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杜甫的哪句诗适合形容政策性房价调控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感叹自己的不幸和世态悲凉。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乱踢,把被子蹬破了。(因为)屋顶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穷苦人(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2. 关于房价高的诗句有哪些
1.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 宋 · 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释义:你要知道这个景色从古至今都是无价的。
2.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 宋 · 范成大《卖痴呆词》
释义: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3.东邻有女眉新画,倾国倾城不知价 —— 唐 · 韦庄《秦妇吟》
释义:东邻有女眉新画,倾国倾城不知价。
4.只此世间无价宝,不凭火里试烧看 —— 唐 · 吕岩《七言》
释义:只此世间无价宝,不凭火里试烧看。
5.此般风味应无价 —— 宋 · 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释义:此般风味应无价。
6.又入铜驼,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 —— 宋 · 史达祖《三姝媚·烟光摇缥瓦》
释义:又入铜驼,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
7.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 唐 · 韩愈《石鼓歌》
释义: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8.自有千金价,宁忘伯乐酬 —— 唐 · 陈凝《马》
释义:自有千金价,宁忘伯乐酬 。
9.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 唐 · 白居易《买花 / 牡丹》
释义: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10.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 唐 · 鱼玄机《赠邻女 / 寄李亿员外》
释义:无价宝容易得到,有心的郎君确是很难得到的。
3. 求关于房价高的诗句
人人都想有套房,为房辛苦为房忙,薪金贬值囊中涩,房价攀高节节扬;也曾誓做租房客,不助房商做盗强,多年女友离我去,没房谁做你新娘!
怨天怨地怨父母,生不逢时世态凉,人间广厦千万所,何处容我把身藏!
节衣缩食攒首付,借遍亲友与同窗,总算看到东方亮,却告房政有新章;政府调控只靠税,羊毛出处还是羊,未见房价有所减,倒为官家填满仓!
量力而行精打算,勉强买套小平方,窝大窝小终是有,手里有房心不慌。
新房到手喜一瞬,做上房奴苦漫长:工资月月无所剩,利率频调总受伤,戒烟戒酒减消费,加班加点为还偿;现任女友看房嫁,只能分享不分当,人过三十无生养,嫌贫不敢要儿郎;都说男人该潇洒,兜里无钱怎风光,人前总觉三分矮,背后更感九转肠!
哎,为房累,致心茫,苦难奈,欲崩狂, 曾经年少风华茂,而今华发早生霜,半世蹉跎半世过,一生幸福一生亡!
4. 急求一篇1000字以内的关于“房价调控”和“限房令”的申论文章
[内容摘要]:房价飞涨,并非经济领域的正常现象。
作为国家经济生活的“总主管”,国务院及相关部委是否采取了合法、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面对房地产市场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政府能否“拨开云雾”,打击非法活动,稳定房价,守住普通民众对之的信赖?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政府有效的调控措施是什么,究竟“路在何方”?通过这三个方面的阐述,希望解开房价飞涨背后的神秘面纱,同时也为行政权力在经济领域的行使探寻有益经验。 [关键词]:金融、财政措施 土地政策 行政手段 保障性住房 住房问题不仅关系到民生,是国民生存、生活之根本,而且关系到国家金融秩序的安全、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近期美国次级债务危机的爆发,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金融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房价过高已经到了政府不得不运用各种调控措施,且必须是合法、合理、有效调控的阶段。
一、国务院、相关部委针对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规范性文件及其分析 政府干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无非有以下几种:财政,税收,信贷,行政手段。[①]在房地产领域,政府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砝码:土地政策[②]。
面对房价的高涨,政府并非无所作为,针对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总结挫折、教训,制定了众多的规范性文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针对同一问题,如此密集的规范性文件,在整个新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以下主要选取几个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规范性文件,简要介绍,分析,以透视行政权力运行的始末。 (一)2002.7,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即国资部11号令) 国资部11号令的核心内容是,“除原划拨土地使用权人不改变原土地用途申请补办出让手续和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之外,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供应必须严格按规定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其他土地的供地计划公布后,同一宗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也应当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
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使用制度。 这里涉及到我国土地政策的变革。
1990年,国务院发布了《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条例》(俗称为国发第55号令),使城镇国有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土地使用权正式成为一种商品,解决了土地的商品化问题,由无偿划拨、无期限使用、无流通变为有偿、有期限、可以流通。由此,在实践中,开发商通过政府的土地划拨获得土地,进行开发,而“作为报偿,开发商通常承担市政和商业配套的开发”[③] 显然,从无偿使用到有偿划拨,协议转让,让各级政府看到了隐藏于后的巨大利益,划拨给谁?划拨多少?通过什么形式?作为一级政府,众多的社会因素都需在考量之中,但无疑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条件,也使得实力雄厚,后台关系硬的开发商占尽先机。
国发55号令的紧随市场经济的大势,其出发点是正确的,但并没有通盘考虑土地使用权商品化之后的一系列问题,由此在经营了十几年后,以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的国资部第11号令出台。 “招拍挂”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方式,本无可厚非,但似乎就是这一政策引起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变化。
“从房地产市场的源头市场,即土地市场角度来看,有一点则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全国房地产价格2002年后的猛涨,与“土地招拍挂”在全国开始普遍实施(杭州等一些城市,早在1998年就开始实行土地储备、招拍挂制度);以及2004年后房地产价格的暴涨,与8.31大限后“土地招拍挂”在全国各地普遍的严格实施;并非只是一种时间上的简单巧合。”[④] (二)2003.6,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即央行121号文件) 央行121号文件的主要内容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其自有资金(指所有者权益)应不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30%”;“商业银行不得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用于缴交土地出让金的贷款;对土地储备机构发放的贷款为抵押贷款,贷款额度不得超过所收购土地评估价值的70%,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商业银行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申请个人商业用房贷款的抵借比不得超过60%,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0年”。
到2003年,中央政府认为包括房地产业,重工业和资源性产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基础行业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的现象,有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经济进一步过热。由此,央行采用控制信贷的方式,试图用紧缩的金融信贷政策调控国民经济。
121号文件只是政府大规模宏观调控的一个具体方面,但从以后的发展来看,其几乎没有什么效果。投资热潮并没有消减,房价持续上涨,中央政府轻视了民间投资、外资涌入的热情以及对政策贯彻实施的过分自信。
(三)2004.3,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即71号令) 71号令的出台是在2003年8月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用地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出的。其重点是,2004年8月31日是办理协议出让土地的最。
5.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看看古代怎么抑制房价
房价,是一个老百姓关心的话题,也是一个让政府头疼的问题。不仅生活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我们买房发愁,古人们也会为买房子发愁。
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古代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农村,一般家庭搭个窝棚、盖个茅草房遮风避雨,有钱的盖个大宅子、弄个四合院。生活在城里的市民和进城买房子的就讲究多了,特别是一些官僚和富商,经常为了一块好宅子而一掷千金甚至大打出手,以致于一宅难求,很多官员都租房子住。所以,官府在抑制房价上也是下了大力气的,尤其是唐朝以后官府甚至为了穷人会动真格的。那么我们就看看古人们怎么控制房价的。
第一个就是限购。古代买房先要“立契”,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购房合同。为防止哄抬房价和照顾亲朋好友,你要卖房子、立契约,先得问问亲戚和邻居要不要,这些人不要才能卖,你要是私自把房子卖了亲朋邻居把你告了官就得吃官司,有钱也不是想买就买。这个政策从西汉时候就开始实施,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婆吕雉发明的,一直实行了将近2000年。另外,朝廷会保证你的首套房需求,官府会分给你宅子或批给宅基地,但不能随便卖,因为你卖了就不会再随便分给你宅子和宅基地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穷人无立锥之地。
第二个是分房或建廉租房。官府经常会搞分房分地,特别是战乱后,不仅达官显贵能分到房子,老百姓也经常能分到福利房。国家还会划拨给寺院道观土地让他们自己盖廉租房,地是官府给的,钱是信民掏的,还能结个善缘,所以住起来非常便宜,这就是为什么电视里很多举子、客商总住寺院厢房的原因。白居易、辛弃疾当年赴京应试都是投宿寺院厢房。明清时期,一些在外生活的同乡还自发的建了会馆,会馆为没有住处的同乡提供住宿,租金非常便宜,出门也不怕没钱住店了。
第三个是调控房市,打击囤地。后唐时期,朝廷曾颁布赦令:空闲宅基地必须建房子,过期不盖就给你收了,通过这种控制土地平衡来抑制房价。就是你真有钱想买地,哪怕你家有上百口最多也只给你20亩,你要多占想囤地那就要挨板子了。唐朝时期马周在长安买了一套占地一亩的房子总共花了200万铜钱,而后唐的首都洛阳,房价经过打压,店铺才7000文,调控收到了打压房价的奇效。
清朝房价:普通人一年收入买一套房
第四,禁止官员买房。从元朝开始就禁止这些特权阶层买房,买房要治罪,不仅收了你的房子还开除公职。尽管官员买房置地仍然屡禁不止,但收敛了很多,所以很多官员就去租,租房非常普遍,不像今天一个官员能有若套房子。
第五,分流。很多人在城里买不起房就跑到周边去买,当年大诗人白居易虽然为官,但没啥积蓄,也是买不起房,所以就长安东郊租了几间茅屋,还买了马代步,但这样保养费用也太高,离单位又远,白居易被迫跑到了长安城的卫星城渭南县买了一套宅子,当起了候鸟一族,不知道住在燕郊的兄弟姐们看了这个有啥感想。
第六,打击炒作。宋朝时期,宗泽主政开封府,由于当时刚刚遭遇战乱,房子贵的离谱,百姓叫苦连天。宗泽派人调查发现,米面、房价价格其实和战乱前差不多,价格只是炒得厉害,因此抓了一些哄抬物价的不法商贩砍了,物价立马就下来了,看来不下重手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