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虚实的诗句
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
《卜算子 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
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是见闻,是实景;诗中让感悟到的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其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这是虚.
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决不可满足于现状,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思想,这是言志,是虚.虚实结合的诗歌有:杜甫的《月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陈陶的《陇西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等.
虚实结合的词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等.
2. 形容虚幻的诗句有哪些
1、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唐 白居易《诗喝》
【译文】 人生如梦,却不知浮生是梦中。假如你懂得人生如梦的话,梦中何必争人我。就不会太计较人我是非了。
2、谁知神变亦虚幻,徒逞狡狯惊盲聋。——明 蒲庵禅师《过海罗汉应供图》
【译文】有谁知道神器变换和虚无缥缈,都是把他当做儿戏惊动眼瞎耳聋之人罢了。
3、未击有意周天普。虚幻形声本自无,如如不动亘今古。——宋 释印肃《颂十玄谈》
4、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唐 白居易《琵琶行》
【译文】在夜色正浓时忽然梦到了少年时的事,在梦中哭泣,脸上的妆和泪在混在了一起。
5、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 李商隐《锦瑟》
【译文】我心像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像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的哀怨。
6、堪嗟虚幻事,妻男走骨,自己行尸。——元 马钰《满庭芳 叹名利》
7、虚幻浮华,不觉暗易颜童。——元 谭处端《神光灿》
8、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宋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译文】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
9、缥缈危楼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宋 苏轼《浣溪沙》
【译文】高高的楼台矗立在云雾缭绕的层峦叠嶂间,从古到今,美好的时辰与赏心的乐事总是难以两全。
10、楼高百尺,缥缈天阙敞云扃。——宋 李弥逊《水调歌头·清夜月当午》
3. 以实写虚的词有哪些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而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4. 带有虚指数字的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是李白最著名的诗篇之一。
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情理。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参照有关历史记载,在当时是个中等个儿。以七尺的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如果说是每根头发的总和,也从来没有这种描写法。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个长”,就是这么
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
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
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
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发,必须对镜。现在诗人在清亮的铜镜里,看到了自己的萧萧白发,知道是由于忧愤深广所造成。这时有感慨了。于是又进入更离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构思:我的满头白发,这么多,看来有三千丈了,是因为心头有无限的愁丝所造成的。这个明镜,是没有感情的,就该没有愁绪吧,怎么也映满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这里诗人用来形容白发,更增加了森冷的感觉。这种语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绪深沉的慨叹。连无情的明镜,也都感染了愁绪了,也都很萧索了,至于对镜的本人,那还用说吗?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的政治腐败,乱象已成,诗人对整个局势怀着很深的忧虑。自已的理想不能实现,相反地受到压抑和排挤。但是,有节操、有抱负的诗人,不肯迎合统治阶级,他愤慨地叹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大约是他的愁绪郁结的原因了。
5. 关于虚弱的句子有哪些
李商隐曾说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话专门是为蜡烛而作的。这使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主人家里既有电灯,又有蜡烛。
电灯很高傲,总不可一世地嘲笑蜡烛,也看不起蜡烛,因为自己比蜡烛更亮,更有用。可是,有一天突然停电了,整个世界都处于一片漆黑之中。
在黑暗中,主人想起了那个蜡烛,并点燃了它照亮了家里。蜡烛在照亮别人的时间里,一点点被黑暗吞噬。
许久,蜡烛消失了,只剩下一桌雪白的泪痕。电灯现在才明白,原来蜡烛是那么伟大,宁愿牺牲自己,而去帮助别人。
仙人掌在沙漠中迎风微笑,用绿色诠释生命中的顽强,蜡烛为照亮别人,而燃烧了自己,默默地用白色保存在我们的脑海,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生命如此多姿多彩,让我们怎能不爱它、不珍惜它。
6. 化虚为实的描写情感诗句
十年往事已模糊,回首今朝兮薄不如无。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形单影只相互望,只羡鸳鸯不羡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相东流。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 争忍不相寻?怨孤裘。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