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惊蛰的诗句
1韦应物《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2范成大《秦娥月/忆秦娥》: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3陆游《春晴泛舟》: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2. 惊蛰 诗句
原发布者:李鹏亚
关于惊蛰诗词
【篇一:《古诗词中的24节气:惊蛰》讲义】
古诗中的24节气:惊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惊是惊动,蛰是藏。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伏冬眠的动物惊起活动,故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意思是说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当然,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是因为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翻页】
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在农忙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惊蛰时节,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因此,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在我们后边学习的唐代韦应物《观田家》诗中便讲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有谚语云:“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证明今年风调雨顺会有一个好收成。
【翻页】
那么,同学们都知道惊蛰节气里有哪些习俗吗?接下来,我们在一块了解一下惊蛰节气里的习俗。【惊蛰习俗】“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首诗歌,陶渊明的《拟古九首4有被作曲所限,而是扣紧
3. 和惊蜇有关的诗词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 春季生产掀高潮,从南到北忙春耕。
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 大麦豌豆向日葵,突击播种莫再等。
大蒜栽种不出九,精细认真管大棚。 兴修水利好时机,挖沟筑坝打深井, 庄稼歉收一年苦,不修水利代代穷。
春季造林好时机,因地制宜分树种, 栽后护理要认真,光栽不护白搭工。 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 天暖花开温升高,畜禽打针防疫病。
快把鱼塘整修好,放养鱼苗好节令。 老鼠危害实不小,城乡灭鼠齐行动, 投饵夹套挖堵灌,鼠想逃命万不能。
惊蛰-农谚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地化通,见大葱。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大麦豌豆不出九。 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
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
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地化通,赶快耕。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冬耕无早,春耕勿晚。
春耕抢墒,秋耕抢时。 先耕高亢,后耕淤洼。
先耕白塘土,后耕淤泥头。 光耕不耙耢,满地坷垃墒跑掉。
胶皮轮,拖拉机,跑运输,耕耙地,抽水、打轧高效益。 挖地如挖粮,整地如修仓。
要想收水稻,田埂先修好。 种稻靠埂,种麦靠沟。
挖塘修坝,旱涝不怕。 水利不修,有田也丢。
打井修渠能防旱,丰收靠人不靠天。 种不好庄稼一年穷,修不好塘堰一世穷。
有地有井人当家,有地无井天当家。 只靠双手不靠天,修好水利万年甜。
靠天吃饭饿断肠,脑勤手勤粮满仓。 旱年收不收,全在井和沟。
种地不修沟,好比遭贼偷。 春天不开沟,夏水无处流。
田间开条流水沟,旱了涝了都能收。 求天不如挖地。
常向天上望,不如地下挖个塘。 有田无塘,好像婴儿没有娘。
旱田变水田,一年顶两年。 小麦连年收,就怕偷懒不挖沟。
旱田靠沟,水田靠埂。 地堰开了口,跑了粮一斗。
东逛西串,不如挑沟垒堰。 明排暗浇有三利,防旱防涝还增地。
黄河水可用不可靠,单纯依靠禾苗焦。 打好机井配好套,不怕黄河水不到。
以河补源,以井保丰,两套准备,不致落空。 来水不过三五天,错过机会河道干。
来水昼夜连轴转,莫待水光干瞪眼。 一年富,拾粪土;十年富,种树木。
种树十年,强似种田。 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一代栽树,辈辈幸福。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要文化,山要绿化。
栽桑栽桐,子孙不穷。 核桃树,万年桩,世世代代敲不光。
柿子核桃寿命长,子子孙孙吃不光。 百株核桃十五年,赛过百亩好良田。
核桃树,摇钱树,哪里栽,哪里富。 人均百棵树,等于建金库。
家有一片树,不愁吃和住。 家有五棵白果树,男婚女嫁愁不住。
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 一年栽桑,多年养蚕。
栽桑如栽摇钱树,养蚕似得聚宝盆。 宅旁栽上几棵杨,十年就能盖楼房。
四年椽,十年檩,十五当梁够标准。 栽上葡萄喝美酒,种好桑柞穿丝绸。
栽杨树、盖高楼;种核桃,吃上油。 平原绿葱葱,旱涝无影踪。
树木成林,风调雨顺。 城镇变绿海,除尘少公害。
洪涝灾害轻与重,树多树少大不同。 抓紧浇白茬,以利种棉花。
浇水高低看得准,整平土地少费劲。 及早盘好地瓜炕,春分瓜种把炕上。
打好棉花营养钵,天好及时把种搁。 春到人间,绿化当先。
植树造林,富国富民。 要想富,多栽树。
要想长远富,多种果木树。 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种树。
搞好四旁绿化,风沙旱涝都不怕。 栽树好,栽树强,又挡风沙又遮凉。
栽上摇钱树,农业迈大步。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森林是命脉的源泉。
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 要想地增产,山山撑绿伞。
荒山变绿山,不愁吃和穿。 栽个花果山,强似米粮川。
绿了荒山头,干渠清水流。 荒山成了林,变成聚宝盆。
荒山栽树,由穷变富。 不栽树是荒山,栽上树是宝山。
懒有良田,抵不过勤有荒山。 大石垒墙,小石填膛,好土填中央;底下平,上面光,人踩羊踏不晃荡。
人养山,山养人,荒山秃岭变黄金。 栽树在河畔,防洪保堤岸。
待要河堤固,莫砍河边树。 乱砍滥伐,招来风沙。
林网占地一条线,保护农田一大片。 一堵防风墙,十年丰收粮。
春栽早,雨栽巧。 春栽早,雨栽巧,刺槐芽栽成活好。
春栽杨柳夏栽桑,正月种松好时光。 月月好栽松,就怕砸得轻。
松树喜欢挤,两株栽一起。 疏栽桐,密栽松。
山上松柏山腰槐,沟沟边边栽绵槐。 干榆湿柳水白杨,桃杏栽在山坡上。
杨柳下河滩,果树上半山。 松树干死不下水,柳树淹死不上山。
高山松柏核桃沟,溪河两岸栽杨柳。 高山松柏河岸柳。
山前柞树山后松,栽上没有不成功。 沙杨、土柳、石头松,三年五年就成功。
沙里青杨泥里柳,石头垃子种枰柳。 沙里青杨泥里柳,栽上能活九十九。
路杨河柳桐。
4. 关于惊蛰的诗句有哪些
1、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游景仁东园》宋代:苏辙
译文:刚刚到了惊蛰时节,草木还没有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2、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水龙吟 寿族父瑞堂是日惊蛰》元代:吴存
译文:今年刚刚才到惊蛰时节,蛰虫伏处的洞穴才开,一声雷响呼唤着苍龙醒来。
3、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惊蛰日雷》元代:仇远
译文:天上半夜突然响起一声雷鸣,到了早晨虫子的洞穴已经打开,花芽也探出了头。
4、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秦楼月·浮云集》宋代:范成大
译文:云彩聚集在一起,时届惊蛰,雷声隐隐。刚惊蛰时,水鹁鸪叫声愤怒焦急,杨柳也随狂风舞动。
5、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观田家》唐代:韦应物
译文: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5. 关于植树节的诗句
1、观种树
唐代:孟郊
种树皆待春,春至难久留。君看朝夕花,谁免离别愁。
心意已零落,种之仍未休。胡为好奇者,无事自买忧。
译文:
种树的人都等待着春天的到来,春天到了却难以久留。君上看着早上花开,谁也不能避免离别的忧愁。
2、种柳戏题
唐代: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译文:
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人们当作谈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浓绿的柳阴当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耸入蓝天。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
3、再游玄都观
唐代: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译文:
玄都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那里去了呢?前次因看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又回来了啊!
4、丰乐亭游春·其三
宋代: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译文:
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已偏西。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游春的人们,兴趣正浓,哪管春天将去。丰乐亭前,人来人往,落花遍地。
5、寄东鲁二稚子
唐代:李白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译文:
楼的东边有一株桃树,枝条高耸被青烟笼罩。这株桃树是我临行时所栽,一别至今已是三年。桃树如今与酒楼一样高了,我出行在外仍未回返。
6. 关于惊蛰的古诗
1. 《观田家》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2. 《忆秦娥》宋·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3. 《春晴泛舟》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7. 惊蛰 诗句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李鹏亚 关于惊蛰诗词【篇一:《古诗词中的24节气:惊蛰》讲义】古诗中的24节气:惊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
惊是惊动,蛰是藏。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伏冬眠的动物惊起活动,故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意思是说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当然,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是因为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翻页】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在农忙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惊蛰时节,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
因此,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在我们后边学习的唐代韦应物《观田家》诗中便讲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有谚语云:“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证明今年风调雨顺会有一个好收成。
【翻页】那么,同学们都知道惊蛰节气里有哪些习俗吗?接下来,我们在一块了解一下惊蛰节气里的习俗。【惊蛰习俗】“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首诗歌,陶渊明的《拟古九首4有被作曲所限,而是扣紧。
8. 求一句关于植树的七律古诗
在以下的古诗里,你肯定能找到你想要的句子~~~惊蛰已过,春分将临,风和日丽,雨水充润,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了。
趁着大好春光植树种花,是一件绿化环境、美化生活、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好事实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诗今说》中的一个专属话题——古代诗人咏“植树”。
我国古代的许多诗人,不仅写有大量的诗作歌咏自己喜爱的花草树木,有的还亲自植树种花,被誉为一段段佳话。 东晋诗人陶渊明与植树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十分爱柳,不仅在田园水泽插柳,还在住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怡然自号为“五柳先生”,自是“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白居易堪称“居大不易”。
他做过多处地方官,每到一处都要栽花种树。在他的诗中,常能见到一些有关植树的诗句:“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
他在调任忠州刺史后,写有《东坡种花》一诗,记载了他在城东坡上广植花木的事:“持银买花树,不限桃李梅。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
“每日领童仆,荷锄柳缺渠,划土雍其本,引泉溉其枯”。他不仅自己勤勉躬耕,在奉调回朝时,还殷殷期望“楼上明年新太守,不妨还是爱花人。”
白居易“东坡植树”,对后世影响极深。据说,北宋词人苏轼自号“东坡”,竟有仿效乐天之意。
他在担任杭州刺史时,修浚西湖,并在湖堤上广种柳树,为后世留下了“苏堤春晓”这一人文景观。但据陆次云《湖儒杂记》载:“苏堤及里湖西岸杨公堤上垂柳,明亡后都遭剪伐。
因而,明末陈洪绶曾写有《题【西湖垂柳图】》一首:“外六桥头杨柳尽,里六桥头树亦稀。真实湖山今始见,老迟行过更依稀。”
作者在明亡后,曾当过一年多和尚,取名老迟。诗人心境悲凉,对祖国大好河山表现出无限依恋之情。
苏轼在被谪江苏宜兴时,还曾亲手种植一株海棠,并有诗赞道“东风袅,泛崇光,香雾霏,月转廊。只恐深夜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
北宋诗人晁补之也是一个爱柳之人。晚年被贬闲居济州金乡,他“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
而唐代诗人柳宗元更奇,他姓柳爱柳,被贬柳州不忘种柳:“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不过,他也另有所爱:“手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而唐代诗圣杜甫却爱种桃树,他在入蜀后的第二年,即在成都浣花溪畔营建草堂。草堂尚未建成,便“奉乞桃树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在江宁时有一号“湖阴先生”的邻居杨德逢,在杨的庭院里,花木繁茂,雅致整洁,王安石欣然写诗赞道:“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北宋诗人石延年创造的植树方法颇为新奇,为后人所称道。
石任海州通判时,看到当地“了无花卉点缀映照”,“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便叫人用黄泥裹上桃核射上山去。两三年后,竟然“花发满山,烂如锦绣”。
几十年后,苏东坡上山游览,闻说此事,感叹之余,赋诗赞道:“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生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
与唐寅、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的沈周擅画山水,尤爱种菊画菊,他有一首题为《菊》的诗:“老我爱种菊,自然宜野心。秋风吹破屋,贫亦有黄金。”
诗中的“野心”,指爱好自然的情趣和不受官场约束的襟怀。清人郑板桥则爱种竹画竹,他的一首联语诗,道出了这种心性:“咬定一两句书,终身师保;栽成五七竿竹,满目儿孙。”
清末左宗棠率部新疆戍边,沿途令人大种柳树,被人称为“左公柳”。他的幕僚杨昌俊有诗为赞:“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明代诗人高启则爱梅赏梅,他在游览赏梅胜地邓尉山时,见十里梅林,冷艳秀丽,梅开俊俏,幽香四溢,游人忘归,穿梭其间。
于是,诗以歌赞:“入山无处不花枝,远近高低路不知。贪爱下风香气息,离花三尺立多时。”
一些正直、爱国的诗人,不单自己栽树植木,培花种草,陶冶性情,愉悦心境,美化庭院,洁净居室;更从国计民生的角度出发,“诗谏”统治者重视植树造林。唐代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写道:“官家牓村路,更索栽桑树。”
南宋诗人刘克庄有诗句:“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以应多多种桑养蚕,讽劝朝廷注意国计民生,莫再沉酣湖山。据《开河记》记载,隋炀帝虽然穷奢极欲,但还采纳“诗谏”,亲自植树成荫,“杨柳青青暮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及至宋代,诗人周邦彦还专门写下一首名为《柳》的诗作,称赞此举:“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古代诗人对于统治者为享乐腐化而广植花木、大建庭园的倒行逆施,通过诗作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唐代诗人贾岛听说宰相裴度“破却千家作一池”,修建官邸,种竹栽花,便愤而题诗曰:“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十年后应诏回京,写下一诗,以种桃为喻,语意双关地讽刺当朝权贵:“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新贵们极为不满,将他再次贬谪。可时隔十四年后,刘禹锡再次奉召回京,到玄都观观看桃花时,又写下著名诗句:“白亩庭中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