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助几篇赞美畲族的诗歌或散文
畲族,现有630378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
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家 组成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 散居与杂居特 点。 畲族地区处于中国东南丘陵地带,山不高但苍翠,水不阔却纵横,气候湿润,资源丰富,除品种多而优的水稻和薯类等农作物外,景宁香菇和惠明茶最负盛名。
畲族人民早在唐代就在闽、粤、赣交界地区繁衍生息。南宋时期“畲民”的族称见于史书。
畲族自称“山 哈”或“山达”,意为“山里的客人”。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畲族。
畲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大部人讲当地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文。
精巧的编织工艺 畲族的编织工艺最受赞誉的是彩带和竹编。彩带即花腰带,又称合手巾带。
畲族姑娘从五六岁起,就跟着母亲学习编织彩带,彩带精致的程度,是衡量姑娘心灵 手巧的重要标准。姑娘定婚时,在送给男方的回礼中,必须得有亲手织的彩带。
彩带既是装饰品,又是擦汗掸尘的生活用品。彩带一般长1.3 米,宽0.2 米。
图案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柳条纹组成的两方连图案;另一种是印染的蓝底白花图案。从内容上来说,有“十三行 ”、“十二生肖”、“水击花”、“铜钱帮”、“五字带”等。
直接在彩带上绣吉祥祝福等内容的在畲乡更为流行。 畲族地区盛产石竹、斑竹、金竹、雷公竹等竹子, 为竹编工艺品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精巧的竹编工艺品从材料破竹到染色喷漆需几十道工序。除日常生活用的屏风、挂联、枕头、席子、椅子等外,还有许多造型生动,美观精巧,色彩鲜艳的筐、篮等。
如鹅形筐, 以鹅身为容体,以回首的曲颈为提梁,以乳白原色竹篾为羽毛,栩栩如生,美观实用。许多竹编工艺品已远销海外,深受人们的青睐。
竹编中堪称畲族一绝的是斗笠。其竹篾细若发丝,一顶斗笠的上层篾就有2 2 0 至2 4 0 条之多。
从斗笠的外缘看,有两条边和三条边两种 。从斗笠的上面看,有斗笠燕、顶、四格、三屋檐、云 头、燕嘴、虎牙、斗笠星等多种不同的花纹。
斗笠以五 彩九重篾编织而成,既精致轻巧,又滴水不漏,配上水红绸带及各色珠子,更加耀眼夺目。畲族妇女在外出赶集或走亲访友时,都要戴上花斗笠。
男女互嫁的婚俗 在畲族民间,除通常的嫁女之外,还有男嫁女方的婚俗。男嫁女方有两种:入赘到未婚女子家的叫“做女 婿”;入赘给寡妇的叫“上门”。
无儿子的家庭多行招赘,但不少有儿子的家庭也让儿子去入赘,而让女儿中留“招儿子”(即招女婿)。一般入赘者的子女要随母姓,也有两个儿子分别随父母姓的。
若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就得“做两头家”,即新婚头几年两边的家都要照顾,居无定处。几年之后,才能确定在夫妻娘家中 经济条件较好的一方落户。
婚前有说亲和定亲两个阶段,礼仪讲究颇多。娶亲时,男方派出由新郎的叔伯、善歌的“赤郎”、作为伴郎的“接姑”、厨子和能说会道的“赤郎子”组成迎亲 队伍,由媒人带领于婚礼两天前赶到女家,鸣鞭炮叫开 门,送上礼品,行“脱鞋礼”(脱掉草鞋,洗脚,穿上新布鞋),双方歌手对歌欢宴,新娘在席间敬酒,并接受宾客与长辈赠送的红包,谓之“讨百家银”。
当晚的 歌宴要通宵达旦,男方的歌手若唱答不上女方歌手的问题,脸上要被抹锅底灰,引得哄堂大笑。第二天,在女家行“请祖公”礼,即向祖宗牌位报告婚事,请求保佑 。
尔后,新娘的母亲把嫁妆摆在床上,母女坐在床旁哭 得难舍难分,叫做“哭嫁妆”。第三天是正式婚礼,新娘依夫家远近决定上轿启程的时间,原则是天亮前要赶 到新娘家。
途中新娘不得回头,以保证婚后白头到老。到新娘家大门外,新娘要张伞通过不断接替铺在前面的 红布袋,象征着传宗接代。
在通往中堂的路上,夫家的亲友要撒生花生,预祝多生贵子。在中堂拜祖宗时,新郎始与新娘见面。
婚后第三天,新郎陪新娘回娘家行回门礼。住两夜或四夜再回夫家。
直至今日,这一古老的 规矩在畲乡仍在沿袭。 风格独特的凤凰装 畲族妇女服装,各地略有差别,其共同特点是上衣多刺绣。
尤其是福建福鼎和霞浦的女上装,在衣领、大 襟、服斗甚至袖口上都有各色刺绣花纹图案和花鸟龙凤图案。畲族妇女最主要的装束,那就是“凤凰装”。
红 头绳扎的长辫高盘于头顶,象征着凤头;衣裳、围裙( 合手巾)上用大红、桃红、杏黄及金银丝线镶绣出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象征着凤凰的颈项、腰身和羽毛;扎 在腰后飘荡不定的金色腰带头,象征着凤尾;佩于全身 的叮当作响的银饰,象征着凤鸣。已婚妇女一般头戴“ 凤冠”。
它是在精制的细竹管外包上红布帕,悬一条3 0 多厘米长、3 厘米宽的红绫做成的。冠上有一块圆银 牌,下垂3个小银牌于前额,称为“龙髻”,表示是“ 三公主”戴的凤冠。
关于凤凰装有个传说:畲族的始祖盘瓠王因平番有功,高辛帝把自己的女儿三公主嫁给他 。成婚时帝后给女儿戴上凤冠,穿上镶着珠宝的凤衣,祝福她象凤凰一样给生活带来祥瑞。
三公主有了儿女后,也把女儿打扮得象凤凰一样。当女儿出嫁时,凤凰从广东的凤凰山衔来凤凰装送给她做嫁衣。
从此,畲家女便穿凤凰装,以示吉祥如意。有些地方把。
2. 歌颂畲乡景宁的诗词或名句
澹静庐诗剩山居 三首碧岫一弯水一渠,荆扉竹屋好幽居。
松风谡谡送清响,明月小桥人钓鱼。吾爱吾庐傍翠微,松花历乱柳花飞。
女郎约伴采茶去,一路野风开蔷薇。首夏清和雨乍晴,山妆浓艳水流清。
脱巾闲坐林边石,好鸟时闻三两声。野寺破屋荒凉三五椽,一僧头白话门前。
寺无积产生机拙,脱却袈裟自种田。丁丑除夕六街人语正喧哗,我为家贫债未赊。
闲与荆妻无一事,手持湘管赋梅花。过岩滩汉室江山付水流,云台胜迹亦荒丘。
今朝俯仰岩滩上,独觉清风万古留。嵊县晓发落落晨星澹澹风,披衣人坐笋舆中。
万峰岚翠征衫扑,千缕炊烟晓树笼。境僻有花尤雅艳,林深无雨亦溟蒙。
行行行到最高处,一片朝霞捧日红。方岩一朵芙蓉矗碧空,巍巍庙貌坐胡公。
瓣香远历千山路,炬蜡凉飘八月风。高髻村姬携印牒,短衫浪子袖烟筒。
笑余此日岩边过,也吃清斋野店中。重过桃花岭借问桃花开未开,扶节岭上少徘徊。
旧居停倚山楼笑,说道刘郎今又来。过处州括州山色郁苍苍,天造雄图镇一方。
出峡水声逢石吼,横空山气扑衣凉。疏林绕郭秋容老,古堞依岩夕照黄。
断碣残碑留意读,尚余秦汉好文章。楼主按:尾联实在妙不可言。
书斋即事白云红树绕幽居,晓起推窗静读书。竹径晴烘冬日暖,梅林寒锁晚花癯。
倦支欹枕听山鸟,闲拾余餐饲沼鱼。扫却俗尘都不管,翘然物外遂吾初。
寓括州游南明山消受黍醪蓿苜餐,闲行到此一凭栏。当窗飞瀑晴疑雨,满院修篁暑亦寒。
树抱冬心霜后见,草含生意静中看。晚来月出东山上,客路衣衫更觉单。
楼主按:尾联天生好言语。过青田怀太鹤山人黄鹤一飞去,青山千古存。
先生留著作,有客访儿孙。学朴功名淡,风清撰述尊。
有情思就正,布鼓过雷门。旅馆题壁 二首萧萧四壁且留题,此去同人莫谩诋。
一片荒山无笔实,凤凰憔悴不堪栖。一官匏罄七年余,检点归装自笑予。
无鹤无琴何所有?一船明月一箱书。自题小像 四首天空地阔我纤尘,眴息流光六十春。
有志未成身已老,自惭自愤自悲吟。脱巾露顶懒修容,夷隘还兼惠不恭。
一种疏狂穷厄态,世人谁与老夫同?剧怜鬓发早苍苍,颊里眉间亦渐霜。徒抱雄心犹未已,中庭独立每旁徨。
身无长物手无柯,况际时艰可奈何?且守儒家真面目,闲来抱膝兴来歌。甲寅除夕手持壶觞饯岁除,日驰月骤不居诸。
一筐蔬菜充珍馔,数点梅花开敝庐。自顾身老甘冷淡,肯邀春气再吹嘘?何年陡醒风尘梦,完我清光还太虚。
景宁杂诗青山罗列若城环,不见城环只见山。行到偶然山断处,城门虽设未曾关。
山上多栽杉与松,绿荫叠叠复重重。游人行向林间过,时觉山前雨意浓。
略见平沙便作田,一锄烟雨碧溪边。高畴无旱低无潦,万口齐呼大有年。
县官有署傍山坡,一曲清溪门外拖。政简刑清民意朴,讼庭寂寂落花多。
山椒卜地建簧宫,歌咏先王雅与风。释真仲丁昭大典,子衿齐集鼓逢逢。
为虑岩疆伏莽深,特教武弁镇山城。舆薪杯水成何用?仅有防兵十一名。
鸦峰顶上景清奇,书院经营此最宜。肄业士多三舍满,得无增给诵弦资?镇海金磷叟先生著有澹静庐诗集四卷,订后散佚。
兹其哲嗣雪塍湘岫昆玉从旧箧中检得遗稿若干。手录属书一过景宁杂诗,以寄无余。
怕未全录。尹默。
景宁杂诗补书此间谁是众人钦?第一看来在子衿。考贡若成恩拔岁,一时声价媲词林。
大力磴石百钧弓,民俗由来重武风。乡榜近年多获隽,连添两位解元公。
深山夜半忽鸣锣,疑是乡村剧盗过。讵料病家延道士,持刀明火逐妖魔。
县署前称热闹巨,数椽列肆杂民居。小人近市持筐过,只见葱蔬不见鱼。
朝来柴担村墟满,谁说薪赀桂样如。米饭人家尤罕见,半资苞彀半山薯。
日中无市可经营,鸡凤鱼龙素著名。今日肉铺新豕宰,沿街招买大钲鸣。
原注:鱼唯年底有之,鸡亦甚贵。间数日宰一豕,又鸣锣招买。
数家烟火自成村,累石高墙白板门。民俗除将耕耨外,一年生计在鸡豚。
黍酒花猪堂上陈,朱雨挨絺婚姻*。钗荆裙布箱笼好,嫁女风矩尚朴纯。
参考资料:《景宁杂诗》。
3. 歌颂畲乡景宁的诗词或名句
书斋即事白云红树绕幽居,晓起推窗静读书。
竹径晴烘冬日暖,梅林寒锁晚花癯。倦支欹枕听山鸟,闲拾余餐饲沼鱼。
扫却俗尘都不管,翘然物外遂吾初。寓括州游南明山消受黍醪蓿苜餐,闲行到此一凭栏。
当窗飞瀑晴疑雨,满院修篁暑亦寒。树抱冬心霜后见,草含生意静中看。
晚来月出东山上,客路衣衫更觉单。过青田怀太鹤山人黄鹤一飞去,青山千古存。
先生留著作,有客访儿孙。学朴功名淡,风清撰述尊。
有情思就正,布鼓过雷门。旅馆题壁 二首萧萧四壁且留题,此去同人莫谩诋。
一片荒山无笔实,凤凰憔悴不堪栖。一官匏罄七年余,检点归装自笑予。
无鹤无琴何所有?一船明月一箱书。自题小像 四首天空地阔我纤尘,眴息流光六十春。
有志未成身已老,自惭自愤自悲吟。脱巾露顶懒修容,夷隘还兼惠不恭。
一种疏狂穷厄态,世人谁与老夫同?剧怜鬓发早苍苍,颊里眉间亦渐霜。徒抱雄心犹未已,中庭独立每旁徨。
身无长物手无柯,况际时艰可奈何?且守儒家真面目,闲来抱膝兴来歌。甲寅除夕手持壶觞饯岁除,日驰月骤不居诸。
一筐蔬菜充珍馔,数点梅花开敝庐。自顾身老甘冷淡,肯邀春气再吹嘘?何年陡醒风尘梦,完我清光还太虚。
景宁杂诗青山罗列若城环,不见城环只见山。行到偶然山断处,城门虽设未曾关。
山上多栽杉与松,绿荫叠叠复重重。游人行向林间过,时觉山前雨意浓。
略见平沙便作田,一锄烟雨碧溪边。高畴无旱低无潦,万口齐呼大有年。
县官有署傍山坡,一曲清溪门外拖。政简刑清民意朴,讼庭寂寂落花多。
山椒卜地建簧宫,歌咏先王雅与风。释真仲丁昭大典,子衿齐集鼓逢逢。
为虑岩疆伏莽深,特教武弁镇山城。舆薪杯水成何用?仅有防兵十一名。
鸦峰顶上景清奇,书院经营此最宜。肄业士多三舍满,得无增给诵弦资?镇海金磷叟先生著有澹静庐诗集四卷,订后散佚。
兹其哲嗣雪塍湘岫昆玉从旧箧中检得遗稿若干。手录属书一过景宁杂诗,以寄无余。
怕未全录。尹默。
景宁杂诗补书此间谁是众人钦?第一看来在子衿。考贡若成恩拔岁,一时声价媲词林。
大力磴石百钧弓,民俗由来重武风。乡榜近年多获隽,连添两位解元公。
深山夜半忽鸣锣,疑是乡村剧盗过。讵料病家延道士,持刀明火逐妖魔。
县署前称热闹巨,数椽列肆杂民居。小人近市持筐过,只见葱蔬不见鱼。
朝来柴担村墟满,谁说薪赀桂样如。米饭人家尤罕见,半资苞彀半山薯。
日中无市可经营,鸡凤鱼龙素著名。今日肉铺新豕宰,沿街招买大钲鸣。
原注:鱼唯年底有之,鸡亦甚贵。间数日宰一豕,又鸣锣招买。
数家烟火自成村,累石高墙白板门。民俗除将耕耨外,一年生计在鸡豚。
丁丑除夕六街人语正喧哗,我为家贫债未赊。闲与荆妻无一事,手持湘管赋梅花。
过岩滩汉室江山付水流,云台胜迹亦荒丘。今朝俯仰岩滩上,独觉清风万古留。
嵊县晓发落落晨星澹澹风,披衣人坐笋舆中。万峰岚翠征衫扑,千缕炊烟晓树笼。
境僻有花尤雅艳,林深无雨亦溟蒙。行行行到最高处,一片朝霞捧日红。
方岩一朵芙蓉矗碧空,巍巍庙貌坐胡公。瓣香远历千山路,炬蜡凉飘八月风。
高髻村姬携印牒,短衫浪子袖烟筒。笑余此日岩边过,也吃清斋野店中。
重过桃花岭借问桃花开未开,扶节岭上少徘徊。旧居停倚山楼笑,说道刘郎今又来。
过处州括州山色郁苍苍,天造雄图镇一方。出峡水声逢石吼,横空山气扑衣凉。
疏林绕郭秋容老,古堞依岩夕照黄。断碣残碑留意读,尚余秦汉好文章。
景宁县境西周属越。春秋仍属越地。
三国是属临海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永嘉、临海二郡,置处州设立括苍县(含景宁地域)。明景泰三年(1452年)巡抚孙原员以"山谷险远,矿徒啸聚"为由始置景宁县。
1949年5月12日景宁城解放,5月21日建立景宁县人民政府。1963年5月丽水地区复设,辖云和县(含景宁),1984年6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以原景宁县地域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
1985年4月22日,即畲族传统的"三月三"节,县人民政府在驻地鹤溪镇举行盛会,庆祝我国第一个畲族自治县正式成立。畲族历史悠久,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同时居住有汉、畲、苗、藏、回、侗、黎8个民族。
其中畲民自称"山哈",畲族早在唐永泰二年(766)就从福建罗源迁居景宁,与当地的汉族兄弟生聚教训,共启山林,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现畲族人口1.45万人。长期以来,畲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交错杂居,其经济、__和文化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畲族的传统文化、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显示着本民族的素质特点,它使畲族的每个成员都感到自己是属于同一民族共同体的亲切心理,也是不断增强民族内部感情和团结的基础。
景宁人才辈出。从历代看,宋明年代,景宁地域有进士22人,曾有巨卿名臣、儒林学士。
景宁畲族自治县志记载入的人物有52人,其中清代以前16人,如:北宋潘特竦,任尚书右司员外郎,县人曾为潘特辣建三世科名坊。北宋后期潘翼,精通经史及天文地理,著《九域赋》、《星图证验》等,南宋名宦王十朋曾搜集其著作。
明代潘琴殿试赐进士出身,为官29年,作《招鹤辞》,著《竹轩集》、《山居录咏》,终年90岁,齿德俱尊,为东南重望,嘉靖年间,。
4. 关于景宁的诗句
山居 三首碧岫一弯水一渠,荆扉竹屋好幽居。
松风谡谡送清响,明月小桥人钓鱼。吾爱吾庐傍翠微,松花历乱柳花飞。
女郎约伴采茶去,一路野风开蔷薇。首夏清和雨乍晴,山妆浓艳水流清。
脱巾闲坐林边石,好鸟时闻三两声。野寺破屋荒凉三五椽,一僧头白话门前。
寺无积产生机拙,脱却袈裟自种田。丁丑除夕六街人语正喧哗,我为家贫债未赊。
闲与荆妻无一事,手持湘管赋梅花。过岩滩汉室江山付水流,云台胜迹亦荒丘。
今朝俯仰岩滩上,独觉清风万古留。嵊县晓发落落晨星澹澹风,披衣人坐笋舆中。
万峰岚翠征衫扑,千缕炊烟晓树笼。境僻有花尤雅艳,林深无雨亦溟蒙。
行行行到最高处,一片朝霞捧日红。方岩一朵芙蓉矗碧空,巍巍庙貌坐胡公。
瓣香远历千山路,炬蜡凉飘八月风。高髻村姬携印牒,短衫浪子袖烟筒。
笑余此日岩边过,也吃清斋野店中。重过桃花岭借问桃花开未开,扶节岭上少徘徊。
旧居停倚山楼笑,说道刘郎今又来。过处州括州山色郁苍苍,天造雄图镇一方。
出峡水声逢石吼,横空山气扑衣凉。疏林绕郭秋容老,古堞依岩夕照黄。
断碣残碑留意读,尚余秦汉好文章。楼主按:尾联实在妙不可言。
书斋即事白云红树绕幽居,晓起推窗静读书。竹径晴烘冬日暖,梅林寒锁晚花癯。
倦支欹枕听山鸟,闲拾余餐饲沼鱼。扫却俗尘都不管,翘然物外遂吾初。
寓括州游南明山消受黍醪蓿苜餐,闲行到此一凭栏。当窗飞瀑晴疑雨,满院修篁暑亦寒。
树抱冬心霜后见,草含生意静中看。晚来月出东山上,客路衣衫更觉单。
楼主按:尾联天生好言语。过青田怀太鹤山人黄鹤一飞去,青山千古存。
先生留著作,有客访儿孙。学朴功名淡,风清撰述尊。
有情思就正,布鼓过雷门。旅馆题壁 二首萧萧四壁且留题,此去同人莫谩诋。
一片荒山无笔实,凤凰憔悴不堪栖。一官匏罄七年余,检点归装自笑予。
无鹤无琴何所有?一船明月一箱书。自题小像 四首天空地阔我纤尘,眴息流光六十春。
有志未成身已老,自惭自愤自悲吟。脱巾露顶懒修容,夷隘还兼惠不恭。
一种疏狂穷厄态,世人谁与老夫同?剧怜鬓发早苍苍,颊里眉间亦渐霜。徒抱雄心犹未已,中庭独立每旁徨。
身无长物手无柯,况际时艰可奈何?且守儒家真面目,闲来抱膝兴来歌。甲寅除夕手持壶觞饯岁除,日驰月骤不居诸。
一筐蔬菜充珍馔,数点梅花开敝庐。自顾身老甘冷淡,肯邀春气再吹嘘?何年陡醒风尘梦,完我清光还太虚。
景宁杂诗青山罗列若城环,不见城环只见山。行到偶然山断处,城门虽设未曾关。
山上多栽杉与松,绿荫叠叠复重重。游人行向林间过,时觉山前雨意浓。
略见平沙便作田,一锄烟雨碧溪边。高畴无旱低无潦,万口齐呼大有年。
县官有署傍山坡,一曲清溪门外拖。政简刑清民意朴,讼庭寂寂落花多。
山椒卜地建簧宫,歌咏先王雅与风。释真仲丁昭大典,子衿齐集鼓逢逢。
为虑岩疆伏莽深,特教武弁镇山城。舆薪杯水成何用?仅有防兵十一名。
鸦峰顶上景清奇,书院经营此最宜。肄业士多三舍满,得无增给诵弦资?。
5. 关于畲族
畲族 族称有自称和他称两种。
畲族自称为“山哈”,“哈”畲语为客人,“山哈”是指山里客人的意思。畲族原分布在闽、粤、赣三省结合部。
元、明、清时期,从原住地陆续迁徙到闽东、浙南、赣东等地山区半山区。先来为主,后来为客,先来的汉人就把这些后来的畲民当为客人。
畲族自称“山哈”,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迁徙历史有关。 畲族、輋民是汉族对“山哈”的他称。
“畲”字来历甚古。在《诗》、《易》等经书中就已出现。
“畲”字读音有二,读yú(余),指刚开垦的田;读shē(奢),意为刀耕火种。“畲”字衍化为族称,始于南宋时期。
据刘克庄《漳州谕畲》载:“民不悦(役),畲田不税,其来久矣”,“畲,刀耕火耘”①。“畲”作为族称,是由于当时畲民到处开荒种。
6. 有谁知道关于畲族的历史、文化、习俗
历史来源:
畲族的民族来源说法不一,有人主张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持此说者比较普遍。世纪初隋唐之际,畲族就已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宋代才陆续向闽中、闽北一带迁徙,约在明、清时始大量出现于闽东、浙南等地的山区。江西东北部的畲族原住广东潮州府凤凰山,后迁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居住,大约在宋元之后至明代中叶以前迁到赣东北居住。安徽的畲族约在100年前从浙江的兰溪、桐庐、淳安等县迁来。各地畲族都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其民族发祥地,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就葬在这里,并认为妇女的头饰扮成凤凰形式,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始祖。在畲族中,广泛流传着属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性质的盘瓠传说,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因为帮助皇帝平息了外患,得以娶其第三公主为妻,婚后迁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女婿姓钟,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这个传说不但家喻户晓,而且载入族谱,绘成连环式画像,称为“祖图”,在节日里悬挂出来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祀奉甚虔。每一家族有一根祖杖,祖杖雕刻作龙头,这也是畲族图腾的主要标志。畲族居民现在仍以蓝、雷、钟为主要姓氏。
文化艺术:
畲族人民在迁徙过程中,在拓荒殖土的同时,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畲族文学艺术十分丰富。山歌是畲族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多以畲语歌唱的形式表达。所以畲族文学基本上是民间口头文学。他们每逢佳节喜庆之日,歌声飞扬,即使在山间田野劳动,探亲访友迎宾之时,也常常以歌对话。流传下来的山歌约有1000多篇、四五万行。在长篇叙事诗歌中、最著名的就是《高皇歌》。《高皇歌》又称《盘古歌》、《龙皇歌》、《盘瓠王歌》,是一首长达三四百句的七言史诗。它以神话的形式,叙述了畲族始祖盘瓠立下奇功及其不畏艰难繁衍出盘、蓝、雷、钟四姓子孙的传说。反映了畲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尤其是,他们还把这一传说绘成连环画式的画像,称祖图,即在一幅十来丈长的布帛上,用彩笔把这一传说的40多个画像连环式地绘在画卷上,世代珍藏。
风俗习惯与重要节日:
历史上畲族人民辗转迁徙,物质生活尤为简朴。他们“结庐山谷,诛茅为瓦,编竹为篱,伐荻为户牖”,聚族而居。一般住茅草房和木结构瓦房。现在随着畲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修小楼房的人越来越多。火笼、火塘是畲族人民家庭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由于山区气候寒冷,严冬腊月,一家人都围坐在火塘边烤火取暖。畲族山区,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种植较少,杂粮较多。他们普遍以地瓜米掺上稻米为主食,纯米饭只是宴请贵宾时才用,喜食虾皮、海带、豆腐等。尤喜饮“米酒”和“麦酒”。
畲族的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畲族服装崇尚青蓝色,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现在畲族男子服装与汉族无异,而闽东、浙南的部分畲族妇女,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有穿短裤裹绑腿的习惯。尤其是妇女的发式与汉族不同。少女喜用红色绒线与头发缠在一起,编成一条长辫子,盘在头上。已婚妇女一般都头戴凤冠,即用一根细小精制的竹管,外包红布帕,下悬一条一尺长、一寸宽的红绫。老、中、青不同年龄的妇女,发间还分别环束黑色、蓝色或红色绒线。冠上饰有一块圆银牌,牌上悬着三块小银牌;垂在额前,畲族称 它为龙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凤冠(传说中,高辛帝把自己的三公主许配给斩犬戎番王头有功的盘瓠。冠上还插一根银簪,再佩戴上银项圈、银链、银手镯和耳环,显得格外艳丽夺目。
解放前,畲族婚姻家庭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仍保留着古朴的婚俗。一般同姓不婚,本民族内部的盘、兰、雷、钟四姓中自相婚配。本来,氏族外婚制是畲族传统婚俗。但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民族压近和歧视政策,畲、汉两族之间严禁通婚,曾是畲族内部的一条族规。解放后,随着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执行,畲、汉两族之间的通婚日益增多。古代,畲族青年男女有自由恋爱的传统,对歌成婚是畲族先民的习俗。但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受到汉族婚姻观念的影响,到解。放前畲族婚姻的封建买卖包办现象十分严重。解放后被革除,现在畲族青年男女基本上都是自由恋爱,婚姻自主。丧葬形式是土葬,保留有拾骨重葬习俗。
畲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农历的三月三、农历四月的分龙节、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另外,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祭祖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