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川流.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几乎是没有的.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画面.。
2. 关于杜鹃的经典句子
1. 一盆杜鹃花就像一把小花伞,如果再把布娃娃放在杜鹃花下面就像一个可爱的娃娃在一棵开满花的树下乘凉。
杜鹃花的干是棕色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2623361的,枝丫细得像一根火柴,再看枝丫交叉的地方像一对梅花鹿的角。新发的叶儿碧绿碧绿的,嫩得让人不敢去碰。
杜鹃花开了,花瓣是粉红粉红的,盛开时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微风吹来还散发着一阵阵清香。
2. 这盆杜鹃花,大约有0厘米高,枝干上长满了墨绿的叶片。杜鹃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开了,还有许多花骨朵儿,含苞待放,看起来像一群害羞的的小姑娘。
杜鹃花的花蕊是长条形的,像细丝一样。3. 走近仔细一瞧,杜鹃花花苞里似乎还酝酿着仙路琼浆(露珠),似乎一不小心就会溢出来。
杜鹃花儿,你是正微笑地向我招手吗?你用可爱的笑容,让我忍不住亲吻着你;你是那样美艳动人,让我忍不住轻轻地抚摸着你的花瓣。4. 当浙浙沥沥的清明雨笼罩着山林的时候,花神就悄悄地把杜鹃那美丽的花朵送回了人间。
山岗上,山脚边,一团团,如燃烧着的簧火;一层层,像天边飞来的红霞,仿佛还在山间轻轻地浮游着。5. 杜鹃花,白的如雪,红的似火,黄的像金,五彩缤纷。
那粗直的主干,盘结着许多枝权,像撑开的花伞,美丽极了。6. 杜鹃花的颜色可多了,五彩缤纷夺目耀眼。
那红得似火粉得似霞白得赛雪。
给小院增添了许多迷人的色彩。一阵微风吹过,那淡淡的花香飘满了整个小院。
也引来无数蜜蜂和蝴蝶,我也忍不住凑过去闻了闻,啊!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7. 杜鹃花树并不高,长在花盆里,海崖经典短句树枝很瘦小,叶子只有一个指甲那么大,是绿色的,杜鹃花是红色的,红花长在绿叶上显得格外耀眼。
走近去看杜鹃花,一瓣一瓣的,有两层,像穿着红色裙子的仙女站在绿丛中。低头闻一闻杜鹃花,香味淡淡的,清新自然。
8. 杜鹃花仙子为了把自己不同时期的美在人们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她们有的已经完全开放了,就像是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又活似一个个正鼓着劲,吹红了脸的小喇叭。有的杜鹃花仙子还是含苞欲放,饱涨地好象要马上展开似的。
还有的杜鹃花仙子把自己包裹地紧紧的,像在和人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9. 杜鹃花有很多种颜色,漂亮极了!有红的白的,还有一种红白相间的。杜鹃花有一种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
10.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泛指各种红色的杜鹃花。其实杜鹃花有很多种颜色。
杜鹃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正如著名诗人白居易Very very good!“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其容勺药嫫母。”------------------------------------------------------------------------------------------------------------------1、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2、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3、唐.李白《蜀道难》: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4、唐.白居易《琵琶行》: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5、唐.李贺《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6、唐.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唐.沈佺期《夜宿七盘岭》: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8、唐.温庭筠《碧磵驿晓思》: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9、唐.崔涂《春夕》: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10、唐.柳中庸《听筝》: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 歧路洛阳城。 11、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参考:;;;。
3. 高一《终南山》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这是苏轼高度赞扬王维山水诗成就的。王维诗画兼长,一向兼有诗人与画诗的天赋,用画意作诗,凭诗情绘画,使山水诗与山水画互为渗透,融而为一。他的山水诗不仅体现出画诗的构图,色彩和造型之美,还能充分表现山光水色在时空瞬变中的神采。他怀着诗人的情愫,紧握画师的彩笔,使简洁优美的诗句能同时显示千里山河的绝妙画境。对各种景致的远近、浓淡、疏密、明暗的处理,无不逼真传神,甚至将动中之静,静中之动的微妙变化,都缕刻得栩栩如生如《终南山》:“太乙近古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此诗要表现终南山的宏伟壮观,却不从自然状貌作直观的描摹,而是用惊叹夸张的口吻,开始就表现它高近天都,横连海隅的气势,概括出远观的印象。紧接着写登山所见的近景,只觉自己置身于白云缭绕、青霭蒙蒙的云海之端,那奇异惊喜的心情,随之而出。在迷蒙的喜悦中,登上主峰。此刻,群山万壑因地势和位置的不同,呈现出千姿百态,以衬托中峰的雄姿。末尾而句,如沈德潜所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唐诗别裁集》卷九)这样理解似更切合山水写景的实际,是巧妙的收笔。再看另一首诗:
危境几万转,数里将三休。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邱。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望见南山阳,白日霭悠悠。青皋丽已净,绿水郁如浮。曾是厌蒙密,旷然消人忧。(《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诗人以寸管之笔将盘曲万转的山容水姿一一如画托出。那松上雨点、溪石潺流,同深溪静语,山头长啸,彼此呼应;加上朦胧雾霭和南山日照的映衬,完全是画师的构图。晁补之指出:“右丞妙于诗,故画意有余。”符曾题序说:“昔人称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二者罕能罕能并臻其妙。右丞擅诗名于开元天宝间,得唐音之盛,绘事独绝千古。所谓无声之诗,有声之画,右丞盖兼而有之。”(见《王右丞集》附录五序文五则)
以上均为王维以画入诗的力作。这是六朝以来山水诗创作的一大发展,它融入了画师的匠心,捕捉自然山水之美的精髓,以求神似,克服了受繁杂表象束缚,刻画过于琐细的毛病。
王维能突破山水诗人实录描摹的手法,以画法入诗,使山水诗具有浓郁传神的诗画美。具体地说,一是注重自然景物彼此的烘托映衬,如“闲花满岩谷,瀑水映杉松。啼鸟忽临涧,归云时抱峰。”(《韦侍郎山居》)“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二是善于发现和捕捉大自然的生机,牢牢把握一闪而过,转瞬即逝的富于美感的形态经过裁剪、推敲、遣词,融景成诗,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半雨,树桫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三是注重色彩的调配。如“青山横苍林,赤日闭平陆。”(《冬日游览》)“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华岳》)“古壁苍苔里,寒山远山红。”(《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这些经过艺术家的慧眼和审美心理精选绘制的山水景色,比之自然录象,更富吸引力,因为它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内在的律动,写出了动与静的矛盾的统一。这就是所谓“诗中有画”的诗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