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人韦庄《台城》的诗句

1. 台城 这首诗 韦庄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

吊古诗多触景生情,借景寄慨,写得比较虚。这首诗则比同类作品更空灵蕴藉。它从头到尾采取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让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起句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金陵滨江,故说“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四望迷蒙,如烟笼雾罩,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碧绿如茵,又显出自然界的生机。这景色即具有江南风物特有的轻柔婉丽,又容易勾起人们的迷惘惆伥。这就为下一句抒情作了准备。

“六朝如梦鸟空啼”。从首句描绘江南烟雨到次句的六朝如梦,跳跃很大,乍读似不相属。其实不仅“江雨霏霏”的氛围已暗逗“梦”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间就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从东吴到陈,三百多年间,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覆亡,变幻之速,本来就给人以如梦之感;再加上自然与人事的对照,更加深了“六朝如梦”的感慨。“台城六代竞豪华”,但眼前这一切已荡然无存,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鸟空啼”的“空”,即“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的“空”,它从人们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出“梦”字,寓慨很深。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二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的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藉,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别强烈。“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最是”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如果说李益的《汴河曲》在“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的强烈感喟中还蕴含着避免重演亡隋故事的愿望,那么本篇则在如梦似幻的气氛中流露了浓重的伤感情绪,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感慨之中即暗寓伤今之意。思想情绪虽不免有些消极,但这种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仍可以借鉴。

2. 韦庄的《台城》中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1、原因

台城柳”本身是死物,是不会“无情”的,诗人实际上是把台城柳当成有情之物来写的。

2、原文

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3、译文

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垂柳,依旧轻烟般地笼罩十里长堤。

4、简析

《台城》是唐代韦庄的作品,这首诗借景寄慨,语言含蓄蕴藉,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3. 关于台城的诗句

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

《墨子·备高临》:“羊黔者,将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守为台城,以临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

孙诒让间诂:“台城,即行城也……此行城,编连大木,横出两旁,故亦谓之距。”参见行城。

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当时建康从外到内由郭城、都城(京师)、宫城(台城,另台城内还有一道内城)几个主要城圈构成,郭外为郊。

宋·洪迈《容斋续笔·台城少城》:“晋宋间谓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按,晋之“台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乾河沿北,其地本三国吴后苑城,东晋成帝时咸和中改建作新宫,遂为宫城。

历宋、齐、梁、陈,皆为台省(指中央政府,晋、宋时称朝廷禁省为台,故称)和宫殿所在地,因专名台城。宋·陈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台城在钟阜之侧,其地据高临下,东环平冈以为固,西城石头以为重,带玄武湖以为险,拥秦淮、清溪以为阻。”

“及台城陷,简文在中书省,景带甲将兵入朝陛见,过谒简文。”——《陈书·不害传》“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唐·刘翰《石头城》诗“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

——宋·贺铸《水调歌头·台城游》 台城 作者张乔,唐朝,池州人,咸通中进士。黄巢之乱,罢举,隐九华。

诗二卷。正文宫殿余基长草花,景阳宫树噪村鸦。

云屯雉堞依然在,空绕渔樵四五家。 台城 别名《金陵图》【作者】韦庄,请参见作者词条介绍。

正文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金陵五题·台城》作者刘禹锡,请参见作者词条介绍。【出处】《全唐诗》卷365-35正文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赏析(作者赖汉屏,来自《唐诗鉴赏大辞典》) 台城 【台城】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

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

有人牧马,城头吹起篥。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

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 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4. 关于诗歌赏析的,王维的鹿柴,韦庄的台城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二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的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藉,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别强烈。“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最是”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

”。(2)“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陷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

5. 古诗《台城》(韦庄)和《小松》(杜苟鹤)的赏析

赏析

吊古诗多触景生情,借景寄慨,写得比较虚。这首诗则比同类作品更空灵蕴藉。它从头到尾采取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让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起句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金陵滨江,故说“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四望迷蒙,如烟笼雾罩,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碧绿如茵,又显出自然界的生机。这景色即具有江南风物特有的轻柔婉丽,又容易勾起人们的迷惘惆伥。这就为下一句抒情作了准备。“六朝如梦鸟空啼”。从首句描绘江南烟雨到次句的六朝如梦,跳跃很大,乍读似不相属。其实不仅“江雨霏霏”的氛围已暗逗“梦”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间就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鸟空啼”的“空”,它从人们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出“梦”字,寓慨很深。“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二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的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藉,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别强烈。“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最是”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本篇则在如梦似幻的气氛中流露了浓重的伤感情绪,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感慨之中即暗寓伤今之意。思想情绪虽不免有些消极,但这种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仍可以借鉴。

《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不是么?——“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

6. 刘禹锡的台城和韦庄的台城,这两首吊古伤今的古诗所用的主要艺术

台 城

刘禹锡

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著称,最末的那位陈后主更甚。他在豪华的台城里,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整天倚翠偎红,不理朝政,还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填上淫词,让数以千计的美女边歌边舞。可怎料笙歌未彻,隋兵已迫都门,楼上红灯,楼下战火,连成一片。金粉南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结束了。这首怀古诗,以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首句总写台城,综言六代,是一幅鸟瞰图。“六代竞豪华”,乍看只是叙事,但前面冠以“台城”,便立刻使人联想到当年金陵王气,今日断瓦颓垣,这就有了形象。“豪华”之前,着一“竞”字,直贯六朝三百多年历史及先后登基的近四十位帝王。“竞”当然不是直观形象,但用它来点化“豪华”,使之化成了无数幅争奇斗巧、富丽堂皇的六代皇宫图,它比单幅图画提供的形象更为丰满。

次句在画面上突出了结绮、临春两座凌空高楼(还应包括另一座“望仙阁”在内)。“事最奢”是承上“豪华”而发的议论,“最”字接“竞”字,其奢为六朝之“最”,可说登峰造极,那么陈后主的下场如何,是不难想象了。这一句看起来写两座高楼,而议论融化在形象中了。这两座高楼,虽然只是静止的形象,但诗句却能引起读者对楼台中人和事的联翩浮想。似见帘幕重重之内,香雾缥缈之中,舞影翩翩,轻歌阵阵,陈后主与妖姬艳女们正在纵情作乐。诗的容量就因“结绮临春”引起的联想而更加扩展了。

第三句记楼台今昔。眼前野草丛生,满目疮痍,这与当年“万户千门”的繁华景象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一个“成”字,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数百年前的盛景,似乎一下子就变成了野草,其中极富深意。我们仿佛置身于惨碧凄迷的瓦砾堆中,当年粉黛青蛾,依稀可见;今日累累白骨,怵目惊心。

结句论述陈后主失国因由,诗人改用听觉形象来表达,在“千门万户成野草”的凄凉情景中,仿佛隐约可闻《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际回荡。这歌声使人联想到当年翠袖红毡,缓歌曼舞的场面,不禁使人对这一幕幕历史悲剧发出深沉的感叹。

怀古诗往往要抒发议论的,但这首诗不作抽象的议论,而是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使诗句具有无限情韵,发人深思,引人遐想。这样,我们毫不感到是在听诗人枯燥地讥评古人古事,只感到在读诗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台城》韦庄诗中说台城柳无情的作用是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

诗歌并没有直接向读者展示台城的破败情状,相反倒是呈现出了一幅颇具江南风味的图景:江雨霏霏,江岸小草细长,鸟在清亮鸣叫,江堤杨柳茂密如同烟笼。这四样景物的组合,便是典型的“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了。然而当我们细细品味,注意到几个能体现诗人情感态度的“关键词”,就会发现本诗的内蕴并非“点染风景” 可尽。

先看“空”。最容易使我们想起诗圣杜甫《蜀相》里的 “隔叶黄鹂空好音”。为什么“空”?杜甫言“空”,是因为丞相祠堂无人来拜,黄鹂啼声虽美,却无人来听,进而叩出:诸葛武侯功业虽著,却已为人所忘。韦庄言“空”,则是因六朝繁华早已“如梦”消逝,人事不再,啼声虽美,同样无人来听。此一“空”字,立时点出了台城的不胜萧瑟之状。再是“无情”,草木本就无情,又何故指责它无情?可见诗人实际上是把台城柳当成有情之物来写的。而从传统的物象运用上来看,“柳”也的确与人情相关:在离别时分折柳相赠(蕴一“留”字),离别后睹柳伤情(如柳永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六朝”的衰亡正是一个时代的告别,近人毛泽东有词云“天若有情天亦老”, 在韦庄眼中,为六朝的离别作见证的柳也该“老去”才是,但却“依旧烟笼十里堤”,一片枝繁叶茂。要注意此句中“依旧”两字,它使人油然想起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中的“还”字,它们都形成了今昔对比,并在里面蕴含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喟。恐也正因为“柳”在传统物象中的特殊功用,才会使诗人用上了“最是”一词。“无情最是”的正常语序是“最无情是”,倒装的用意不言而喻,在强化台城柳“无情”的同时,又凸现了一个回顾历史带点“怨”气的诗人的形象。

而如果考虑到诗人生活在晚唐,则我们会发现诗人与其说是在感喟“台城”,还不如说在感喟自己这个与当年六朝越来越相像的朝代;与其说柳对六朝“无情”,还不如说柳还将“无情”地见证又一个时代的消逝

关于诗人韦庄《台城》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诗人韦庄《台城》的诗句

诗句

李白写的关于物候的诗句

阅读(48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李白写的关于物候的诗句,内容包括唐宋诗中的物候中的诗句,谁知道关于古代写物候的诗句,关于物候的古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天寒水鸟自

诗句

诗经中关于人生的诗句有哪些

阅读(43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诗经中关于人生的诗句有哪些,内容包括诗经中关于人生感悟诗句,诗经里关于生活的句子,诗经中的经典名句有那些。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

诗句

关于努力不怕敌人的诗句

阅读(49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努力不怕敌人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努力奋斗的诗句,表示不畏艰难,不断努力的诗句,赞美敌人的诗句。《柏学士茅屋》唐代:杜甫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诗句

关于荔枝变质的诗句

阅读(44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荔枝变质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荔枝的诗句,关于描写荔枝的诗句,关于荔枝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

诗句

关于事物不变的诗句是

阅读(63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事物不变的诗句是,内容包括描写事物一尘不变的诗句,有没有形容事物不变,但人已变的诗,关于新事物的诗句。武陵春·春晚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

诗句

关于花的西方诗句

阅读(4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花的西方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花花世界的诗(古诗),有没有关于花的外国诗急急急,请认真回答,西方诗歌中提到花的。写赵飞燕姐妹的 古今来不少美人,问他瘦燕肥环,几个红颜成薄幸? 天地间尽多韵事,对此名笺旨酒,半江明月放酣歌。 宽

诗句

关于夏蛙的诗句

阅读(49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夏蛙的诗句,内容包括带有“荨麻草”的古文或诗句,描写夏天蛙鸣的诗句,描写“夏天蛙鸣”的诗句。荨麻草花语:相爱英国沙玛歇特地方的人,昵称白色野荨麻花为“树荫下的亚当与夏娃”。因为在花瓣的金冠下,有一对宛若亚当和夏

诗句

关于爱情的八句诗句

阅读(49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爱情的八句诗句,内容包括急求助关于爱情的诗,八句最好,急求助关于爱情的诗,八句最好,关于爱情的八字诗句。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诗句

关于山峦和江河的诗句

阅读(42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山峦和江河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山峦的诗句,江河湖海的诗句,描写山岳河流的诗句。《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

诗句

关于价格变化大的诗句

阅读(58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价格变化大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变化大的诗句,关于变化大的古诗,描写变化很大的诗句。古代关于钱的诗句包括: 唐代白居易《卖炭翁》 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

诗句

关于努力探究的诗句

阅读(135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努力探究的诗句,内容包括求关于学习努力探索的诗文名句,求关于学习努力探索的诗文名句,和探索有关的诗句。教师的天职在勇于探索教育。2、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左拉3、研究真理可以有三个目

诗句

关于孝心的诗句名言

阅读(52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孝心的诗句名言,内容包括关于孝敬的名言诗句,谁有关于“孝心”的名言或诗句,谁有关于“孝心”的名言或诗句。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

诗句

关于夏天雷声诗句

阅读(45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夏天雷声诗句,内容包括描写雷声的诗句,描写夏天的雷的诗句,描写雷声的诗句。《 初闻雷声》 二月寒犹在,春云湿未开。洒窗终夜雨,发轫数声雷。《宋颂九首·六合雷声》六合雷声,中国有君。涂其耳目,不使听闻。隔在荒外,

诗句

关于母爱的诗句除了游子吟

阅读(60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母爱的诗句除了游子吟,内容包括关于母爱的诗句除了游子吟,有关母爱的诗句,除了游子吟这首诗.,体现母爱的诗句除了游子吟。1.《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此诗诗意为王安石携母

诗句

李白写的关于物候的诗句

阅读(48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李白写的关于物候的诗句,内容包括唐宋诗中的物候中的诗句,谁知道关于古代写物候的诗句,关于物候的古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天寒水鸟自

诗句

诗经中关于人生的诗句有哪些

阅读(43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诗经中关于人生的诗句有哪些,内容包括诗经中关于人生感悟诗句,诗经里关于生活的句子,诗经中的经典名句有那些。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

诗句

关于努力不怕敌人的诗句

阅读(49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努力不怕敌人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努力奋斗的诗句,表示不畏艰难,不断努力的诗句,赞美敌人的诗句。《柏学士茅屋》唐代:杜甫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诗句

关于荔枝变质的诗句

阅读(44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荔枝变质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荔枝的诗句,关于描写荔枝的诗句,关于荔枝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

诗句

关于事物不变的诗句是

阅读(63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事物不变的诗句是,内容包括描写事物一尘不变的诗句,有没有形容事物不变,但人已变的诗,关于新事物的诗句。武陵春·春晚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

诗句

关于花的西方诗句

阅读(4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花的西方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花花世界的诗(古诗),有没有关于花的外国诗急急急,请认真回答,西方诗歌中提到花的。写赵飞燕姐妹的 古今来不少美人,问他瘦燕肥环,几个红颜成薄幸? 天地间尽多韵事,对此名笺旨酒,半江明月放酣歌。 宽

诗句

关于夏蛙的诗句

阅读(49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夏蛙的诗句,内容包括带有“荨麻草”的古文或诗句,描写夏天蛙鸣的诗句,描写“夏天蛙鸣”的诗句。荨麻草花语:相爱英国沙玛歇特地方的人,昵称白色野荨麻花为“树荫下的亚当与夏娃”。因为在花瓣的金冠下,有一对宛若亚当和夏

诗句

关于激励考试的诗句有什么意思

阅读(48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激励考试的诗句有什么意思,内容包括关于激励中考的诗句,关于科举考试的励志诗句,激励学习的诗句有什么。古时候没有中考的,所以不会有,为你推荐激励学习的诗。1. 《劝学诗 / 偶成》宋代: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