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孔子的关于学习的名句
一、春秋 孔子《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二、春秋 孔子《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三、春秋 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被动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天生喜欢学习的人。
四、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五、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2. 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有哪些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
宴乐,损矣。”
3. 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4. 关于学习的名言 诗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 论语中关于学习古诗句
1、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 世俗所累。
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
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述而》)。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2、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3、关于学习的内容。
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
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
4、关于学习的目的。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路》)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体现了学习与应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作教师培养政治人才,
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6. 孔子论学习的名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孔子论学习《论语》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采纳。
7. 关于孔子学习的名言
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1)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虎头虎脑 眉清目秀 面红耳赤 白净柔嫩 满面红光
满头银发 目光炯炯 双目如潭 火眼金睛 浓眉大眼
慈眉善目 气宇轩昂 高大魁梧 英姿飒爽 衣着得体
(2)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满面春风
洋洋得意 和颜悦色 悠然自得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气势汹汹 神情沮丧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泪流满面
(3)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
心花怒放 满心欢喜 归心似箭 心旷神怡 心潮起伏
心悦诚服 心事重重 忧心忡忡 心如刀绞 悲痛欲绝
怒火中烧 心惊胆战 心慌意乱 心急如焚 心灰意冷
(4)描写人物的句子
她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
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
他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他地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
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李老师有一头漂亮得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那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地光环。
我地同学萧红,梳着一条大辫子,黑亮黑亮的,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起来蛮漂亮的。
8. 一些孔子写的关于学习的名言,要带意思
温故而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知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事情【读解】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 笃志”。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变得有害 学而时习之。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