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歌颂蓟州的诗句150字左右
渔阳故郡,蓟州新府。
东临碣石,南望沧溟,西连太行,北负燕山。襟翠湖而带三河,依京津而托承唐。
物华天宝,龙光射挂月之巅;人杰地灵,五子登及第之科。上元古界有剖面,一页掀开亿万年。
九分天下属冀州。西周燕国初定都,春秋无终始建国。
西周春秋至西汉,五定国都在此城。隋唐元明大清朝,初为渔阳后蓟州。
渔阳蓟州终归县,喜登津门大家庭。从此旧貌换新颜,千年古城获新生。
古刹独乐玉观音,千年一笑渡众生。乾隆巡游到盘山,诗言不再下江南。
蓟北雄关真如铁,百年屹立铸精魂。人间仙境八仙山,无限风光在顶峰。
2. 关于“左宗棠”的诗句有哪些
1.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2.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3. 五风十雨岁则输,左图右史身其康。
从古爱人须学道,自来明善可诚身。
经济以诗书为鹄,文章得山海之华。
读破万卷诗逾美,朝作千篇日未晡。
无事时不可或倦,人贤者视其自修。
1. 释义:大将军率军西征尚未完成宏愿,我们仍然看到湖湘子弟遍部天山,你看西征的清朝大军,正是沿着夹道成阴的左公柳,把春天带到了边疆,让春风吹到了玉门关外。出自杨昌浚《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
2. 释义:志存高远,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恪守中庸之道,追求圆满而不是完美;享受生命的福,体味人生的乐趣。择高处立,才能高瞻远瞩;就平处坐,才能消灾远祸;向宽处行,才能畅行无阻。出自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
3. 释义:没有事的时候不可偷懒倦怠,要珍惜时光多读好书。贤人能士,主要靠自修自学,并非天生或老师教导。出自左宗棠《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朴存,湖南湘阴人(今湖南湘阴县界头铺镇),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湘军统帅。他青年时即注重经世致用之学。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中举人。后三次会试不第,遂为塾师。后来竟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3. 赞美盘山的句子
位于天津市蓟县的盘山,峰峦雄伟,松石清奇,素以“京东第一山”著称。相传,当年乾隆皇帝曾28次来此揽胜,并留有“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誉句。盘山有“三胜”:上盘松胜,中盘石胜,下盘水胜,综称“三盘胜境”。而我独钟石胜。这里的石头千姿百态,妙趣横生,鬼斧神工,天然巧成。以其隆、峻、峭、奇,敢与闽南之鼓浪屿、万石园媲美。
D2那天我刚一到盘山就被它美丽的景色迷住了。站在山脚下往山谷一看,那里绿树成片,简直是绿的海洋,美不胜收。往山上一看云雾缭绕,高不可攀,有如仙境。顺着山道往上爬,一步一个景。这里有名人石刻,上面写有各种赞美盘山的名句,最引人注目的是刻有“迎客”的巨石,比人还高;这里还有清清的泉水,让人在炎炎夏日感到一阵阵清凉。
4. 有关爱我蓟州,爱我家乡的故事,古文,或者词
窦仪,字可象,蓟州渔阳人。
曾祖进,玉田令。祖思恭,妫州司马。
父禹钧,与兄禹锡皆以词学名。禹钧,唐天祜末起家幽州椽,历沂、邓、安、同、郑、华、宋、澶州支使判官。
周初,为户部郎中,赐金紫。显德中,迁大常少卿、右谏议大夫致仕。
仪十五能属文,晋天福中举进士。侍卫军帅景延广领夔州节度,表为记室。
延广后历滑、陕、孟、郓四镇,仪并为从事。开运中,杨光远以青州叛,时契丹南侵,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光远与儒遣人引契丹轻骑于马家渡渡河。
仪谓执政日:“昨与颜衙论事势,有所预虑,所以乘驿昼夜不息而来。
5.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八句。
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作品名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品别名:收两河时史朝义兵败走死广阳诸将田承嗣李怀仙等俱来降创作年代:盛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七言律诗作者:杜甫分享作品原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⑴剑外忽传收蓟北⑵,初闻涕泪满衣裳⑶。却看妻子愁何在⑷,漫卷诗书喜欲狂⑸。
白日放歌须纵酒⑹,青春作伴好还乡⑺。即从巴峡穿巫峡⑻,便下襄阳向洛阳⑼。
注释译文词语注释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⑷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⑹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⑼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白话译文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河南、河北一带,高兴得连泪水都沾湿了我衣裳,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随意地用手卷起书本,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
我准备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又直下襄阳回到洛阳。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作品鉴赏整体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
“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
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
“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
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
6. 白日放歌须纵酒下句
闻 官 军 收 河 南 河 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既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浅注]
剑外:剑阁以南的蜀中地区。唐都长安在剑阁东南,故把剑南称为剑外。蓟北:蓟州北部,蓟州,唐州名 ,辖地相当于今河北蓟县、三河县、玉田县、丰润县一带。蓟北为安禄山、史思明叛军起兵的最初盆距地。涕泪:涕和泪同义复合,都指眼泪,成语“痛哭流涕”就是流泪的意思。“自目出日涕”古人有此用义,后来才转义为鼻涕。妻子:妻和子漫:随意而为,不经意或不受拘束。
[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听到官军收复蓟州、史朝义(史思明)穷 蹙自杀的消息后所作,时在唐代宗宝应二年(公元763年)。诗题所说“河南河北”为唐十五道的两道,约略相当于今山东省、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唐尚无行省制度)
诗人于上年因避蜀中之乱移家至梓洲(今四川三台),此时忽然有消息传来,说官军收复失地直捣判军老窝蓟北,刚听到捷报感极而流泪竟至泪下如注落满衣裳。回头看妻、子的面容,以前一直露出来的愁不复存在了,自己也赶快随便收起诗页书册,几乎抛书而欣 喜欲狂。在这待已旧来、来得突然的胜利消息的面前,白发老翁当然会放声吟诗,还要纵情饮酒。此时正当春天,风和景明的春天正好和诗人做伴以助行色。还乡的路线也拟好了陆行至巴西(今重庆),改走长江水道,即从巴峡( 塘峡)穿过巫峡,离了川江“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有字注:“余田园在东京。”唐代东京就是洛阳。杜甫先世为襄阳人,他的曾祖杜依艺为巩县(今属河南省)令,移家洛阳至其父杜闲又迁居长安郊外杜曲,而田园在洛阳,所以他的回乡路线以洛阳为目的地。由这个归乡的设想,可以知道他在经过七年多的乱离之后,——可惜,他的最后心愿也为能实现。
这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的是闻收复而心喜,后四句则是思还乡而情欢;叙事只有起首一句,其余各句都是抒情,流泪、破愁、欲狂、放歌、怀乡、思归、遐想,情绪在约动,全因“忽传”的佳音而涌出,心泉流住,曲折尽情。前人说此诗为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乐诗”;平定安史之乱即使当时黎庶第一件快事,自该有这样的抒写胸中快怡的篇章。睹诗被誉为“诗史”,此亦一证。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有关于收复蓟州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