寄与朝云宋晏几道 《诉衷情·长因蕙草忆罗裙》14、阶下残花宋张先 《蝶恋花·临水人家深宅院》15、紫微朱槿花残宋晏殊 《清平乐·金风细细》16、点点残花坠宋欧阳修 《蝶恋花·欲过清明烟雨细》17、当时枝上落残花宋欧阳修 《玉楼春》18、残花飞絮两纷纷宋欧阳修 《定风波·对酒追欢莫负春》19、试写残花宋晏几道 《诉衷情·长因蕙草记罗裙》20、花褪残红青杏小宋苏轼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21、晚花残雨风帘卷宋张孝祥 《菩萨蛮·晚花残雨风帘卷》22、卷帘风雨残花晚宋张孝祥 《菩萨蛮·晚花残雨风帘卷》23、满庭芳草衬残花宋秦观 《浣溪沙》24、花褪残红绿满枝宋周紫芝 《鹧鸪天·花褪残红绿满枝》25、泪融残粉花钿重宋李清照 《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26、不似残花一样愁宋吕本中 《采桑子·乱红夭绿风吹尽》27、月缺花残宋蔡伸 《点绛唇·月缺花残》28、莫问花残风又雨宋韩元吉 《满江红·寂寞山城》29、篱下残花未褪黄姚述尧2 《减字木兰花·烟收云敛》30、残花浅酒片时清宋范成大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31、花残日永宋范成大 《朝中措·长年心事寄林扃》32、惜花残宋赵长卿 《鹧鸪天·谡谡东风作雨寒》33、残花往事总相关宋赵长卿 《鹧鸪天·谡谡东风作雨寒》34、怕花和泪残宋程垓 《菩萨蛮·山头翠树调莺舌》35、月桥花院篆香残宋韩淲 《浣溪沙》36、荻花残宋刘克庄 《水调歌头·羯虏问周鼎》37、寂寞春残花谢后宋杨泽民 《蝶恋花·寂寞春残花谢后》38、花与残霞一样红宋无名氏 《减字木兰花·舞台歌院》39、残灯落碎花清纳兰性德 《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40、看尽残花总不言宋邵雍 《梅花诗》。
4.形容残花的诗句有哪些
1. 唐·杜牧《杏园》
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2.唐·赵嘏《长安晚秋》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3.宋·苏轼《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4.-宋·李重元《忆王孙·冬词》
月笼明,窗外梅花瘦影
5.宋·贺铸《海陵西楼寓目》
扫地可怜花更落,卷帘无奈燕还来
残花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án huā,是指将谢的花;未落尽的花。亦形容女人上了年龄,外貌或美色已失。
5.请问有关残花的诗句有哪些
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
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
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人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
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呢!“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认真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唯其如此精细,才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用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可谓情笃而意深。
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何况两枝?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
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
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②,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使人情不能堪。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这又如何是好呢?古人说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那么,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不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么?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风味。
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难体味了。白居易此诗一出,引起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在残花萎红中寄托人去筵空的伤感,比白诗写得更加秾丽含蓄,情调也更凄艳迷惘。而在豁达开朗的苏东坡笔下,与高烛相对的花儿则象浓妆艳抹的美女一样娇懒动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惜花的惆怅已经消溶在诗人优雅风趣的情致之中。无可否认,李商隐和苏东坡这两首诗历来更为人们所称道,但后人艺术上的成功是由于撷取了前人构思的精英,因此,当人们陶醉在李商隐、苏东坡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之中的时候,也不应当忘记白居易以烛光照亮了后人思路的功劳。
菊 花元稹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
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
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
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6.请问有关残花的诗句有哪些
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
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
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人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
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呢!“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认真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唯其如此精细,才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用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可谓情笃而意深。
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何况两枝?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
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
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②,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使人情不能堪。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这又如何是好呢?古人说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那么,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不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么?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风味。
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难体味了。白居易此诗一出,引起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在残花萎红中寄托人去筵空的伤感,比白诗写得更加秾丽含蓄,情调也更凄艳迷惘。而在豁达开朗的苏东坡笔下,与高烛相对的花儿则象浓妆艳抹的美女一样娇懒动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惜花的惆怅已经消溶在诗人优雅风趣的情致之中。无可否认,李商隐和苏东坡这两首诗历来更为人们所称道,但后人艺术上的成功是由于撷取了前人构思的精英,因此,当人们陶醉在李商隐、苏东坡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之中的时候,也不应当忘记白居易以烛光照亮了后人思路的功劳。
菊 花元稹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
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
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
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