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商隐《落花》的赏析和解释
[诗歌鉴赏]咏落花,托幽怨
——李商隐《落花》赏析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①向春尽,所得是沾衣②。
[注解]
①芳心:花心,亦指看花人之心,有双关意。②沾衣:双关。既指花零落飘飞沾人衣,又指惜花人观落花伤感而泪落沾衣。
[鉴赏]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2. 李商隐《落花》的赏析和解释
[诗歌鉴赏]咏落花,托幽怨 ——李商隐《落花》赏析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①向春尽,所得是沾衣②。 [注解] ①芳心:花心,亦指看花人之心,有双关意。
②沾衣:双关。既指花零落飘飞沾人衣,又指惜花人观落花伤感而泪落沾衣。
[鉴赏]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3. 坐觉诸天近,空香送落花的诗句怎样理解
出自《登总持寺浮屠》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一首诗作,通过从高塔上看到的长安的景色,感悟到成佛须经的过程和内心对佛的喜爱。
原文:
半空跻宝塔,晴望尽京华。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四门开帝宅,阡陌俯人家。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坐觉诸天近,空香送落花。
赏析:
本诗前六句,通过诗人登塔所见,描写了长安景色。渭河两岸,翠竹依绕,山水明快。上苑绵延逶迤,直接远山。京郊到处耸立着帝王公侯的华贵豪宅;阡陌纵横的田园上,农夫田舍也自然的散落。在身处半空的诗人看来,这一切都是大地上的平等点缀,如同杂色香花盛开。由此引发了进一步的感悟。佛教讲究从初地至喜欢地修至七地远行地,须经一大阿僧祗劫,从八地不动地至成佛,还须经一大阿僧祗劫。故曰:“累劫从初地。”而“为童忆聚沙”则是由《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化出。此处既说童子聚沙亦远种佛因,也进一步说明成佛须经无量努力。更巧妙的是此二句皆与塔有联系:童子聚沙自不必说了,而”初地“一句则可引申到再高的塔也从初地上累土而成。”一窥公德见,弥益道心加“,讲述初地菩萨初窥心性功德现前,进而更加精进,以期圆满成佛果。最后再次切题,既是因身在高塔而”坐觉诸天近“,同时也因为心系佛法,能感悟诸天欢喜,自觉相近。末句暗用散花典故,更加凸显自己心合佛法,并使全诗结束于幻美的气氛。
4. 有意境的落花诗句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柳永 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
--白居易 落花坛上拂,流水洞中闻。--李易 无限春愁莫相问,落花流水洞房深。
--赵嘏 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刘长卿 黄卷清琴总为累,落花流水共添悲。
--李嘉祜 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钱起 远山芳草外,流水落花中。
--司空曙 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欧阳修 酒到强寻欢日路,坐来谁为温存。
落花流水不堪论。--李之仪 钱塘江上客归迟,落花流水青春暮。
--向滈 流水落花都莫问,等取,榆林沙月静边尘。--王质 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
--黄裳 忆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仍依旧。
--王雱 醉归来、恰似出桃源,但目送、落花流水。--黄庭坚 门外落花流水。
日暖杜鹃声碎。--谢逸 落花流水两关情。
恨无凭。梦难成。
--张继先 暮雨朝云相见少,落花流水别离多。--赵鼎 欢心未已。
流水落花愁又起。--向子諲 玉楼依旧暗垂杨。
楼下落花流水、自斜阳。--邓肃 歌声里。
落花流水。明日人千里。
--冯时行 一瞬光阴,霎时蜂蝶,还付落花流水。--史浩 问伊今夜在谁行。
遗恨落花流水、误刘郎。--赵善 括烟雨楼台,晓来独上无滋味。
落花流水。--陈亮 此情苦,问落花流水,何时重见。
--高观国 流水落花去路,画象棠阴陈迹,霄观傍楼台。--魏了翁 记年年、曾来几度,落花流水。
--陈以庄 流水落花芳草渡。明年好记归时落。
--陈德武 流水落花,夕阳芳草,此恨年年相触。--周端臣 碧草烟淡,落花流水,不堪回伫。
--赵以夫 宿粉残香随梦冷,落花流水和天远。--汤恢 恍出山、红尘吹断,落花流水。
--刘辰翁 斜阳落花流水,吹紫宇、澹成林。--赵文 夕阳芳草,落花流水,依然南浦。
--詹玉 春来春去。人在落花流水处。
--吕岩 流水断桥芳草路,淡烟疏雨落花天。--牟融 利及生人无更为,落花流水旧城池。
--熊孺登 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琴。--李群玉 落花流水认天台,半醉闲吟独自来。
--高骈 百年流水尽,万事落花空。--韦庄 流水物情谙世态,落花春梦厌尘劳。
--谭用之 古岩寒柏对,流水落花随。--修睦 落花徒绕枝,流水无返期。
5. <落花>诗的意思
落花-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①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②向春尽,所得是沾衣③。 【注释】 ①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②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③沾衣:指流泪。
【简析】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
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6. 《落花》的字词解释和赏析
咏落花,托幽怨 ——李商隐《落花》赏析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①向春尽,所得是沾衣②。 [注解] ①芳心:花心,亦指看花人之心,有双关意。
②沾衣:双关。既指花零落飘飞沾人衣,又指惜花人观落花伤感而泪落沾衣。
[鉴赏]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7. 古诗词中落花意象的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即柳絮,是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作者写他人对杨花的态度,表达的仍是自己对杨花命运的关注,看似无情,实则有心。
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情景交融。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赞之“煞拍画龙点睛”。
8. 唐 寅 《落花诗》的鉴赏
这个不知道算不算 唐寅的落花诗为和作。
明弘治十七年(一五O 四)春,沈周撰写落花诗七律十首,除唐寅外。文徵明、徐祯卿等皆有和诗。
史载唐寅的和作为七律三十首,各种唐寅诗文集的刻本都有收录,周道振、张月尊所辑校的《唐伯虎全集》将其收入原集部分。但根据唐寅每次书写的墨迹,有很多落花诗句与原集中所收的并不相同,显然经过修改。
据统计大异者有十七首,《唐伯虎全集》将它们编入补遗。②因而落花诗实际上总共有四十七首。
和诗『柔情绰态,如泣如诉』,③在当时广为传颂。有人认为落花诗的内容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感物伤怀的颓废情绪,因而不足取。
其实,这样的理解完全曲解了唐寅诗中的深意。 唐寅性颖利,聪明殊凡,童髫中科第,二十九岁时乡试中第一名解元。
三十岁入京会试时,却因徐经科场受贿案被累下狱而废。此后.他不但功名无望,且生计日薄,与妻子反目仳离,不久又与弟申异炊.可以说落魄之极。
唐寅作落花诗那年三十五岁,离科场被黜之事不过五年,刚刚经历过人生的低谷,『其胸中块垒郁勃之气,无由自泄,假诸风云月露以泄之』。④因此,落花诗看似伤春,实则自摅其才情。
把它们理解为浮薄伤雅的风流之作,可以说完全没有读懂它。 诗中多处表达了对光阴易逝、年华易老的感慨,是其年轻时《白发诗》的余韵。
唐寅二十五岁时发现自己『玄首有华丝』,不禁『怆然百感兴』,并鼓励自己『功名须壮时』。那时他尚年轻气盛,前途也是一片光明;如今境遇大改,虽同是感叹白发生,却更添了几分英雄落寞的暮气。
同时,诗中也充满了郁闷不得志的情绪,多处暗示了自己痛苦的遭遇。『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无疑是其经历的写照;而『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等句则借『落花』之意象。
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 以唐寅之才气,遭遇如此不幸,确实是可悲可叹的。
了解这样的背景,才能明白其惜花怜花叹花的万千感慨绝非士大夫闲来无事的无病呻吟,更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其中自有慷慨激烈的悲愤之情。但值得一提的是,落花诗并不仅仅是伤情之作,特别是修改后的诗句,多次透露出唐寅罹祸后对功名富贵的全新理解,开始对人生无常心中了了,为其日后皈依佛氏之先兆。
也正因为诗中所含的超脱旷达之意,使唐寅即使在晚年心境平和之后仍然偏爱自己当年的这些诗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落花的诗句及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