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四书五经中的名句.
四书五经名句摘录 修身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自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养心莫善于寡欲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居移气,养移体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志于道,据于德,仁于义,游于艺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而自迩,辟如登高而必自卑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君子必慎其独也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必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祸福无门,唯人所招 不作无益害有益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巧言令色,鲜矣仁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攻乎异端,斯害也矣 很毋求胜,分毋求多 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道德篇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 .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 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恭近礼,俭近仁,信近情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诚于中,形于外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义,利之本也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小人贫斯约,富斯骄,约思盗,骄思乱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者 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节操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二取义也 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 不义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君子近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君子固穷,小人穷思滥矣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成人矣! 处世篇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天地不交,否。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而以禄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着也 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 父母有过,谏而不逆 当仁不让于师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 言顾行,行顾言 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
2. 帮忙搜集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名句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即“灾”)必逮夫身。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论语》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不迁怒,不贰过。
君子周急不继富。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孟子》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充足)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生亦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内心震动,坚韧本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子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庄子》 1.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2.凡人心险于山川 3.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4.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 5.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6.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7.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8.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9.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1.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12.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13.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
3. 求四书五经及老子、庄子里面的名句经典
都很经典的,太多了,兄弟,我呕心沥血啊!!! 四书五经 《大学》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中庸》名句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自成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5。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孟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论 语 名 句 录(好多) 学而篇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今译】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今译】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今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今译】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政事,又 严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民众;按照农时的忙闲去役使人民。”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今译】 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不学,吾必谓之学矣。” 【今译】 子夏说:“尊重有贤德的人,而看轻貌美的女色;事奉父母,能尽力而为;为君主做事,能有献身精神;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能讲信用。
这样的人即使是说没学习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了。” 7、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无惮改。” 【今译】 孔子说:“君子[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态度]不庄重,学习的知识学问就不巩固。
做人主要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8、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今译】 子禽问子贡:“我们老师每到一个诸侯国,一定会了解那一国的政事,是他主动询问别人而得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了解政事的。
[也可以说是求来的,但是]老师求得的方法,大概与别人求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今译】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样做,]。
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1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今译】 孔子说:“不怕别人民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好处],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的好歹]。” 为政篇第二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今译】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2、子曰:“道之以政①,齐之以刑②,民免而无耻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
【今译】 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改过。”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②,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今译】 孔子说:“我十五。
4. 四书五经 著名词句
四书五经名句 名句 2009-08-29 18:30 阅读188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修身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自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养心莫善于寡欲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居移气,养移体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志于道,据于德,仁于义,游于艺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而自迩,辟如登高而必自卑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君子必慎其独也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必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祸福无门,唯人所招 不作无益害有益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巧言令色,鲜矣仁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攻乎异端,斯害也矣 很毋求胜,分毋求多 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道德篇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 .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 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恭近礼,俭近仁,信近情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诚于中,形于外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义,利之本也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小人贫斯约,富斯骄,约思盗,骄思乱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者 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节操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二取义也 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 不义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君子近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君子固穷,小人穷思滥矣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成人矣! 处世篇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天地不交,否。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而以禄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着也 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 父母有过,谏而不逆 当仁不让于师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言必虑其所终,。
5. 四书五经里的精华句子有哪些,好词好句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译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6. 四书五经都有哪些经典句子
名言名句:大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尔后有定,定尔后能静,静尔后能安,安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一章)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第二章)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
(第二章)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第三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腐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第三章)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第三章)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第三章)君子有诸已尔后求诸人,无诸已尔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第十一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第十二章)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第十四章)善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第十六章)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第十六章)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第十七章)定命之谓性,任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第一章)隐恶而扬善,执其两头,用此中於民。
(第六章)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头,用此中於民。(第六章)博学之,讯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第二十章)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第二十一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第二十二章)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贫而无谄,高贵无骄。(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君子务本。
(学而)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论语·宪问》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
7. 书中经典的句子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即“灾”)必逮夫身。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论语》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不迁怒,不贰过。
君子周急不继富。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孟子》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充足)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生亦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内心震动,坚韧本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子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庄子》 1。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2。
凡人心险于山川 3。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4。
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 5。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6。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7。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8。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9。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0。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1。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12。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13。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4。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
8. 四书五经名句(紧急
四书五经名句《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一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第二章)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三章)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第十一章)《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第一章)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第六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第二十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第二十二章)《论语》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而》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君子务本。(学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公冶长》不迁怒,不贰过。《雍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雍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述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季氏)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微子)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子张)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论语.子张》《孟子》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梁惠王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充足)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上)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公孙丑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滕文公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离娄上)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离娄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内心震动,坚韧本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告子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子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尽心上)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尚书》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尚书.尧典》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旅獒》以公灭私,民其允(信)怀(归向)。《尚书.周官》《礼记》爱而知其恶,憎。
9. 四书五经中关于要不要和人比较的句子是什么来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5、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译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6、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天下和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禄是可以推辞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
7、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译文:君子依据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却半途而废,可是我却不能中途中止。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译文: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译文: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要广博地学习,要审慎地询问,要谨慎地思虑,要明晰地辨析,要笃实地履行。
11、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译文:愚蠢的人,喜欢凭主观意愿做事,自以为是;卑贱的人,喜欢独断专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四书五经里有关于姓薛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