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阳》的诗句意思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干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首先,我得声明,这首诗是我第一次读到的,这让我自觉有点孤陋寡闻了。
之前在《文天祥集》等有关文天祥的诗文中从未见过,今天在网上再次搜索,除了少数几个网页链接外,也未见其它文章、文献涉及这首诗。包括本人文章后面列出的、网上能搜到的、与文天祥有关的其它几篇与重阳节相关的诗文,都是这种情况,因此,我认为这些诗文可能比较少见,也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如网友有兴趣,手头有这一类资料,不妨将实物拍照后上传贴出来,包括书籍的封面、目录、和诗文页面等,让大家觉得有意思、有参与的意愿,给大家形成一个好的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大家一起都能来鉴别、品味、欣赏和探讨,如果还有其它资料佐证就更好了,这也算是另类的人肉搜索吧。 因为上面《重阳》这首诗的诗风很象文天祥晚期的其它作品,我就权当抛砖引玉,对文天祥的诗作试作分析讨论,如果有朝一日对大家有所帮助,就当我作了一件好事,也是一桩功德。
下面是我个人的分析和解释: 《重阳》这首诗从整体内容看,应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间所作。因为全诗没有一点过节的喜悦和快乐,也没有年轻有为、蒸蒸日上的朝气,更没有官场得意、登高望远的企盼;也许能看到一丝西风烈马、叱咤风云的影子,但那也只是过去式。
我觉得它更多的是凝重、自励、追忆、反省,但尽管如此,全诗却不曾给人一点消沉和沮丧,相反,它让人痛定思痛、发愤图强。我认为《重阳》,远不止是重阳节这么简单,更多是隐含诗人的心愿:盼望重见天日、重获阳光,甚至希望能起死回生、东山再起!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是写实、写景。“万里”是指地理距离,“飘零”是指他自己一个人,“万里飘零”实则孤身被囚于元朝监狱的写照。
“两鬓蓬”是形容他自己在被囚禁过程中的形象,也是年龄和景况的实际写照。“万里飘零两鬓蓬”,一个长期被囚于远离故土的监狱中的犯人形象跃然纸上。
“梧桐”是囚室中能看到的窗外景象之一,看到这老梧桐,就让诗人想到自己的家乡,这是写景,触景生情。 梧桐是中国南北都能生长的树木,好生于温暖湿润的环境;耐严寒,耐干旱及贫瘠;夏季树皮不耐烈日;在砂质土壤上生长较好。
梧桐(学名:Firmiana platanifolia (Linn. f.) Marsili)为落叶乔木,高达16-20米。树皮青绿色,相对平滑。
叶为心形、掌状、分3-5裂,直径15-30厘米,梧桐有花有果、雌雄同株,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多为人工栽培。
梧桐在古诗词中常有多种意像及寓意,其中包括高洁品格、孤独忧愁、离情别绪等,诗人在此特别写梧桐,恐怕这些意义多少都有一点。“故乡秋色老梧桐”是诗人被这秋天景色勾起的对家乡、故国的眷念,也是诗人以梧桐自勉、自励,希望自己最终能成为凤凰向往的、有用的栋梁之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是诗人的向往、是抒情。
诗人祈望自己能象大雁或者燕子,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翱翔。我们都知道,大雁是候鸟,雁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
雁南飞正是文天祥所希望的。燕子到了晚上也要回巢守家,享受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这是多么美妙的景象。
不过这些虽然简单,但对文天祥来说,却是可望不可及的。这里诗人将它们安排在颌联里,严格的对仗更显形式上的美感,它既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有转换的用意。
这一句重在真情流露,诗人将自己比作南飞雁和归巢燕子,盼望能最终再获自由。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颈联又是一句工整的对仗,这是这首诗的核心,更是其灵魂。没有这一句,全诗必然落入俗套,有了这一句,全诗都活起来了:出众、清奇、典雅、高尚。
“落叶”对“黄花”、“何心”对“无主”、“流水”对“西风”,几乎无懈可击。落花流水春去也,那是一种无可奈何,落花都如此,何况是落叶,随波逐流、顺其自然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谁也不能说什么。
当然,水流代表大势所趋,大江东去势不可挡,谁想阻挡滚滚而来的历史潮流,只能自取灭亡。作为自身难保的落叶,更不可能有任何力量可以造成一点影响,落叶如果想去挡住流水,哪是自不量力。
我想文天祥是非常清楚这样的道理的,如果落叶是指诗人自己,是狱中文天祥的隐喻,流水是指元朝推翻宋朝,进入新的历史纪元,我认为,文天祥非常清醒,当时全国都已沦陷,包括当时的皇帝、皇太后等都投降了,他要想靠自己一已之力去阻挡这一潮流,这是绝无可能,也是非常可笑的,因此,他用“何心”、“定”来入诗,“何心”可以理解为“那有这样的心”、“任何这一类的心事”,“定”是“定下来”、“定住”的意思,他在此用诗句表明自己的态度,换言之,他声明,自己无意要去阻挡这一历史必然趋势。 “黄花无主更西风”中的“黄花”是指菊花,即黄菊、秋菊。
“无主”当然是指没有主人的、是野生的、是自然生长的。重阳(农历九月初九)赏菊,是我国的民俗之一。
历史上文人写菊花、黄花的诗篇数不胜数,当然他们之间各有千秋。
2. 与重庆有关的诗句
1.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 渝州江上忽相逢,说隐西山最高峰。
略坐移时又分别,片云孤鹤一枝筇。
5.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6. 梅子金黄杏子丹,孤舟犹系海棠滩。
江声带雨远来急,山气映入夏日寒。
渔网参差罗水婢,乌樯历乱弄风竿。
明朝又近端阳节,为觅长丝系合欢。
3. 关于重阳的诗句
与重阳节有关的诗句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评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4. 请问有没有人知道重庆节的诗歌有那些
关于重阳节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山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5. 四年级作文重庆节的来历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重庆节的诗句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