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关灯火的诗句
1,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出自宋代:王安石《渔家傲》
白话文释义:正月十五元宵灯节之时,钟山一带芳草如茵,林木葱郁,那一片生意盎然的春景,让人流连忘返,心醉不已。涛亭刚刚下过春雨,词人骑着小毛驴,翻山越岭去观赏美丽的风景。
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白话文释义: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出自唐代:颜真卿《劝学》
白话文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4,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出自宋代: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白话文释义:今夜拿着残灯送你归去,走过河塘,恍惚间见落泪如羊祜的却是你杨元素啊。
5,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出自唐代: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白话文释义:晚上在江楼上向东望去,海天相连,一片茫茫;山川形势,又阔又长。城的四周亮起了万家灯火,一道银河映入水的中央。
2. 关于灯火的诗句
【小桃红】
江岸水灯
万家灯火闹春桥,
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
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
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出处】:元-盍西村
【蝶恋花】
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
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
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
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野。
【出处】:北宋-苏轼
3. 有关灯火的诗句
1,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
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出自宋代:王安石《渔家傲》 白话文释义:正月十五元宵灯节之时,钟山一带芳草如茵,林木葱郁,那一片生意盎然的春景,让人流连忘返,心醉不已。
涛亭刚刚下过春雨,词人骑着小毛驴,翻山越岭去观赏美丽的风景。 2,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白话文释义: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出自唐代:颜真卿《劝学》 白话文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4,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出自宋代: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白话文释义:今夜拿着残灯送你归去,走过河塘,恍惚间见落泪如羊祜的却是你杨元素啊。
5,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出自唐代: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白话文释义:晚上在江楼上向东望去,海天相连,一片茫茫;山川形势,又阔又长。城的四周亮起了万家灯火,一道银河映入水的中央。
4. 描写万家灯火的诗句关于万家灯火的诗句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诗词注释】 【注释】:风吹古木晴天雨①ؤ月照平沙夏夜霜② 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②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七律《江楼夕望招客》作于杭州刺史任内.这两句是说,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白似霜.写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逼真、传神.“晴天雨”、“夏夜霜”比喻新奇,措词独特,意境高妙.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一句高妙之处在于: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全诗一“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灯火阑珊,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清新宜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视线由远及近,而一切景物又都笼罩于“夕”字之中.【赏析】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这首诗是当时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这是一首格律工稳的七律,以描写景色和赏景的感受为中心.描写景色的层次极为分明,犹如讲究透视法的水粉画一般.首二句突出了登高夕望的气势,重点写山水,山连水,水接天,延绵雄阔.颔联从俯瞰的角度,写夜色中的光和亮;万家灯火与一道星河交相辉映,装点了钱塘的景色.星河一句,诗人画出了水中倒影,更增添了几分澄澈清新的感觉.颈联两句开始夹杂感官的错觉,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风月:风吹树叶之声颇似沙沙秋雨,月照平沙疑是洁白如霜.同时,诗人又在字面上提醒读者,此时正值暑“夏”“晴”夜,强调秋凉的感觉不过是一种消暑的手段,于是,很自然地引出末二句主宾夜饮的对话,扣住了“招客”的题意.如果把此诗比作一幅江楼夕望的画图,那么,诗的构思则是作画的顺序.诗人从远眺起笔,粗线条地勾勒余杭的山水,进而环顾杭城的灯光并由与灯影相辉的星河,自然收到江楼所在的湖水之上,从而慢慢将笔从旷远的天际转向楼阁四围的描写,再从风声月色见出消暑的人物形象,景色由远而近,而感觉则愈来愈细,真可谓“坐驰可以役万景”,既有眼力,又有笔力.此诗的两联中,“灯火万家”一联对得极美,散落的万家灯火,与一道银河映入水中,恰好是前面“海天”与“山势”从傍晚到夜间的变化,给人一种神奇的梦幻之感,颇得后人的赞赏.宋人黄庭坚《登快阁》诗中的名句“澄江一道月分明”,似乎亦受到白氏此诗的影响.诗中描写了杭州东面山川的形势和杭州美丽的夜景,气势雄伟,境界开阔.在炎热的夏天的黄昏,诗人登上望海楼向东远望,天海一片苍茫的景象;钱塘江和江两岸的山势“阔复长”.诗人写夜景是从光和声两个角度写的:灯火、银河、月光从光,夏风从声,因此绘声绘色、灿烂夺目,末句以“招客”作结,紧扣题目.。
5. 描写城楼的诗句
木落雨翛翛,桐江古岸头。拟归仙掌去,刚被谢公留。
猛烧侵茶坞,残霞照角楼。坐来还有意,流水面前流。
香刹通真观,楼台倚郡城。阴森古树气,粗淡老僧情。
壁画连山润,仙钟扣月清。何须结西社,大道本无生。
静室焚檀印,深炉烧铁瓶。茶和阿魏暖,火种柏根馨。
数只飞来鹤,成堆读了经。何妨似支遁,骑马入青冥。
不问赓桑子,唯师妙吉祥。等闲眠片石,不觉到斜阳。
独自收槠叶,教童探柏瓤。王孙莫指笑,淡泊味还长。
诗琢冰成句,多将大道论。人谁知此意,日日只关门。
乳鼠穿荒壁,溪龟上净盆。因知无事贵,言外更无言。
红黍饭溪苔,清吟茗数杯。只应唯道在,无意俟时来。
树叠藏仙洞,山蒸足爆雷。从他嫌复笑,门更不曾开。
蝉急野萧萧,山中信屡招。树香烹菌术,诗□□琼瑶。
诸境教人认,荒榛引烧烧。吾皇礼金骨,谁□美南朝。
露滴滴蘅茅,秋成爽气交。霜椑如蜜裹,□□似盐苞。
浮藓侵蛩穴,微阳落鹤巢。还如山里日,门更绝人敲。
堑鸟毛衣别,频来似爱吟。萧条秋病后,斑驳绿苔深。
珠翠笼金像,风泉洒玉琴。孰知吾所适,终不是心心。
芙蓉峰里居,关闭复何如。白玃兼花鹿,多年不见渠。
红泉香滴沥,丹桂冷扶疏。唯有西溪叟,时时到弊庐。
忆在山中日,为僧鬓欲衰。一灯常到晓,十载不离师。
水汲冰溪滑,钟撞雪阁危。从来多自省,不学拟何为。
囊非扑满器,门更绝人过。土井连冈冷,风帘迸叶多。
村童顽似铁,山菜硬如莎。唯有前山色,窗中无奈何。
6. 描写灯光的诗句
描写灯光的诗句有:
1、灯光散远近,月彩静高深。出自唐代杜甫的《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得心字》。描写初夜之景,日暝灯起、更深月出。
2、游人多昼日,明月让灯光。出自唐代王维的《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酺宴应制》。表现繁华热闹,夜晚时分,月亮的光华都被灯光盖过了。
3、赖君年来屏鲜腴,百千灯光同一如。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黄鲁直赤目》
4、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出自宋代苏辙的《夜坐》。
7. 关于灯光的古诗.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诗词注释】 【注释】:风吹古木晴天雨①ؤ月照平沙夏夜霜② 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②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七律《江楼夕望招客》作于杭州刺史任内.这两句是说,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白似霜.写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逼真、传神.“晴天雨”、“夏夜霜”比喻新奇,措词独特,意境高妙.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一句高妙之处在于: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全诗一“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灯火阑珊,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清新宜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视线由远及近,而一切景物又都笼罩于“夕”字之中.【赏析】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这首诗是当时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这是一首格律工稳的七律,以描写景色和赏景的感受为中心.描写景色的层次极为分明,犹如讲究透视法的水粉画一般.首二句突出了登高夕望的气势,重点写山水,山连水,水接天,延绵雄阔.颔联从俯瞰的角度,写夜色中的光和亮;万家灯火与一道星河交相辉映,装点了钱塘的景色.星河一句,诗人画出了水中倒影,更增添了几分澄澈清新的感觉.颈联两句开始夹杂感官的错觉,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风月:风吹树叶之声颇似沙沙秋雨,月照平沙疑是洁白如霜.同时,诗人又在字面上提醒读者,此时正值暑“夏”“晴”夜,强调秋凉的感觉不过是一种消暑的手段,于是,很自然地引出末二句主宾夜饮的对话,扣住了“招客”的题意.如果把此诗比作一幅江楼夕望的画图,那么,诗的构思则是作画的顺序.诗人从远眺起笔,粗线条地勾勒余杭的山水,进而环顾杭城的灯光并由与灯影相辉的星河,自然收到江楼所在的湖水之上,从而慢慢将笔从旷远的天际转向楼阁四围的描写,再从风声月色见出消暑的人物形象,景色由远而近,而感觉则愈来愈细,真可谓“坐驰可以役万景”,既有眼力,又有笔力.此诗的两联中,“灯火万家”一联对得极美,散落的万家灯火,与一道银河映入水中,恰好是前面“海天”与“山势”从傍晚到夜间的变化,给人一种神奇的梦幻之感,颇得后人的赞赏.宋人黄庭坚《登快阁》诗中的名句“澄江一道月分明”,似乎亦受到白氏此诗的影响.诗中描写了杭州东面山川的形势和杭州美丽的夜景,气势雄伟,境界开阔.在炎热的夏天的黄昏,诗人登上望海楼向东远望,天海一片苍茫的景象;钱塘江和江两岸的山势“阔复长”.诗人写夜景是从光和声两个角度写的:灯火、银河、月光从光,夏风从声,因此绘声绘色、灿烂夺目,末句以“招客”作结,紧扣题目.
8. 描写城楼的诗句有哪些
1.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唐代:李商隐 《安定城楼》
2.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唐代: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3.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宋代: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4.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唐代:骆宾王 《在军登城楼》
5.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唐代:杜甫《登兖州城楼》
1. 2. 安定城楼
唐代: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2.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唐代: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3.
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宋代: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4.
在军登城楼
唐代:骆宾王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5.
登兖州城楼
唐代: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