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孩子玩雪的诗句
1、夜雪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原文】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2、雪望
【作者】洪升
【朝代】清
【原文】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解析】
这首冬雪,前四句首先交代时间:冬日的黄昏,地点:孤村;接着,从听觉方面写处处风声急;继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冻”,紧扣一个“雪”字。
后四句具体描绘雪景,以沙鸥与鹭鸶难以辨认,“汀”与“洲”不能区分来映衬大雪覆盖大地的景象,突出“望”之特点。“野桥”两句写几株梅树枝头上都是白梅与积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
3、雪梅·其一
【作者】卢梅坡
【朝代】宋
【原文】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4、咏雪
【作者】刘义庆
【朝代】南北朝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5、夜雪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原文】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2. 描写儿童玩雪的古诗句
像雪花一样开放
越冷开得越欢
雪下得越大
玩雪的孩子们越多
像一个个动词一样活跃
从东到西
从北到南
从天上到人间
踩雪的棉鞋湿透了,不冷
攥雪的小手冻红了,不寒
雪地里释放的顽皮
化开大人们的笑脸
母亲呼唤回家的声音
在雪地里回旋着温暖
雪地是孩子们撒欢的乐园
雪地是童心停泊的港湾
3. 有关小孩玩雪的诗句
有关小孩玩雪的古诗有《稚子弄冰》稚子弄冰【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描写雪景的诗句举例如下:1、《春雪》作者:韩愈(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译文: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2、《江雪》作者:柳宗元(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4. 形容小孩子在雪地里玩雪的古诗词有哪些
形容小孩子在雪地里玩雪的古诗词有: 《夜雪》、《雪望》、《雪梅》、《咏雪》、《观猎》、《蒹葭》、《龙门镇》、《铁量峡》、《次硖石》、《塞下曲》、《北风行》、《送人从军》、《问刘十九》等。
扩展资料: 1、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夜雪》。
原文: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实在惊讶今夜的寒冷,被子枕头竟然冰凉,又见窗外一片通明。夜深了,知道这是外边下了大雪,雪越下越大,不时听到厚厚积雪压断树枝的声音。
2、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咏雪》 出自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咏雪》。
原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译文: 微微的风轻摇着庭院中的树木,细细的雪落入竹帘的缝隙。她像雾一般在空中飘转着,而台阶上凝积着如花美丽。
我无法看到院中杨柳发芽迎春,只见桂枝上发白,但那只是空荡的树枝而已。伤心泪下,此情却无人可以倾诉,故而,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 3、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雪梅》 出自南宋诗人卢梅坡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雪梅》。 原文: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译文: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
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
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观猎》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观猎》。 原文: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译文: 风势猛烈听到角弓作响声彻天地,眼前只见将军英勇正在渭城打猎。
青草枯黄使得老鹰目光更为锐利;冰雪融化发觉战马奔驰格外轻快。转眼之间已经路过了那新丰酒市,不久之后又骑着马儿回归细柳营。
回头远眺将军曾射下雕鸟的地方,傍晚时分那千里的白云连接平地。 5、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
《北风行》 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古诗《北风行》。 原文: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译文: 传说在北国寒门这个地方,住着一条烛龙,它以目光为日月,张目就是白昼而闭目就是黑夜。
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 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
在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个思妇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紧锁。 她倚着大门凝望着来往的行人,盼望她到长城打仗的丈夫回来,长城可是一个苦寒要命的地方啊。
丈夫临别时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一直挂在堵上。
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 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人之不存,我何忍见此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
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如同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
5. 有关小孩玩雪的诗句
有关小孩玩雪的古诗有《稚子弄冰》稚子弄冰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
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扩展资料 传统冰上体育活动-冰嬉 冰嬉作为我国北方人民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其由来已早,但具体起源于何时,现无确切考证,但至迟在宋代就有了“冰嬉”的明确记载。
据《宋史·礼志》记载,当时的皇帝就喜欢冰上的娱乐活动,在后苑里“观花,作冰嬉”。明朝时,冰嬉就被列为宫廷体育活动。
明末,努尔哈赤已有擅长滑冰的军队。努尔哈赤于天命间(1616-1626) 征服了巴尔虎特部落,率大兵离去后,巴尔虎特部落又叛变,围攻墨根部甚急。
此时,努军已远行数百里之外,据《清语摘钞》中“乌拉滑子”记载:“时有费古烈者,所有皆着乌拉滑子,善冰行,以炮驾爬犁,沿脑温江冰层驰往救,一日夜行七百里……满兵至,巴尔虎特尚弗知。”这里所说的在冰层上驰行的“乌拉滑子”,实际上就如同现代的冰鞋。
清朝是中国古代冰嬉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与统治清朝的满族人的风俗习惯有直接的关系。冰嬉是清代宫中流行的众多冰上活动的统称。
它既是娱乐活动,也是军事操练。清代,由东北到关内,从宫廷到民间,冰嬉大为盛行,故有“国俗”之称。
于敏中在《日下旧闻考》卷二十一《国朝宫室》中曰:“(西苑太液池)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修国俗。”当时冰嬉规模之大,参加人员之多,前无类例。
据《清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五《乐考二十一》记载:“每岁十月咨取八旗及前锋统领、护军统领等处,每旗照定数各挑选善走冰者二百名。内务府预备冰鞋、行头、弓箭、球架等项。
至冬至后,驾幸瀛台等处,陈设冰嬉及较射天球等伎。分兵丁二翼,每翼头目二十名,服红黄马褂,余俱服红黄齐肩褂。
射球兵丁一百六十名,幼童四十名俱服马褂,背小旗,按八旗各色以次走冰较射。”由此可以推算出,参加冰嬉的人员至少在1600人以上。
当时的冰嬉活动主要在西苑太液池(今北京北海) 举行,有时也在中海举行。到时候,“圣驾御冰床临观焉”。
今北京北海漪漾堂,就是乾隆皇帝和后来的慈禧太后观赏冰戏的地方。当时进行冰嬉活动所穿的冰鞋是由鞋和冰刀两部分组成。
形制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一铁直条嵌鞋底中,作势一奔,迅如飞羽”(《养吉斋丛录》卷十四),这种冰鞋与现代滑冰所用的冰鞋很相似;另一种是“底合双齿,使啮凌而人不踣焉”(《日下旧闻考》卷二十一引乾隆“冰嬉赋序”),这是一种双刀的鞋,因冰刀安装在鞋底木条两旁,故不易倾跌倒下。清代初年,冰嬉一度入于兵家。
清廷把一系列冰上活动视为军事训练,设冰鞋处专门管辖。久之,军事训练的目的逐渐淡薄,游艺性慢慢突现出来。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冰嬉图》,它是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翰所绘,该画使我们对清代宫中冰嬉有了一个形象而直观的了解。清代的冰嬉活动不仅在皇宫内苑,而且在民间也较为普及。
康熙年间李声振在《百戏竹枝词》中写道:“捷足行看健步纷,寒流趁冻雪花春。铁鞋踏破奔驰甚,悔作银河冰上人。”
注曰:“足看铁底鞋,一步恒数丈,行冰上,兼有能格斗跳舞者,都门入冬,城河最多。” 《帝京岁时纪胜》中“滑擦”条亦称:寒冬之时,“都人于各城外护城河上,群聚滑擦(即滑冰)”。
《帝京岁时纪胜补笺》中说:“什刹海、护城河冰上蹴鞠,则皆民人练习者。”由此可见,民间滑冰活动的内容也十分丰富。
光绪三十二年(1906)刊印的《燕京岁时记》记载,这些民间开展的滑冰活动一直流行到清末之时,经久不衰。甚至直到今天,这项活动依然流行,经久不衰,《冰嬉图》一次次地被人们演绎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冰嬉。
6. 描写儿童玩雪的古诗词
1、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雪》 2、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雪望》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雪梅》 4、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咏雪》 5、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咏雪》 6、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咏雪》 7、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观猎》 8、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沈波。——《蒹葭》 9、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观猎》 10、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咏雪》 11、石门云雪隘,古镇峰峦集。
——《龙门镇》 12、修纤无垠竹,嵌空太始雪。——《铁堂峡》 13、数日方离雪,今朝又出山。
——《次硖石》 1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 15、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
——《北风行》 16、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送人从军》 17、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 18、我读此篇日,正当寒雪时。
——《赠崔立之》 19、河南二月末,雪花一尺围。——《辛卯年雪》 20、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终南望余雪》 21、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冬日归旧山》 22、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子夜四时歌》 23、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学刘公干体》 24、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前出塞·其七》 25、雪霜贸贸,荠麦之茂。——《琴曲歌辞·猗兰操》 2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 27、千山犹绿怜霜叶,一夜忽白染碧葭。——《咏雪》 28、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野望》 29、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和田国博喜雪》 30、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饮马长城窟行》 31、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雪梅》 3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 33、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阁夜》 34、朝莺雪里新,雪树眼前春。
——《早春雪中闻莺》 35、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腊日》 36、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其三》 37、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天净沙·冬》 38、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丽人行》 39、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别诗二首·其一》 40、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沁园春雪》 41、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瘦马行》 4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 43、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悼李花》 44、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45、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古从军行》 46、草肥蕃马健,雪重拂庐乾。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47、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48、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李花二首》 49、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雪后雨作》 50、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雪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