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篇关于梧桐树的抒情散文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董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搿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2. 关于描写梧桐树的美文
【散文】梧桐树(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
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
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
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
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董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
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搿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
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
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3. 关干梧桐的古诗并点评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文学赏析
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全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4. 有关抒情的诗句
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
几次细思量
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古人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
5. 为什么诗词中的梧桐与悲伤有关
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
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
重门深锁,顾影徘徊,只有清冷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好不凄凉!过去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而今已成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尽在其中。亡国之恨何时了?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都引起相思之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
这既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又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面对此景,相思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作者对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远。
6. 宋词中描写梧桐的意象以及赏析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作者】:李煜 【朝代】:南唐 【体裁】:词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有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前言】: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赏析】: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