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韬光养晦”的格言
韬乃韬光,晦即晦迹,所谓「韬晦」或韬光养晦,就是收敛锋芒,隐藏不露。
仅从词义上看,这是一个中性的词汇,就看处在什么语境之中,用在什么人的身上。「王莽谦恭未篡时」,这也可以叫做「韬光养晦」,这种「韬晦」,也可以说是「阴谋家野心家的伎俩」。
但在更多的情况下,「韬光养晦」大致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乃是一种不得已的举措。中国人有许多保护的需要,乃是一种不得已的举措。
中国人有许多格言,深究下去,都与「韬晦」二字有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此「风」当为世风;「枪打出头鸟」之「枪」,恐怕就是强权者之专利了。
纵观历朝历代,尤其是有才华有志向却一切都维系于君主的臣子在能够决定臣子生死荣辱的君主面前,往往就需要韬晦。明明有才华的却要掩饰自己的才华,明明有志向的却要掩饰自己的志向,就像明明会说话却要装成哑巴,其实是一种很痛苦的事。
恰如王翦,既要为你去冲锋陷阵,又怕你过河拆桥,其韬光养晦之中,包含了多少辛酸和不得已,何罪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