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出关于冰雪的成语诗句
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关于“冰雪”的诗词都有哪些
1.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2.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3.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 湍冰厚千尺
5.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6.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7. 逢雪宿芙蓉山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8.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9.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0.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11.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2.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3. 夷门贫士空吟雪,夷门豪士皆饮酒。酒声欢闲入雪销,
雪声激切悲枯朽。悲欢不同归去来,万里春风动江柳。
14. 饥乌夜相啄,疮声互悲鸣。冰肠一直刀,天杀无曲情。
大雪压梧桐,折柴堕峥嵘。安知鸾凤巢,不与枭鸢倾。
下有幸灾儿,拾遗多新争。但求彼失所,但夸此经营。
君子亦拾遗,拾遗非拾名。将补鸾凤巢,免与枭鸢并。
因为饥雪吟,至晓竟不平。
15. 忽然太行雪,昨夜飞入来。崚嶒堕庭中,严白何皑皑。
奴婢晓开户,四肢冻徘徊。咽言词不成,告诉情状摧。
官给未入门,家人尽以灰。意劝莫笑雪,笑雪贫为灾。
将暖此残疾,典卖争致杯。教令再举手,夸曜馀生才。
强起吐巧词,委曲多新裁。为尔作非夫,忍耻轰暍雷。
书之与君子,庶免生嫌猜。
其中“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出自杜甫的《远怀舍弟颖观等》
译文::长江汉江吹起春风,冰霜已经在昨夜就去除了。 表现了前景美好,困难已经过去的意味和作者的积极心境。
作者: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3. 描写雪的比喻句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李贺的《马诗》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出自李煜的《望江南》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出自苏轼的《永遇乐》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出自李白的《清平乐》(这个之所以给全文,是因为本喻体不在同一句里,而是一头一尾,
4. 通过比喻来描写雪的诗句
通过比喻来描写雪的诗句:
1、将满地白雪比作梨花盛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将雪花比作梅花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3、将雪花覆盖在高台上洁白无瑕的样子,比喻成象是刚刚建成的碧玉台
皎洁随处满,流乱逐风回。璧台如始构,琼树似新栽。——隋·王衡《玩雪诗》
4、将满地的雪比喻成一片雪白的海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大雪飘落在北台上,北台银装素裹,犹如玉楼一样。雪后寒冷,人站在台上冻得浑身起鸡皮疙瘩。
举目田野,白茫茫的大地好像银海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遍地发光,照得人目眩眼花。
5. 关于冰的诗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立春偶成 张轼 )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胡笳十八拍 蔡琰 )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七哀诗 王粲 )
岁去冰未已,春来雁不还。( 怀园引 谢庄 )
流水本自断人肠,旧冰归来伤马骨。(从军行 卢思道)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
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夜坐吟 李白 )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谒山 李商隐 )
6. 关于冰(雪)的词语,成语,诗句,比喻句,拟人句
雪虐风饕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雪窖冰天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雪上加霜 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风雪交加 暴风雪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洪炉点雪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
鹅毛大雪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冰天雪地 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冰天雪窑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冰天雪窖 窖:收藏物品的地下室。到处是冰和雪。形容极为寒冷的景象
傲雪凌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关于冰的成语
冰魂雪魄 冰肌玉骨 冰洁玉清 冰壸秋月 冰清水冷 冰清玉粹 冰清玉洁 冰清玉润
冰山难靠 冰散瓦解 冰山易倒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冰炭不同器
冰炭不投 冰炭不同炉 冰炭不相容 冰天雪地 冰天雪窑
冰天雪窖 冰雪聪明 冰消冻解 冰消瓦解 冰消雾散
冰销雾散 冰消雪释 冰雪严寒 冰心一片 冰消云散
滴水成冰 戴霜履冰 伐冰之家 含冰茹檗 涣尔冰开
涣然冰释 涣如冰释 涣若冰释 涣若冰消 画水镂冰
火上弄冰 画脂镂冰 煎水作冰 戛玉敲冰
镂冰炊砾 镂冰雕琼 镂冰雕朽 镂冰劚雪 冷若冰霜
凛若冰霜 履霜坚冰 履霜知冰 冷语冰人 镂玉裁冰
敲冰戛玉 敲冰求火 敲冰索火 敲冰玉屑 青蓝冰水
如履薄冰 若涉渊冰 枘凿冰炭 水洁冰清 瓦解冰泮
瓦解冰消 瓦解冰销 雾释冰融 王祥卧冰 夏虫不可以语冰
雪操冰心 夏虫疑冰 夏虫语冰 衔胆栖冰 雪窖冰天
雪窑冰天 雪碗冰瓯 饮冰内热 饮冰茹檗 饮冰茹蘖
玉洁冰清 一片冰心
玉清冰洁 迎刃冰解 玉润冰清 ,冷若冰霜 钻冰求火 钻火得冰 走花溜冰
1.孤舟蓑翁,独钓寒江雪。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5.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大雪满弓刀
7.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0.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11.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12.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1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16.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17.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18.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2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云昏无复影,冰合不闻湍
涧道馀寒历冰雪,
石门斜日到林丘。
松迥月光先照鹤,寺寒沟水忽生冰
琴清月当户。
人寂风入室。
长啸无一言。
陶然上皇逸。
白玉壶冰水。
壶中见底清。
比喻句:那鹅毛大雪像一只只洁白的蝴蝶飞落下来。
拟人句: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雪娃娃,风婆婆,还有冰姑娘.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白雪皑皑 冰封大地 冰天雪地
7. 关于雪的诗句
关于雪的诗句举例如下:
1、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2113甫《野望》)
2、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刘方平《春雪》)
3、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4、数萼初含雪,孤标画5261本难。(崔道融《梅花》)
扩展资料:
关于雪的成语举例如下:
1、雪上加霜
【解释】:4102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1653。
【出专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犹是头上着头,雪上加霜。”
【翻译】:就像是头上戴着头,损害愈加严重。
2、冰天雪地
【解释】: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出自】:清·蒋士铨《鸡毛房》:“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翻译】:冰雪漫天盖地风声如老虎一般咆哮,为没有衣服穿而哭泣的人没有栖息属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