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秋天收割稻谷的诗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婉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晚 白居易 烟景淡蒙蒙,池边微有风。
觉寒蛩近壁,知暝鹤归笼。 长貌随年改,衰情与物同。
夜来霜厚薄,梨叶半低红。 终南秋雪 刘禹锡 南岭见秋雪,千门生早寒。
闲时驻马望,高处卷帘看。 雾散琼枝出,日斜铅粉残。
偏宜曲江上,倒影入清澜。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有美堂暴雨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秋窗风雨夕 曹雪芹 秋花惨淡秋草黄 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 哪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 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 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 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 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 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 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 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 已教泪洒窗纱湿。
2. 关于“秋天收割稻谷”的诗有哪些
宋代范成大的诗词《浣溪沙·江村道中》,是关于秋天稻谷的。知
【出处】《浣溪沙·江村道中》——宋代:范成大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译文】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秋天的早晨雾气渐浓,湿润的空气令人清爽。正午的薄云又遮住了太阳道,更不用随从张盖护住我的戎装。
扩展资料
1、《浣溪沙·江村道中》创作背景
范成大曾任四川制置使。南宋时,川蜀、襄汉和两淮为沿边重镇,与金国接壤,常须戒备。版所以范成大在担任四川I制置使期间出游时常常要身着戎装。这首《浣溪沙》词大概就是词人在蜀中所作。
2、《浣溪沙·江村道中》鉴赏
诗词以颜色变换为线索,先远后近。第一句写远景,金灿灿的十里平畴,稻香扑鼻。第二句稍近些,红艳的木槿权花后,有青翠的修竹在迎风摇曳。第三句写近旁的山坡上,累累山果挂满枝头,青黄相间,低头摇晃,招人喜爱。好一派丰收景象。充分体现了这位著名田园诗人在描绘江村美景方面的才华。
3. 关于“秋天收割稻谷”的诗有哪些
1。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婉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晚》白居易烟景淡蒙蒙,池边微有风。
觉寒蛩近壁,知暝鹤归笼。长貌随年改,衰情与物同。
夜来霜厚薄,梨叶半低红。3。
《终南秋雪》刘禹锡南岭见秋雪,千门生早寒。 闲时驻马望,高处卷帘看。
雾散琼枝出,日斜铅粉残。偏宜曲江上,倒影入清澜。
4。《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5。
《有美堂暴雨》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秋晚》?白居易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1]诗词赏析历代诗家惯将白居易、元稹看成一个诗派,而以通俗归结。 其实,元、白虽以通俗而驰誉诗坛,但他俩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习惯、出身、经历不同,其诗风亦迥然有别。
苏轼曾说:“元轻白俗。”(《祭柳子玉文》)所谓轻,并非轻薄、轻佻,而是轻浅、轻艳。
它虽也尚俗,但色泽鲜丽,色彩斑斓,兼纤秾、繁缛之美;而白居易则崇尚一个淡字。 因此元稹为艳俗,白居易为淡俗。
元长于涂色,白擅于白描。清代诗评家田雯在《古欢堂集》中评:“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
所以,白诗的通俗是浅、淡、清,这与元诗的轻、浓、艳大不相同。白居易也直言不讳地称他自己“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自吟拙什因有所怀》)。
淡,正是白诗的一大特点。它淡而有味,极有韵致。
不仅如此,白居易不但宣称他的诗风崇尚一个淡字,同时,又公开地排斥一个艳字。但这种艳,并非绮丽、纤秾,而是一种淫靡之风,因此他在给元稹的诗序中声称他的诗“淫文艳韵,无一字焉”(《和答诗十首序》)。
在写给皇帝的《策林》中,他也强调“删淫辞,削丽藻”。 在白居易的诗中,虽偶见绮丽,但并不占主导地位。
《晚秋夜》就是一首融通俗、绮丽于一体的佳篇。它的特点可用浅、淡、清、丽来概括。
所谓浅,就是浅显通俗,琅琅上口,不饰典故,不用奥语;所谓淡,就是轻轻入之,淡淡出之,不着浓彩,不用艳词;所谓清,就是气氛爽利,清新明朗,不事雕琢,自然而然;所谓丽,就是容光焕发,天真纯净,文采斐然,姿容秀美。 首联写宽广的碧空中,高悬着一轮明月,皎洁华美,静寂无声,把读者带入一个浩渺无垠、明媚清朗、宁静深邃的境界中。
月下凝思,遥视太空,悠然神往,不禁寂从中来,忧思萦怀,然而对月无言,惟有形影相吊而已。在这里,诗人勾勒出了寂寞孤独的心境。
这种心境与静谧的月夜在基调上是非常吻和的。 颔联写菊花开放,论常理,秋菊独傲霜雪,孤芳孑立;但此时却是残菊花开,还依傍着稀疏的篱笆,可见凋谢之期已不远了。
然而,尚可支撑些时日,至于衰老的梧桐,却已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叶子已纷纷凋零,飘落在寒井之上了。这里,以“花开”对“叶下”,“残菊”对“衰桐”,“傍疏篱”对“落寒井”,更渲染出一种凄寂寒冷的气氛。
虽系写景,却暗寄着愁情,且与首联写的“愁”字相呼应。颈联由植物转入写动物。
塞外飞鸿,为了躲避寒冷的侵袭,疾速地飞过长空,由北向南,感到晚秋已尽;由于昼短夜长,邻居的鸡啼也推迟了。这里,以“塞鸿飞急”对“邻鸡鸣迟”,以“觉秋尽”对“知夜永”,以反衬晚秋夜的寒冷,从而把诗情深化到一个更新的境界。
尾联又回到写人上来。这就是首联所写的“愁人”,他“凝情不语”,寂寞凄清。
就在他思绪万千之际,萧瑟的秋风,阵阵吹来,拂在白露上,冷气袭人,衣不胜寒。俗与雅,没有明确界限,而是相反相成的。
俗中出雅,雅中含俗,方为上乘。黄庭坚强调过“以俗为雅”(《再次杨明叔韵·引》),吴讷也注重“由俗入雅”(《文章辨体序说》)。
而化俗为雅关键在于一个化字。唐代诗评家张为在《诗人主客图序》中将元稹看成是“上入室”者,而“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即将元、白都视为登大雅之堂的著名诗人。
可见雅,并不排斥通俗的。至纯的雅,往往古奥、凝重,而缺乏明了性和群众性;如雅中含俗、寓俗于雅、由雅返俗,则无俗的痕迹,却有俗的滋味,无俗的外形,而有俗的神韵。
这种俗,是雅的极致,也是俗的极致。因为它已非纯粹的俗,而是含雅之俗,这就高于一般的俗。
《晚秋夜》就是有雅有俗、雅俗共赏的杰作。正如清代诗评家叶燮在《原诗》中评论说:“白俚俗处而雅亦在其中。”
此诗就是如此。相关晚会中国中央电视台中秋文艺晚会,通常简称为央视秋晚,或直接称为“秋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
4. 描写收割水稻的一段话
秋天,正值农场收割水稻的季节,随着秋风起伏着金黄的稻浪,我们采风小组的成员来到了玉湖农场,去第一次体验收割水稻的劳动生活。
一走进农场,我们就看到农场的叔叔阿姨们正在忙碌的收割着水稻。他们脚下穿着胶鞋,手上握着镰刀,身上还穿着整齐的制服,整个农场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让我看了真恨不得立即跑到田中先去体验一把。 下地前,由一个叔叔先教我们割水稻的正确姿势:两腿分开站立,左手反抓着稻杆,右手紧握着镰刀刀柄,向两腿中间平平用力割。叔叔还强调说:“如果斜着割会让镰刀伤到腿的,一定要注意。”
因为是第一次割水稻,我很激动,看着我面前在风中摇来晃去的稻子,它们好象在对我说:“快吧!快吧!我们已经成熟了!”我按着叔叔教我们的动作一下一下的收割起来。由于准备的工具有限,分到镰刀的同学就割稻子,没有分到镰刀的同学就在后面拾那些散落的稻穗。
开始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很新鲜,一个个喜笑颜开,干劲十足。可割了一会同学们的热情就逐渐没了,因为太阳太大,每次又要用够力气才能把稻杆割断,同学们都累得满头大汗。甚至有的同学因为抓稻杆太用力,让稻杆磨破了手指,那可都是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体力劳动的一双双白白嫩嫩的手啊。 到了中午,要离开了,我真想马上到家躺在床上好好休息。可是回头看看我第一次劳动的稻田,又有点不舍。怀着复杂的心情坐在车上,我想:“我花那么大的力气收割的稻子,不知道能生产出多少斤大米,也许还不够我吃一餐吧!”低头看看满腿的泥浆,不由想起了那首千古名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 作文割稻子的提刚
此次六年级的农事体验活动真丰富多彩,如:挖番薯、推独轮车、挑扁担等。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割稻子。
当我们坐车来到了渔山镇的稻田时,放眼望去,一片片的稻穗沉甸甸的,弯下了腰,一阵风吹过,漾起了金色的浪花,稻浪翻滚,好看极了!这使我联想到了一首歌曲《金色麦浪》,也许它们描述的对象不同,可是却有着同样的一番美丽景象,令人赞叹!
下车了,我们每人都分到了一把镰刀和一只布手套。当我们听完老农介绍完该如何割稻子后,都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下了稻田。开始用镰刀割稻子了!我照老农的方法割,屈膝半蹲着,左手戴上手套,毫不客气地一把抓住稻子,右手拿起锋利的镰刀向根部割去。刀向稻子用力割去,稻子随着刀的划过的地方倒在了我的手中。起初的时候,我割得并不顺手,万事开头难,可到后面越来越顺手了。才用了几分钟时间就割了一堆稻子,真是兴奋极了!同学们一比,张扬遥遥领先。唉!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行,我一定要迎头赶上,于是我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我鼓足了劲,又干了起来,毕竟熟能生巧,不一会儿我就赶上了不少。在阳光里,金灿灿的稻子正向我微笑呢!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即将离去,我却还揣着割稻子的乐趣,想起来真是既好玩,又充实!
活动中,我不仅掌握了割稻子的要领,更重要的是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切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