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关玉门关和阳关的诗
王之涣 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塞上 胡宿 汉家神箭定天山,烟火相望万里间。
契利请盟金匕酒, 将军归卧玉门关。云沈老上妖氛断,雪照回中探骑闲。
五饵已行王道胜,绝无刁斗至阗颜。 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送平澹然判官 王维 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
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 瀚海经年到,交河出塞流。
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 还告诉你点资料: 玉门关和阳关 玉门关和阳关是汉代在河西走廊设置的两个著名大关,因两关均处在古丝绸之路上,又因许多诗人对此进行过咏唱,所以,在中国乃至世界知名度都很高。
玉门关为汉武帝时设置,因西域输入和阗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的西北方向约40公里的小方盘城,现存的玉门关古城堡被沙阜环绕着,它的北面为北山,北山南侧为疏勒河下游。
在古城堡北墙外边数十米处有一碱湖,汉代长城由此横向西北。玉门关的城堡呈方形,均为黄土夯筑而成。
四垣完整,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米,垣高9.7米。堡西、北各有一门,总面积630余平方米。
在汉代,为都尉的治所,是中国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孔道。对中国的对外交通、文化、经济交流都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唐代诗人王之焕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千古绝唱,使玉门关声誉远播。 汉代,在玉门关这条古道上,在玉门关的关前关后,曾发生过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6000余骑、带数万之众,进攻远在葱岭以西的大宛国,途中所经各国均坚守城门,不肯给补充给养,攻之又不能下。汉军只好一路征战,待行至大宛东界时,已成只有数千人的疲惫之师。
李广利自忖无法取胜,与左右商议,决定班师回国,待回到敦煌时,因劳师远征,中途艰辛,士兵已死亡十之八九。李广利上书给朝廷说,道路太远,缺乏粮食,士兵不患战而患饥。
且人少,不足以去取大宛。建议暂且罢兵,以后招募人马再次西进。
汉武帝大怒,派人把守玉门关。并下令说,如果有一军卒敢进入玉门关,立即斩首。
李广利甚为恐惧,只得留守敦煌。对此,宋代女诗人张玉娘为此鸣不平,有诗曰:“为国劳戎事,迢迢出玉关。
虎帐春风远,铠甲清霜寒”。 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生活了31年。
当他70岁的时候,上书请求返回内地,他说,虽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可见当时人是把玉门关视为内地家乡之象征的。
唐代诗人戴叔伦对此似乎境界更高,有诗云:“愿将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其报效国家的意志更为可佳。
公元2世纪,波斯王子安世从这里东往洛阳。三国时,跋涉在这里的还有我国第一个西去求法的僧人朱士行。
玉门关除使者、官吏、将士、僧侣外,还有商贾、驻队马帮,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瀚海行旅图。 今日登上玉门关,还可看见汉代防御匈奴的长城(又称汉塞)的一段,它从东沿着群山戈壁蜿蜒而来。
建在小山坡、沟口旁或开阔地带上的烽燧,星星点点向西延伸,不由使人想起古丝绸道上当时“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塞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的繁忙景象。 在玉门关东面约20公里的地方,汉时建有大方盘城,这是汉至魏晋时期我国西部防线储备粮秣的军需仓库,供应玉门关一带官兵的食用。
古城坐落在高出河床2米讲的自然土台上,呈长方形,坐北向南,夯土板筑,东西长132米,南北宽17米,残垣最高处6.7米。在大方盘城的正南面长城内侧3米处,是汉代的烽燧,叫“玉门千秋燧,系石夹红柳筑成,残垣高约9米。
在玉门关附近,出土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例如毛笔、砚台、织锦、狩猎工具、生产用具和武器等,目前国内出土的第4块西汉纸,就是在这里发现的,它早于蔡伦造纸100多年。尤其值得提到的是,这里出土了大量内容丰富的汉简。
有诏书、奏记、檄文、律令、药方等。许多汉简上都记有年号,最早的为西汉“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最晚的为“地皇二年”(公元21年)。
还分别有“玉门都尉”、“酒泉玉门都尉”、“玉门千秋燧”字样的汉简。这一大批文物,对研究汉代近百年的边塞屯戍、生活、经济、文化、外交和各种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古时,“春风不度玉门关”,今朝春风已过玉门关。在古丝绸之路上享有盛誉的玉门关,今天将为沟通各国往来谱写新的篇章。
阳关位于甘肃敦煌市的南约70公里处,是中原与西域交通要道的重要关口,也是古丝绸之路必经的关隘。因位于玉门关之南而称阳关。
阳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最西部,几乎与新疆交界的地方。汉代在此置关,它的西边就是荒漠戈壁,除了古丝绸之路上有来来往往的人群外,别的地方很少有人烟。
因此,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 现经考古发掘出的阳关遗址,面积上万平方米,房屋排列整齐,城堡墙基犹存。
阳关西边,有数道高大的沙梁蜿蜒纵横,沙土发白,那便是史书上赫赫有名的白龙堆。它从这里一直延续到罗布泊。
2. 有关阳关,玉门关的古诗
------------阳关-----------
1.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饮席戏赠同舍》唐. 李商隐
2.更无别计相宽慰,故遣阳关劝一杯。
--《答苏六》唐. 白居易
3.阳关积雾万里昏,剑阁连山千种色。
--《畴昔篇》唐. 骆宾王
4.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
--《从军行》唐. 李昂
5.使君莫忘霅溪女,还作阳关肠断声。
--《阳关曲》宋. 苏轼
-----------玉门关-----------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从军行》唐. 王昌龄
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唐. 戴叔伦
3.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关山月》唐. 李白
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从军行七首》唐. 王昌龄
5.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玉门关盖将军歌》唐. 岑参
3. 有关阳关,玉门关的古诗
------------阳关-----------1.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饮席戏赠同舍》唐. 李商隐2.更无别计相宽慰,故遣阳关劝一杯。--《答苏六》唐. 白居易3.阳关积雾万里昏,剑阁连山千种色。
--《畴昔篇》唐. 骆宾王4.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从军行》唐. 李昂5.使君莫忘霅溪女,还作阳关肠断声。
--《阳关曲》宋. 苏轼-----------玉门关-----------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从军行》唐. 王昌龄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唐. 戴叔伦3.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唐. 李白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从军行七首》唐. 王昌龄5.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玉门关盖将军歌》唐. 岑参。
4. 关于阳关玉门关的资料和诗词
阳关和玉门关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县境内,是汉代设在“丝绸之路”南北两道上的重要关隘。
它们象是威武的战士,伫立于咽喉要道,迎送着古往今来的一切高朋与佳宾。 唐代诗人王维有首脍炙人口的《渭城曲》,诗曰:“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山阳关无故人。”那种幽怨凄凉的别绪,牵动着人们的心弦,使人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从敦煌县城向西南行,不一会就进入浩瀚的戈壁滩。褐色的荒漠、远处偶然闪过一座座烽燧,好象把人们带入“胡烟与塞尘”(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那种古老而神秘的境地。
再往前约一百四十里路程,爬上一座石岗,眼前陡然出现一片碧绿,这就是南湖。 南湖这一块奇迹般的绿洲,东靠祁连山尾大戈壁,西连无际的白龙堆大沙漠。
在古代。这里原也有一座县城,汉代叫龙勒县,是敦煌郡所辖六县之一。
到了唐代,改名寿昌县,归沙州管领。当年的古城已被埋在沙漠中,那个相传曾经出过天马的渥洼池,虽然几经沧桑,但仍留下了一泓碧波,即今黄水坝。
今日南湖这一带如画的沃野良田,正是勤劳的人们通过长期与风沙搏斗,在渥洼池底托起的一块无比珍贵的翡翠。 穿过绿树葱郁、渠道纵横的南湖田园,霎那间,就能见到一条叫龙勒山的山梁。
相传从前有一匹龙马,朝发咸阳,暮及边关,在这里遗下了宝勒,也给这座山岗带来了美名。这一带有三座烽燧,分布在风蚀台地上。
有一座烽火台雄踞高处,四面一片空旷荒寂,使这座烽火台更加显得雄伟,气势非凡。台旁竖立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说明: 墩墩山烽燧系汉代建筑,约公元前111——102年。
现残高4.7米,上宽南北8米,东西6.8米,底宽南北8.8米,东西7.5米。为古阳关候望之地,故有“阳关耳目”之称。
离烽火台不远,有一个广阔的沙滩,俗称“古董滩”。在这里不时可以捡拾到古代陶器碎片、铜箭头、铜带钩、石磨和各种铁制工具以及汉代五铢钱、唐代开元通宝、货泉通宝、榆梜钱等古代货币,还有产自西域的五色料珠、琥珀珠之类的装饰品残片。
有时还可找到黑色的阳关砖,这种古砖质地细腻坚实,扣之发金石声;用这种砖石还可制名贵的砚台。这些埋没在风砂中的古代文物,使人依稀看到了当年阳关道上信使往返、商旅络绎不绝的盛况。
从古董滩向西翻越几道山梁,就能见到真正的阳关遗址了。与脚腕一样高低的墙基隐约可辨,碎砖破瓦满地散落。
一九七二年,酒泉地区文物普查队曾发现大型板筑遗址,经过试掘,房基清晰,排列有序,面积有上万平方米;还发现窑址、耕地遗址,连地埂、水渠也明显可见,分布面积有十平方里。可见,这儿在古代曾是个人烟密集、经济繁荣的他方。
考古工作者根据文献资料结合地理形势作出判断,认为这里就是汉唐时代的阳关。据《史记·大宛列传》正义引《括地志》,谓阳关在沙州寿昌县西六里。
《旧唐书·地理志》寿昌县条下:“阳关,在县西六里。”巴黎藏石室本《沙州图经》残卷记载:阳关“在县西十里,今见毁坏,基迹见存。”
上列史料,确指阳关在南湖西隅是无疑的。 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后,开发了河西走廊。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由酒泉郡分置敦煌郡,即史书所称的“列四郡,据两关”。敦煌郡所辖的龙勒县设阳关和玉门关,都是都尉治所,分扼天山南北两路的咽喉,成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魏晋时在阳关置县,唐朝在汉龙勒故地置寿昌县,阳关还在继续使用。唐代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归国,也是取道天山南路,西入阳关。
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唐天宝年间在安西都护府任职时,曾“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寄宇文判官》)。唐阳关已受风沙侵蚀,处沙漠边缘,成为荒漠边关的代名词了。
由于历史上频繁的战争,大规模的开荒屯垦,破坏了这个地区的植被和水源,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黄龙滚滚东来。宋辽以后,人们迁离阳关;元朝以后,阳关和寿昌县城终于被流沙吞没了。
从阳关出红山口,向北约一百三十五里路程,便可到达玉门关。另有一路,从敦煌县城出西门,过党河,在戈壁上向西北行,经过人头疙瘩,再沿疏勒河南岸向西至大方盘城,南循戈壁也可西至玉门关。
玉门关位于敦煌县城西北一百六十多里一个叫“小方盘”的地方。广为传诵的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有着这样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他真实地描画出了古代苍凉、辽阔的边塞风光,玉门关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玉门关废墟遗址,是一座破旧的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茫茫沙海中的砂石岗上。关城周垣尚在,面西有一门,而北垣一门已堵塞。
城堡是用黄胶土板筑成的,城墙高达九点七米,东西宽二十四米,南北宽二十六米多,面积有六百三十多平方米。周围尚有营垒、炮台、古塔之类的遗址。
从城北的废墩处挖掘出来的汉简,记有“玉门都尉”字样。巴黎藏石室残本《沙州图经》亦载玉门关,谓“周回一百廿步,高三丈”。
这些材料说明,玉门关的位置和城墙大小,与今日小方盘关城大致相合。玉门关自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置,一直设在敦煌;隋唐以后,玉门关关址东移至瓜州晋昌(今安西县)。
5. 关于玉门关的古诗
唐*王之涣 《凉州词》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维 《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阳关即玉门关]唐*骆宾王《在军中赠先还知己》蓬转俱行役,瓜时独未还.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献凯多惭霍,论封几谢班.风尘催白首,岁月损红颜.落雁低秋塞,惊凫起暝湾.胡霜如剑锷,汉月似刀环.别后边庭树,相思几度攀.唐*王昌龄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唐*胡曾《独不见》玉关一自有氛埃,年少从军竟未回.门外尘凝张乐榭,水边香灭按歌台.窗残夜月人何处,帘卷春风燕复来.万里寂寥音信绝,寸心争忍不成灰.唐*胡曾 《咏史诗·玉门关》西戎不敢过天山,定远功成白马闲.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唐*柳中庸 《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唐*李白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元*张养浩《双调·沉醉东风》班定远飘零玉关,楚灵均憔悴江干.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张柬之老来遭难.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懒.清*杨昌浚 《边塞词》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6. 与玉门关有关的诗句
唐*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沙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维 《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阳关即玉门关]
唐*骆宾王《在军中赠先还知己》:蓬转俱行役,瓜时独未还。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献凯多惭霍,论封几谢班。风尘催白首,岁月损红颜。落雁低秋塞,惊凫起暝湾。胡霜如剑锷,汉月似刀环。别后边庭树,相思几度攀。
唐*王昌龄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唐*胡曾《独不见》:玉关一自有氛埃,年少从军竟未回。门外尘凝张乐榭,水边香灭按歌台。窗残夜月人何处,帘卷春风燕复来。万里寂寥音信绝,寸心争忍不成灰。
唐*胡曾 《咏史诗·玉门关》:西戎不敢过天山,定远功成白马闲。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
唐*柳中庸 《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唐*李白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元*张养浩《双调·沉醉东风》:班定远飘零玉关,楚灵均憔悴江干。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张柬之老来遭难。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懒。
清*杨昌浚 《边塞词》: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7. 请写出一句含〃玉门关〃的诗句
凉州词二首·其一_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两句关于玉门关和阳关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