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买臣 翻译
朱买臣的情感生活 有关朱买臣夫妻离异的原因,后人多指责窦氏嫌贫爱富,当然也有人说朱妻是看不惯朱买臣的酸腐之气,受不了旁人的指指点点,迫不得已才萌生去意的。
晋左思《咏史》有一句诗就这样描述: “买臣困采樵,伉俪不安宅。” 据《汉书:朱买臣传》中记载,里面有以下一段栩栩如生的文字: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朱买臣的日常生活概况。
虽说朱买臣以砍柴为生,家境贫寒,但他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不但如此,还经常在挑柴去卖的途中且吟且诵。你看,一个灰头土脸,满身汗臭的人还这么有滋有味地生活着,是不是有点滑稽,且不把旁人的侧目和指点当回事。
这就说明当时的朱买臣脱离了社会的轨道,他只活在自已营造的环境当中。这样一来妻子就受不了,你朱买臣虽无所谓,可“我”还是有血有肉的呀。
于是就劝他不要再“歌呕道中”了,不料丈夫不但不停止歌唱,反而更大声地“疾歌”。你说作为妻子的她该有多伤心,丈夫根本不尊重不了解自已的感受,他自顾自地活着。
回想这十八年来丈夫的冷漠,积累多年的委屈就一去子迸发出来,她觉得自已跟丈夫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所以“求去”。 女人在当时有如此权力,完全是因为受到当时社会机制的影响。
男人渴望“夫唱妇随”的观念已经没有那么强了,社会将赋予女性更大展示空间与自由,再嫁者无数,这在历史封建朝代中是极为罕见的,从而树立了汉代一个历史的丰碑。 其实,当时的朱买臣也并非完全没有顾及妻子的感受。
在他听到妻子说要离去时笑着说:“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他是知道自已的贫穷的,最后他还是留不住自已的妻子“即听去”。只是他为了争取功名,无瑕理会妻子细腻的感受。
后人多说他远离现实生活,怪癖成性,甚至更有人说他是典型的神经病者等等。从这篇文字所记载的,其实他是个不甘平凡,富贵欲极强的人,只是他的内心世界与一般老百姓略有不同罢了,也并非不可理喻。
此种“专注”是文人的一种通病,所以他们造成的后果也理所当然由他们自已承担了,其中原委的确值得人们反省与深思。 反过来再看他的妻子崔氏,对于她的离去,很多人都是无可厚非。
令她不满的,最主要还是穷苦,所以她说“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是呀,对于一个天天读书写字的人,那有还时间打理自已的田庄与家务,里里外外还不是崔氏她一个人扛着。后人反复记载中的朱妻弃夫,嫌贫爱富等等,我们不能排除记录者当时的婚姻观念掺杂其中,从而忽然了其中一些曲折的内幕,突显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
关于朱妻的为人,后面也有记载:“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所谓“一夜夫妻百日恩”崔氏虽然已经改嫁,但她仍不忘前夫的恩情,所以请朱吃饭。这种做法后来被人说成是调戏朱,成了贬义,就不作详述了。
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妻子的离去,从另外一方面也造就了朱买臣的千秋功名。在他五十二岁时,经他人推荐,终于当上了中大夫,最后官至九卿。
这被后人称之为大器晚成者。也曾有诗句吟诵: “行年五十功名晚,何似空山长负薪。”
有关朱买臣与崔氏之间的来往,传说他当上太慰回来后,还有马前泼水亦即覆水难收一幕,由于颇具争议,且又是传说,也就略去了。《汉书:朱买臣传》最后有这样的记载:“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
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朱买臣也并非人们说的那样“忘恩负义”,他带着前妻回到自已的家中,供她食宿,虽然妻子一个月就死了。 朱买臣的故事能流传至今日,其实是对他们妻夫之间的离异而展开的,这是汉代的典型例子,有兴趣的人不妨再深入探讨一下。
所谓观古宜鉴今,一切成败对错,后人自有定论。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①,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②。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③。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④,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⑤。
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⑥。
…… …… 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
………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⑦。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
居一月,妻自经死⑧,买臣乞其夫钱,令葬⑨。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⑩。
【注释】 ① 艾:刈。给:供给。
② 负戴:负,背。戴:顶。
呕:讴。 ③ 愈益疾歌:更加大声讴歌。
求去;请求离婚。 ④ 女:汝,下句“女”同。
⑤ 听:听任,依从。 ⑥ 饭饮:给他吃喝。
⑦ 治道:清理道路。 ⑧ 自经:上。
2. 朱买臣 翻译
朱买臣的情感生活 ?? ??有关朱买臣夫妻离异的原因,后人多指责窦氏嫌贫爱富,当然也有人说朱妻是看不惯朱买臣的酸腐之气,受不了旁人的指指点点,迫不得已才萌生去意的。
晋左思《咏史》有一句诗就这样描述: “买臣困采樵,伉俪不安宅。” 据《汉书:朱买臣传》中记载,里面有以下一段栩栩如生的文字: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朱买臣的日常生活概况。
虽说朱买臣以砍柴为生,家境贫寒,但他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不但如此,还经常在挑柴去卖的途中且吟且诵。你看,一个灰头土脸,满身汗臭的人还这么有滋有味地生活着,是不是有点滑稽,且不把旁人的侧目和指点当回事。
这就说明当时的朱买臣脱离了社会的轨道,他只活在自已营造的环境当中。这样一来妻子就受不了,你朱买臣虽无所谓,可“我”还是有血有肉的呀。
于是就劝他不要再“歌呕道中”了,不料丈夫不但不停止歌唱,反而更大声地“疾歌”。你说作为妻子的她该有多伤心,丈夫根本不尊重不了解自已的感受,他自顾自地活着。
回想这十八年来丈夫的冷漠,积累多年的委屈就一去子迸发出来,她觉得自已跟丈夫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所以“求去”。 女人在当时有如此权力,完全是因为受到当时社会机制的影响。
男人渴望“夫唱妇随”的观念已经没有那么强了,社会将赋予女性更大展示空间与自由,再嫁者无数,这在历史封建朝代中是极为罕见的,从而树立了汉代一个历史的丰碑。 其实,当时的朱买臣也并非完全没有顾及妻子的感受。
在他听到妻子说要离去时笑着说:“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他是知道自已的贫穷的,最后他还是留不住自已的妻子“即听去”。只是他为了争取功名,无瑕理会妻子细腻的感受。
后人多说他远离现实生活,怪癖成性,甚至更有人说他是典型的神经病者等等。从这篇文字所记载的,其实他是个不甘平凡,富贵欲极强的人,只是他的内心世界与一般老百姓略有不同罢了,也并非不可理喻。
此种“专注”是文人的一种通病,所以他们造成的后果也理所当然由他们自已承担了,其中原委的确值得人们反省与深思。 ?? 反过来再看他的妻子崔氏,对于她的离去,很多人都是无可厚非。
令她不满的,最主要还是穷苦,所以她说“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是呀,对于一个天天读书写字的人,那有还时间打理自已的田庄与家务,里里外外还不是崔氏她一个人扛着。后人反复记载中的朱妻弃夫,嫌贫爱富等等,我们不能排除记录者当时的婚姻观念掺杂其中,从而忽然了其中一些曲折的内幕,突显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
关于朱妻的为人,后面也有记载:“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所谓“一夜夫妻百日恩”崔氏虽然已经改嫁,但她仍不忘前夫的恩情,所以请朱吃饭。这种做法后来被人说成是调戏朱,成了贬义,就不作详述了。
?? 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妻子的离去,从另外一方面也造就了朱买臣的千秋功名。在他五十二岁时,经他人推荐,终于当上了中大夫,最后官至九卿。
这被后人称之为大器晚成者。也曾有诗句吟诵: “行年五十功名晚,何似空山长负薪。”
有关朱买臣与崔氏之间的来往,传说他当上太慰回来后,还有马前泼水亦即覆水难收一幕,由于颇具争议,且又是传说,也就略去了。《汉书:朱买臣传》最后有这样的记载:“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
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朱买臣也并非人们说的那样“忘恩负义”,他带着前妻回到自已的家中,供她食宿,虽然妻子一个月就死了。 朱买臣的故事能流传至今日,其实是对他们妻夫之间的离异而展开的,这是汉代的典型例子,有兴趣的人不妨再深入探讨一下。
所谓观古宜鉴今,一切成败对错,后人自有定论。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①,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②。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③。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④,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⑤。
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⑥。
…… …… 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
………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⑦。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
居一月,妻自经死⑧,买臣乞其夫钱,令葬⑨。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⑩。
【注释】 ① 艾:刈。给:供给。
② 负戴:负,背。戴:顶。
呕:讴。 ③ 愈益疾歌:更加大声讴歌。
求去;请求离婚。 ④ 女:汝,下句“女”同。
⑤ 听:听任,依从。 ⑥ 饭饮:给他吃喝。
⑦ 治道:清理道。
3. 《朱买臣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
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
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
是时,方筑朔方,公孙弘谏,以为罢敝中国。上使买臣难诎弘,语在《弘传》。
后买臣坐事免,久之,召待诏。 是时,东越数反复,买臣因言:“故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
今闻东越王更徙处南行,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泽中。今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舟列兵,席卷南行,可破灭也。”
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
诏买臣到郡,治楼船,备粮食、水战具,须诏书到,军与俱进。 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
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
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
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
买臣徐出户。有顷,长安厩吏乘驷马车来迎,买臣遂乘传去。
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拜为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
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
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选自《汉书·朱买臣传》)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诣阙上书,书久不报 报:回复。B.女苦日久 女:通“汝”,你。
C.后买臣坐事免 坐:因犯……罪D.买臣乞其夫钱 乞:求、讨5。 下列句子中,能够体现朱买臣同一侧面的一组是( )(3分)A.①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 ② 担束薪,行且诵书B.①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 ②买臣乞其夫钱,令葬C.①少见其绶 ②悉召见故人与饮食 D.①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 ②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买臣不管理产业,靠砍柴卖钱来维持生计,因此很贫穷,但他喜欢读书,常在劳动中高声诵读文章,非常自信。B.朱买臣有文韬武略,受到汉武帝的欣赏和重用,但他发迹之前却因穷困潦倒、常在太守府邸借住吃饭而受到会稽官吏的轻视。
C.公孙弘规劝汉武帝,认为筑朔方城会使中原疲敝,朱买臣非常支持公孙弘的观点,得到了汉武帝的赞许。D.朱买臣进入吴县境内时,看见他从前的妻子与丈夫都在修路,就停下车,叫后面的车子载他们到太守府,并安置在园中,供给他们食物。
7。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5分)译文:(2)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 (5分)译文:。
4. 关于沾沾自喜的诗句
关于沾沾自喜的诗句,比较著名的是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其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表达了李白异常兴奋和得意的心情。全诗如下: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附译文:
译文
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布衣。
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
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5. 朱买臣 翻译
朱买臣的情感生活 ?? ??有关朱买臣夫妻离异的原因,后人多指责窦氏嫌贫爱富,当然也有人说朱妻是看不惯朱买臣的酸腐之气,受不了旁人的指指点点,迫不得已才萌生去意的。
晋左思《咏史》有一句诗就这样描述: “买臣困采樵,伉俪不安宅。” 据《汉书:朱买臣传》中记载,里面有以下一段栩栩如生的文字: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朱买臣的日常生活概况。
虽说朱买臣以砍柴为生,家境贫寒,但他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不但如此,还经常在挑柴去卖的途中且吟且诵。你看,一个灰头土脸,满身汗臭的人还这么有滋有味地生活着,是不是有点滑稽,且不把旁人的侧目和指点当回事。
这就说明当时的朱买臣脱离了社会的轨道,他只活在自已营造的环境当中。这样一来妻子就受不了,你朱买臣虽无所谓,可“我”还是有血有肉的呀。
于是就劝他不要再“歌呕道中”了,不料丈夫不但不停止歌唱,反而更大声地“疾歌”。你说作为妻子的她该有多伤心,丈夫根本不尊重不了解自已的感受,他自顾自地活着。
回想这十八年来丈夫的冷漠,积累多年的委屈就一去子迸发出来,她觉得自已跟丈夫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所以“求去”。 女人在当时有如此权力,完全是因为受到当时社会机制的影响。
男人渴望“夫唱妇随”的观念已经没有那么强了,社会将赋予女性更大展示空间与自由,再嫁者无数,这在历史封建朝代中是极为罕见的,从而树立了汉代一个历史的丰碑。 其实,当时的朱买臣也并非完全没有顾及妻子的感受。
在他听到妻子说要离去时笑着说:“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他是知道自已的贫穷的,最后他还是留不住自已的妻子“即听去”。只是他为了争取功名,无瑕理会妻子细腻的感受。
后人多说他远离现实生活,怪癖成性,甚至更有人说他是典型的神经病者等等。从这篇文字所记载的,其实他是个不甘平凡,富贵欲极强的人,只是他的内心世界与一般老百姓略有不同罢了,也并非不可理喻。
此种“专注”是文人的一种通病,所以他们造成的后果也理所当然由他们自已承担了,其中原委的确值得人们反省与深思。 ?? 反过来再看他的妻子崔氏,对于她的离去,很多人都是无可厚非。
令她不满的,最主要还是穷苦,所以她说“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是呀,对于一个天天读书写字的人,那有还时间打理自已的田庄与家务,里里外外还不是崔氏她一个人扛着。后人反复记载中的朱妻弃夫,嫌贫爱富等等,我们不能排除记录者当时的婚姻观念掺杂其中,从而忽然了其中一些曲折的内幕,突显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
关于朱妻的为人,后面也有记载:“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所谓“一夜夫妻百日恩”崔氏虽然已经改嫁,但她仍不忘前夫的恩情,所以请朱吃饭。这种做法后来被人说成是调戏朱,成了贬义,就不作详述了。
?? 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妻子的离去,从另外一方面也造就了朱买臣的千秋功名。在他五十二岁时,经他人推荐,终于当上了中大夫,最后官至九卿。
这被后人称之为大器晚成者。也曾有诗句吟诵: “行年五十功名晚,何似空山长负薪。”
有关朱买臣与崔氏之间的来往,传说他当上太慰回来后,还有马前泼水亦即覆水难收一幕,由于颇具争议,且又是传说,也就略去了。《汉书:朱买臣传》最后有这样的记载:“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
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朱买臣也并非人们说的那样“忘恩负义”,他带着前妻回到自已的家中,供她食宿,虽然妻子一个月就死了。 朱买臣的故事能流传至今日,其实是对他们妻夫之间的离异而展开的,这是汉代的典型例子,有兴趣的人不妨再深入探讨一下。
所谓观古宜鉴今,一切成败对错,后人自有定论。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①,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②。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③。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④,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⑤。
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⑥。
…… …… 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
………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⑦。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
居一月,妻自经死⑧,买臣乞其夫钱,令葬⑨。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⑩。
【注释】 ① 艾:刈。给:供给。
② 负戴:负,背。戴:顶。
呕:讴。 ③ 愈益疾歌:更加大声讴歌。
求去;请求离婚。 ④ 女:汝,下句“女”同。
⑤ 听:听任,依从。 ⑥ 饭饮:给他吃喝。
⑦ 治道:清理道。
6. 在古代描写衣锦还乡的诗有哪些
在古代描写衣锦还乡的诗有:《送翁员外承赞》 《三不为篇》《送陆肱入关》《颂古十一首》 《朱买臣》
1. 《送翁员外承赞》
谁言吾党命多奇,荣美如君历数稀。
衣锦还乡翻是客,回车谒帝却为归。
凤旋北阙虚丹穴,星复南宫逼紫微。
已分十旬无急诏,天涯相送只沾衣。
2. 《送陆肱入关》
舟行复陆行,始得到咸京。
准拟何人口,吹嘘六义名。
乱山遥减翠,丛菊早含英。
衣锦还乡日,他时有此荣。
3. 《颂古十一首》
衣锦还乡人尽见,长时富贵许谁知。
无言童子呵呵笑,望得风光满面归。
4. 《朱买臣》
长歌负担久栖栖,一旦高车守会稽。
衣锦还乡成底事,只将富遗耀前妻。
5. 《三不为篇》
我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斫石通道,祈井流泉。
君肝在内,我身处边。荆轲拔剑,毛遂捧盘。不为则已,
为则不然。将恐两虎共斗,势不俱全。永□今好,
长绝来怨。是以返迹荒径,息影柴门。
我欲刺股锥刃,悬头屋梁。书临雪彩,牒映萤光。
一朝鹏举,万里鸾翔。纵任才辩,游说君王。高车反邑,
衣锦还乡。将恐鸟残以羽,兰折由芳。笼餐讵贵,
钩饵难尝。是以高巢林薮,深穴池塘。
我欲炫才鬻德,入市趋朝。四众瞻仰,三槐附交。
标形引势,身达名超。箱盈绮服,厨富甘肴。讽扬弦管,
咏美歌谣。将恐尘栖弱草,露宿危条。无过日旦,
靡越风朝。是以还伤乐浅,非惟苦遥。
7. 越妇言与汉书中关于朱买臣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试加概括
简单说,《汉书》的《朱买臣传》是基本史料,侧重于朱买臣作为寒门子弟,孜孜不倦,终有所成的事迹,属于励志类的读物。
有关旧妻崔氏的记录,是为了突出朱买臣有志青年的高大形象,类似《史记》、《战国策》里的苏秦遭遇。另外,《汉书》也记录了崔氏自愧而死,朱买臣出资代为收葬的情节,突出仁的一面。
《越妇言》则不然。作者罗隐是狂狷之士,怀才不遇而终其身,他拿这个故事旧戏新唱,做翻案文章,更确切地,是以崔氏作为自己的“代言人”,揭露唐末士子缺乏责任担当,知有己而不知有国的悲剧现实。
因此,两个故事侧重点不同,且前者为实,后者为虚,不具备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