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寻名句出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原文: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大意是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对他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历史上确有能改过而终成大业的君主.楚庄王初登基时,日夜在宫中饮酒取乐,不理朝政.后来臣下用“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神鸟故事启发他,并以死劝谏,终于使他决心改正错误,认真处理朝政,立志图强.楚国终于强大起来,楚庄王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亡羊补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解 释]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知耻而后勇源于“知耻近乎勇”,语出《中庸》.也就是说,"知耻而后勇"并非古书中的原话是吗?是否可以确定呢?浪子回头;一个人虽然他以前可能犯过错误,但既然他下定决心,改过自新,好好做人,这是最重要的/悬崖勒马 拼音:xuán yá lè mǎ 典故: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矣.” 例子:您铸成大错在前,已经对不起天地祖宗,赶快~吧!(华而实《汉衣冠》三)。
2. 有关“缺点”的诗句有哪些
1.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2. 悔愧轻狂错愈深, 醍醐警醒重为人。 知耻后勇幡然悟, 一改往昔立志新。
3. 知错必改大修行, 悔过自新暗反剩 有朝负荆深道歉, 完好如初伴君行。
4. 一个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聪明人知错就改,糊涂人有错就瞒。
5.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6.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7. 山中无直树,世上无直人。
8.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 唐代诗人改字的故事唐代有一个诗人作诗讲究明白如话,童叟俱懂,这
白居易 唐代诗人白居易做诗,力求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据说他每写一诗,必对家中老妪读之,老太太能理解的就抄录,不明白的就改写.有一次,他写了一首《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将其中几句念给老仆人听: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老人听罢说,你说的我都明白,只是“安得大裘长万丈”中的“安”字,我寻思着还是改一改好.白居易问老人其中有何道理,老人又说,你过去写过这样的句子: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父兄子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人身.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赐,欲说使君先下泪,仍恐儿孙忘使君.老人接下来说,道州刺史元结是位百姓忘不了的好官,给大伙盖房子,教育官吏们不要欺压百姓,道州不就有了万丈长裘了吗?白居易认为老仆人言之有理,就把“安”字改为“争”字.意思是要做官的以“为百姓谋福利”的思想去“争得大袭长万丈”.。
4. 用观猎这首故诗改成一个小故事
《观猎》是王维前期描写将军射猎情景的诗作。全诗共分两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射猎的过程。
首联“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采取倒装句式,巧妙地点明了狩猎者的身份——将军、狩猎的地点——渭城郊野、天气状况——劲风鸣吹以及狩猎的方式——角弓利箭以射之。起句“风劲角弓鸣”颇具突兀之势,诗“先声夺人” ,让读者顺着角弓弓弦在劲风中所发出的尖利声响去翘首寻觅挽弓者的英武形象,给读者造成一种引而不发的悬念。这里,一个“劲”字,渲染出风势之大且猛;一个“鸣”字又反衬出"风劲"和弓力之强。起句极善“绘声”的五个字,为将军的出场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环境气氛,并为稍后刻划将军姿态的英武、动作的敏捷和心情的欢畅作了"定场诗"般的铺垫,表现出将军那“挽弓当挽强”、敢于傲风驰骋、勇于和困难作顽强斗争的坚韧不拔的强者的精神和气质。王维诗中的形象往往具有画的形态和动感,又吸收了音乐的精髓,因此就能兼收诗画音乐的综合魅力,特别深刻感人。
颔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主要描写射猎时的情景。这里,“草枯”、“雪尽”在绘景的同时,给我们传达出了冬末春初的季节信息;“鹰眼疾”、“马蹄轻”正面写战马、猎鹰狩猎时的动作体态,并未直接描绘将军的神情,但"疾"、“快”却是将军内心的感觉,从而准确地从侧面渲染出了将军驾鹰纵马追逐猎物时身势的灵巧敏捷和斗志的昂扬旺盛。
最后四句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是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忽过”与“还归”的对称出现,既刻画出了将军骑术高超、猎技神奇和射猎一天犹精力充沛的形象,又表现出将军满载而归时喜悦轻快的心情。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县,相传是汉文帝时名将周亚夫驻兵之地。射雕:《北史》载:“斛律光尝于洹桥校猎,云表见一大鸟,射之,正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雕也。邢子高叹曰 :‘此射雕手也。’”这里,诗人活用"细柳营"和"射雕"两个典故,不仅包含赞美将军身具周亚夫和斛律光的雄才之意,同时也暗示了这次射猎活动的战果辉煌。在踏进军营之际,将军的一个“回看”,更是别有韵味。它一方面显示出将军的豪兴未尽、希冀择日再往的心绪和情致,另一方面也使诗的结尾具有了余音绕梁的含蓄之美。令人回味无穷。这首诗很善于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从而使诗的形象鲜明生动、意境恢宏而含蓄。
综观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这是章法之妙。诗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觉,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三四句既穷极物理又意见于言外,这是句法之妙。“枯”、“尽”、“疾”、“轻”、“忽过”、“还归”,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咸能照应,这是字法之妙。所有这些手法,又都妙能表达诗中人生气远出的意态与豪情。所以,此诗完全当得起盛唐佳作的称誉。这首诗写的虽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但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感染力。 在这首诗中王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是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
这里是材料,拼起来就是文章了
冬日的某天,天气晴朗,将军带着几个随从,跃马挎箭,飞驰在渭城的郊外狩猎。骏马长鸣,蹄声烈烈,猎人们聚精会神,随时准备瞄准猎物。角弓上的箭射出去的一刹那,弦声和强风一起呼啸而过! 枯黄低矮的野草,遮不住猎鹰尖锐敏捷的眼光,残留的积雪在阳光映照下已渐渐溶化。追随着猎鹰,将军御马飞驰纵横,急迅的马蹄更像是风追叶飘。 转眼间,狩猎的人们穿过了新丰市,待驻马停歇时,已经来到细柳营。
踏进军营之际,一行人豪兴未尽,忍不住又回头看刚才那射落大雕的地方。千里无垠的大地上,暮云正渐渐笼罩着原野,刚才热闹的牧地此时却显得静寂无声。
5. 道德的名言.诗句和简单的故事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鸠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 周恩来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 斯宾诺莎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 凯洛夫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 罗曼·罗兰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尔基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 马雅可夫斯基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 邓肯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 列夫·托尔斯泰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 契诃夫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思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 克雷洛夫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尔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 贝多芬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 贝多芬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 卢梭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鸠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 夸美纽斯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 夸美纽斯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 赫尔巴特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 培根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
—— 伊索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励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 —— 托马斯·莫尔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 罗素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 鲁迅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 恩格斯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 —— 加里宁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
—— 列宁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 邹韬奋知耻近乎勇。
—— 孔丘辱,莫大于不知耻。 —— 王通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 —— 胡志明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
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 鲁迅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 谢觉哉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 德谟克利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
——。
6. 关于王安石改诗的问题
是苏轼改了王安石的诗:
大约是苏轼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在他被贬谪之前,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苏轼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 ”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象芝麻大的黄色、黑色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就问小孩说:“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开花丛, 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有一阵清脆的鸟叫声,便问旁人:“这是什么鸟?”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但后人评价说,王安石身为宰相,气量心胸也太狭小,他虽懂得地方上的风俗人情,也不应该因苏轼错改了他的两句诗,而立“乌台诗案”,置苏下狱,进而又随便发配人家。这样做,与搞“文字狱”有何区别。其实,从史实上看,王安石罚苏东坡,错改两句诗不过是表面上的次要的原因,实质上主要原因,则是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因此之故,苏轼先被贬惠州,后再次遭贬儋州。
7. 描写反省的诗句
1、原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翻译:所以不去登高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去靠近深谷,不知道地有多深。
出处:先秦·荀子《劝学》
2、原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翻译: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出处:唐代·颜真卿《劝学》
3、原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十则》
4、原文:悟从疑得,乐自苦生。
翻译:领悟出的道理,往往是从疑问中思考得来。快乐常常是经历过痛苦才得到的。
出处: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5、原文: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翻译: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出处:唐·白居易《观刈麦》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知耻能改的诗句或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