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始皇一统江山的诗句

1. 关于秦始皇,项羽的诗句

秦始皇:

千古江山,凭祖龙,谈笑指点。秦桥在,雪浪裂岸,刻石依然。天有尽头谬传世,海无神仙水连天。惟江山一统说伟业,雄名传。

车骑奔,豪情现。旌旗猎,龙气还。有世代传人,国泰民安。风流论兴观日出,巨轮乘风领千帆。看碧波万顷旭日照,换人间。——林均建《满江红.成山头怀古》

秦皇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

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

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

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

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

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

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

扬波喷云雷。

鬈鬣蔽青天。

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

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

金棺葬寒灰。

--李白

项羽:

1 四面楚歌已响起,

有多少人为你而泣。

即便身陷十面埋伏,

你也可以乘舟东去。

但你漫拭英雄泪,

温语与姬别。

挥剑自刎乌江岸,

空留千古后人叹。

可敬豪气比天,

可赞柔情胜水。

2

楚歌难掩霸王气

乌江之畔魂何依

且化奔腾东流水

年年月月待虞姬

3 生当为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乌江岸

魂犹望江东

4

【诗歌·唐风宋韵】沁园春·思项羽【编辑推荐】

遥忆当年,秦室身微,天下怒兴。

有沛中高祖,斩蛇义起;霸王项羽,巨鹿鏖兵。

逐鹿中原,咸阳约定,证取豪中世上英。

鸿门宴,一时千古恨,分划沟鸿。

风烟楚汉相争。

历五载、双军垓下逢。

叹乌骓已逝,十方汉帜;虞姬犹伴,四面楚声。

义气悲歌,宁求身死,不与江东父老重。

乌江畔,水流融碧血,一世英雄。

5 生当为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2. 赞扬“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诗歌有哪些

秦始皇

作者:王安石

天方猎中原,狐兔在所憎。

伤哉六孱王,当此鸷鸟膺。

搏取已扫地,翰飞尚凭凌。

游将跨蓬莱,以海为丘陵。

勒石颂功德,群臣助骄矜。

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3. 关于秦始皇的诗句 要快

常闻汉武帝,爰及秦始皇。

俱好神仙术,延年竟不长。金台既摧折,沙丘遂灭亡。

茂陵与骊岳,今日草茫茫。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六合已横扫,何须地下军?干戈区宇息,图匕梦魂惊。

嗣子鹿迷马,遗尸臭杂腥。徒凭黔首力,奇迹世无伦。

这首题作《咏秦始皇兵马俑》的五律,是我于1982年参观兵马俑时的即景之作。我不大做旧体诗,那阵子因为读聂绀驽的《三草》受了传染而效颦。

我曾将此诗抄示绀驽,承他谬赏,说咏史诗写到这样也很够味了。不瞒读者说,我自己也认为写得还不错。

瞧,我这人就是这样,从来不会假谦虚。 在这之前,1979年我还作了一首七律《咏秦史》,那是因为我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供职,审读一部评论秦史的书稿,此稿可用可不用,当时稿挤,就割爱退还给了作者;似乎对作者有那么一点歉意吧,我写了一封很长的退稿信,附去了这首诗。

以后又写了一篇《咏史三首并跋》的短文,《咏秦史》便是三首中之一。短文收在拙集《画虎十年》里,那诗道: 鲍鱼臭乱祖龙尸,巧设机关鞠李斯。

驯致嗣君迷鹿马,遑论黔首竭膏脂!防微杜渐真难事,吹齑惩羹莫笑痴。勘破因缘寻响应,不忘前事即先知。

这诗是应和着那部书稿的内容而发的,开头两联和《咏秦始皇兵马俑》的颈联意思相同,“防微杜渐”以下指赵高渐次窃权,使秦朝局面不可收拾,隐指当时刚过去的“四人帮”弄权。咏史大抵要关合现实,这也是老套。

秦始皇是很惹得后人议论纷纷的历史人物,历来毁多而誉少。咏史诗中,有名的如李白这样的旷达之士,在《古风·三》“秦王扫六合”一首中,前半首盛赞其雄武,后半首也谴责其暴虐和求仙的荒愚,更不说许多正统文人的议论一味归罪了。

可是也颇有些对历史有卓识的学者对秦始皇做了相当肯定的评价,甚至颂之为“千古一帝”。近代学者如章太炎,就作过《秦献记》、《秦政记》等篇,对秦始皇做了正面的论断,说秦政功大于过。

但综观之,在秦派毕竟不是主流舆论。 使秦始皇负千古暴君恶名的是儒家,儒家又恰是汉代以后两千多年来中国统治性的学派,儒门子弟几乎是全体知识分子的代称;而儒家在秦始皇统治下最为倒霉。

讲秦始皇的暴政,首举的是焚书坑儒。焚书,焚的是儒家经籍;坑儒,坑的是六国儒生。

这口气憋了几千年,使成了知识分子主流的儒家永远记恨,咒骂秦始皇是千古第一暴君就势所必至了。 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起,历代论秦史咏秦史的诗文,总是坏话多好话少。

大抵愈是正统亦即愈是迂腐的儒生,对秦始皇的谴责便愈发苛厉。刚才看到一条河北正在修缮长城的消息,就顺便来谈历来关于秦始皇修长城一事吧,便有不少颇背公允的评价。

最普通的是发些“在德不在险”一类的空论,讥斥秦始皇造长城之徒劳,而不顾当时抵御匈奴入侵的实际战争需要。须知在古代冷兵器对垒的战争条件下,城崭防御是管用的,对付惯用骑兵驰的胡人入寇尤其有效。

中土主要战力是步兵。如无城垣设防便不得了。

这本是常识范围内的事,可是为了要苛责秦始皇,常识也顾不得了。古代通信落后,不像今天一个电话或发个手机短信就可联系,城堞上举烽火示警或发号令也是当时条件下的必需,除非你不要保境安民,听任人民生命财产遭外敌损害。

否则,筑长城何罪之有? 长城还有另一种良性效应恐怕不大为人所注意,这是我上世纪50年代后期被遣发到宁夏时亲历目见的。在甘肃、宁夏一带边塞,长城已经塌圮,留下了一段一段的断垣。

十分显眼的是,凡有城墙存在之处,墙内畦町成行的绿色可耕地,墙外则是荒砂乱石,寸草不生。可证这是不起眼的城墙挡住了塞外的风沙,给居民造成了生息养殖的环境,原来这长城对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功劳。

咏秦史的诗涉及长城者很多,有一联句意颇“光新”的诗常在我脑中闪过,那是我少年时读袁枚《随园诗话》留下的记忆。诗为袁枚同时人所作,诗人的名字忘了,袁枚是欣赏诗句的誓跋而录入诗话的。

那两句是:“项刘生长长城里,枉用民膏筑万里。”乍一读,这两句确很俏皮:您陛下是为了保卫秦王朝的万世基业修筑长城的,可是灭您江山的项羽、刘邦却偏是长城内生长的人,陛下您白费劲了!(袁枚录在《随园诗话》里的,我还记得另一联,调门和提到长城的一联相同:“诗书何苦遭焚劫,刘项都非识字人。”

)但仔细一推敲,却是没话找话的东拉西扯,或四文不对题。造长城是为了御外侮,原意就不是对付境内的造反。

造长城和防内患是根本不搭界的两码事,一个政权垮台,原因多多,该垮的不造长城也要垮,唐亡宋灭,这两朝何曾造过长城来? 再一深探,则人们之所以忽然要议论起某件史事来,大抵是由于现实的刺激,选择的历史人物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召唤亡灵”,是为现实的需要找对象。袁枚那一代的知识分子,慑于和愤慨于雍乾两个暴君的虐政,特别是频兴的糟践知识分子的文字狱,于是选了“焚书坑儒”的秦始皇,来指桑骂槐地作曲折发泄的对象。

诗人们这样干或许是自觉的,也或许是并不自觉。这事有点微妙,只有写诗的人自己心里有数。

谈历史总是为现实刺激而发,鲁迅《准风月谈》中有《华德焚书异同论》一篇,也因纳粹头子希特勒的焚书。

4. 秦始皇生平及有关诗句

诗句: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明朝的官写的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的

千古江山,凭祖龙,谈笑指点。秦桥在,雪浪裂岸,刻石依然。天有尽头谬传世,海无神仙水连天。惟江山一统说伟业,雄名传。

车骑奔,豪情现。旌旗猎,龙气还。有世代传人,国泰民安。风流论兴观日出,巨轮乘风领千帆。看碧波万顷旭日照,换人间。--林均建《满江红.成山头怀古》

生平:

秦始皇

(前259~前210)

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

5. 关于秦始皇的诗词

途经秦始皇墓

作者:【许浑】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注释】: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的。但他又是一个暴君,实行专制主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受到后人谴责。许浑这首诗抒写了他行经秦始皇墓时的感想。

秦始皇墓位于陕西临潼县东约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它建成于公元前二一○年,坟丘为土筑,经二千年的风雨剥蚀,现存高四十三米,周长二千米。陵墓落成之初,坟上“树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旷的平地上托起的这座山一样的巨大坟茔,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样,给人以“龙盘虎踞”之感。诗人在墓前驻足,目光从墓基转向墓顶,见到的是层层绿树,直上云天。眼前的高坟,不正好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煊赫的声势吗?“势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迅速与秦始皇在位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诗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熔铸在这简短的七个字里。一个“崩”字,声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尽意绝,下文难以为继了。然而诗人忽一转笔:“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诗作旋即别开生面,令人称绝。这两句与前两句似断而实连,诗意从“崩”字悄悄引出,不着痕迹地进一步写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的彻底崩塌。同样是青山秋草,路人却只向汉文帝陵前参拜。汉文帝谦和、仁爱与俭朴,同秦始皇的刚愎、凶残与奢靡正好是强烈的对比。对于仁君和暴君,人们自会作出自己的评判。末句一个“唯”字,鲜明地指出了这一点。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把笔墨荡开,从秦始皇写到了汉文帝,从诗人自己写到了“路人”,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6. 秦始皇是怎样统一江山的

从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至十八年(前229年),秦王政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秦灭六国之战发动之后,秦国于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具体过程如下:

最先被灭掉的是韩国,秦王政十四年(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3年后,十七年(前230年),秦国俘虏了韩王,韩国灭亡,韩国的领土也成为秦国的颍川郡。

秦王政十三年(前234年)起,秦国多次攻打赵国,但受阻于赵国名将李牧。十八年(前229年),秦国使用反间计借赵王之手处死李牧。三个月后,赵军大败于秦军。次年,赵王迁被俘,赵国灭亡。赵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县),自称代王,联结燕国、魏国共同抗秦。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二十二年(前225年),魏国都城被秦军攻破,魏国灭亡。二十三年(前224年)秦老将王翦和蒙武领兵攻燕,在易水西面打败燕代联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燕王杀太子丹以求和,退守辽东。二十五年(前222年),燕王喜被俘获,燕国被彻底消灭。同年,代王被俘,赵国彻底灭亡。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将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进攻楚国,为楚国大将军项燕所败,秦军几乎全军覆没。二十三年(前224年),秦王又派老将王翦出征,并听从他的建议,给以60万重兵,大破楚军,攻下楚国首都寿春,楚王被俘。次年(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全歼项燕残部,楚国灭亡。

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和秦国结盟,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等到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其余五国已灭,齐国这才派兵准备抵御秦国并和秦国断交,但为时已晚。同年,秦国大将王贲在灭掉燕国后,领兵南下,齐王建听从秦使的话,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历时十年,秦王政扫灭六国,基本统一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500多年诸侯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君主统治国家——秦帝国。

7. 关于秦始皇的诗词

天方猎中原,狐兔在所憎。

伤哉六孱王,当此鸷鸟膺。

搏取已扫地,翰飞尚凭凌。

游将跨蓬莱,以海为丘陵。

勒石颂功德,群臣助骄矜。

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宋)王安石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1323535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唐)李白

秦王饮酒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六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

黄娥跌舞千年觥。

仙人烛树蜡烟轻,青琴醉眼泪泓泓。

(唐)李贺

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明)林翰

还有其他几首:

与秦始皇 唐 元稹

《人道短》

宜哉秦始皇 唐 宋齐丘

《陪游凤凰台献诗》

爰及秦始皇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不见当年秦始皇 明林翰

《诫子弟》

秦帝始皇太暴虐 宋陈普

《历代传授歌》

狙击秦始皇 宋 郑獬

《留侯庙》

关于秦始皇一统江山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秦始皇一统江山的诗句

诗句

关于形式和内容的诗句

阅读(3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形式和内容的诗句,内容包括有什么诗句是形容形式改变而内容不变的,诗词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何异同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有那各3点。产生及流派各有差异: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

诗句

关于家人厚望的诗句

阅读(36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家人厚望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对家人牵挂的诗句,关于家人团聚的有名诗句,形容家人安好的诗句。《八归·湘中送胡德华》宋代:姜夔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筱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

诗句

关于月亮的诗句的诗

阅读(40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月亮的诗句的诗,内容包括描写月亮的诗句十首,关于月亮的诗句,形容月亮的诗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京口瓜洲一水间,

诗句

关于语言精妙的诗句

阅读(3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语言精妙的诗句,内容包括精妙的语言的古诗,语言精妙的句子,精妙的语言的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

诗句

关于枣的诗句现代

阅读(3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枣的诗句现代,内容包括描写大枣的诗句,关于红枣的诗句,关于枣子的诗句。唐代杜甫《百忧集》: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能上树千回。唐代白居易《杏园中枣树》: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君爱绕拮柔,从君怜柳杞;君术悦月艳

诗句

关于秋天的叶的诗句有哪些

阅读(39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秋天的叶的诗句有哪些,内容包括描写秋天的树叶的诗句,描写秋天叶子黄的诗句,描写秋天的树叶的诗句。描写秋天叶子黄的诗句如下:北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

诗句

关于鱼和桃花的诗句

阅读(43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鱼和桃花的诗句,内容包括描述鱼和桃花诗词,描写“鱼”和“水”的诗句,写花和鱼的诗句。1.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先写一个,想到一个补一个2.溪鱼 宋 赵方 溪流渺渺净涟漪,鱼跃鱼潜乐

诗句

关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诗句

阅读(3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诗句,内容包括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承上启下的诗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承上启下的诗句,《如梦令》这首诗词是。“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

诗句

李白关于克服挫折的诗句

阅读(114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李白关于克服挫折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战胜挫折、困难等逆境的古诗(最好李白的),2030句左右搜,关于克服困难的诗句,战胜挫折的古诗。赠萧瑀 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

诗句

关于暖苏的诗句

阅读(43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暖苏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苏字的诗句,关于冬天暖的诗句,含有苏字的诗句。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王安石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

诗句

关于心灵选择的诗句

阅读(57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心灵选择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心灵的选择的诗句,以心灵的选择为主题的名言诗句,求与心灵的选择有关的名言急。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法国) 2、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康 德 (德国) 3

诗句

四句关于景物的诗句

阅读(33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四句关于景物的诗句,内容包括写景的诗句,要四句的,关于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描写“月”的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

诗句

写出两句连续的关于山水的诗句

阅读(54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出两句连续的关于山水的诗句,内容包括写出带有山水二字的连续的两句诗,两句连续的描写山水之美的古诗,写出带有山水二字的连续的两句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

诗句

关于秋叶的伤感的诗句

阅读(39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秋叶的伤感的诗句,内容包括有没有关于秋叶瓢落的伤感诗句啊,描写秋天忧愁的诗句,有没有关于秋叶瓢落的伤感诗句啊。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

诗句

关于形式和内容的诗句

阅读(3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形式和内容的诗句,内容包括有什么诗句是形容形式改变而内容不变的,诗词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何异同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有那各3点。产生及流派各有差异: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

诗句

关于家人厚望的诗句

阅读(36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家人厚望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对家人牵挂的诗句,关于家人团聚的有名诗句,形容家人安好的诗句。《八归·湘中送胡德华》宋代:姜夔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筱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

诗句

关于月亮的诗句的诗

阅读(40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月亮的诗句的诗,内容包括描写月亮的诗句十首,关于月亮的诗句,形容月亮的诗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京口瓜洲一水间,

诗句

关于语言精妙的诗句

阅读(3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语言精妙的诗句,内容包括精妙的语言的古诗,语言精妙的句子,精妙的语言的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

诗句

关于枣的诗句现代

阅读(3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枣的诗句现代,内容包括描写大枣的诗句,关于红枣的诗句,关于枣子的诗句。唐代杜甫《百忧集》: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能上树千回。唐代白居易《杏园中枣树》: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君爱绕拮柔,从君怜柳杞;君术悦月艳

诗句

关于秋天的叶的诗句有哪些

阅读(39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秋天的叶的诗句有哪些,内容包括描写秋天的树叶的诗句,描写秋天叶子黄的诗句,描写秋天的树叶的诗句。描写秋天叶子黄的诗句如下:北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

诗句

关于鱼和桃花的诗句

阅读(43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鱼和桃花的诗句,内容包括描述鱼和桃花诗词,描写“鱼”和“水”的诗句,写花和鱼的诗句。1.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先写一个,想到一个补一个2.溪鱼 宋 赵方 溪流渺渺净涟漪,鱼跃鱼潜乐

诗句

关于秋菊画作的诗句

阅读(47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秋菊画作的诗句,内容包括画菊的诗句,关于秋菊的古诗词,有关花中四君子的画作或诗文的题目。秋菊【作者:李廌】春花富红紫,黄菊与秋宜。风劲幽香怯,露曦寒艳滋。孤标虽独步,呈秀此何迟。欲待群芳歇,专荣占一时。不第后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