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落花的诗句和赏析
白头吟 李白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
闻王昌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少年行其二 李白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人胡姬酒肆中。
寄人 张泌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过元家履信宅 白居易
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
春来频与李二宾客郭外同游因赠长句 白居易
朝踏落花相伴出,暮随飞鸟一时还。
金谷园 杜牧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鹭鸶 杜牧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春晓 孟浩然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题兴化寺园亭 贾岛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
北山 王安石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春暮 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浪淘沙 李煜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忆仙姿 李存朂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更漏子 韦庄
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归国谣 韦庄
春欲暮,满地落花红带雨。
谒金门 韦庄
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好事近 李清照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雪梅香 柳永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瑞鹧鸪 欧阳修
更被春风送惆怅,落花飞絮雨翩翩。
如梦令 秦观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
临江仙 晏几道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虞美人 叶梦得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
谒金门 朱淑真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春晚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梅花 王冕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葬花吟 曹雪芹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2. 李商隐《落花》的赏析和解释
[诗歌鉴赏]咏落花,托幽怨 ——李商隐《落花》赏析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①向春尽,所得是沾衣②。 [注解] ①芳心:花心,亦指看花人之心,有双关意。
②沾衣:双关。既指花零落飘飞沾人衣,又指惜花人观落花伤感而泪落沾衣。
[鉴赏]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3. 李商隐《落花》的鉴赏
【唐*李商隐】《落花》【原文】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译文】在高高的楼阁之上,客人竟就这样走了!小园里,风吹得千万片残花乱飞。
落花,上下飞舞,洒向曲曲弯弯的小路上,飘得远远的,像在送着落日的斜晖。 看到这样的情景,柔肠寸断,不忍把落花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我爱惜芳菲的心情,也随春而去了,所得到的只是沾湿了衣裳的盈盈清泪。【注释】花乱飞:指暮春景象。
芳心:双关语,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沾衣:指流泪。
眼穿:望眼欲穿,喻热切盼望。归:春光过尽。
参差:高低不齐,指落花堆积。曲陌:曲径。
迢递:远远地。斜晖:夕阳的光辉。
【赏析】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当时,李商隐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得罪了牛党的令狐绹,境况极糟。
自然景物的变化极易引发他的忧思羁愁,于是便借园中落花隐约曲折地吐露自己的心境。诗一、二句“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写落花景象,“ 小园花乱飞 ”一句不过是人皆可道之景,并不新奇;妙就妙在首联两句之间的联系。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去本无必然的联系,但诗人却说花是因客去才“ 乱飞”,落花成为有情物,这种因果关系的描写颇出人意表,却又在情理之中。
落花虽然早有,客在时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孤独惆怅之情袭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生出同病相怜的情怀。 三、四两句“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分别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描写落花“ 乱飞 ”的具体情状。“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
诗人是立于“高阁”向下俯视,所以园内景象尽收眼底。这两句对落花本身的描绘显得很客观,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作者内心的骚动不安。
此时此刻,在他眼前出现的“落花”和“斜晖”已经不是常人眼里的自然现象,而是同人一样充满感情具有生命的事物,它们象是在同自己十分美好的青春和年华告别。于是整个画面笼罩在落花余晖这一副沉重黯淡的色调里,透出了诗人心灵的深重伤感和悲哀。
五、六句“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断肠人又逢落花,自然倍觉伤情。“眼穿仍欲稀 ”一句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望眼欲穿,希望花莫再落,却事与愿违,枝上残留的花朵仍然四处纷飞不止,越来越稀疏。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两句,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这不又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吗?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所得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
落花诗在唐诗中并不少见,但大多或单纯表现怜花惜花的情绪,或抒发及时行乐的感慨,很少能象李商隐这样把咏物与身世之慨结合得天衣无缝,表现的情感又是如此哀怨动人。譬如同是咏落花,诗人还有一首《和张秀才落花诗》,其中“ 落花犹自舞,扫后更闻香”两句,用舞姿来形容飞动的落花,既形象鲜明又蓬勃富有生气,对经久不灭的花香的描写更表现了落花形象的美好和品格的高洁,创造了新鲜的意境。
这是诗人借落花勉励别人不要因失败而沉沦,这首寄寓身世之哀的《落花》诗与它相比却是情趣迥异,另是一番意境了。【个人观点】 李商隐是唐代后期杰出的、有代表性的诗人。
他的作品,尖锐地揭露了腐朽的上层统治集团,反映了唐王朝衰颓期危机四伏的时代面貌,表现了那一时代被压抑的知识分子悲剧性的命运和心理。在诗歌艺术方面,他通过广泛学习前人,惨淡经营,突破了由盛唐和中唐诗人多方开拓而难乎为继的局面,创造了深婉精丽、富于感伤情调和象征暗示色彩的新诗风,为古代诗歌抒情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对落花的惋惜,便是对春光的爱惜,也是对韶华的珍惜。
既是叹花也是自叹,感叹青春已逝和身世漂零。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
4. 李商隐《落花》的赏析和解释
[诗歌鉴赏]咏落花,托幽怨
——李商隐《落花》赏析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①向春尽,所得是沾衣②。
[注解]
①芳心:花心,亦指看花人之心,有双关意。②沾衣:双关。既指花零落飘飞沾人衣,又指惜花人观落花伤感而泪落沾衣。
[鉴赏]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5. 唐 寅 《落花诗》的鉴赏
这个不知道算不算 唐寅的落花诗为和作。
明弘治十七年(一五O 四)春,沈周撰写落花诗七律十首,除唐寅外。文徵明、徐祯卿等皆有和诗。
史载唐寅的和作为七律三十首,各种唐寅诗文集的刻本都有收录,周道振、张月尊所辑校的《唐伯虎全集》将其收入原集部分。但根据唐寅每次书写的墨迹,有很多落花诗句与原集中所收的并不相同,显然经过修改。
据统计大异者有十七首,《唐伯虎全集》将它们编入补遗。②因而落花诗实际上总共有四十七首。
和诗『柔情绰态,如泣如诉』,③在当时广为传颂。有人认为落花诗的内容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感物伤怀的颓废情绪,因而不足取。
其实,这样的理解完全曲解了唐寅诗中的深意。 唐寅性颖利,聪明殊凡,童髫中科第,二十九岁时乡试中第一名解元。
三十岁入京会试时,却因徐经科场受贿案被累下狱而废。此后.他不但功名无望,且生计日薄,与妻子反目仳离,不久又与弟申异炊.可以说落魄之极。
唐寅作落花诗那年三十五岁,离科场被黜之事不过五年,刚刚经历过人生的低谷,『其胸中块垒郁勃之气,无由自泄,假诸风云月露以泄之』。④因此,落花诗看似伤春,实则自摅其才情。
把它们理解为浮薄伤雅的风流之作,可以说完全没有读懂它。 诗中多处表达了对光阴易逝、年华易老的感慨,是其年轻时《白发诗》的余韵。
唐寅二十五岁时发现自己『玄首有华丝』,不禁『怆然百感兴』,并鼓励自己『功名须壮时』。那时他尚年轻气盛,前途也是一片光明;如今境遇大改,虽同是感叹白发生,却更添了几分英雄落寞的暮气。
同时,诗中也充满了郁闷不得志的情绪,多处暗示了自己痛苦的遭遇。『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无疑是其经历的写照;而『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等句则借『落花』之意象。
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 以唐寅之才气,遭遇如此不幸,确实是可悲可叹的。
了解这样的背景,才能明白其惜花怜花叹花的万千感慨绝非士大夫闲来无事的无病呻吟,更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其中自有慷慨激烈的悲愤之情。但值得一提的是,落花诗并不仅仅是伤情之作,特别是修改后的诗句,多次透露出唐寅罹祸后对功名富贵的全新理解,开始对人生无常心中了了,为其日后皈依佛氏之先兆。
也正因为诗中所含的超脱旷达之意,使唐寅即使在晚年心境平和之后仍然偏爱自己当年的这些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