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出家的诗句
顺治皇帝出家诗
荣华犹如三更梦
富贵还同九月霜
天下丛林饭似山
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
唯有袈裟披肩难
朕本大地山河主
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
空在人间走这回
未曾生成谁是我
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又不去
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滤
何日清闲谁得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
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
无忧无虑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
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
皆因夙世种菩堤
个个都是真罗汉
披搭如来三等衣
金乌玉兔东复西
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
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州汤放桀
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
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的紫袈裟
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
为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
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今撒手西方去
不管千秋与万秋
打破虚空笑满腮
玲珑宝藏豁然开
直饶空劫生前事
六字洪名毕竟该
还有一首无名的(记不住了)
青灯孤影木鱼声,
苦修禅意度余生。
面壁十年何其志,
达摩佛祖足先行。
心怀菩萨明善恶,
意有博爱如诵经。
有朝驾鹤踏云去,
莲花池畔侍圣僧。
2. 关于“尼姑”的诗句有哪些
访妙玉知乞红梅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西江月宋·司马光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访妙玉乞红梅》出自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第五十回。
小说中,众人在道大观园的芦雪庵即景联诗之后,贾宝玉因写诗“落了第”,众人罚他去访妙玉乞红梅,遂作这一首诗。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当时的豪门,特别是贵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竟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
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只版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说中已换过几次权花样,在这里,每人分得某字为韵,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唱和形式。
描写这种诗风结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阶层人物的无聊的精神状态。创作年代:清代作 者:曹雪芹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3. 司马光为尼姑做的诗词
西江月
宋·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236363537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
深院月斜人静。
诗词注解
【注释】①铅华:铅粉。②“红烟翠雾”两句:形容珠翠冠的盛饰。皆为妇女的头饰。③争:怎。【评解】这首词抒写了对所爱的切望之情。上片写佳人妆饰之美,以词丽胜;下片写作者的眷念之情,以意曲工。表现出作者对所爱的深切系念。全词轻倩婉丽,笔墨精妙。【集评】《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是事后的追想,时间该是月明之夜;地点是深院之中。“飞絮游丝”句很形象。“深院月明人静”句,渲染气氛很好。我原以为这是作者的游戏笔墨,不一定必有其事。又按作者曾被外放知永安军,知许州,曾因和王安石政见不合,“绝口不论事……”。依此,此篇该是依托之作。“佳人”比宋王。--引自惠淇源《婉约词》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然而,在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在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今天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修饰,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薄薄地搽了点铅粉。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最后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这首小令在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在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在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在“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从结构上说,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这首词抒写了对所爱的切望之情。上片写佳人妆饰之美,以词丽胜;下片写作者的
眷念之情,以意曲工。表现出作者对所爱的深切系念。全词轻倩婉丽,笔墨精妙。
4. 司马光为尼姑做的诗词
西江月 宋·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236363537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 深院月斜人静。
诗词注解 【注释】①铅华:铅粉。②“红烟翠雾”两句:形容珠翠冠的盛饰。
皆为妇女的头饰。③争:怎。
【评解】这首词抒写了对所爱的切望之情。上片写佳人妆饰之美,以词丽胜;下片写作者的眷念之情,以意曲工。
表现出作者对所爱的深切系念。全词轻倩婉丽,笔墨精妙。
【集评】《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是事后的追想,时间该是月明之夜;地点是深院之中。“飞絮游丝”句很形象。
“深院月明人静”句,渲染气氛很好。我原以为这是作者的游戏笔墨,不一定必有其事。
又按作者曾被外放知永安军,知许州,曾因和王安石政见不合,“绝口不论事……”。依此,此篇该是依托之作。
“佳人”比宋王。--引自惠淇源《婉约词》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
然而,在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在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今天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
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
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修饰,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薄薄地搽了点铅粉。
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
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最后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
这首小令在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在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
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在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在“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从结构上说,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这首词抒写了对所爱的切望之情。上片写佳人妆饰之美,以词丽胜;下片写作者的 眷念之情,以意曲工。
表现出作者对所爱的深切系念。全词轻倩婉丽,笔墨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