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人们在河边洗衣一起谈天论地的段落
于是,我没有好气地说:“自己好好想想,很简单的题目啊。”
这一道连线题是这样的:妈妈 在田野里 采野花小朋友 在河边 洗衣服孩子也没有多说话,稍加思索,给出了答案。现在我没有办法淡定了,我是火冒三丈啊,他连成的句子是:妈妈在田野里洗衣服。
小朋友在河边采野花。我严肃地说:“你连错了,想想看,修改一下吧。”
“怎么会错呢,妈妈,你看,”他小小的手指指着题目,“我的衣服都是您给我洗的吧?……”我想要打断他,给他说出正确的答案,可是看着他那样认真的模样,我生生地咽下要说的话,慢慢平复自己的心情,等待着他的“分析”。“小朋友喜欢美丽的花朵,没有错误吧?……”我很有耐心地点点头。
“小河里的水那样混浊,怎么可以洗衣服呢?洗出来的衣服还不得是臭烘烘的?……”他边说边笑了起来。我瞧着他一本正经的样子,皱皱眉头,还是没有说话。
“河里的水虽然不清,但是,只要有水的地方,总是可以长美丽的小花的。”他故意地顿了一顿,颇有几分得意地看着我,“所以,小朋友就可以去河边采野花了。
田野里怎么会有野花呢,都让除草剂消灭了,妈妈只有委屈一下,去田野里找水洗衣服了!我这样选择没有错误啊!”说完,他哈哈大笑起来。……我听着他“头头是道”的分析,不得不整理心绪,组织词汇,慢慢地对他讲道理:“你知道吗?妈妈小的时候,河水非常的清澈,都可以照得到人影呢,洗衣服很方便啊。
在黄昏的时候,河边总是有很多人在那里边聊天边洗衣服,洗出来的衣服还带着香气呢。”“妈妈骗人!”他撅着小嘴不乐意了,“我去问姥姥。”
“你妈妈说得对,她小的时候河水是可以洗衣服的,在姥姥小的时候,河水比现在的矿泉水还要甜呢。”他的姥姥慈祥地抚摸着他的小脑袋说,已经不再明亮的眼睛闪烁着光芒,仿佛回到了那温馨的童年时光。
“那为什么现在那样脏,那样混浊了呢?”他一边用橡皮擦着,一边嘟囔着。“因为大家都不爱惜小河,小河生气了,于是就和我们慢慢疏远了。”
我斟酌着字句,慢慢地说道。“姥姥小的时候,河水很甜,可以喝;妈妈小的时候,河水可以洗衣服,衣服很香;我小的时候,河水很脏……”他自言自语着,突然就抬起头来,“妈妈,都是你们不好,为什么要在河水里洗衣服,让小河变成现在的样子!以后或许连野花也不长了!”我愕然了!是啊,经过了那样长的岁月,我们是不是该想想如何拯救小河了?我们做了那样多破坏大自然的事情,是不是要痛定思痛呢?要不然,以后的孩子可能连小河是什么都需要我们慢慢解释了,那将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啊!拯救小河就是在拯救我们自己的生命啊!妈妈在河边洗衣服,这样的连线题可以从此退出文字的舞台了吧?。
2. 描写“洗衣”的诗句有哪些
1、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出自唐代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
译文: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声。
2、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出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译文: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3、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南乡子·捣衣》
译文:孤单单衾寒,孤单单的空房,不如趁着月光再来到河边浣洗一遍他的衣裳。深秋寒意重,孤单独夜长,月下捣衣,声声清砧,敲打着思念与凄凉。蓦然回首,发现月已挂上西南方向,想着天下多少有情人早已相拥而眠,不由得更加让我欲断肝肠!
4、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唐代:岑参
译文:(旅店房间里)一盏微弱的油灯照着诗人客居他乡的幽梦,(远处)洗衣妇在寒秋中洗衣的棒槌声敲打着我的乡愁。
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译文: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3. 描写河边的诗句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溪居》柳宗元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三衢道中》曾几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早梅》张谓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难忘.《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宿王昌龄隐居》常建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答李浣》韦应物
大殿连云接爽溪,钟声还与鼓声齐。
石径喧朝履,璜溪拥钓舟。《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苏颋
每驰东墅策,遥弄北溪琴。《侍宴韦嗣立山庄应制》徐彦伯
4. 描写泗水河畔的诗句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评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作者介绍〕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汉族。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19岁[绍兴十八年(1148)]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诗作有《观书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诗作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