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没有描写胡人的诗句
太多了。随便选几首: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处,空见蒲桃入汉家。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代出自蓟北门行 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胡无人 李白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
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
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塞上曲 李白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火山云歌送别 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塞上曲 戴叔伦
汉家旗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2. 古代描写胡人外貌的诗句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处,空见蒲桃入汉家。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代出自蓟北门行 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胡无人 李白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塞上曲 李白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火山云歌送别 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3. 唐代的胡人指哪些人
胡俑是古俑中特殊的一群,只见于隋唐时期,宋代已不再出现。
北朝墓出土的“胡俑”,其实大多数代表鲜卑人;鲜卑墓主随葬鲜卑俑,固属事理之常,与唐人以胡俑随葬有别。再往前在汉画像石里,却可以看到大规模胡汉交战的场面,时代的特点又自不同。
唐俑中之“胡”,大抵指粟特人。能区别出来的还有昆仑人,但较少见。
至于区别更少见的大食人和其他民族,目前仍难准确做到;兹不讨论。粟特人是居住在中亚河中地区,即泽拉夫善河流域的半农半商民族。
当时的大商队都以武力自保,所以粟特人也尚武。然而与十六国时期以武装入侵的方式进入中原的北方各族不同,叩关的粟特人多以通商的面貌出现。
尽管贞观年间康国大首领康艳典充任蒲昌海(今罗布泊)石城镇之镇使时(《新唐书·地理志》),“胡人随之,因成聚落”。其后,在石城镇外又筑起胡人聚居的新城,蒲桃城和萨毗城(S.367号《沙州伊州地志》),仿佛是一些殖民的据点;但唐政府以宽容的态度处之。
这时入华的粟特人大都生活在此类聚落中。起初,他们几乎与唐代社会格格不入。
粟特人信仰火祆教,然而并不外传,不曾有过译成汉文的祆教经典,各地之祆祠唐政府也“禁民祈祭”(《新唐书·百官志》);在宗教上与信仰佛、道的唐人完全隔绝。在婚姻上粟特人实行血亲通婚。
《隋书·西域传》说粟特人“妻其姊妹,及母子相禽兽”。唐·慧超《往五天竺国传》说粟特人“极恶风俗,婚姻交杂,纳母及姊妹为妻”。
唐·杜环《经行记》也说:“寻寻(指祆教徒)蒸报于诸夷狄中最甚。”西安出土的《唐苏谅妻马氏墓志》中,就记下了祆教徒近亲通婚的事例(《考古》1964年9期)。
这种风俗,自唐人看来,实属悖逆伦常,为情理所不容。在丧葬制度上,祆教经典《阿维斯陀经》规定,要将死者置于山间,让狗噬鸟啄。
但萨珊波斯实行天葬,尸体虽任鸟啄,却不令野兽吞食。粟特人则又不然。
唐·韦节《西蕃记》说,康国于城外,“别筑一院,院内养狗。每有人死,即往取尸,置此院内,令狗食人肉尽,收骸骨埋殡”。
《旧唐书·李暠传》所记太原“黄坑”,也是狗食死人之处,似亦为流寓当地的粟特人治丧之所。为哀悼死者,其亲属或剺面截耳。
这些做法,并令唐人不胜惊诧骇怪。当然,如果他们在本乡行施自己的风俗,外人可不必置喙。
但大批粟特人却留恋唐之富庶,乐不思归,不愿“还蕃”;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如何找到在这里长期生活下去的出路,实际上也就是如何进入唐代社会的问题。 当唐王朝的统治得到巩固后,大部分聚落被编为乡里,入籍的粟特人之从事农业者依均田法受田,并承担相应的赋税兵役。
他们与汉族农民杂居,且互相通婚,较易汉化。那些继续经商的:未入籍者称“客胡”;入籍者则成为“当县夷胡户”,其籍贯“属西、庭、伊等州府者,验有公文,听于本贯以东来往”(S.1344号《开元户部格断简》)。
也就是说入籍的胡商只能在其户籍所在的边州以东的内地进行贸易。而“客胡”虽然也不允许捆载内地产品任意“入蕃”,但可以从域外运货进来,比入籍者方便。
所以这两部分粟特商人遂互相配合,操控丝路上的贸易。长安西市中胡商尤多,“西市胡(商)”成为当时的一个专门名称。
经他们转贩而来的西方物品常为论者推重,誉之为“撒马尔罕金桃”。虽然由此带来了若干西方器物的造型与纹饰,丰富了唐代的工艺制作。
但其中大部分为奢侈品,或用途不广的奇货;远不能和16世纪传来的美洲作物、19世纪传来的欧洲机械相比,于发展社会生产、改善民众生活的作用至鲜。而且未入籍的客胡流动性大,虽然他们善于适应,但很难被看成是社会中之稳定的因素。
不过入唐既久,且已脱离聚落约束的粟特人,逐渐不循旧制。改奉摩尼教、景教以及佛教的不在少数;唐代的佛教大师释法藏(见《宋高僧传》)、释伽跋摩(见《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都是粟特人。
其精英分子更努力接受汉文化,供职唐廷的大有人在。他们不但担任译语、将作、监牧等方面的职务,还有成进士,做文官的。
然而这些人,包括未解体以前的粟特聚落成员,都不会出现在胡俑中。只有贫困的粟特移民,居留的时间已长,对唐土风情知之已稔,已基本华化者,才能为汉族大户所收容;甚至也只有其中的“家生子”,才能受到充分信任。
因为随葬的胡俑代表的是这类人,而不是人地两生的初来者,更不会是精英阶层。所以考察在现实生活中沦为厮役奴婢的胡俑,只能为唐代社会中的粟特人这幅大画卷揭开一角,其中还不可避免地被涂上一层墓主人所属意的色彩。
由于粟特人“十岁骑羊逐沙鼠”(李益诗,《全唐诗》卷二八二),懂得畜牧,所以牵驼驭马的胡俑相当多,可是无论俑或驼、马,以及所驮之物,无疑悉数代表墓主人的财产。研究者不宜离开这一基本事实而过度引申。
比如有人把它们看成是丝路上的商队的一部分;甚至驼囊上的兽面装饰也被认为即《酉阳杂俎》所称“刻毡为形,盛于皮袋”的祆神(《唐研究第7卷》)。而如《唐代胡人》页9所收陕西乾县唐章怀太子墓出土的三彩骆驼,造型诚如其说;但章怀太子既不经商又不信祆教,与丝路贸易及祆神均不相。
4. 抗击胡人的诗词有什么
胡无人 李白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塞上曲 李白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火山云歌送别 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塞上曲 戴叔伦 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燕歌行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字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塞下曲六首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胡笳十八拍 蔡琰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杨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
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
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
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喑喑。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
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
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匹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
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
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
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
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
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
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
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
汉使迎我兮四牡肥肥,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 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
5. 历史上对唐朝胡人多的记载是什么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其开放的一段时期,很多少数民族来到唐朝,或经商,或当官,更有人统领兵马,镇守一方,不仅首都长安,全国各地都有来自国外的“侨民”在当地定居,尤其是新兴的商业城市,仅广州一城的西洋侨民就有二十万人以上。
波斯商人的足迹,遍于各地。在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城市中开设的波斯胡店,以经营宝石、珊瑚、玛瑙、香料、药品而驰名。
在今天的吐鲁番、西宁、太原、西安以及广东的英德等地,都曾发现过波斯萨珊朝的银币,有的数量还很多,这证明唐朝和波斯的商业贸易是很繁盛的。而来自阿拉伯帝国和日本的侨民有不少在中国担任官职的,有的还担任部长级高级官员。
据《唐史》记载,唐朝宰相至少有二十三人是胡人,其中主要是鲜卑人。还有日本人阿倍仲麻吕,他是日本奈良时代入唐的留学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其开放的一段时期,很多少数民族来到唐朝,或经商,或当官,更有人统领兵马,镇守一方,不仅首都长安,全国各地都有来自国外的“侨民”在当地定居,尤其是新兴的商业城市,仅广州一城的西洋侨民就有二十万人以上。波斯商人的足迹,遍于各地。
在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城市中开设的波斯胡店,以经营宝石、珊瑚、玛瑙、香料、药品而驰名。在今天的吐鲁番、西宁、太原、西安以及广东的英德等地,都曾发现过波斯萨珊朝的银币,有的数量还很多,这证明唐朝和波斯的商业贸易是很繁盛的。
而来自阿拉伯帝国和日本的侨民有不少在中国担任官职的,有的还担任部长级高级官员。据《唐史》记载,唐朝宰相至少有二十三人是胡人,其中主要是鲜卑人。
还有日本人阿倍仲麻吕,他是日本奈良时代入唐的留学生,汉名朝衡、晁衡,开元五年(717年)随遣唐使使舶赴唐,后中进士第,在唐历任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秘书监兼卫尉卿等,此人还与李白有良好的私交。还有唐前期赫赫有名的高仙芝(高丽),哥舒翰,李光弼(契丹),及臭名昭著的安禄山,晚唐的李克用(沙陀)等人,都是胡人,且均为大将。
6. 唐代胡人是什么民族
从广义上来讲,华夏(汉族)以外的民族,全部称“胡人”,但是很多情况下,唐代人所说的“胡人”又专指粟特人。粟特人是居于中国新疆和中亚的少数民族,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昭武九姓”和“九姓胡”,或者直接简称为“胡人”,他们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使者。
“胡”原本是秦汉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自称。后来成为汉人对戈壁以北和西方(主要为蒙古高原和新疆中亚等地)外族或外国人的泛称。先秦时期中国将北方游牧部族称为北狄,后来狄人逐渐被华夏和蒙古高原崛起的胡人所同化。
胡人原指秦汉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匈奴西迁后蒙古高原又相继崛起了鲜卑、突厥、蒙古、契丹等游牧民族。
扩展资料:
过去的历史教科书上总是说胡人进入中原就被汉化了,其实不然,整个中原也是在不断地接纳胡人文化,逐渐改变、丰富汉人的文化性质。
单以衣食住行及日常生活而言,“五胡乱华”带来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汉代的席地而坐逐渐演变成坐在椅上、睡在床上,进门脱鞋也变成穿鞋入门;房间的高度增加了,窗户的位置也提高了;以穿衣服而论,宽袍大袖改变成窄袖长衫。这些改变都是两个文化混合后的结果。
在政治上,胡人统治者对其他的非汉人,即使不是自己的族群,也觉得亲切一点。因此,胡人帝国与中原四邻的心理界限相当模糊,这甚至于影响了他们对信仰的选择——胡人觉得印度传进来的佛教也是一种胡教,是他们感觉比较亲切的宗教,所以他们对佛教的庇护,往往比汉人政权更为积极。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胡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胡人汉化的另一面:中原地区亦接纳了胡人文化
7. 唐朝胡人是现在的什么民族
所谓“胡人”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从广义上来讲,所有北方、西域少数民族都可以被称为胡人。但是很多情况下,唐代人所说的“胡人”又专指粟特人。粟特人是居于中国新疆和中亚的少数民族,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昭武九姓”和“九姓胡”,或者直接简称为“胡人”。
粟特人的故乡在中亚地区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粟特地区,在粟特地区以“撒马尔干”(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为中心,分布着九个绿洲王国,著名的如康国、安国、石国和米国。粟特人使用的语言是粟特语,是东伊朗语系的一支,所以粟特人是被历史学家看作是伊朗文化系统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
“胡人”的说法出现很早,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战国策》),既有胡服,那么穿胡服的定是胡人了。西汉政治家贾谊在《过秦论》中,也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句子。
这里的胡人,指的是匈奴人,或者说主要是指匈奴人,也包括那些敢和汉室作对的其他少数民族,比如东胡,它因居于匈奴人之东而得名,也有专家认为东胡其实是“通古斯”的转音。东胡后来演变为鲜卑,契丹,蒙古等民族。
胡人成气候,是在十六国时期。彼时,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入侵中原,纷纷建立政权。所以,这一时期习惯上又被称作“五胡十六国”。其中,匈奴,鲜卑,羯是游牧民族,而氐,羌则并非游牧。
这一时期,也是胡汉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时期。所谓“邪正不并存,譬如胡与秦”(《晋书》),将汉胡的关系比作正邪两面,不管我们感情上接受与否,客观的说,这种思想一直是这个时期的主导思想。毕竟民族间从排斥到融合,是一个很艰难也很漫长的过程。
一说到胡人,好多人会认为这是对少数民族的蔑称。胡人相对于汉人,先进程度较低,风俗也不尽相同,又总是武力骚扰边境。对这些人,汉族政权也好,百姓也罢,自然没什么好感,也就说不出什么好话了。
江统在《徙戎论》中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晋书》),已经把他们当做敌我矛盾来看待了。所以后世再提到胡人,不管语气还是情感,在感觉上总有那么一点蔑视、轻侮的意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人
8. 古代说的唐朝胡人是现在的哪里人
指现在的内蒙,新疆,甘肃,宁夏,蒙古及中亚各国。
唐朝时期的胡人泛指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各民族,又专指粟特人。粟特人是居于中国新疆和中亚的少数民族,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昭武九姓”和“九姓胡”,或者直接简称为“胡人”,他们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使者。
粟特人的故乡在中亚地区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粟特地区,在粟特地区以“撒马尔干”(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为中心,分布着九个绿洲王国,著名的如康国、安国、石国和米国。 粟特人使用的语言是粟特语,是东伊朗语系的一支,所以粟特人是被历史学家看作是伊朗文化系统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 胡人的主要民族血统 1、鲜卑:主体被汉族同化,剩余的演化为柔然,柔然后被突厥击败,分化为室韦(蒙古)和契丹。 2、突厥:匈奴的一支,后灭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体被回鹘人和汉族人所灭,剩余的向西逃窜,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3、契丹:主体被女真族和汉族同化,剩余的西逃到中亚,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中亚人的一部分。 4、回鹘:主体由丁零人构成,融入了铁勒和高车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时期,突厥主体灭亡。
回鹘生存到现在,即今天的维吾尔族。 5、室韦:为先秦时东胡的一部分,是由鲜卑族演化而来,一直生存到现在,也就是今天的蒙古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人。
9. 在唐朝时期“胡人”是怎么回事
“胡”是古代北方游牧渔猎民族的自称。参见《汉书》《匈奴传》——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野胡。胡者,北兽之类也,野性血腥迥异于人。”
胡人,狭义也就是指匈奴人,后泛指北方游牧民族。
由于仰慕汉文化和对中原汉人的驱赶,以往的胡人已经汉化并广泛分布于中原和北方各地,与汉族无二异矣。
“胡人”的说法出现很早,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战国策》),既有胡服,那么穿胡服的定是胡人了。西汉政治家贾谊在《过秦论》中,也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句子。这里的胡人,指的是匈奴人,或者说主要是指匈奴人,也包括那些敢和汉室作对的其他少数民族,比如东胡,它因居于匈奴人之东而得名,也就是匈奴人东边的胡人。东胡的后世,便是鲜卑人和乌桓人二族。
胡人成气候,是在十六国时期。彼时,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纷纷建立政权。所以,这一时期习惯上又被称作“五胡十六国”。这一时期,也是胡汉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时期。所谓“邪正不并存,譬如胡与秦”(《晋书》),将汉胡的关系比作正邪两面,不管我们感情上接受与否,客观的说,这种思想一直是这个时期的主导思想。毕竟民族间从排斥到融合,是一个很艰难也很漫长的过程。
一说到胡人,好多人会认为这是对少数民族的蔑称。胡人相对于汉人,先进程度较低,风俗也不尽相同,又总是武力骚扰边境。对这些人,汉族政权也好,百姓也罢,自然没什么好感,也就说不出什么好话了。江统在《徙戎论》中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晋书》),已经把他们当做敌我矛盾来看待了。所以后世再提到胡人,不管语气还是情感,在感觉上总有那么一点蔑视、轻侮的意思。
其实,胡,并非对游牧民族的蔑称。它只是对游牧民族一种称谓,具体说,是对居住在北方和西方的游牧民族的一种泛称。“《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江统《徙戎论》)。诸夏即是中原,胡人的概念也是基于中原的视角提出的,其中并没有掺杂感情色彩。西汉时,匈奴单于狐鹿姑曾经给汉室皇帝致书,说“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汉书》)。也就是说,“胡”在匈奴人眼里是天之骄子的意思,和汉人的天子意思差不多。
十六国时期,前秦淝水落败后,诸族纷纷起事,苻坚一直宠信的羌人首领姚苌也举兵反秦,最后俘获苻坚。姚苌向苻坚索要传国玉玺,苻坚一脸的瞧不起,怒斥姚苌,说“小羌敢逼天子,五胡次序,无汝羌名”(《资治通鉴》)。这也是“五胡”一说最早见于史端的记载。苻坚是氐人,他自己称自己为“胡”,当然不会有什么贬义了。(文/路卫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