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儿童捕蝉的诗句
描写儿童捕蝉的诗句,关于蝉的诗句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噪林愈静,鸟鸣景更幽 儿时的夏天。
闻蝉声,就有一种捕蝉的心痒。小伙儿各自握一根长竿,盯准了树枝上伏着的知了,嗖一下将长竿猛伸过去,那蝉,就被罩进竹竿尖的网斗上,死命地挣扎着叫。
就这样,儿时的夏天,两耳之中,总是布满了蝉声。那时,心灵也常常溢满着一种快乐。
2.关于“儿童捕蝉”的诗句有哪些
1、《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新蝉》
宋 李复
病耳不堪听,仍悉露下时。才能升木杪,便解入云吹。
漫有真仙契,犹多风树悲。美阴如可托,后患亦须知。
3、《浣溪沙》
宋 晏殊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
少留归骑促歌筵。为别莫辞金盏酒,
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4、《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蝶恋花·梨叶疏红蝉韵歇》
宋 晏殊
梨叶初红蝉韵歇。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
枕簟乍凉铜漏彻。谁教社燕轻离别。
草际虫吟秋露结。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
多少衷肠犹未说。珠帘夜夜朦胧月。
3.写出孩童捕蝉时专注的诗句有什么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
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描写“儿童捕蝉”的古诗是哪首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创作背景
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