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将相和 哪些句子写得好 好在哪儿 (每句话在50字——100字左右)
1、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这是蔺相如见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以宝玉有假为由把玉取回后理直气壮说的一番话,表现了他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秦王“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说明秦王根本无诚意换璧。“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说明蔺相如非常聪明,机智地把玉取回。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说明秦王非常喜爱这块宝玉。蔺相如正是抓住了秦王爱玉的特点,说“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以此来表明其勇敢和决心。
2、蔺相如说:“……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段话说明了将相和与不和对国家安危有着重大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突出了廉颇、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同时也表明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说明自己避让廉将军并不是害怕他,而是为了国家利益,为国家着想。蔺相如的话,表现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忍辱退让、胸怀宽广的好品质。
3、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这句话是蔺相如分析的两种可能性和两种对策。目的是造成“秦国理屈”的局面,让秦王“没有动兵的;理由”,使赵国化被动为主动。这说明蔺相如深谋远虑,表现出他的智慧。
【难句讲解】
1、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提出交和氏璧必须举行隆重的典礼是合情合理的,使秦王无法拒绝;实际上是,蔺相如为了赢得时间完璧归赵,而采取的对付秦王的办法。
2、赵王封蔺相如做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赵王为什么封蔺相如为上卿,因为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职位比廉颇高”这句话引出了“负荆请罪”的故事。这句话在课文中起过渡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佳句赏析】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地位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廉颇起先为个人名利而闹,有居功自傲的缺点。但他后来知错了竟毅然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这种诚恳、坦率、直爽的性格,作为古代一位堂堂的大将军,确实不可多得。蔺相如的这一举动,既表现了他为国家利益着想的思想,也从侧面突出了他的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品德。
2. 写蔺相如的诗句
览古[晋]卢谌赵氏有和璧,天下无不传。
秦人来求市,厥价徒空言。与之将见卖,不与恐致患。
简才备行李,图令国命全。蔺生在下位,缪子称其贤。
奉辞驰出境,伏轼径入关。秦王御殿坐,赵使拥节前。
挥袂睨金柱,身玉要俱捐!连城既伪往,荆玉亦真还。爰在渑池会,二主克交欢。
昭襄欲负力,相如折其端。眦血不沾衿,怒发上冲冠!西缶终双击,东瑟不只弹。
舍生岂不易?处死诚独难!棱威章台颠,强御亦不干。屈节邯郸中,俯首忍回轩。
谦公何为者,负荆谢厥諐。智勇盖当代,驰张使我叹![简介]卢谌(285—351),东晋文学家。
字子谅,范阳涿县(今河北省属县)人。好老庄之学。
任太尉掾。洛阳陷于匈奴,北依刘琨。
曾被刘聪子刘粲所虏。粲败,复归刘琨。
为司空主簿。后至辽西,辽西破,归石季龙,任国子祭酒。
冉闵诛石氏,谌随冉闵军于襄国,被杀。卢谌清敏有才思,善写文章,也工书法。
其诗作《赠刘琨》、《览古》等较著名。原有集,已失传。
这首诗可以说是蔺相如的诗体传,概括了蔺相如的主要业绩。作者处于乱世中,四处奔波不已,他把天下统一,以致太平的愿望,寄托在文武全才的英雄人物身上。
所以,诗中对蔺相如的敬慕心情,是很炽烈的。七古 蔺相如宅[清]英棨书生手无缚鸡力,书生寸舌能扶国!扶国胸藏十万兵,只身敢入赢秦域。
怒叱秦王慷慨谈,秦庭一时皆失色。秦虽强横蚕诸候,壮士气盛秦难逼!不辱君命不辱身,应变惟仗胆与识。
有胆怀璧竟完归,有识回车能屈抑。强秦不敢问连城,老将负荆亦屏息。
上全国体下全交,凭将刚克与柔克。卓哉相如能兼得!其他的(短一点的):览古 书怀[唐]李白醉骑白花骆,西走邯郸城。
扬鞭动柳色,写鞚春风生。入郭登高楼,山川与云平。
深宫翳绿草,万事伤人情!相如章台巅,猛气折秦赢。两虎不可斗,廉公终负荆。
[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生于安西都护府所属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少年时即显露才华。
其诗雄奇豪放,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存诗990余首,有《李太白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春,是李白路过邯郸时的“览古抒怀”之作。诗人追怀赵国历史上众多的英雄人物,赞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及所建树的业绩,表现了诗人“志在经世”,为国立功的思想。
七绝 蔺相如墓[宋]范成大玉节经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
[简介]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
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
其诗题材广泛。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
此诗为范成大乾道六年(1170)出使金国时,途经蔺相如墓所作。当时邯郸已陷入金人手中,金强而宋弱,形势俨如当年的秦赵对峙。
面临着生命危险,范成大早有心理准备,决心以蔺相如为榜样,宁死也要保全国体。后来,范成大果然不辱使命而归。
七绝 咏蔺相如[明]高启危计难成五步间,置君虎口幸全还。世人莫笑三闾懦,不劝怀王会武关![简介]高启(1336—1374),明初诗人。
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元未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
为吴中四杰之一。明洪武初,召修《元史》,为翰林院国史编修。
授户部右侍郎,不受,归乡。授书自给。
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殿基修府治,被人告发,获罪腰斩。因高启所作《上梁文》中有“龙盘虎踞”四字,被明太祖视为魏之同党,也被杀。
高启诗爽朗清逸,又能文。有诗集《高太史全集》、文集《凫藻集》、《缶鸣集》等。
此诗咏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功绩。末两句以屈原不敢协助楚王与秦王会盟之事,极力渲染与秦约会的危险性,以衬托蔺相如的卓人胆识。
七律[明]汤显祖轻抛少室践云除,见说衙斋好读书。物论几年推蕴籍,宦情今日喜萧疏。
人行涿野砧声外,雁绕漳河木叶初。早晚邯郸应驻节,马卿原爱蔺相如![简介]汤显祖(1550—1616),明戏曲作家、文学家。
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临川镇1955年设立抚州市)人。
早年既有文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
作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即《牧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五种。后四种合称《临川梦》。
五律 过回车巷[明]卢龙云国事艰危日,君心属望初。抗秦堪奋剑,全赵且回车。
虎斗谁争长,鹰扬计未疏。列候多策士,谁更似相如?![简介]卢龙云(生卒年不祥),字少从,广东南海(今广州市)人。
明万历年间由进士宰邯郸。复补长乐,累迁贵州参议。
曾续编《邯郸县志》。有《四留堂稿》等。
七律 丛台怀台[明]蒋彬西风吹我上丛台,台上烟霏四面开。车巷虎牙今不起,渑池凤辇哪能回。
山河寂寞市朝变,弦管萧条猿鸟衰。登眺不须伤往事,百年相遇且衔杯。
[简介]蒋彬(生卒年不祥),全州(今广西属县)人。进士出身。
嘉靖二年(1523年)任广平知府。此诗着力写赵国贤相蔺相如的高贵品质及其英雄业绩。
七律 丛台怀古[清]张藩丛台高耸接云衢,主父当年启霸图。
3. 将相和的好句有哪些
相如曰:“王必无人,臣原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ge wo 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