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关荷花的古诗及赏析
关于荷花的古诗词 采莲曲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采桑子 (晏几道)白莲池上当时月, 今夜重圆。
曲水兰船,忆伴飞琼看月眠。 黄花绿酒分携后, 泪湿吟笺。
旧事年年,时节南湖又采莲。 莲花 (清·王文治)长夏阴阴万绿棑,杖藜转过别峰来; 方塘水静无风动,一朵白莲随意开。
莲花 (清·张问陶) 新雨迎秋欲满塘,绿槐风过午阴凉;水亭风日无人到,让与莲花自在香。 荷 (清·费丹旭) 一棹西泠路,芰荷开绕塘;歌声起何处,飞出两鸳鸯。
残荷 (齐石白) 山池八月污泥竭,犹有残荷几瓣红,笑语牡丹无厚福,收场还不到秋风。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采莲 (南朝· 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子夜吴歌(其二) (唐·李 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采莲歌 (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芙 蓉 (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咏荷诗 (江 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古风(其二十六) (唐·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折荷有赠 (唐·李 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陈·祖孙登)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轼不定,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越 女 (唐·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黄莺儿 (宋·晃补之) 南园佳致偏宜暑。 两两三三,修篁新笋出初齐,猗猗过檐侵户。
听乱飐芰荷风,细洒梧桐雨。 午余帘影参差,远林蝉声,幽梦残处。
凝伫,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住? 算人间事,岂足追思,依依梦中情绪。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
怪道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 鹧鸪天·赏荷 (金·蔡松年)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山黛远,月波长。
暮云秋影照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回文·夜雨寄远 (不详) 风荷冷碧水,骤雨暮云浓。明月孤舟小,雁归阻远峰。
峰远阻归雁,小舟孤月明。浓云暮雨骤,水碧冷荷风。
悠游莲田 (不详) 春之莲:朝露映晨曦,鱼戏动新荷。夏之莲:莲叶何田田,小镇添新装。
秋之莲:轻风送凉意,莲池坠粉红。冬之莲:寒风枯土黄,残荷生藕红。
谒金门 (南唐·冯延己) 杨柳陌,宝马嘶空无迹。 新著荷衣人未识,年年江海客。
梦觉巫山春色,醉眼飞华狼籍。起舞不辞无气力,爱君吹玉笛。
渔家傲 (北宋·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
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
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渔家傲 (北宋·欧阳修) 为爱莲房都一柄,双苞双蕊双红影。雨势断来风色定。
秋水静,仙郎彩女临鸾镜。 妾有容华君不省,花无恩爱犹相并。
花却有情人薄幸。心耿耿,因花又染相思病。
渔家傲 (北宋·欧阳修) 一夜越溪秋水满,荷花开过溪南岸。贪采嫩香星眼慢。
疏回眄,郎船不觉来身畔。 罢采金英收玉腕,回身急打船头转。
荷叶又浓波又浅。无方便,教人只得抬娇面。
渔家傲 (北宋·欧阳修) 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昨夜萧萧疏雨坠。
愁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 雨摆风摇金蕊碎。
合欢枝上香房翠。莲子与人常厮类。
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 采莲曲·古今乐录 和云:"采莲渚,窈窕舞佳人。" 游戏五湖采莲归,发花田叶芳袭衣。
为君侬歌世所希。 世所希,有如玉。
江南弄,采莲曲。 采莲曲·古今乐录 和云:“采莲归,渌水好沾衣。”
桂楫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 莲疏藕折香风起。
香风起,白日低,采莲曲,使君迷。 采莲曲 (唐·崔国辅) 玉溆花红发,金塘水碧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莲舟。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曲 (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
2. 关于莲的诗句和赏析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碧绿的菏叶生长在一道弥漫的幽泉上,每当朝向东升的旭日时,荷花都透出一阵阵的鲜艳和骄翠,仿如把翡翠似的绿粉撒在娇嫩的花之上伴着这秋花绿水,青草叶上也覆盖着严霜;荷花的绝色是空前绝后的,她的馨香品性还有别的哪种花能想她一样,寒风将花朵吹落在地上,失去她芬芳的年华而缓缓凋谢;荷花的一生无所依托,即将随波飘荡时他还只愿生长在华池的旁边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这首诗赞扬贞洁之士有美德,惜其才不得见用,位不得其处。为人为己,皆不影响诗意。 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写荷之美,综以“艳”、“鲜”;分以“花”、“叶”、“色”、“香”;陪以“朝日”、“绿水”、“青烟”。写荷之不遇,曰“空”、曰“凋”。“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华池,芳华之池。末二句表达了积极用世的意愿。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无边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使我们感受到莲花的风光之美
谢谢
3. 关于荷花诗句的赏析
荷花的文化内涵 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
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秆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莲,恋,谐音,有留恋之意)的传统。 荷花的象征意义:荷花象征君子、洁净无染(高洁);象征友谊和使者;象征吉祥如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0363831意。
荷花又称“花中仙子”、清纯高洁。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代表吉祥如意的寓意,佛教中很多地方都用到荷花作为吉祥的象征。
荷花象征清白。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
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荷花的花语:清白、坚贞、纯洁 梅:处士(孤傲坚贞) 荷:君子(洁净无染) 菊:隐士(淡泊无争) 松:斗士(坚韧不屈)中国古代的文学家认为荷花圣洁高雅,所以在古代诗词歌赋,经常会有歌颂荷花的篇章。
比如曹植在《芙蓉赋》中说“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周敦颐的《爱莲说》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对荷花最出名的赞誉。荷花的别称 出于对荷花的喜爱,文人给荷花取了很多不同的名字:莲花、芙蕖、水芝、芙蓉、水华、水芙、水旦、水芙蓉、泽芝、玉环、草芙蓉、六月春、中国莲等。
依照外形,起名荷花,取“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本草纲目》)之意;另外还有,“未发为菡萏(hàn dàn),已发为芙蓉”(《说文解字》)。依照亲水的生长习性,取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等。
依照圣洁高雅的气质,取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荷花的茎一般称为藕,但也有玉节、玉玲珑、玉臂龙等名称。
荷花的果实莲子又称玉蛹、湖目。关于荷花的诗词赏析青阳渡(乐府诗)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采莲曲 (南朝乐府诗)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赏析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此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一个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让人沉浸的时刻。“风起”二句转入采莲的描写,从“难度”中透露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
“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
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江南》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甜蜜。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采莲曲》(唐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赏析 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因擅长写七言绝句,因而被称为“七绝圣手”。
这首诗与南朝乐府《采莲曲》中的少女的描写,手法不同,性格有异.手法的差别是南朝手法采用白描,王诗用映衬手法。性格差别是王诗更加精巧活泼。
这首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
4. 荷花的诗句以及赏析
描写荷花的诗句及赏析: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
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出自盛唐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3.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出自南朝诗人民歌的《西洲曲》
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
4.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5.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出自宋代诗人姜夔的《湖上寓居杂咏》
花园的围墙曲曲折折,柳树在夜色中昏昏暗暗,若隐若现,人静山空,小窗内射出一盏孤灯的亮光。
池塘里荷叶像云彩一样弥满并送来阵阵香气,一只小船摇曳着,乘着夜色驰向萧山方向。
5. 关于莲花的诗的赏析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①一色裁,
芙蓉②向脸两边开。
乱③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有《王昌龄集》。
【注释】
①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②芙蓉:即荷花。③乱:混杂。“乱入”指采荷女子在荷花池中。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赏析】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6. 关于莲花的诗的赏析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①一色裁, 芙蓉②向脸两边开。
乱③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
诗擅长七绝,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有《王昌龄集》。
【注释】 ①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②芙蓉:即荷花。
③乱:混杂。“乱入”指采荷女子在荷花池中。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赏析】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7. 莲花的诗句赏析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今译] 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赏析] 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所以王国维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人间词话》)。这两句好似一个盆景,一帧小画,写出了一种小巧玲珑、富有盎然生意的胜境:新荷初出水面,绿嫩的叶子似睡眼未开,一只小小蜻蜓已飞停在上头。“才露”“早立”四字,注入诗人观感,融情入景,妙趣天成。
[原作]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睛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8. 五首荷花的诗句及赏析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荷花 [清]曹寅 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五律 荷 清·纳兰性德 鱼戏叶田田,凫飞唱采莲。
白裁肪玉瓣,红翦彩霞笺。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
美人怜并蒂,常绣枕函边。秋荷 清·郑燮 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
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9. 古诗荷花的诗句即赏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李商隐《赠荷花》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我们中国人对花是情有独钟的,所谓“花开富贵”、“花好月圆”、“如花似玉”、“姑娘好像花一样”,都是基于对花的热爱而产生的感叹。先看李商隐的《赠荷花》。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以工丽绮美见称,常通过运用典故或意境迷离的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深邃意念,其诗给人隐晦曲折、扑朔迷离之感,特别是他的《无题》诗。不过,他的《赠荷花》却绝不这样。诗人以清浅明晰的语言,描绘出花、叶相映的绚丽,给人以美的印迹。《赠荷花》一上来,就摆出一种世俗的现象:讲到花和叶,人们一般总把它们分别看待,对花,欣赏不已、关怀备至,而对叶,则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于是,花入金盆,精心呵护,浇水浴日,不厌其繁,叶呢,则不闻不问,任其凋落,萎而入土,化作尘埃。由此,再隆重推出荷叶荷花的孪生情谊、手足之亲:碧绿的荷叶,由刚刚露出尖尖角,慢慢地卷舒伸展;而粉红的荷花,则由似箭的花苞渐渐地绽开、怒放,它们开合伸卷,出于自然,摇曳多姿,尽态极妍,叶映花红,花衬叶绿,其景其境,美不胜收。诗人由衷地赞叹:“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他多么希望,花红叶翠,久盛不衰,直到翠减红退,依然光彩照人。通过这样的描绘,我们看到,荷花真的不同一般,它们互为佐佑、互相辉映,于众花中独树一帜,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