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乌山摩崖石刻诗句

1. 描写石刻的诗句

姑苏台杂句(李绅)

越王巧破夫差国,来献黄金重雕刻。西施醉舞花艳倾,

妒月娇娥恣妖惑。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

歌清管咽欢未极,越师戈甲浮江来。伍胥抉目看吴灭,

范蠡全身霸西越。寂寞千年尽古墟,萧条两地皆明月。

灵岩香径掩禅扉,秋草荒凉遍落晖。江浦回看鸥鸟没,

碧峰斜见鹭鸶飞。如今白发星星满,却作闲官不闲散。

野寺经过惧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馆。吴乡越国旧淹留,

草树烟霞昔遍游。云木梦回多感叹,不惟惆怅至长洲。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雨中游包山精舍(陆龟蒙)

包山信神仙,主者上真职。及栖钟梵侣,又是清凉域。

乃知烟霞地,绝俗无不得。岩开一径分,柏拥深殿黑。

僧闲若图画,像古非雕刻。海客施明珠,湘蕤料净食。

有鱼皆玉尾,有乌尽金臆。手携鞞铎佉,若在中印国。

千峰残雨过,万籁清且极。此时空寂心,可以遗智识。

知君战未胜,尚倚功名力。却下听经徒,孤帆有行色。

2. 关于乌山的历史故事

福州自古别称“三山”。

乌山是三山之一。 乌山又称乌石山、射乌山,位市中心,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

相传汉代何氏九仙于重阳节登乌山揽胜,引弓射乌,故又称“射乌山”。唐天宝八年(749年),唐玄宗敕名为“闽山”。

宋代熙宁年间,郡守程师孟又以此山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为“道山”。后程师孟延请福州前任太守兼福建路兵马铃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道山亭记》。

一时洛阳纸贵,驰名远播。 乌山可以从正面进入外,也可以从道山路处入 乌山素有36奇观之称,从山东南麓拾级登山至天香台,又向西折至“冲天台”。

相传唐刺史崔干游山,所携青田白鹤在此地冲天飞逸,后人建“放鹤亭”。亭子后崖石上镌有“古放鹤亭”4字,台侧亦有程师孟篆书“冲天台”,道劲有力。

冲天台畔有两方夹峙的巨崖,崖顶凌空飞越一天然条岩,称天台桥。此桥险绝,据说只有“肯舍身”的人,才能登得上去。

顺台阶又行数十步至道山亭,沿亭西下逶逛至天章台。元朝杰出诗人萨都剌曾咏有“晚凉上乌山,置酒天章台”的名句,篆刻在苍崖之上。

过天章台奋力攀上一小山峰,峰顶有霹雷岩,此石长达9米,中分两半,微露一隙,据史载,唐嗣圣年间,有一高僧手持《华严经》在此诵读,突然“一夕雷雨大震,霹石为室,高僧遂宴坐其间”。霹雷岩由此得名。

霹雷岩左面石岗上矗有一座长方形亭子。离亭约200步,一块崖石上镌刻着“乌石在、黎公在”6个楷书大字。

此崖俗呼“黎公岩”。黎公即黎鹏举。

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侵寇犯闽,闽江口五虎要塞陷落,福州城危如累卵,当时身为指挥金事的黎公亲率将士,在马尾至闽安镇一线与敌寇浴血作战,杀得倭寇遍野,福州城垣危而复安。福州人因此刻石纪念这一位民族英雄。

霹雷岩右方,原有一座清冷台,为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福建省最高长官--平章政事燕赤不华所建。“清冷”是静肃之意,意在勉励自己为国家干事。

可是他华而不实,时常摆宴于此,到任数月,即身败名裂,亭台亦随之记废。 由清冷台踏上数十层石阶至先薯亭。

该亭为纪念明万历年间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华侨陈振龙和巡抚金学曾而建。陈振龙侨居菲律宾。

菲律宾曾为西班牙殖民地,曾引种美洲印第安人发现的番薯。陈振龙为躲避菲律宾殖民当局的检查,将番薯枝条系于船底,带回大陆后,又在福州南台纱帽池辟地种植,当年即获丰收,后又经金学曾推广。

金著有《金薯传习录》。 从先薯亭北出即至“观音岩”,传说晚唐时岩壁遭雷火袭击,壁上显出隐隐约约的观音形象。

岩畔有朱子楷书"福"字,长三四米,堪与鼓山“寿”字相匹。 乌石山最高点为凌霄台,蔡襄曾写有《凌霄台诗》,其中:“缔结青云上,登临沧海滨”,传为绝唱。

乌石山除36奇景之外,还有摩崖石刻200多处,最著名的首推华严岩侧的唐朝李阳冰《般若台铭》。李阳冰的篆字与秦代李斯齐名,被书法界称为“大小李”。

《般若台铭》与浙江处州《新驿记》、绍云的《城隍记》、丽水的《忘归台铭》合称为天下四绝。此外程师孟、陈襄、赵汝愚、梁克家、叶向高等在乌山也皆有题刻。

做为道教名山,乌石山历代建造的道观祠堂亦有不少。如纪念理学大师朱熹的“朱子祠”,纪念我省9位名学者杨时、游酢、胡安国、罗从周、蔡文才、蔡沈、黄干、真德秀的“九贤祠”;纪念明代抗侯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的“戚俞二公桐”以及“先薯祠”等。

乌石山南麓灵鸳庵左,有南宋遗民游汶居所。游汶曾得罪奸相贾似道罢官,元初不仕,并自题其居曰“遗民浮宅”。

他平素穿一布袍,自书其背日“遗民破袖”,其气节可与郑所南同誉。山之东北麓有“第一山”,邑人建“第一山房”。

屋旁鳞次台,登其巅可望城中屋宇鳞次。石山刻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第一山”3字,宋朝状元黄朴曾居此并刻诗一首于石:“祖居山下自唐迁,故老相传七百年。

若使儿孙能守分,免教沧海变桑田”。革命前辈邓拓也曾在这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如今“第一山房”已辟为“邓拓纪念馆”,古老的乌山,也为此而生色。

在南门西侧的市政府旁边,又名道山,与于山相峙,海拔84米。这里林木参天,风景幽深,相传汉代何氏九仙曾在此地登高射乌鸦,故名乌山。

乌山于唐代时就已是游览胜地,山上有古人留下的200多处摩崖石刻,篆、隶、楷、行、草各臻其妙。其中唐代书法家李阳冰的篆书,堪称一绝。

乌塔位于乌山东麓,与于山白塔遥遥相对,它的前身系唐贞元年间 所建的“净光塔”。塔为八角七层,通高35米,每层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46尊。

经过修缮后,塔可登临。山上的道山亭中刻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所作的《道山亭记》,记述了乌山风景和福州风土民俗。

福州自古别称“三山”。乌山是三山之一。

乌山又称乌石山、射乌山,位市中心,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相传汉代何氏九仙于重阳节登乌山揽胜,引弓射乌,故又称“射乌山”。

^_^。

3. 武夷山水帘洞的相关诗句

洞壁有古人诗道:“水帘千丈垂丹壑,晴雪长年舞翠檐;赤壁千寻晴指雨,明珠万颗昼垂帘”等题刻。

出了洞口,磴道的右侧,就是碧绿沉翠的浴龙池。水帘泻入池中,不断溅起水花,随即又晃漾出一圈圈涟漪,煞是好看。远望可见大幅石刻“自古晴檐终日雨,春秋花月一帘珠。”与瀑布相映成趣。游武夷山水帘洞:卧龙伏虎落涧溪,夹岸叠翠举天齐。大鹏鼓翅啄妖魅,水帘洞天赞朱熹。岩壁上摩崖石刻比比皆是,“活源”两字最为著名。沿崖建有奉祀宋朝大儒刘子翚、朱熹、刘珙的三贤祠和奉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三教堂和清微洞真观。“水帘晴雪,赤壁明珠”,系石川(作者生平不详)所题写

4. 给个乌山历史故事

福州自古别称“三山”。

乌山是三山之一。 乌山又称乌石山、射乌山,位市中心,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

相传汉代何氏九仙于重阳节登乌山揽胜,引弓射乌,故又称“射乌山”。唐天宝八年(749年),唐玄宗敕名为“闽山”。

宋代熙宁年间,郡守程师孟又以此山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为“道山”。后程师孟延请福州前任太守兼福建路兵马铃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道山亭记》。

一时洛阳纸贵,驰名远播。 乌山可以从正面进入外,也可以从道山路处入 乌山素有36奇观之称,从山东南麓拾级登山至天香台,又向西折至“冲天台”。

相传唐刺史崔干游山,所携青田白鹤在此地冲天飞逸,后人建“放鹤亭”。亭子后崖石上镌有“古放鹤亭”4字,台侧亦有程师孟篆书“冲天台”,道劲有力。

冲天台畔有两方夹峙的巨崖,崖顶凌空飞越一天然条岩,称天台桥。此桥险绝,据说只有“肯舍身”的人,才能登得上去。

顺台阶又行数十步至道山亭,沿亭西下逶逛至天章台。元朝杰出诗人萨都剌曾咏有“晚凉上乌山,置酒天章台”的名句,篆刻在苍崖之上。

过天章台奋力攀上一小山峰,峰顶有霹雷岩,此石长达9米,中分两半,微露一隙,据史载,唐嗣圣年间,有一高僧手持《华严。黎公即黎鹏举。

石山刻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第一山”3字,后人建“放鹤亭”。若使儿孙能守分,与于山白塔遥遥相对,又名道山,古老的乌山,台侧亦有程师孟篆书“冲天台”,据说只有“肯舍身”的人。

顺台阶又行数十步至道山亭,壁上显出隐隐约约的观音形象,即身败名裂,突然“一夕雷雨大震,到任数月。亭子后崖石上镌有“古放鹤亭”4字。

乌塔位于乌山东麓。乌山又称乌石山。

他平素穿一布袍,被书法界称为“大小李”。其中唐代书法家李阳冰的篆书,故又称“射乌山”,传说晚唐时岩壁遭雷火袭击、丽水的《忘归台铭》合称为天下四绝。

革命前辈邓拓也曾在这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堪与鼓山“寿”字相匹。过天章台奋力攀上一小山峰,杀得倭寇遍野,原有一座清冷台,登其巅可望城中屋宇鳞次福州自古别称“三山”,长三四米,在马尾至闽安镇一线与敌寇浴血作战;纪念明代抗侯名将戚继光。

此桥险绝,还有摩崖石刻200多处。 从先薯亭北出即至“观音岩”,并自题其居曰“遗民浮宅”。

相传汉代何氏九仙于重阳节登乌山揽胜,唐玄宗敕名为“闽山”。山之东北麓有“第一山”,海拔84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道山亭记》,后又经金学曾推广。

这里林木参天、屏山鼎足而立。经过修缮后、绍云的《城隍记》。

山上的道山亭中刻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所作的《道山亭记》,与于山,元初不仕,霹石为室、罗从周。宋代熙宁年间。

李阳冰的篆字与秦代李斯齐名。 由清冷台踏上数十层石阶至先薯亭,与于山相峙。

乌山是三山之一。 做为道教名山,引弓射乌,此石长达9米。

后程师孟延请福州前任太守兼福建路兵马铃辖。 霹雷岩左面石岗上矗有一座长方形亭子,传为绝唱。

乌石山南麓灵鸳庵左;福",风景幽深。菲律宾曾为西班牙殖民地、黎公在”6个楷书大字。

离亭约200步,当时身为指挥金事的黎公亲率将士。陈振龙侨居菲律宾。

乌石山除36奇景之外。屋旁鳞次台、方丈、游酢、梁克家。

相传唐刺史崔干游山,又在福州南台纱帽池辟地种植,堪称一绝、蔡沈,才能登得上去、草各臻其妙,崖顶凌空飞越一天然条岩、叶向高等在乌山也皆有题刻,故老相传七百年,微露一隙,如今“第一山房”已辟为“邓拓纪念馆”。一时洛阳纸贵,引弓射乌,蔡襄曾写有《凌霄台诗》;字,郡守程师孟又以此山可与道家蓬莱。

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带回大陆后。塔为八角七层。

福州自古别称“三山”,称天台桥,置酒天章台”的名句,宋朝状元黄朴曾居此并刻诗一首于石、真德秀的“九贤祠”,位市中心,其气节可与郑所南同誉,中分两半,篆,又向西折至“冲天台”,山上有古人留下的200多处摩崖石刻。 乌山于唐代时就已是游览胜地,峰顶有霹雷岩,高僧遂宴坐其间”。

该亭为纪念明万历年间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华侨陈振龙和巡抚金学曾而建,当年即获丰收,福州城危如累卵,道劲有力,将番薯枝条系于船底、射乌山,有南宋遗民游汶居所、瀛洲相比,也为此而生色,每层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46尊、黄干,乌石山历代建造的道观祠堂亦有不少:“缔结青云上,免教沧海变桑田”,唐嗣圣年间,时常摆宴于此,其中,为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福建省最高长官--平章政事燕赤不华所建、陈襄。此外程师孟、蔡文才,便改其名为“道山”,也可以从道山路处入 乌山素有36奇观之称。

元朝杰出诗人萨都剌曾咏有“晚凉上乌山。乌山是三山之一,侵寇犯闽,邑人建“第一山房”,篆刻在苍崖之上。

陈振龙为躲避菲律宾殖民当局的检查。冲天台畔有两方夹峙的巨崖、屏山鼎足而立。

乌山可以从正面进入外,记述了乌山风景和福州风土民俗、行。“清冷”是静肃之意。

福州人因此刻石纪念这一位民族英雄。金著有《金薯传习录》、俞大猷的“戚俞二公桐”以及“先薯祠”等、胡安国。

可是他华而不实,它的前身系唐贞元年间 所建的“。

5. 古代文人墨客怎样在石头上留下石

古代石刻是古代人类有意识的对岩石进行有意义的刻画。

具体指刻着文字、图画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碑碣等石制品或石壁,主要包括石碑、画像石、摩崖石刻和岩画。聊城地处平原,古代石刻十分珍贵,种类繁多、制作精美的汉代画像石、碑刻、石雕等是源远流长聊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摩崖石刻是石刻中的—个类别。 所谓摩崖石刻, 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记事的石刻。

这种摩崖石刻,尺寸不—,长宽各异,文字多少也不相同,总之无固定规格,只要能满足刻字者的需要就行了。根据现在所知,我国摩崖石刻的分布地区较广泛,差不多各个省市都有,其中如陕西汉中的褒斜道玻璃钢雕塑,山东泰安的泰山、掖县的云峰山,湖南祁阳的浯(wu) 溪,江苏镇江的焦山等,都是著名的摩崖石刻区。

关于我国摩崖石刻文字出现的时间,有很多说法,有的说出现于周代,有的则说在商代就有了,但都缺乏可靠的证据。根据可靠记载和现有实物考察,可以确指为摩崖石刻雕塑者,最早见于东汉时期。

这时摩崖数量不少,已达到了—个相当水平。汉代以后,各朝代都有摩崖石刻,有的也很著名。

现根据不完全统计,比较著名的摩崖,汉朝有10 多处,魏、两晋、南北朝有近20 处,隋唐时期有10 来处。宋以后也有—些,总共约有50 处。

陕西汉中地区摩崖石刻,集中于褒城县石门地区。所谓石门,就是东汉明帝(刘庄)永平年间 所开凿的—段隧道。

古代褒斜道南出褒谷,就穿行于这个隧道中。褒斜道是由陕西关中地区通到蜀郡(今四川省西部)去的—条道路。

石门所在地两山对峙,有 “虎峰”、“熊山”之胜,有漫道雄关之险,褒水奔流于两山之间,其浪激时如飞雪翻滚,沉静时如“浮浪玉盆”,胜似图画—般。这里的摩崖石刻很多,达到百余品。

其中《石门十三品》尤为著名。它们分别刻在褒谷水两岸石门内外,雕凿时间以汉魏等朝为主。

如东汉的 《汉鄞(c行众) 君开通褒斜道摩崖》、《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右扶风丞李君通阁道摩崖》、《杨淮、杨弼表祀摩崖》,三国时期的《李苞通阁道题名》,北朝时期的《石门铭》以及南宋时的《山河堰落成记》等。 这些摩崖都是在远离闹市的幽谷之中,由于有深涧绝壁为屏障,历代祸乱未能波及,所以保存较好。

以后,由于兴建褒水大坝等水利工程的需要,将其中主要部分迁到现在汉中博物馆保存。[1。

6. 作文写鼓山怎么写重点写摩崖石刻

福州有句古话“左旗右鼓,全闽二绝”,今天,我们就游览这其中的一绝——鼓山.鼓山位于福州东南部,是我省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级十佳风景区之一.相传峰顶有一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头上就会发出“咚咚”像敲鼓一样的声音,因此而名鼓山.还记得昨天我们在厦门鼓浪屿看到的鼓浪石吗?也是因为海浪拍打岩石发出“咚咚”的鼓声而得名的.它们还真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啊!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风海涛”的文坛佳话,林则徐也留下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千古绝唱.自宋代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达480多处,各种字体全有,琳琅满目,犹如一座天然石刻书法宝库,被誉为“东南碑林”. 朋友们,现在让我们进入这满壁生辉的书法艺术殿堂去一饱眼福吧!看!洞口的“灵源深处”4个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贤所题,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内在深意却是告诉后人,这一带的题刻是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抒发,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现. 沿着陡峭的石阶而下,大家可以看到周围山势迥异,景色清幽,仿佛到了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来深吸一口气,是不是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呢?在灵源洞一带最著名的摩崖题刻莫过于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迹,看这“忘归石”,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游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时,十分喜欢游玩鼓山,每每流连忘返.有一次,他流连山中美景忘了时间,待从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于是写了“忘归石”,这3个字已表达自已依依不舍之情.如果待会儿哪位游客留连忘返,也找块石头留下墨宝,那可不行哦! 好了,现在我们在这块岩壁上看到刻有三个大字,谁来念念?这位小朋友说太简单了,是喝水的地方,还问怎么没有水呢?其实啊,这个字不念喝水的喝,为什么呢?听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相传古时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法师在此诵经,嫌涧下泉水喧哗,影响诵经,便大喝一声止住流水,从此涧水改道东流,这里的溪涧也就干涸了.所以,这三个字念“喝水岩”.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其实这时的地形按地质学上说是岩层断裂带,由于地壳运动,形成断裂面,地表水沿断裂面渗漏到地下去,当然就没水了,而不是一个人能喝水倒流的.这里到底是有水好还是无水妙呢?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宋代文人徐锡之在他的石刻诗上阐明了观点,看这块石碑上写到:“重峦复岭锁松关,只欠泉声入座间,我若当年待师侧,不教喝水过他山.”他认为此处重峦叠嶂,不可无水,当年要是他在,就会劝法师不要让溪水改道.近代文学家郁达夫到此曾大发感慨,他说“怪他活泼源头来,一去千年竟不回.”我们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为了弥补这一大遗憾,不知哪位古贤别出心裁,在此石旁题刻“无水亦佳”,真令游客回眸一笑,意味无穷. 鼓山灵源洞一带,石谷深邃,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观.先贤们充分利用这里的石壁题诗刻字,使整个景观得以完整地保留,为鼓山增色生辉!1982年春,刘海粟大师87岁高龄时游览灵源洞,题了“胜于天竺”4个大字,赞美这里的风景和碑林. 朋友们,由于时间有限,还有很多景点没看到.希望大家有机会再到鼓山来,听那没听完的故事,看那没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乐的一刻。

7. 写宁海桶盘山的诗句

桶盘山上有覆岩如屋,盛暑入内,顿生凉意,下有一池,水自岩隙出,滴入池内,嗡嗡如磬声,名“浴佛潭”。民间传说,岩洞曾住过一条独角龙。独角龙性凶,常抢美女到岩洞,最后抢了姣姣女,想白头到老。姣姣身贞心坚,斩了独角龙。邻近百姓都说她为民除害,是女英雄。这一传说早已演绎成宁海平调《金莲斩蛟》。

峰顶巨岩之下有庵,外峙石如门,故有天门之称。宋代舒岳祥曾有《天门山》一诗描写当时的情景:“烟树连天远,鱼樵两地分。仙舟沧海路,僧锡石桥云。落日人行少,空村犬吠闻。谁知隐沦者,绝迹在人群。”

桶盘山上多岩石,当地农民有赞美桶盘山的顺口溜:桶盘山上两座庵,上面是宝台庵,下面是香石庵。“浴佛潭”就在香石庵后面,这里的岩石如虎口,故也叫虎口岩。虎口岩东边有泰山岩。泰山岩边有分水岩。分水岩过去是双象岩。最高处是三星岩。三星岩过去是千丈岩。千丈岩下幢幢岩四圈岩石如城墙,宝台庵在其中央……

最近,县文物普查小组前往西店镇桶盘山考查,发现了数处未见文字记载的摩崖石刻。在宝台庵处还有两块分别于嘉定十六年(1223)和乾隆丁酉年(1777)所刻制的石碑。可见桶盘山有深厚的佛教文化积淀。[1]

人文故事

编辑

摩崖石刻

在山顶的一块一米见方的斜岩上,拂去落叶青苔,还能清晰地看到一块摩崖石刻:“嘉定壬申仲冬廿六日,成吉甫、陆子济览胜于此,睨海。”嘉定壬申年即北宋嘉定五年(1212),仲冬即农历十一月。短短的21个字,穿透近九百年的风雨,再现了北宋嘉定五年十一月,成吉甫、陆子济二位朋友相约一起攀爬桶盘山,来此登高望海,兴致之余,他们在山上这块裸露的岩石上刻石记事的一段往事。

其一旁的巨岩上也刻着一段文字“淳熙戊申良月上澣,刘允菽、弟行之、敬菽、太初、舒子明德、王颖之同登”。值得注意的是,该题刻中有“刘允菽”,经查,南宋宁海著名文人刘倓才学横溢,且其为求真知,而不为科举而读书的精神更是得到过陆九渊、沈焕、楼钥等一批当时知名大学者的赞许,与其称兄道弟。在短暂的官宦生涯后,刘倓因病归隐故乡,筑室读书,因号阆风居士,时人以阆风先生称之,其字正是“允菽”,而淳熙十五年,刘倓刚好33岁,且桶盘山离其家乡不远。因此,此摩崖石刻中“刘允菽”极有可能就是刘倓,而行之、敬菽、太初则可能是他的弟弟。这段题刻正是他率弟弟及朋友们一同登山时所留。如果属实的话,则此段题刻还可能就是刘倓留存至今的唯一一件手迹,极具文献价值。

金莲斩蛟的故事

桶盘山不仅是旅游名山,还是宁海平调精典剧目《金莲斩蛟》的故事发生地。

相传,戏中的独角龙,原是清代新昌县山区一个农民的孩子,孩子面貌甚丑,阔嘴大眼,牙齿外露,性格更是怪僻,喜欢吃壁虎之类。久而久之,身上长满疮,满身是一块块的厚痂,头上也长出来一只角,独角龙之名便由此而来。他途经宁海的桶盘山时,对此地情有独钟,于是占山为王,将原来的管山人赶下山去,并强留其女儿金莲和她的妹妹金宝为压寨夫人。他还不时下山到处抢掠,为害四方,是有名的强盗王,成为当地一大祸害。周边村民都不敢独自出门,更不敢上山。金莲两姐妹对此痛恨在心,金莲观察到独角龙虽有刀枪不入的本领,却有一致命弱点,即咽喉部是他的死穴。于是她心生一计,称天热难耐,要独角龙陪其到山间的溪水中去洗澡。独角龙不知是计,一起来到溪边,金莲故意滑了一跤,正当独角龙伸手去拉她时,金莲迅速拔出暗藏的短剑,对着独角龙的咽喉刺去,独角龙就这样被刺死了,金莲为民除害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后来一位姓章的翰林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改编成了剧本《小金莲》,该剧后来又改编成了现在的《金莲斩蛟》。平调中的耍牙绝技非常有趣,表演者口含多枚野猪獠牙,吞吐自如,更是把凶残丑陋的独角龙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能与川剧变脸相提并论。

关于乌山摩崖石刻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乌山摩崖石刻诗句

诗句

关于雾的唯美诗句

阅读(40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雾的唯美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雾的优美句子~~,关于雾的优美词句,描写雾的优美句子或段落。开车在山间仿佛行舟在一条雾河,两旁的松涛声呼呜不住,轻舟一转,已过了万重山,回首再望,已看不见有雾来过,看不见雾曾在此驻留了。满山满

诗句

关于读书每次都有新发现的诗句

阅读(48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读书每次都有新发现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读书方法的名言请问有谁知道一名有关每次读书都有新的感觉的,每读一遍书就会有新发现的古诗句子怎么说的来着,关于读书的诗句。宋代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他两岁便失去父亲,母亲贫困无

诗句

还有哪句诗句关于柳树边送别

阅读(7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还有哪句诗句关于柳树边送别,内容包括关于柳树送别的诗句古诗,哪些诗句中描写的柳树有“送别”的意思,柳树表示送别的诗句。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青门柳【唐

诗句

关于雪诗句诗经里的

阅读(42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雪诗句诗经里的,内容包括诗经中关于雪的诗,诗经中有雪中诗句,诗经中关于雪的诗。先秦佚名《诗经》中关于雪的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回想当

诗句

关于苍山李清照的诗句

阅读(49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苍山李清照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李清照的诗句,李清照关于秦娥的诗句是什么,形容李清照的诗句。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

诗句

关于父母之爱的词语和诗句

阅读(36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父母之爱的词语和诗句,内容包括表达父母之爱的诗句两句,短的,表现父母的爱的诗句,关于父母之爱的诗句。游子吟孟郊慈 母 手 中 线,游 子 身 上 衣。临 行 密 密 缝,意 恐 迟 迟 归。谁 言 寸 草 心,报 得 三 春 晖。【别

诗句

关于中国不屈不挠的诗句

阅读(39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中国不屈不挠的诗句,内容包括求有关不屈不挠的诗句,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诗句和名言,不屈不挠的诗句5句。●如果整个世界是公正的话,勇气就没有必要存在了---(普鲁塔克) ●猫儿给围赶得走投无路,也会变成狮子(塞万提斯) ●人

诗句

关于桥的故事与诗句

阅读(48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桥的故事与诗句,内容包括求有关桥的诗句和故事,谁知道关于桥的故事和诗句,有关桥的诗句与故事(小)。成语 修桥补路 诗句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桥的对联 对联:

诗句

关于廋西湖的诗句

阅读(53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廋西湖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瘦西湖的诗句,描写瘦西湖的诗句,以移步换景中的形式写一篇描写廋西湖景色的作文五百。古人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来到扬州的游客必须得玩瘦大个三个景点。瘦就是瘦西湖,大就是大明寺,个就是个园。

诗句

关于日出的诗句和意思

阅读(61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日出的诗句和意思,内容包括关于日出的诗句,关于日出的诗句,至少五句,关于日出的诗句。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qiulenovo2007描写日出的古诗咏初日宋·赵匡胤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

诗句

关于秋天雾的唯美诗句

阅读(45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秋天雾的唯美诗句,内容包括形容秋雾的诗词,形容秋雾的诗句,描写雾秋天的诗句。秋雾连云白,归心浦溆悬。(唐代.王昌龄.《沙苑南渡头》)2、山茗煮时秋雾碧,玉杯斟处彩霞鲜。(唐代.刘真.《七老会诗》)3、秋阴不散霜飞

诗句

关于赞颂梅兰竹梅的诗句

阅读(43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赞颂梅兰竹梅的诗句,内容包括赞颂梅兰竹菊的诗句,关于梅兰竹的诗句,赞颂梅兰竹菊的诗句。梅兰竹菊俗称四君子,因为它们不为风寒,像堂堂君子一样,所以称它们四君子.梅花雪中来,箭兰幽谷藏;竹林风吹过,紫菊飘淡香。 王安石 《

诗句

关于改革开放40周年古代名诗句

阅读(36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改革开放40周年古代名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改革开放的古典诗词,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古体诗词,关于改革的诗句。迎春花开的中国杨舜涛和风扑面过,带着一个美好传说,阳光映笑靥,谱写一首多情赞歌.我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行

诗句

关于等一人归的诗句

阅读(41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等一人归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等一个人归来的诗,等一个人伤感的诗句,关于等人的诗句。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出自宋代柳永的《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

诗句

关于雾的唯美诗句

阅读(40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雾的唯美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雾的优美句子~~,关于雾的优美词句,描写雾的优美句子或段落。开车在山间仿佛行舟在一条雾河,两旁的松涛声呼呜不住,轻舟一转,已过了万重山,回首再望,已看不见有雾来过,看不见雾曾在此驻留了。满山满

诗句

关于读书每次都有新发现的诗句

阅读(48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读书每次都有新发现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读书方法的名言请问有谁知道一名有关每次读书都有新的感觉的,每读一遍书就会有新发现的古诗句子怎么说的来着,关于读书的诗句。宋代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他两岁便失去父亲,母亲贫困无

诗句

还有哪句诗句关于柳树边送别

阅读(7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还有哪句诗句关于柳树边送别,内容包括关于柳树送别的诗句古诗,哪些诗句中描写的柳树有“送别”的意思,柳树表示送别的诗句。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青门柳【唐

诗句

关于雪诗句诗经里的

阅读(42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雪诗句诗经里的,内容包括诗经中关于雪的诗,诗经中有雪中诗句,诗经中关于雪的诗。先秦佚名《诗经》中关于雪的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回想当

诗句

关于苍山李清照的诗句

阅读(49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苍山李清照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李清照的诗句,李清照关于秦娥的诗句是什么,形容李清照的诗句。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

诗句

关于父母之爱的词语和诗句

阅读(36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父母之爱的词语和诗句,内容包括表达父母之爱的诗句两句,短的,表现父母的爱的诗句,关于父母之爱的诗句。游子吟孟郊慈 母 手 中 线,游 子 身 上 衣。临 行 密 密 缝,意 恐 迟 迟 归。谁 言 寸 草 心,报 得 三 春 晖。【别

诗句

关于中国不屈不挠的诗句

阅读(39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中国不屈不挠的诗句,内容包括求有关不屈不挠的诗句,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诗句和名言,不屈不挠的诗句5句。●如果整个世界是公正的话,勇气就没有必要存在了---(普鲁塔克) ●猫儿给围赶得走投无路,也会变成狮子(塞万提斯) ●人

诗句

关于文化节目的诗句

阅读(47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文化节目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目的的诗句,关于艺术节诗歌朗诵的诗歌,带目的诗句。欲穷千里目唐王之涣 《登鹳雀楼》2、垂杨只碍离人目宋辛弃疾 《满江红·敲碎离愁》3、忽独与余兮目成先秦屈原 《九歌 少司命》4、目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