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漏雨的诗句
1、漏雨苍苔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2、正漏云筛雨 宋 吴文英 《瑞鹤仙·泪荷抛碎璧》3、雨多屋漏泥土落 唐 冯著 《燕衔泥》4、雨逐漏声长 宋 曹勋 《浪淘沙·秋杪喜新凉》5、断云漏雨 宋 赵善括 《清平乐·断云漏雨》6、漏残雨急风萧萧 唐 李咸用 《鸡鸣曲》7、萧斋雨漏 元 谢应芳 《水调歌头 寄江叔廉》8、卒章以此意为消疏云过雨漏斜阳 元 邵亨贞 《江城子 癸丑岁季夏下浣,信步至渔溪潘氏庄》9、萧斋雨漏 元 谢应芳 《水调歌头 寄江叔廉》10、雨漏日惟支败屋 宋 陆游 《村居书事》11、疏雨漏薄日 宋 陆游 《发黄州泊巴河游马祈寺》12、茆屋雨漏秋风吹 宋 陆游 《石首县雨中系舟戏作短歌》13、积雪未解雨复霪;西家船漏湖水涨 宋 陆游 《首春连阴》14、茆屋穿漏雨送春 宋 陆游 《闻山步有虎》15、暑雨初晴昼漏迟 宋 陆游 《夏日》16、雨漏古屋廊 宋 黄庭坚 《观秘阁苏子美题壁及中人张侯家墨迹十九纸率》17、鲁公笔法屋漏雨 宋 黄庭坚 《书扇》18、雨中漏入万峰青 近代 陈三立 《法相寺樟亭》19、漏声随雨尽 宋 陈必复 《偶出》20、云漏天光雨足悬 宋 程师孟 《入涌泉道中》21、暗雨随风茅屋漏 宋 仇远 《岁穷早睡》22、漏天常泄雨 宋 范祖禹 《寄名山李著作》23、漏天开雾雨 宋 范祖禹 《送赵清宪入蜀》24、漏雨溅应酬酒懒倾 宋 方回 《生日又二首》25、夜雨侵床漏 宋 贺铸 《宝应野泊》26、雨馀云漏日 宋 李觏 《鸣蜩》27、又不见鲁公得法屋漏雨 宋 刘子翚 《临池歌》28、漏雨苦多状 宋 陆文圭 《和心渊雷雨地震诗》29、乃知雨漏壁 宋 陆游 《斋中杂题》30、疏雨漏天青破碎 宋 丘葵 《江乡》31、岩漏泠泠作雨飞 宋 施梓人 《葛稚川炼丹室》32、动地雨华重漏泄 宋 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33、漏雨湿衫笏 宋 舒坦 《题它山善政侯祠兼简鄞令》34、短篷经雨漏如筛 宋 项安世 《春日途中五首》35、壁间漏雨湿残碑 宋 项安世 《次韵张秘书春日忆庄贤良》36、丰碑法书屋漏雨 宋 张元干 《拜颜鲁公像》37、雨止隅仍漏 宋 赵蕃 《赠别欧阳全真三首》38、崩云漏雨宵中白 明 陈价夫 《秋夜词》39、轻箑斜题雨漏床 明 程嘉燧 《宿南屏柬城中朋旧》40、难禁有漏诸天雨 明 倪钅巨 《镇远舟中》。
2. 描写漏雨的诗句有哪些
1、《清平乐·断云漏雨》年代: 宋 作者: 赵善括断云漏雨。
依约西山暮。风定樯高须小住。
不忍带将春去。此行抑有求欤。
青衣拟问平都。万里一钩新月,相忘常在江湖。
2、《夜雨屋漏》年代: 宋 作者: 方岳莫怨乖龙横见治,满床诗卷尽淋漓。人间书疏何为者,径挽天河一洗之。
3、《漏屋雨》年代: 宋 作者: 赵崇森官屋无钱可得修,雨来难免震凌忧。墙基有罅相将踣,地杖无钉自在浮。
仆折松枝通夹溜,儿编竹叶学行舟。衣衾漂湿浑闲事,且上书楼把画收。
4、《村居书事》年代: 宋 作者: 陆游过门车马谁曾入,塞路蓬蒿不复锄。雨漏日惟支败屋,鼠余时自缉残书。
5、《闻山步有虎》年代: 宋 作者: 陆游茆屋穿漏雨送春,村路断绝虎咥人。采桑锄麦皆结伴,儿童出门翁媪嗔。
6、《生日又二首》年代: 宋 作者: 方回畏途偶许玩余生,晚节尤难保令句。一秃翁真韩长孺,五男儿可晋渊明。
凄风开户绵重着,漏雨溅应酬酒懒倾。俗事沓来败人意,且须坚坐待天晴。
3. 杜甫关于屋漏的那首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解说]
这首诗是作者高尚情怀的具体体现。他的茅屋几乎被狂风和顽童完全摧毁,又遇上了连绵不断的秋雨,屋漏床湿,被冷似铁,全家无法安眠,处境十分悲惨。但诗人从切身体验推己及人,以天下之忧为忧,渴望有广厦千万间为天下贫寒之士解
除痛苦,甚至想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诗歌情意真切,文字朴素,
未作刻意的经营布置,但由于写出了诗人由极为潦倒不堪之中推开自身往大处着想
的思想境界,仍然显出了波澜起伏的转折变化。诗的最后一段表现大庇天下寒士的
理想,句法、情感完美配合,随气之短长,以七言、九言错杂,以“呜呼”二字穿插,加强感叹的语气,音调抑扬舒展,收放自如。
4. 有一句话,什么偏逢屋漏雨来着
屋漏偏逢连夜雨。意思是屋子漏了,可是偏偏又赶上连夜下雨。船本来就迟到了,但是又赶上逆风航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祸不单行。引申为本来已经够倒霉的了,但恰巧还有火上浇油的更大的打击。
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扩展资料:
一、诗歌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赏析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故意同他作对似的,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怎能不使诗人万分焦急?
“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
“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
读这几句诗,读者分明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法,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而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也不能不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屋漏偏逢连夜雨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