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帮忙提供一些有关论汉武帝功过的诗词
1、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翦伯赞曾经作诗: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其中第一、二两句就是在赞扬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和伟大功绩。
2、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的《汉武帝杂歌三首》是直接的评价:
汉武好神仙,黄金作台与天近。王母摘桃海上还,感之西过聊问讯。欲来不来夜未央,殿前青鸟先回翔。绿鬓萦云裾曳雾,双节飘飖下仙步。白日分明到世间,碧空何处来时路。玉盘捧桃将献君,踟蹰未去留彩云。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可怜穆满瑶池燕,正值花开不得荐。花开子熟安可期,邂逅能当汉武时。颜如芳华洁如玉,心念我皇多嗜欲。虽留桃核桃有灵,人间粪土种不生。由来在道岂在药,徒劳方士海上行。掩扇一言相谢去,如烟非烟不知处。金茎孤峙兮凌紫烟,汉宫美人望杳然。通天台上月初出,承露盘中珠正圆。珠可饮,寿可永。武皇南面曙欲分,从空下来玉杯冷。世间彩翠亦作囊,八月一日仙人方。仙方称上药,静者服之常绰约。柏梁沉饮自伤神,犹闻驻颜七十春。乃知甘醲皆是腐肠物,独有淡泊之水能益人。千载金盘竟何处,当时铸金恐不固。蔓草生来春复秋,碧天何言空坠露。汉天子,观风自南国。浮舟大江屹不前,蛟龙索斗风波黑。春秋方壮雄武才,弯弧叱浪连山开。愕然观者千万众,举麾齐呼一矢中。死蛟浮出不复灵,舳舻千里江水清。鼓鼙馀响数日在,天吴深入鱼鳖惊。左有佽飞落霜翮,右有孤儿贯犀革。何为临深亲射蛟,示威以夺诸侯魄。威可畏,皇可尊。平田校猎书犹陈,此日从臣何不言。独有威声振千古,君不见后嗣尊为武。
3、毛泽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2.评汉武帝 诗歌
评汉武帝诗歌有以下几首
一。《有感五首》之一 杜甫.
将帅蒙恩泽,兵戈有岁年.至今劳圣主,可以报皇天.
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
《有感五首》作于公元763年,那一年,吐蕃进攻大唐,长安危在旦夕,朝廷中分为战与逃两党.杜甫此时作诗,表达了寸土不让,坚守长安爱国之心.诗中引用了张骞乘槎的典故.歌颂了汉武帝时代的兵强马壮,用以鼓励沙场征战的大唐将帅士兵.特别是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四句,以仙人乘槎之典故,委婉的说出了,国家的疆界一寸不能放弃,交战的旧地,是张骞时代就归为大汉的土地,在战争中,虽然会出现累累新白骨,但是,为了旧时的拓边,为了国家的完整,马革裹尸,虽死尤荣.这是一种悲惨的壮烈.
二。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四有汉帝多自作诏一条,其中说到汉诏最可观,至今犹诵述,文辞可观,古今诵述的诏书中,有的是天子自作他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汉武帝.
三。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说,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澘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诗的第一句即茂陵刘郎秋风客.秋风客成为汉武帝的代号,正是因为《秋风辞》的缘故.
四。苏轼《过莱州雪后望三山》诗茂陵秋风客,劝尔麾一杯;帝乡不可期,楚些招归来句,《安期生》诗茂陵秋风客,望祀犹蚁蠭;海上如瓜枣,可闻不可逢句,也是同样的例证.清人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一一飞廉馆瓦条说到元人王恽就一用汉飞廉馆瓦当制作的砚台写诗,也称汉武帝为秋风客元王文定恽《秋涧集》有《飞廉馆瓦砚歌》,略云刘郎杳杳秋风客,神鸟冥飞忆初格.豹章爵首尾蟠蛇,建章千门风冽冽。
3.评价汉武帝的名言
豪言壮语和评价: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西汉]陈汤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西汉]霍去病
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 [西汉]汉武帝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中国]毛泽东
秦皇汉武、元世祖、拿破仑,或数百年,数十年而斩,亦可谓有志之士矣。拿破仑兴法典,汉武帝纪赞,不言武功,又有千年之志者。 [中国]孙中山
武帝天资高,志向大,足以有为。末年海内虚耗,去秦始皇无几。轮台之悔,亦是天资高,方能如此。
[宋]朱熹
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道,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
[清]吴裕垂
让我们胆寒的名言:
我的个子是比你们矮,但如果你们因此而藐视我的话,我将马上砍下你们的头,消除这个差别!
[法国]拿破仑
英雄的伟大就在于不断开拓疆土,不断增加权力,尽情享受美味佳肴和少女美色。
[希腊]亚历山大大帝
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到处追杀敌人,抢夺他们的土地财富,听着他们的妻儿哭泣。 [蒙古]成吉思汗
西方人眼中的汉武帝:
在中国古代君王中,最负国际声誉的当推汉武帝。在西方人看来,他是古代中国巅峰状态的万世一君,是中国最有作为的帝王。他敬奉儒学为官方学说,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他扩疆开土,征服长江以南大片土地与朝鲜一部分,并打开了在中西交流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丝绸之路”。他使中华帝国达到了同期罗马帝国的强盛程度。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他堪称中国的凯撒、亚历山大或屋大维。
[美]赖洪毅
4.汉武帝刘彻写过什么诗
汉武帝“内兴制度,外事四夷”,为千古名帝。
人多习知其雄材大略、多欲奢费、残酷无情的一方面,孰不知,武帝虽尊为皇帝,在威严冷面的背后,也有着一颗生动活泼、多情善感的心。他喜辞赋、爱歌舞、好游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不是表现在政事上,也不仅仅表现在生活上,而且也表现在《诗》上。
《汉书·艺文志》云:“《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
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武帝学诗、读诗、品诗、作诗,一方面乃制度兴作,一方面则舒志怡情。“诗”之与武帝,可谓关系深厚焉。
一 景帝之世,黄老思想、刑名之学在政治上仍占主流。但是,对于太子刘彻,却酝酿着改变,他的老师是著名的儒生、身受“鲁诗”大家申公亲传的王臧,《汉书·儒林传》云:兰陵王臧既从(申公)受诗,已通,事景帝为太子少傅。
此当即为武帝师之证。武帝幼时既已受诗教,而其在为太子前,受封胶东王。
据钱穆先生讲,在西汉前中期,存在两个学术中心,一为河间为中心的经术中心,一为以淮南为中心的辞赋中心,“词赋之学,近源吴梁,远溯齐楚,以南人之巫风,泽海国之仙思,其学亦东方齐鲁之支流与裔”(钱穆:《秦汉史》,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83-84页)。而据《汉书》,文帝子梁孝王也喜文辞诗赋,身边有邹阳、枚乘、严忌子诸人,皆文辞之士,梁国诗赋亦盛。
梁、楚乃长安与胶东国间要道,胶东近于此辞赋中心,可以试想,武帝与胶东国关系或极密切,受其文化熏陶也是理应必然,史称武帝“好文辞,向儒术”,信然(《史记·封禅书》)。 《诗》,是儒家《五经》之一,为儒学元典,不仅蕴含着儒家重要的政治思想,也可以“兴、观、群、怨”。
武帝自幼受教于《诗》学大家,其思想受儒家影响极深也是当然,武帝一朝,立明堂,建封禅,行郊祀,改正朔,莫不因于此。一方面,武帝甫即位,王臧即上书宿卫,武帝以王臧为郞中令,以其同学赵绾为御史大夫,并征申公,欲进行政治改革,但因窦太后反对而暂时失败(见陈苏镇:《汉代政治与〈春秋〉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第204页)。
虽然如此,但建元元年“罢申、商、韩非、苏秦、张仪”诏以及征贤良文学对策则是实行了的。是故,中国政治思想至武帝时为之一变,使儒学思想成为政治的主导思想,与武帝自小学《诗》、受诗教、向儒学有很大的关系。
《乐记》曰:“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班固述武帝之功,其一即为“作礼乐”(《汉书·武帝纪“班固赞曰”》)。
礼乐乃儒家之重要内容,也是儒学参与政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赋、颂”则为其表现形式。史曰:“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
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
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圆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
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坛,天子自竹宫而望拜,百官侍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动心焉。”(《汉书·礼乐志》)礼乐作为政治制度在汉武帝时树立起来,诗赋为之一盛。
郊庙歌辞“其所以用於郊庙朝廷,以接人神之欢者,其金石之响,歌舞之容,亦各因其功业治乱之所起,而本其风俗之所由。”(《乐府诗集》卷一)诗赋缘饰政治,非武帝之提倡而不能为,果真为武帝之功。
武帝自己说:“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二·汉纪十四·武帝征和二年)兴礼乐,建郊庙之歌颂,亦可为武帝自信精神之表征。
是故武帝受诗教,对其政治思想是影响到了的。 二 武帝爱诗,故亲近诗赋之士,从而影响到政治制度的改易。
武帝即位之初,就集文学赋士于周边,与之游历,从而在皇宫内形成内朝。试看武帝朝亲幸者:司马相如自不待言,乃汉赋大家;严助“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汉书·严助传》);朱买臣被“召见,说《春秋》,言《楚辞》(《汉书·朱买臣传》);终军“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汉书·终军传》);李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汉书·外戚传》);至于枚乘,“梁客皆善属辞赋,(枚)乘犹高。
武帝自为太子闻乘名,及即位,乃以安车蒲轮征乘,道死……乃得其孽子(枚)皋”(《汉书·枚乘传》);枚皋“为赋颂,好嫚戏”(《汉书·枚皋传》),以是大为贵幸。据《汉书·艺文志》所载赋家,枚乘赋九篇,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吾丘寿王赋十五篇,严助赋三十五篇,朱买臣赋三篇,儿宽赋二篇,枚皋赋百二十篇,庄葱奇赋十一篇。
内朝官中多有赋家者。 文学辞赋之士形成中朝之后,成为武帝亲幸的政治势力,“上令(严)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
武帝依靠诗赋之士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自己的抱负和思想得以伸展,同时,也使得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发生重大变更,那就是,中朝的建立,使得中央决策操纵于皇帝之手,决策机关。
5.谁有描写秦皇汉武的古诗词推荐几首
《青云干吕》唐 作者: 令狐楚郁郁复纷纷,青霄干吕云。
色令天下见,候向管中分。远覆无人境,遥彰有德君。
瑞容惊不散,冥感信稀闻。湛露羞依草,南风耻带薰。
恭惟汉武帝,余烈尚氛氲。已亥杂诗 龚自珍拊心消息过江淮,红泪淋浪避客揩。
千古知言汉武帝,人难再得始为佳。《七夕》唐 作者: 崔国辅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毛泽东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明 作者: 林翰《诫子弟》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其他鞋秦始皇的太长不给你了。
6.关于汉朝的古诗 写两首
导航 诗词鉴赏(汉朝)2011-08-05 | hermit_liu | 转藏(9)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出处】 汉·李延年《佳人歌》【鉴赏】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两句诗是说这位美人回眸一顾盼,千娇百媚,使得全国全城的人无不扭转头来看她一眼。
“倾国倾城”的典故就出自这首歌;但是这句诗后来变成了咒骂女人祸国之词,说淫荡的女人迷惑了君王,就会把君王的国家倾覆了。李延年为将他妹妹进呈给汉武帝,特地教人在汉武帝面前唱这首歌。
当汉武帝想见这么一个“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美人时,李延年就带他妹妹朝见。果然,这位李家小姐的确冰肌玉骨,国色天香,舞艺超群,深得汉武帝宠幸,随即被封为李夫人。
【原诗】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出处】 汉·秦嘉《赠妇诗》【鉴赏】 人生就像早晨的露水,生命短暂,而一生中又有太多不顺利的事。【原诗】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居异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出处】 汉·刘细君《悲愁歌》【鉴赏】 常居异域,内心非常忧伤,真愿自己能变作黄鹄飞回故乡。【原诗】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鹤兮归故乡。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出处】 汉·辛延年《羽林郎》【鉴赏】 男子多半是喜欢新娶的媳妇,而女子却总是钟爱她的原嫁丈夫。
【原诗】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裙。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出处】 汉·刘邦《大风歌》【鉴赏】 刘邦平定天下后,回到故乡沛县,邀请旧日好友一起饮酒庆祝,喝到醉醺醺的时候,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这首《大风歌》。前两句诗气魄豪壮,雄迈飞扬,充分表现出一代英雄志得意满,意气风以的气概。
后一句诗表达了刘邦要巩固他的统治,急须招揽人才的心情,依据史书记载,刘邦唱此歌时,"泣下数行",可见他情绪十分激动。【原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出处】 汉·张衡《四愁歌》【鉴赏】 我所思念的人儿住在泰山,我很想去寻找他,但是路上有梁父山的阻隔,要想穿过它实在非常困难。
泰山古代都写作太山。梁父山是泰山下的小山。
这首四愁歌描写作者四面远人,内心愁苦万分。后人常引用“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两句诗,来表示对情人或理想的追求与向往;只是前途坎坷多阻,想要达成心愿实在不容易。【原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崐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
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
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峙踞,何为怀忧心烦纡?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男儿重意气,何为钱刀为!【出处】 汉·卓文君《白头吟》【鉴赏】 原诗中的“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这两句是卓文君自喻其人格纯洁如玉。皑:白色,通常用来形容雪的洁白。
皎:皎洁,通常用以形容月光,洁白光明的意思,但也不专指月光,如《诗经·小雅》有“皎皎白驹”之句。“闻君有两意”:两意,指两条心。
说的是司马相如另有所爱——欲纳茂陵女为妾。“竹杆何袅袅,鱼尾何簁簁”:诗人用竹树尾的摇动和鱼尾的摇动来形容动摇意志、爱情不坚定。
钱刀:古时使用的铜钱形状似刀,故叫做钱刀。这里指爱情不是金钱能买到的。
汉朝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恋爱故事是很动人的。据说,司马相如穷困时在临贡富豪卓王孙家作客,在饮宴中偶然见到卓王孙新守寡的女儿文君很美貌,于是弹琴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挑逗文君。
文君果为所动,当夜与相如私奔成都。相如是个贫苦之人,生计无着,过了一阵只好同文君回到临贡开个小酒店。
卓文君当垆卖酒,卓王孙大为恼怒,不忍爱女抛头露面为人取笑,只好人一部分财产给她。司马相如后来到京城向皇帝献赋,为汉武帝赏识,给他官做。
司马相如在京城想娶茂陵女为妾,卓文君听到此消息,写了这首白头吟表示恩情断绝之意。“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是对司马相如负心的严厉责。
7.有哪些歌咏汉武帝的诗
仙人乘槎”在杜甫的笔下,是雄壮的爱国之心 《有感五首》之一 杜甫。
将帅蒙恩泽,兵戈有岁年。至今劳圣主,可以报皇天。
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
《有感五首》作于公元763年,那一年,吐蕃进攻大唐,长安危在旦夕,朝廷中分为“战”与“逃”两党。 杜甫此时作诗,表达了寸土不让,坚守长安爱国之心。
诗中引用了“张骞乘槎”的典故。歌颂了汉武帝时代的兵强马壮,用以鼓励沙场征战的大唐将帅士兵。
特别是“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
四句,以“仙人乘槎”之典故,委婉的说出了,国家的疆界一寸不能放弃,交战的旧地,是张骞时代就归为大汉的土地,在战争中,虽然会出现累累新白骨,但是,为了旧时的“拓边”,为了国家的完整,马革裹尸,虽死尤荣。 这是一种悲惨的壮烈。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四有“汉帝多自作诏”一条,其中说到“汉诏最可观,至今犹诵述”,文辞“可观”,古今“诵述”的诏书中,有的是“天子自作”。他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汉武帝。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说,“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咳焕嵯隆L浦钔跛锢畛ぜً熳鳌督鹜扇舜呛焊琛贰!笔µ牡谝痪浼础懊炅趵汕锓缈汀薄!扒锓缈汀背晌غ何涞鄣拇牛且蛭ء肚锓绱恰返脑倒省K臻豆持菅┖笸健肥¡懊昵锓缈停岸庖槐坏巯绮豢善冢┱泄槔础本洌栋财谏肥¡懊昵锓缈停胗桃闲I;海上如瓜枣,可闻不可逢”句,也是同样的例证。
清人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一一“飞廉馆瓦”条说到元人王恽就一用汉飞廉馆瓦当制作的砚台写诗,也称汉武帝为“秋风客”:“元王文定恽《秋涧集》有《飞廉馆瓦砚歌》,略云‘刘郎杳杳秋风客,神鸟冥飞忆初格。豹章爵首尾蟠蛇,建章千门风冽冽’云云。”
8.想问下在汉朝的时候比较有名的名言和诗句
汉朝历史:(前202—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
前202年高祖刘邦建国,六月定都长安。随后汉武帝刘彻进一步推动大一统事业。
公元九年,王莽篡夺政权,西汉结束。25年,参加反抗王莽政权的皇族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开创了“光武中兴”。汉朝时期,民族融合空前发展,对外交流频繁,国力和经济较为强盛。
并且文化的统一,为中华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朝共历400多年,24位帝王。
220年被魏国曹丕篡权而灭亡。心广体胖。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大学》 汉朝名言无征不信。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中庸》教学相长。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学记》因时施宜。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韦贤传》 汉朝名人名言至廉而威。
——西汉哲学家 董仲舒至诚无息。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中庸》 汉朝名言西汉·戴圣《礼记·中庸》真诚是没有止境的。
永远以真诚自勉。至诚如神。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西汉·戴圣《礼记》至诚:极其真诚诚恳。指精神所至,可以推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如同神仙一样。
同志为友。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 许慎 《说文》食鸡敬鹄。
——西汉学者 韩婴 《韩诗外传》 汉朝名人名言把鸡杀了吃掉以此来吓唬吓唬鹄(一种鸟)谦而四益。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怒如烈冬。
——西汉学者 扬雄 《太玄经》韦编三绝。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孔子世家》 汉朝名言后来者居上。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汲黯列传》民以食为天。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苛政猛于虎。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檀弓下》 汉朝名人名言安步以当车。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齐策四》辩讼愕愕然。
——汉代文学家 桓宽 《盐铁论·国病》友邪则己僻。 ——汉魏间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 徐干书肇于自然。
——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蔡邕人生各有志。 ——东汉末年文学家 王粲 汉朝名人名言举贤贤于贤。
——西汉学者 韩婴爱国如饥渴。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逐鹿者不顾兔。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说林训》 汉朝名言欲投鼠而忌器。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贾谊传》誉人不增其美。
——东汉哲学家 王充 《论衡·艺增篇》戴盆何以望天。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汉朝名人名言《诗》无达诂。
——西汉哲学家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疾雷不及掩耳。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兵略训》彼可取而代也。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项羽本纪》 汉朝名言肠一日而九回。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不食嗟来之食。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檀弓下》期期以为不可。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张丞相列传》 汉朝口惠之人鲜信。
——西汉学者 韩婴 《韩诗外传》口惠而实不至。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表记》止谤莫如修身。
——汉魏间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 徐干 《中论》 汉朝名言贤母使子贤也。 ——西汉学者 韩婴 《韩诗外传》仁者义之本也。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君子诚之为贵。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 汉朝名人名言荷天下之重任。
——东汉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 张衡不可同日而语。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汉书》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
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匿病者不得良医。
——西汉哲学家 董仲舒 《春秋繁露·执贽》 汉朝名言君子必慎其独也。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大学》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汉后期学者 刘歆 《西京杂记》前车覆,后车诫。 ——西汉文学家 贾谊 《治安策》 汉朝名人名言成大功者不小苛。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政理》无验而言之谓妄。 ——西汉学者 扬雄 《法言·问神》情欲信,辞欲巧。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表记》 汉朝名言西汉·戴圣《礼记·表记》。毋剿说,毋雷同。
腐术不可以为桂。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刘辅传》男儿宁当格斗死。
——东汉末年文学家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累累若丧家之狗。 阳春白日风花香。
—— 《乐府诗》 《晋白纻舞歌诗三首》 汉朝名言智士者,国之器。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新序》汉·刘向《新序》智士:有才智的人。
器:人才。用人不以私害公。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务学不如务求师。 ——西汉学者 扬雄 汉朝名人名言时难得而易失也。
——西汉文学家 贾谊仁者莫大于爱人。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人背信则名不达。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汉朝名言其德薄者其志轻。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攀龙鳞,附凤翼。
——西汉学者 扬雄 《法言·渊骞》汉·扬雄《法言·渊骞》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明主治吏不治民。
——汉王朝第7位天子 刘彻 汉朝名人名言廉者昌,贪者亡。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宽而栗,严而温。
——。
9.请教一下汉朝赞美有名的诗句说一下
1嵇康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2秦嘉
秦嘉,字士会,陇西(治今甘肃临洮)人。东汉诗人。桓帝时,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赴洛阳,被任为黄门郎。后病死于津乡亭。秦嘉赴洛阳时,妻子徐淑因病还家,未能面别。秦嘉客死他乡后,徐淑兄逼她改嫁。她“毁形不嫁,哀恸伤生”(《史通·人物》),守寡终生。秦嘉、徐淑今存的诗文并收辑于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3班固(10)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4蔡邕(9)
蔡邕(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圉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后汉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蔡邑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5孔融(8
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建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父宙,太山都尉。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
6刘彻(8)
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族,是汉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汉太宗文帝刘恒的孙子、汉太祖刘邦的重孙子。7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位期间击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独尊儒术,首创年号。他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谥号“孝武”,庙号世宗。
10.名人对汉武帝的评价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汉帝国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受现代史学家所戴的光环不多,但由刘彻大帝一手缔造的第一帝国却在世界上赢得了广泛的尊重与推崇: 在美国历史辞典里:汉帝国以国力强大、对外扩张、持久的强盛统一而称誉西方世界!在阿里斯塔夫《全球通史》里,汉帝国是与大英帝国并称的世界性帝国!而在我们东方,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先生则直接认为:汉武帝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的确在世界古代使史上我们找不出一个帝国能持续强大四个世纪(公元前2世纪——公元后2世纪),我们找不出一个帝国能一直统治着东抵太平洋、西到帕米尔高原、奥克苏斯,南包整个印度支那、北及大漠这样幅员万里的土地长达四个世纪,我们再也找不出一个王朝会有这么多的盛世与政通人和的时代。
. 所以,一个壮阔的王朝背影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敬仰与尊崇,伴随强大帝国而生的伟大帝王是值得我们去撩发“思幽古之情”的,刘彻就是这样的“天之娇子”,是他还让我们日渐倾颓的民 族 在迷失中依然保留着一丝高贵与雄健,是他还让我们可以去触摸一个伟大的帝国的背影,是他还让我们贫瘠的血管里流淌着“血性与勇武”。.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当强大的大汉帝国坍塌于国内强大割据力量的争斗时,一个伟大的时代结束了,古代中国的光荣与梦想结束了,当“匈奴刘氏贵族”崛起于代北时,“华夷之辩”的魔咒在凛冽的朔风中开启,这些与汉武帝有点关系的草原雄鹰似乎也在继续进行着一种“汉武帝”似的诠释:征服、再征服!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厥万间都作了土”,不见巍巍雄浑的大汉帝国、只留永远的大汉天威!此时我们记忆中的更多是一种沉厚的汉代精神、一首中华民族史诗中的“天鹅之歌”。
许多人用人口减半来栽赃汉武帝 其实这只是后来的一些史官为了劝谏君王不要打仗而编出的谎言 这一点无论是国内的史学界还是世界的史学界都一致认同的。这是国外史学界对汉朝人口的介绍:“西汉初年(前202年)人口数据估算在1650万左右。
此后由於奉行黄老政治、与民生息,以及汉武帝到汉宣帝时的领土扩张,人口数量大幅提升。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12,366,740户,口数为59,671,401人(一说超过6000万人)”人口比汉朝初年增加了近4倍 如果就在离这几十年之前 人口长达数十年一点没张 还减少了一半 怎么可能达到这个数呢。
所以这是个造假手段很垃圾的历史谎言。从数据上看很显然 汉武帝时期是处在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大幅提升期.然而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
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政治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掺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意识的偏见。
班固的《汉书·武帝纪赞》试图纠《史记》之弊,其论汉武曰: “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
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
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对汉武帝的雄材伟略基本给以肯定。但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则指出其仍有偏颇:“专赞武帝之文事,而武功则不置一词。
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论汉武帝,则纯从理学道德史观的角度出发,谓: “孝武帝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资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爱忠直之言却恶人欺蔽。好贵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清吴裕垂《历朝史案》,则指出: “宋人竭中国之财力,纳币赂寇,偷安旦夕;致使生民左袒,肝脑涂地。
退而渡江航海,竟以议和误国。则武帝所为,又岂宋人所能议乎?” 这个问题问得不错。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创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的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制订设计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
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封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