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南鹤壁古代名人
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相传祖籍朝歌(今淇县)城南。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在云梦山(朝歌城西15公里)水帘洞隐居讲学。
箕子,名胥余,因封国于箕(今山西太谷县东北),爵为子,故称箕子。箕子是殷商贵族,性耿直,有才能,在纣朝内任太师辅朝政。箕子返国过朝歌目睹昔日王宫残垣断壁一片荒凉,遍地麦黍,悲痛万分,乃作《麦秀歌》。箕子死后,葬于梁国蒙县。
许穆夫人(约公元前690年—?),姬姓,卫公子顽和宣姜的女儿,出生于春秋时期卫国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华夏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战国末期卫国朝歌,涿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
王越(1423—1498)明代将领,字世昌,大名府浚县人。景泰二年进士。负责大同及延绥甘宁军务,三次率领中国军队出塞击败鞑靼人,收河套地(今内蒙古)并入中国版图,以功封威宁伯。
孟继,官至按察使。孟含霓,孟继之子,承德郎南京工部主事。孟楠,孟含霓之子,累官山西布政使,人称良吏。三人为浚县人,被明朝万历皇帝褒奖为“一门三进士”。为表彰其功勋,神宗赐孟家建牌坊,即恩荣坊,以此褒奖彰显孟家“一门三进士”的盛事和功业。
2. 谁有《朝歌》啊~~~~
1、朝歌(zhāo gē),古地名,位于河南省北部的淇县。殷商末期纣王在此建行都,改称朝歌。周灭商后,封康叔在朝歌建立卫国,都于此403年。汉代置朝歌县,元代置淇州,明代改为淇县。
2、《朝歌》,小说,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作者沐童。
故事发生在4000年前东方最繁华的都城——朝歌。殷商的末代帝王纣君临天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一首情诗亵渎了至高无上的女神——女娲,在女神的震怒下,一场席卷整个天下的圣战拉开帷幕。一位倾国倾城的神秘女子苏妲己,怀着她对阴谋与爱情的矛盾,翩然走进了人类帝王的生命……
《朝歌》以殷商的都城为舞台,以颠覆性的笔触重新诠释了这场中国神话中最叵测的历史。作者沐童赋予诸位人神以崭新的诠释和深度的人性剖析,将说教意味的神话重新阐释成了一首关于人性光明与阴暗的史诗。
3、朝歌镇,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朝歌镇。淇县朝歌镇古称沫邑,商末易名朝歌,曾为殷纣行都和卫国国都,地处淇县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淇县县委、县政府办公机构所在地。全镇总面积1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76亩。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 18000人,5381户,一个居民委员会。全镇辖区共人口52616人。京广铁路、107国道、淇浚公路和京珠高速公路贯穿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土地肥沃,水利、光照条件充足。名胜古迹有:殷纣王摘心台、纣王宫、荆柯冢、卫国故城、唐代陈婆造心经浮图、明末清初扯谈碑等。淇河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数千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华夏子孙,春种秋收,夏网冬猎,“砍砍伐檀”创造了淇河文化,发展了人类文明。这里即有驰名中外的牧野古战场,久负盛名的中华第一古军校——云梦山战国军痒,华夏第一皇家园林——淇园,又有数不胜收的殷商文化遗址。淇河水养育了不少仁人志士。如被孔夫子誉为“殷有三仁”的箕子、微子、国神比干,纵横家 军事家、教育大师鬼谷子,义士荆轲,中国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高风亮节的甄济等。
3. 封神榜里的朝歌是什么意思啊
朝歌镇,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朝歌镇。
淇县朝歌镇古称沫邑,商末易名朝歌,曾为殷纣都城和卫国国都,地处淇县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淇县县委、县政府办公机构所在地。全抄镇总面积1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76亩。
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 18000人,5381户,一个居民委员会。全镇辖区共人口52616人。
京广铁路、107国道、淇浚公路和京珠高速公路贯穿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bai条件十分便利,土地肥沃,水利、光照条件充足。名胜古du迹有:殷纣王摘心台、纣王宫、荆柯冢、卫国故城、唐代陈婆造心经浮图、明末清初扯谈碑等。
淇河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数千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华夏子孙,春种秋收,夏网冬猎,“砍砍伐檀”创造了淇河文化,发展了人类文明。
这里即有驰名中外的牧野古战场,久负盛名的中华第一古军zhi校——云梦山战国军痒,华夏第一皇家园林——淇园,又有数不胜收的殷商文化遗址。淇河水养育了不少仁人志士。
如被孔夫子誉为“殷有三仁”的箕子、微子、比干,纵横家 军事家、教育大师鬼谷子,义士荆轲,中国第一位女诗人——许穆dao夫人,高风亮节的甄济等。
4. 鹤壁名字的由来
鹤壁名字的由来是“鹤栖南山峭壁(鹤在南山的峭壁休憩)”。
中国周朝最大的诸侯国卫国的首都建在朝歌,卫国第18代国君卫懿公非常喜欢鹤,在宫廷朝歌的西北等处养鹤,因“鹤栖南山峭壁(鹤喜欢在南山的峭壁休憩)”而得名。
最早见于唐开元年间,当时称鹤壁村,金代鹤壁为相州彰德府“五镇”之一。1953年改为鹤壁集乡,1957年,鹤壁建市。
扩展资料:
夏朝,现今鹤壁地域分属豫、冀、兖三州。商朝,属京畿内地。商朝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代君王都把鹤壁朝歌作为中国首都。
周朝,朝歌为卫国的都城403年。春秋时,属卫、晋。战国时,先后属赵、魏。公元前510 年,齐桓公在鹤壁西牟山侧设中牟邑,公元前425 年,赵国迁都鹤壁中牟(山城区鹿楼乡故县一带)。
西汉初年,置黎阳县(今浚县)、朝歌县(今淇县)、荡阴县(鹤壁属之)。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43 年),废荡阴县入邺。
隋开皇六年(586 年),复置荡阴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改荡阴县为荡源县,治所在故县(今鹤壁市郊)。
唐、宋、元时期,鹤壁地域建置多有变化。黎阳曾为郡、军、府、州治所,朝歌曾为州、郡治所。明初,置浚县、淇县、汤阴县(鹤壁属之),分属大名府、卫辉府、彰德府。
民国时期,浚县、淇县、汤阴县属河南省河北道,后改属第三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浚县、淇县、汤阴县属平原省安阳专署。 1953 年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
1954 年,淇县并入汤阴县(1962年恢复淇县建置)。1957年3月,汤阴县地置鹤壁市,为省辖市,委托安阳专署领导,后改为省直接领导。
1958年12月,安阳专署撤销,鹤壁市曾一度归新乡专署领导。1960年10月 —1961年11月,汤阴县曾一度划归鹤壁市(后划归安阳)。1986年1月,浚县、淇县划归鹤壁市管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鹤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鹤壁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