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板桥的写兰花的诗
《高山幽兰》清·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白话释义:
千古年间最幽然贞洁的就是这花啊,不求出名显达只愿做一片烟霞。
就连那些上山砍柴的人它也不愿意让他们看见,藏在高山后面遮蔽着自己。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在郑板桥眼中,画遍多种花不如画半枝兰花。他所画的兰花,秀劲绝伦,脱尽时俗,时人评述:“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作兰如写字,秀叶疏花见姿致。”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乾隆十七年(1752年),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城隍庙碑记,在文昌祠记和城隍庙碑记里,板桥力劝潍县绅民修文洁行”,在潍且百姓间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同年,与潍县童生韩镐论文,并作行书七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在潍县任上著述颇多,其《潍县竹枝词》四十首尤为脍炙人口。
“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官潍七年,板桥无论是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为时所重”。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
2. 郑板桥关于“兰花”的诗句有哪些
《折枝兰 》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5633932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山顶妙香 》
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兰 》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题 画 兰 》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这些诗都是清代文人画家郑板桥(郑克柔)对兰花的描绘。
一天深夜,小偷钻进了郑板桥家的院子。郑板桥为官清廉并不怕偷,只是担心小偷碰翻了他的兰花,更担心小偷被小黄狗咬伤,于是在黑暗中“献”诗一首:“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小偷听了吓了一跳,正欲躲藏,但听得郑板桥吟道:“腹内诗书存万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听明白了,知道此乃暗示,便赶紧转身,郑也就接着吟道:“出门休惊黄花犬,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听了非常感激,便小心翼翼地爬墙出去,而且又听到了那个极亲切的声音:“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色赶豪门。”诗中体现了郑板桥对“梁上君子”的某种同情心和对豪门的憎恨。如此认真的叮咛,言辞之谆谆,也的确让小偷感到了一丝温暖。
再欣赏一遍: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腹内诗书存万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出门休惊黄花犬,越墙莫损兰花盆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色赶豪门。
3. 郑板桥关于“兰花”的诗句有哪些
1.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
copy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2.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译文:兰花的姿容婀娜,叶子碧绿修长,风吹过来,就算身处幽谷里也难掩其香味。bai不因为被人摘取,就甘心作为配饰,因为它的品格不是由这个衡量的。
就算无人欣赏,也默默地吐着芬芳(表示君子慎独)。3.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
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译文:就算很难借助东风的力量,(兰花)自du然的香味还是在若有似无地散发着。
4.丛丛蕙草水之涯,绿叶阴深半欲遮。最是清风披拂处,一茎嫩玉九枝花。
5.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zhi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6.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7.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8.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9.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dao。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10.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4. 郑板桥的古诗《兰花》全文是什么
1、《兰花》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2、作者简介
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燮"读音xiè,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3、赏析: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
5. 《兰花》(郑板桥)古诗
郑板桥的咏竹诗可谓独树一帜。
他的咏竹诗或阐明创作理念,或抒写自己的情志,读来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我比较喜欢的几首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人一生阿直不阿,所以他笔下的竹子显得坚定、挺拔、苍劲。竹子这种宁折不弯的精神,又是诗人“清为官、勤为民”的亮节志向的生动写照,表现了诗人坚强不屈的豪迈气概。
新栽瘦竹小园中,石上凄凄三两丝。
竹又不高峰又矮,大家谦让是家风。
郑板桥曾先后在范县、潍县等地当作知县。在权欲横行的官场中,诗人深感人世间污浊甚多,钻营敲诈,损人利已,尔虞我诈,溜须拍马不一而足,诗人对此极为反感,转而在大自然中寻找做人的真谛,而对互相“谦让”的竹与石,不争强出头的短竹、矮峰,则推崇备至,给予热情的赞扬。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诗人一生画竹、写竹四十余年,回顾自己的创作经历,感慨良深。“画到生时是熟时”,正是诗人艺术生活的哲理总结,它表现出诗人不懈追求至美艺术的精神。
6. 关于兰花的诗句
(宋·苏轼) 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 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兰》 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 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
《蕙》 丛丛蕙草水之涯,绿叶阴深半欲遮。 最是清风披拂处,一茎嫩玉九枝花
兰花诗 古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清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同上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兰 元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兰花 明刘伯温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着色兰 明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兰花 明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兰花 明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兰花二首 明李日华 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写兰 明景翩翩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折枝兰 清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山顶妙香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兰 清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7. 急需写兰花的诗句
古风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表面赞美兰花,实际上说明自己志向清高远大。)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兰花本是生在幽谷当中无人得见,一个朋友在东轩种了些,拿来送我。
它的香气能解除繁秽,更让人怜爱的是它的细叶可以抵御风霜。
根扎在在密石边上秋天早早的开了花,一丛丛叶子靠着修竹有中午的阴凉。
我想弄来蘼芜香草与它共在堂下,那就经常可以看到楚辞诗句中的意境了。
赞美兰花。)
8. 郑板桥兰诗的意思
郑板桥长期栽植兰花,积累了丰富的兰花知识。这在他的画题和诗文中时有表述,有许多认识与今日人们对兰花的认识竟十分吻合。
郑板桥在大量的诗文中描写了兰花的生长环境。
当然,一方面他惜此抒发怕尘嚣、愿隐逸的高傲禀性,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他对兰花生长环境的深刻认识。
他提出:“古人云,人芝兰之室,久而忘其香。夫芝兰人室,室则美矣,芝兰弗采也。吾愿居深山绝谷之间,有芝弗采,有兰弗掇。各适其天,各全其性”。
郑板桥发现兰根的生长,对次年的开花及花香是有影响的。
提出:“买块兰花是整根,神完力足长儿孙;莫嫌今岁花开少,还看明年发满盆。”
郑板桥认识到兰花的营养过度会影响开花。
提出“叶长花则少,叶短花则多”,与现代植物生理学的认识是一致的。
他提出的“避日、就燥”的栽培原则,也是非常符合现代栽培法的。
郑板桥的兰诗、兰画、兰识,是盛开在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兰文化花圃中的奇葩,继承、宏扬中华兰文化,不可忘却郑板桥的一份贡献!
9. 高 朋《题画兰为郑板桥作》诗句的意思
芳菲香气动吟毫,疑是湘君下汉皋。 争奈幽芳多惹怨,于今不忍读离骚
吟毫:写诗的笔,这里指写诗。湘君:湘水之神,男性。屈原的《九歌.湘君》里描写了湘夫人思念湘君那种临风企盼,因久候不见湘君依约聚会而产生怨慕神伤的感情。所以这里的湘君指郑板桥,描写了作者思念郑板桥的情景。
山名:在湖北襄阳西北。
翻译:这兰花实在太香太美了,惹动了我的诗兴。我以为是你(郑板桥)来到这里了。事实上却不是。兰花啊,兰花,你为什么这么美好呢,我的情操高尚的好友啊,你在哪里呢?我是在不忍心再读离骚了(这会让我又想起你这个好友)。全诗表达了对郑板桥的思念,高尚人格的赞美。
这是我的理解,如果有所错误,还请原谅。祝好运
10. 描写兰花的优美诗句大全
1、《古风其三十八·孤兰生幽园》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译文: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关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伤。秋霜雨雪打着翠叶红花,兰的生命怕是就要结束了!若无清风来吹拂,兰又能为谁而香呢?
2、《种兰》 宋·苏辙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译文:兰花生长在幽谷里面没有人赏识,一个朋友在东轩种了些,拿来送我。它的香气能解除繁秽,更让人怜爱的是它的细叶可以抵御风霜。根扎在在密石边上秋天早早的开了花,一丛丛叶子靠着修竹有中午的阴凉。我想弄来蘼芜香草与它共在堂下,那就经常可以看到楚辞诗句中的意境了。
3、《题杨次公春兰》 宋·苏轼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译文:春兰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采摘,那娇羞的神色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盖的春兰,但是随着清风阵阵,依然时不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馨香。
杨次公的这春兰图用妙笔丹青把春兰如实画了下来,达到了可补《离骚》而无愧于屈原的地步。面对着这春兰花,就好像是面对着灵均,让人不敢把它戴在头上佩在身上来亵渎他。
4、《咏兰》 南朝·萧詧
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
译文:连同茎叶折来的兰花聊可佩带,置入室中自然飘香,开花却不与其他花比赛拔髙枝节,含蕴着秀美的姿色在微霜里衰残。
5、《饮酒·幽兰生前庭》 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译文:幽僻之地的兰花在院子里生长,包含浓郁的芳香等待清风的的到来。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立刻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中分辨出来。
不停的向前行走会失去旧路,顺应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许才能走通。醒悟到应该回去了,飞鸟没有了,好的弓箭也就失去了用途,比喻大事已成,良将功臣无用了,可以将他们处置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郑板桥关于写兰花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