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供花供茶供供果供菩萨的诗
观音誓愿妙难思,赴感应机不失时。
救苦寻声磁吸铁,现身说法月印池。 尘刹国中咸事济,娑婆界内更垂慈。
深恩穷劫莫能赞,冀愍群萌普护持。 观世音誓愿深,度生悉出苦轮。
兴慈运悲遍刹尘,一一摄入普门。 三十二应示现今,毕竟令证佛心。
常念恭敬观世音,灾消吉庆临。 续编卷下观音七回向偈 愿此持诵胜功德,即蒙大士垂加被。
消除自他宿现业,增长我人胜善根。 永劫恒存大士心,遍界常行大士事。
尽未来际作饶益,普令有情无祸害。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
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咸皆尽灭除,世界永升平。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安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2. 关于朱槿花的诗词诗句有哪些
1、清平乐·金风细细
宋代: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译文:微微的秋风正在细细吹拂,梧桐树叶正在飘飘坠下。初尝香醇绿酒便让人陶醉,在小窗之前一枕酣眠浓睡。紫薇和朱槿在秋寒里凋残,只有夕阳映照着楼阁栏杆。双燕到了将要南归的季节,镶银的屏风昨夜已微寒。
2、
朱槿花
唐代:李绅
瘴烟长暖无霜雪,槿艳繁花满树红。
每叹芳菲四时厌,不知开落有春风。
译文:湿热的空气,温暖持久,没有霜和雪。朱槿花娇艳美丽,整个树木都是繁多的红花。每每叹息芳菲的四月时节令人厌弃。却不知花开花落都有春风参与。
扩展资料:
植物文化
1、诗词
晋代诗人杨方《扶桑》诗云:“丰翘被长条,绿叶蔽未华。因风吐微音,芳气入紫霞。我心羡此木,愿徙著吾家。夕得游其下,朝得弄其花。”
南朝诗人江总《朱槿花赋》赞云:“朝霞映日殊未妍,珊瑚照水定非鲜。千叶芙蓉讵相似,百枝灯花复羞燃。”诗人写了四样最美丽的东西,但跟朱槿花的艳丽比起来,就逊色得多了。
唐代诗人李绅的《朱槿花》诗云:“瘴烟长暖无霜雪,槿艳繁花满树红。每叹芳菲四时厌,不知开落有春风。”
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过多首赞美扶桑的诗,其中一首写得尤为传神,诗云:“殷鲜一相杂,啼笑两难分。”他所描绘的深红色和鲜红色的扶桑花,争先恐后地挤在一起“啼笑两难分”的画面,真让人耳目一新。
明代诗人桑悦《咏扶桑》诗云:“南无艳卉斗猩红,净土门传到此中。欲供如来嫌色重,谓藏宣圣讶枝同。叶深似有慈云拥,蕊坼偏惊慧日烘。赏玩何妨三宿恋,只愁烧破太虚空。”他把扶桑的美与佛事结合起来进行赞美,更加使人增添了对扶桑的喜爱。
2、花语
纤细美、体贴之美、永保清新之美。新鲜的恋情,微妙的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槿花
3. 关于“佛与莲花”诗句有哪些
1、《渌水曲》
唐代: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释义: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苹。荷花姿态娇媚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人。
2、《青阳渡》
魏晋:佚名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释义:青青的荷叶盖住了盈盈绿水,芙蓉穿上了红衣服。水下有连成线的藕,上面有大头莲子。
3、《曲池荷》
唐代: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释义: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调落了。
4、《采莲曲》
唐代: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释义: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 ,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释义: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4. 与“佛”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宋·晁说之《闲居》
闲居岂无事,一动百艰难。水为斋僧惜,花因供佛残。喜闻多死士,厌话小长安。香火同缘客,饥肠先永叹。
2.宋·王义山《乐语》
移向慈元供寿佛。压倒群花,端的成清绝。青萼玉包全未拆。薰风微处留香雪。未拆香包香已冽。沈水龙涎,不用金炉爇。花露轻轻和玉屑。金仙付与长生诀。
3.宋·何耕《春日》
寂寞城南寺,三年寄索居。折花修佛供,持钵乞僧馀。竟日无车骑,依时认鼓鱼。九衢尘一尺,吾自有华胥。
4.宋·苏轼《南歌子·卫霍元勋后》
卫霍元勋后,韦平外族贤。吹笙只合在缑山。闲驾彩峦归去、趁新年。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他时一醉画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
5.宋·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宋·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 给菩萨供什么花/给菩萨供什么花
除了燃香,还有一种更文明、更文化的供佛方式,鲜花供佛。其实,经论里有很多的鲜花供佛而获大功德大利益的依据,《苏悉地羯罗经供花品》、《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大智度论》、《文殊菩萨问事经》、《中阿含经》、《大方广不思议境界经》、《法句经华香品》、《百缘经》、《大品般若经》等均有非常精确的记载、描述。
在北方,过去供佛一般用人造假花,原因可能是由于气候原因,鲜花较少,难以做到四季不断。
南传佛教国家,气候不同,四季鲜花常开,很多信众喜欢每天采摘鲜花供佛。
佛经记载,供养佛陀共有五十二种,其中供花最普遍。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交通的便利,种植业的发达,南北几无差距,北方的鲜花也是四季常有。
还是鲜花供佛似乎更好一些。香火也很好,但是会受场地、消防、环保等等方面的限制,特别是在一些风景区,烟火太大,确实有煞风景。
鲜花,细香,一盏心灯,幽静典雅,更能让人的心安静下来。似乎更符合修行的本意。
也不是什么花都可以供佛,《苏悉地羯罗经供花品》卷上,明确列举了许多花不能供佛。例如臭花、刺树所生花、苦辛味花或无名之花等,不得作供花。因此类花难以令见者喜悦、吉祥。
作为供佛之花必俱“色好、多香、柔软、细滑”等特性。《大智度论》卷上说,“如是诸天光明,见佛身清净大光明,各持天华来诸佛所。以此诸华色好多香柔软细滑,是故以此为供养”。
佛法是心法,鲜花美丽,但终归是表法的手段,无论是南传还是北传佛教,供花的外在方式都是一样的。
但供花如果能引伸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借以此手段提高文化修养、心灵境界就更为殊胜。依照佛陀的本怀,以平常心,以鲜花供佛的形式来体悟佛法之真谛、义理。反观自心的是非、真伪、善恶及丑美等。
介绍几种供花的作意和观想方法,以报答信众一片虔诚。
一、择善法观
插花、选花时用心挑选经论里讲的“色好、多香、柔软、细滑”特征的花,用心选择,搭配,摆放。
二、相好庄严观
鲜花庄严、美丽,香味洁净、吉祥,观想诸佛菩萨相好光明,生起欢喜心和稀求心。
三、无常观
如果前两个忘记掉的话,这个千万不要忘记,佛陀不需要凡夫的鲜花供养,我们供养鲜花是为了庄严我们的内心,庄严道场,利益大众。
定睛细看正在盛开的美丽鲜花,但却好景不常,无论多么灿烂妙香的鲜花都会顷间凋谢、枯萎。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风华正茂的时候,多少憧憬、梦想、期待,不甘心,侥幸心,富贵、健康、名利。然而所有这一切都犹如这些鲜花一样,瞬息即逝。人生就是如此形色匆匆地过一遭,从生到死,长大、衰老,绽放然后残败。
这一条,太重要了,多少人道理都懂,但就是不甘心,就是觉得自己还能活上个几百年,还有时间和资本在世间捞几票,还有侥幸心,对世间的五欲的贪着的贼心就是没有死尽。不知道生命就如同这些鲜花,再漂亮,过几个夜,就彻底完蛋。
四、功德观
鲜花供佛可获无量功德。《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记载,凡诚心、欢喜供养佛者,必得安乐、大福等,并迅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关于佛前供花而获无量功德之事,很多经典都有记载,根据《百缘经》卷六,以华奉迦叶塔,依其功德可生于天道、得金色身。《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一记载,释迦牟尼佛于前世修菩萨行时,尝求五茎青莲花供养燃灯佛,而受来世成道之记。
五、戒香之观
香花供佛时,鲜花的香味随风飘逸,自然令供花人思维起修行者发出之戒德馨香。所以信徒们供花时常作如此观想:世间之花虽有花色之美与花香之芬芳,却比不上一个由修行近道、守戒而焕发出来的戒德馨香。
鲜花供佛真正用意不仅在那些外在之美,更在于深观法要。庄严佛殿,以获功德;通过思维、作意、观想至人生之苦、空、无常教法,进而令供花者理解“花香不如戒香,德花胜于色花”,从而激发修行者勇猛精进,严持戒律,广修福慧。
以上文字节选自新明法师《鲜花供佛》。九华山半出美宿主人逸墨编辑整理。
6. 佛教的一句话,爱美颜,佛前供奉一束花是什么句子
这是说要漂亮美丽,可以在佛前供花。
美丽漂亮只是供花功德的一部分,供花还有其它的功德。供花的利益与功德 在佛前以虔诚的心奉上新鲜花束,有许多功德: 1.能使人变得如花朵般的美丽、令人欢喜,吸引众人目光,人缘极佳,对你过目不忘。
2.能使人嗅觉正常。不会有鼻腔的毛病而无法发挥正常嗅觉功能。
3.能使人身体不会有恶臭,闻起来气味香甜,令你全然的纯净。 4.能使人的道德声名远播,如花香气四溢,传遍各方。
5.能使人在世界、人群中成为领导者。 6.能使人成就至善至美的事物。
7.能使人获得很大的财富。 8.能使人出生在较好的来世。
9.能使人很快地完成忏罪的功课,并成就解脱,圆成证悟。 有关供花功德的偈诵 1.《毘奈耶经》云:「智者欢喜心,堆花佛塔前,所积之功德,较彼恒河金,盈满十万坛,功德所不及。
」(解释:即便是以十万坛罐装满黄金之价值,也无法与供花于佛前相比拟。在其他许多佛经中,对此有广泛的叙述,只要我们深入经藏,自当了解。)
2.供花偈 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世间难信法,及诸上善人,普熏诸众生,誓发菩提心,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