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关敬亭山的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游敬亭山诗 【南齐】谢朓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暌。
《由宣城泛湖东下》 陈毅
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
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游敬亭山记.(明)王思任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之赏心也。姑孰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丽清矣。曾过响潭,鸟语入流,两壁互答。望敬亭绛雰浮山急,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动。
既束带竣谒事,乃以青蛙走眺之。一径千绕,绿霞翳染,不知几千万竹树,党结寒阴,使人骨面之血,皆为蒏碧,而向之所谓鸟鸣莺啭者,但有茫然,竟不知声在何处?厨人尾我,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至此而又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往还”造句之精也。朓乎白乎!归来乎!吾与尔凌丹梯以接天语也。
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饮猿出啼,予栗然不能止,归卧舟中,梦登一大亭,有古柏一本,可五六人围,高百余丈,世眼未睹,世相不及,峭崿斗突,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与予所者异。嗟乎!昼夜相半,牛山短而蕉鹿长,回视霭空间,梦何在乎?游亦何在乎?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梦,而梦之非游也,止可以壬寅四月记之尔。
2. 关于敬亭山的诗
游敬亭山诗
作者:谢朓 年代:南北朝
兹山亘百里。
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
灵异居然栖。
上干蔽白日。
下属带回溪。
交藤荒且蔓。
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
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
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
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格。
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
即此陵丹梯。
皇恩竟已矣。
兹理庶无睽。
贡安国
贡安国在敬亭山翠云庵题诗云:“小阁虚岩畔,回溪古桧端。朝辉开净域,秋色在雕阑。花鸟图书出,溪山云雾看。夕阳宾主罢,聚乐到骚坛。”
3. 关于敬亭山的句子有那些
题敬亭山庙作者:刘沧 [唐]森森古木列岩隈,迥压寒原霁色开。
云雨只从山上起,风雷多向庙中来。三江入海声长在,双鹤啼天影未回。
花落空庭春昼晚,石床松殿满青苔。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水调歌头·落日澹芳草[宋] 韩元吉落日澹芳草,烟际一鸥浮。
西湖好处,君去千里为谁留。坐想敬亭山下,竹映一溪寒水,飞盖共追游。
况有尊前客,相对两诗流。笑谈间,风满座,气横秋。
平生壮志,长啸起舞看吴钩。红白山花开谢,半醉半醒时节,春去子规愁。
梦绕水西寺,回首谢公楼。水调歌头 代送路同知罢归 以上鄱阳五家集本[元] 吴存兵卫森画戟,*盖映朱幡。
平分一郡风月,家世旧衣冠。数日春风着物,一夜秋霜满野,六月宛陵寒。
只有双溪水,照见寸心丹。公好似,片云起,敬亭山。
悠悠漾漾,等闲飞去又飞还。笑问无心出岫,何似从龙天上,为雨遍人寰。
输与敬亭老,趺坐静中看。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唐] 杜牧敬亭山下百顷竹,中有诗人小谢城。
城高跨楼满金碧,下听一溪寒水声。梅花落径香缭绕,雪白玉珰花下行。
萦风酒旆挂朱阁,半醉游人闻弄笙。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
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联十觥。老闲腰下丈二组,尘土高悬千载名。
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对酒不敢起,逢君还眼明。
云罍看人捧,波脸任他横。一醉六十日,古来闻阮生。
是非离别际,始见醉中情。今日送君话前事,高歌引剑还一倾。
江湖酒伴如相问,终老烟波不计程。
4. 写敬亭山百看不厌的诗句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 鸟 高 飞 尽,孤 云 独 去 闲。
相 看 两 不 厌,只 有 敬 亭 山。 [注释] 1. 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原名昭亭山,风景幽静秀丽。
山上旧有敬亭,为南齐谢眺吟咏处。 2. 闲:安静。
[简析]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
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
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
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
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