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渤海的诗句
(六州歌头)黄帝颂 渤海居士冯志亮(作)茫茫天宇,飙烨五千秋。
云始作,涛初涌,肇神庥。冉清幽。
黄帝万民抚,八方倚,三种蓺,得宾助,征涿鹿,剿蚩尤。浩瀚咸归,百姓竭诚悫,教化传流。
俯尊及海澨,仰敬至仙丘。恩润博施,嗣延悠。
定桑兴黼,立文字,烘釜甑,辨三光。继华夏,承大统,辟鸿茫。
聚族昌。滂沛中原土,滋万代,固缤芳。
龙云起,图腾降,九州苍。斗转星旋垂史,颂先祖、膜拜炎黄。
沃野扬旌纛,日月照圻疆。永驻馨香!六州歌头,一百四十三字,前后片各八平韵。
又有于平韵外兼叶仄韵者,或同部平仄互叶,或平韵同部、仄韵随时变换,并能增强激壮声情,有繁弦急管、五音繁会之妙。要以平韵为主,仄韵为副,务使“玄黄律吕,各适物宜”耳。
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中平仄,平中仄,中中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中平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中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中中仄,仄平平(韵)。
平中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仄平平(韵)。
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韵)。
茫茫:广阔深远,空旷。 天宇:上下四方,天空,泛指天下。
飙烨:biāo yè,迅疾灿烂。 千秋:千年时间,形容时间很长。
肇:zhào,这里指开始,初始。 庥:xiū,庇护,覆盖。
冉:慢慢地、渐渐地、逐渐。 清幽:指秀丽而幽静,一般多指风景。
三种蓺:蓺读yì,出自史记“蓺五种”,意为种植五种谷物,这里用“三”是指更多的意思,古代以“三”为最多。 涿鹿:相传黄帝与蚩尤战于此地。
宾助:这里指其它部落及诸侯的帮助。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广阔的,这里指天下、疆土。
咸归:全部归服。咸意为全部、都。
竭:尽、用尽、竭力。 诚悫:悫读què,意为诚实、谨慎,诚悫是指诚朴、忠诚、心悦诚服。
教化:这里指文明。 海澨:澨读shì,意为水边,海澨指大海、四海。
仙丘:指三山,为传说中神仙所住之地。 恩润:恩惠德泽。
博施:普施、遍施。 延悠:有众多的、很多的延续。
黼:fǔ,古代礼服上绣的半黑半白的花纹。这里指纺织。
釜甑:甑读zèng,陶制品,古代炊具。釜是古代一种锅。
三光:日、月、星。 鸿茫:同鸿荒,指边远荒僻之地。
滂沛:雨大貌、气势盛大,喻指恩泽广大。 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 膜拜:古代的拜礼。
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 沃野:肥沃的田野,这里指中华大地。
旌纛:jīngdào,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圻疆:千里疆域,这里指整个华夏。
在广阔深远的大地上,展现着五千年的灿烂与辉煌。这片土地在混沌初开时,天刚有云,地刚有水,就得到了天神的庇护和保佑。
渐渐地这里的景色变得秀丽且幽静。此后轩辕氏降生,抚恤万民,八方部落依附,又教百姓种植以得发展富足,并且得到诸多部落支持,而后出兵涿鹿,征讨残暴的蚩尤。
最终四海一统,天下归心,百姓对轩辕心悦诚服,拜为君,号曰黄帝,从此中华文化得以创造延续。黄帝的恩泽广施,直至四海边疆、三山五岳、神仙府邸。
子孙部及天下并得以广泛延续。 黄帝之妃嫘祖始创蚕桑之术,使万民得以衣裳;黄帝之臣仓颉创立文字,使文化能与传承;黄帝教导百姓烧制陶瓷以作器皿;又教导万民识别天象以作占卜。
华夏王朝繁衍,江山大统延续,荒所愈加开辟。这汇聚了整个华夏民族的智慧,并得以昌盛。
黄帝恩泽着广大土地,滋养万代生息,中华文化得以缤纷绽放。天赐我中华,天亦赐我中华之文化,九州大地一片祥瑞的绿色景象。
时间慢慢的过去了,一切都成为历史,但是我们不会忘记先祖,更不会忘记我们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沃野千里飘扬胜利旗帜,日月之光普照着整个中国,在这里永远是宇宙最灿烂的地方!!。
2. 描写渤海的诗句有哪些
《水调歌头·渤海卖刀剑》年代: 宋 作者: 戴翼 渤海卖刀剑,河汉洗戎兵。
千金六月一雨,万陇稼云横。时节可人如许,天意开祥有在,申月岳生申。
五百岁初度,千万户欢声。栋梁材,霖雨手,庙堂身。
日边褒玺已到,岂久试鱼城。快上承明步武,展尽玉堂事业,再使旧毡青。
公寿更天远,鼻祖等长生。 《送王诞渤海使赴李太守行营》年代: 唐 作者: 韩翃 少年结客散黄金,中岁连兵扫绿林。
渤海名王曾折首,汉家诸将尽倾心。行人去指徐州近,饮马回看泗水深。
喜见明时钟太尉,功名一似旧淮阴。 《送人之渤海》年代: 唐 作者: 贯休 国之东北角,有国每朝天。
海力浸不尽,夷风常宛然。山藏罗刹宅,水杂巨鳌涎。
好去吴乡子,归来莫隔年。 《秋宿青龙禅阁》年代: 唐 作者: 李洞 前山不可望,暮色渐沉规。
日转须弥北,蟾来渤海西。风铃乱僧语,霜枿欠猿啼。
阁外千家月,分明见里迷。 《暮春联句九首》年代: 宋 作者: 许月卿 寸心元有雨,八面更当风。
精卫海能涸,杜鹃天可通。君臣知有义,褒贬岂无公。
一展霹雳手,九吞云梦胸。狂澜障川外,砥柱横流中。
曷不身伊尹,空教口晦翁。主忧臣不辱,世乱孰为忠。
白日青天共,潢池渤海讧。居家移官理,忧国愿年丰。
今古心符节,乾坤理勘同。普能知道大,院不虑途穷。
3. 关于冯志亮先生诗词介绍,渤海诗词集收录的诗词
(虞美人)又到清秋 作者:冯志亮(渤海居士) 凌花剪暮藤枝老, 春去秋来扰。
昔颜如雨已清萧, 又叹风吹孤叶落林梢。 西园依旧尘倾盏, 浊雾琴箫染。
亦曾凝望月幽弯, 可晓伊人垂泪盼君还? 虞美人是唐教坊曲。《碧鸡漫志》卷四:“《脞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
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又称:“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属‘中吕宫’,近世又转入‘黄钟宫’。”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五十六字者为定格,五十八字者为变格。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被寒霜催落的片片花瓣把夕阳的余光剪断,树枝和青藤都已干枯,又是一个秋天到了。
我昔日的容颜就像秋雨一样越发萧条憔悴,又开始和从前一样叹息这阵阵凉风把树上仅有的几片孤独的叶子也给吹落了。 庭院还是当时你在的样子丝毫没有改变,只是尘埃已经落满了酒杯,当年的琴和箫都已显得陈旧。
此时此刻你也和我一样在深夜凝视着凄凉不圆的月亮么?你可知道我每到此时都在这里落下思念的泪水期盼你的归来么? 冯志亮先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信徒,对于中医推拿,甚至催眠术都有比较细致的研究。并热衷于研究文学历史,喜好诗词,被誉为“当代著名古体网络诗人”。
著有渤海诗词集,共收录了冯先生所创的古体诗和长短句共三百余首。
4. 了解,家乡历史牢记渤海精神
渤海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革命史、奋斗史和创业史,其实就是“老渤海精神”的形成过程。
在渤海平原上,很早就有党的革命活动,渤海平原也因此成为中共建党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成为山东农村党组织发展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1927年5月,山东党建立了1个市委、5个地方执行委员会。其中,这5个地执委,全都在渤海地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渤海地区是山东革命的根基和摇篮,在山东革命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济南是山东党组织的诞生地,渤海地区则是哺育山东党组织成长、壮大、发展的摇篮。
5. 了解家乡历史 牢记渤海精神的手抄报
五一放假了,我去大连旅游,经过了一览无际的渤海。
我和爸爸上了船,五分钟后,船缓缓地动了,慢慢悠悠的离开了港口。
我走上甲板,闻见一股淡淡的鱼腥味。我向海面望去,真是“无风不起浪”,现在没有一点风,海面上也风平浪静,没有一点浪的痕迹,船平静的航行在海面上。
我
走到船尾,看见几只海鸥在船尾上空徘徊,它们应该是在等待被螺旋桨卷上来的小鱼吧,我拿起面包渣喂它们,它们开始还很惧怕,过了一会,便飞到我找手啄食来
了,啄的我痒痒的。我望了望四周,在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有一条线,听爸爸说,那叫“地平线”,那线上有无数的船只来来往。我趴在船边的护栏上,低着头往下
看。蓝天的颜色把海水映成了浅蓝色的,美丽极了。
太阳渐渐的落下了。这时的海水变绿了。太阳只剩半个了,朝霞映在海面上,让我想起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句诗句。
天越来越暗,海水逐渐的由黄变红。太阳走完了他一天的路程,海水黑了下来。这时候,起风了,冰凉的海风吹着我,感觉凉丝丝的。海上也起浪了,浪上映着灯光,在黑色的水面上若隐若现。
突然,船停了,眼前闪出了各种各样的灯光,原来,大连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