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月饼的古诗
1、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北宋 苏轼《月饼》
释义:吃这小小的月饼就像吃着月亮一样,中间有酥酥甜甜的味道。安安静静的品尝,因为太过想念故乡,流下的眼泪都把手巾弄湿了。
2、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近代 施景琛《中秋词》
释义:月饼形状圆圆的就好像圆圆的月亮,日子过的是越来越好了,外祖父或者舅父母送给晚辈有双鲤形状的圆饼。
3、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清代末 沈兆褆《吉林纪事诗》
释义:中秋时候把新鲜的瓜果等摆列在晶莹的盘子中,中秋的月亮看起来很清寒就像月饼一样圆。
桂魄比喻指月亮。中秋节一家人不出门在一起聚餐,要和中秋的明月一同来个大团圆。
4、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幡然嫦娥窃药手,奔入广寒归不得。 -- 清彭蕴章《幽州土风俗》
释义:月饼上的图案多种多样,有“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类的装饰性图案,不禁让人想起嫦娥奔月的悲伤故事。
5、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清 袁景澜《咏月饼》
释义:用各种特殊的模具制作出来的月饼,名称也各式各样,是菜单上的亮点。因为月饼师傅的巧心,使月饼看起来同月亮一样美丽。
2. 关于糕点的诗句
苏东坡诗中的合浦月饼 当年“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宋礼部尚书,龙图阁大学士苏东坡在合浦居住时(元符三年7月—8月、即一一00年),留下了许多衣食行住的佳话,如东坡亭、东坡井、东坡塘、东坡笠、东坡砚、东坡肉、狗啰啰花、明月鸟等。
合浦的一些土特产更是令东坡先生称赞不已,《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枝》一诗,在珠乡民众之中早已是耳熟能详。但是,合浦月饼虽然同样也得到东坡先生的诗赞,却知者稀焉。
在题为《留别张左藏》一诗中,苏东坡是这样描述合浦月饼的: 编灌以豆猪,瑾涂以涂之。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 好在真一酒,为我醉宗资 诗中的“编灌”就是用一种灌木条编的小猪笼,笼里装着用黑豆做眼睛的猪仔饼,猪仔饼的身上还涂了各种颜色的涂料。
这就是东坡先生见到的合浦猪仔饼了。从诗中可知,东坡先生当年见的到合浦猪仔饼,几乎与今天的合浦中秋市面的猪仔饼一样,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
《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
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
“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
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
“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
“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
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
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彘”即“猪”,“彘骨”是猪排。
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
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
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
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3、唐代诗。
3. 关于月饼的诗句
中秋鲜果列晶盘,
饼样圆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门不出,
要同明月作团乐。
-沈兆褆
三材取具油糖面,
磊落芳洁堆瓦缸。
水溲成模入火炙,
铁炉扬炭时铮从。
和酥馅果更奇绝,
列肆错杂鱼豆桩。
-钱沣
红白翻毛制造精,
中秋送礼遍都城。
论斤成套多低货,
馅少皮干大半生。
-李静山
中秋节物未为低,
火烘罗罗出斧齐。
一样饼师新制得,
佳名先向月中题。
-祁启萼
4. 中秋节关于月饼的诗句 (上等的)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文天祥 照江叠节!望望空伫立,玉蟾清冷桂花孤,碧海青天夜夜心,千灯夜作鱼龙变。
今宵注眼看不见,北斗阑干南斗斜。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狭衣秋已寒。
便唤作,胡窥青海湾。 清辉澹水木。
南都从事莫羞贫。长袖起。
但唤取,今夜清光似往年,欲磨还缺。 永结无情游,怕天放。
少君引我升玉坛。障泥未解玉骢骄,最怜玉斧修时节,醉卧少休。
山中夜来月。 满江红。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思归多苦颜,澄澄变今古。解鞍欹枕绿杨桥, 欲减初圆及午时,呼芳樽于绿净,肯教幽暗取丹枝,光彩露沾湿,况是清秋仙府间。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 惊鹊栖未定。
高楼当此夜。 举杯邀明月。
过酒家饮酒。 未必素娥无怅恨。
举头望明月,人情未必看承别。 明朝人事随日出。
群动悠然一顾中,月是故乡明,四海正看当路时,是夜越吟苦,正对五候残酒卮,还寝梦佳期。 西南火星如弹丸。
我歌月徘徊。 曲折无心逐浪花, 渐看星潆失南箕。
庭槐寒影疏,湓浦沙头水馆前,清歌咽,应费明河千斛水,曲江池畔杏园边,泪下沾裳衣。 有弟皆分散,明月明年何处看。
佳期旷何许、离恨总成欢。 叹十常八九,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不见有人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披衣觉露滋。 堂前月色愈清好,银汉无声转玉盘,应华发。
若得长圆如此夜。 一杯未尽银阙涌,约明月之浮槎。
照野弥弥浅浪,礼空遥请真仙官。拜华星之坠几,独酌无相亲。
把从前。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 灭烛怜光满,杜宇一声春晓。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 卷帘推户寂无人,相期邈云汉,天高地平千万里,琼杯滑,明月明年何处看。
今夜偏知春气暖。 东林莫碍渐高势。
寄书长不达,万道虹光育蚌珍。 何人为校清凉力,山上长松山下水,一声吹裂。
书此语桥柱上。 由来征战地,银汉无声转玉盘,对月题诗有几人,载画舫之清冰,照我罗床帏,竟夕起相思,愁思当告谁,行乐须及春,低头思故乡, 溪声喧石滩。
明月易低人易散苏轼的《水调歌头》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微风吹兰杜,虫声新透绿窗纱.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乱云脱坏如崩涛,我欲醉眠芳草。 千里共如何。
暂伴月将影,冷露无声湿桂花。可惜一溪风月,轮嗣布;待月举杯。
青女素娥俱耐冷。 向尊前。
碧虚无云风不起。 露气入茅屋。
谁为天公洗眸子。 天上若无修月户,他年此日应惆怅。
客行虽云乐。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乘月至一溪桥上。 露从今夜白。
至今不会天中事。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长河渐落晓星沈。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此夕羁人独向隅。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今年八月十五夜。乱山攒拥,演漾在窗户,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夜愁不能寐。 此生此夜不长好,此时立在最高山、孤冷有愁无,天涯共此时。
可怜关夜婵娟影,影徒随我身。 绝景良时难再并,况乃未休兵。
此生此夜不长好;江山如画,飞萤卷帘入。 遂令冷看世间人,更许萤火争清寒,应是嫦娥掷与人,揽衣起徘徊。
不堪盈手赠、玉纤横笛。 问嫦娥。
醒时同交欢。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此时瞻白兔,莫教踏碎琼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不期而会重欢宴。及觉已晓。
帘斜树隔情无限, 好风偏似送佳期,角尾奕奕苍龙蟠,醉后各分散。 玉液满,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槁秸申酬,轮欹影促犹频望。 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横空隐隐层霄。
青荧灭没转山前。 长风几万里,醉,苍茫云海间, 到晓不曾看。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美人清江畔,春夜行蕲水中,归来呼酒更重看。 谁做冰壶浮世界。
汉下白登道,敛著眉儿长叹。 儿童漫相忆。
西北望乡何处是。 还许分明吟皓魄,开帷月初吐,秋边一雁声,瑞光千丈生白毫。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直欲数秋毫。风雨满城,百尺楼高水接天,对影成三人,疑是地上霜,解鞍曲肱。
戍客望边色、浮云遮月。 出户独彷徨。
荏苒几盈虚。 月既不解饮、无由再逢伊面。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 嫦娥应悔偷灵药,疑非人世也,不如早旋归, 行路岂知难。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殿前拾得露华新。 近日来。
金霞昕昕渐东上,东南见月几回圆! 引领还入房、闲暇里,不知秋思落谁家,无家问死生,叹息未应闲,众星光外涌清规,低昂赴节随歌板。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最爱笙调闻北里。 昨风一吹无人会,邻杵夜声急。
何人舣舟昨古汴,恍然一梦瑶台客,何幸两重阳之近,吹度玉门关,我舞影零乱,流水铿然。 情人怨遥夜, 烛暗香残坐不辞,归时说。
凝光悠悠寒露坠,天乐一声肌骨寒。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
今夜月明人尽望,窗下咿哑唯楚老,桂枝撑损向西轮,尚从前赤壁之游。 秋夜月 当初聚散。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照我湛然心不起。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5. 描写点心的诗句
推荐:
【胡饼】
《寄胡饼与杨万州》唐·白居易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予饥谗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合浦月饼】
《留别廉守》宋·苏轼
编萑以苴猪,瑾涂以涂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好在真一酒,为我醉宗资。
【环饼】
《戏咏馓子赠邻妪》宋·苏轼
织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
《蟹包》宋 作者: 高似孙
妙手能夸薄样梢,桂香分人蟹为包。
也在不枉持螯手,便是持螯亦草茅。
6. 关于月饼的古诗
1、《吉林纪事诗》 【清】 沈兆褆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圞。译文:中秋鲜果列晶盘──中秋的新鲜瓜果排列在晶莹的盘子中。
饼样圆分桂魄寒──清寒的月亮像月饼一样的圆。桂魄:喻指月亮。
聚食合家门不出──全家人在一起聚餐不出门。要同明月作团圞──要同今宵的明月一起来个大团圆。
2、幽州土风俗 【清】彭蕴章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幡然嫦娥窃药手,奔入广寒归不得。
译文:写月饼上图案多样,有“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类的装饰性图案,不禁让人想起嫦娥奔月的悲伤故事。3、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北宋 苏轼《月饼》释义:吃月饼就像吃月亮,中间酥酥甜甜。
安静的品尝,因想念故乡流下的泪把毛巾都弄湿了。4、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
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
--清 袁景澜《咏月饼》释义:用特殊的模具制作月饼,名称也各异,是菜单上的亮点。因月饼师傅的巧心,使月饼像月亮一样美丽。
5、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乐。
--清代末 沈兆褆《吉林纪事诗》释义:中秋的新鲜瓜果排列在晶莹的盘子中,清寒的月亮像月饼一样的圆。桂魄:喻指月亮。
全家人在一起聚餐不出门,要同今宵的明月一起来个大团圆。扩展资料: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到了元代,相传人们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同时行动,杀死赶走蒙古“鞑子”。
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
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五仁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
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