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治水的诗词有哪些
1. 《调张籍》唐代 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2. 《登临晴川阁怀古赞颂大禹治水》宋代 黄庭坚
晴川阁上望长江,茫茫水天拍繁华。
广厦飞桥光溢彩,匆匆碌碌无停息。
茫然一粟流何处?天涯路远是为家。
九州禹迹忘安乐,换却江山永泰宁。
3. 《补乐歌十首。大夏》唐代 元结
(《大夏》,有夏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禹治水,
其功能大中国。凡三章,章四句)
茫茫下土兮,乃生九州。山有长岑兮,川有深流。
茫茫下土兮,乃均四方。国有安乂兮,野有封疆。
茫茫下土兮,乃歌万年。上有茂功兮,下戴仁天。
4. 《公无渡河》唐代 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5.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唐代 赵彦昭
皇情遍九垓,御辇驻昭回。路若随天转,人疑近日来。
河看大禹凿,山见巨灵开。愿扈登封驾,常持荐寿杯。
2. 白居易写大禹治水的诗句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从长安往杭州赴任,七八月间经过岳阳楼。时值盛夏大水,一路所见洞庭湖水患灾害,人民蒙受水患之苦,诗人不忘国计民生,幻想大禹再世疏浚江湖,写出了这首诗: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胡为不讫功?余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渗作膏腴田,蹋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3. 关于水的诗句
带水的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带水的成语 不避水火 不便水土 不服水土 悲歌易水 冰寒于水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冰清水冷 杯水车薪 白山黑水 白水鉴心 杯水粒粟 巴山蜀水 跋山涉水 杯水舆薪 背水一战 杯水之敬 杯水之谢 不通水火 不习水土 不习水土 抽刀断水 餐风宿水 春风沂水 乘高决水 盛水不漏 尺山寸水 出水芙蓉 重山复水 趁水和泥 车水马龙 出山泉水 乘顺水船 残山剩水 楚水吴山 啜菽饮水 尺水丈波 臣心如水 裁云剪水 撮盐入水 吹皱一池春水 打落水狗 滴水不羼 滴水不漏 点水不漏 滴水成冰 滴水成河 大水冲了龙王庙 滴水穿石 斗水活鳞 淡水交情 登山临水 滴水难消 登山涉水 带水拖泥 斗升之水 簟纹如水 大禹治水 风门水口 风起水涌 芙蓉出水 反水不收 范水模山 覆水难收 饭蔬饮水 风行水上 滚瓜流水 高山流水 观山玩水 归之若水 黄尘清水 涸鲋得水 火耕水耨 火耕水种 黄河水清 火热水深 河水不洗船 河水不犯井水 海水不可斗量 洪水横流 画水镂冰 混水捞鱼 洪水猛兽 浑水摸鱼 混水摸鱼 海水难量 海水群飞 海水桑田 黄汤淡水 黄汤辣水 河同水密 涸鱼得水 交淡若水 镜花水月 兼葭秋水 蛟龙得水 蛟龙戏水 救民水火 自相水火 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样不能相容。
远水救不得近火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遇水叠桥 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
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鱼水深情 象鱼儿离不开水那样,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心同止水 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同“心如止水”。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
听风听水 形容善于赏玩自然景色。 水中著盐 比喻不着痕迹。
似水如鱼 像鱼和水一样不能离开。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离。
多指男女情人。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比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水泄不通 汇:排泄。
象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
同“水泄不通”。 水流湿,火就燥 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
指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水激则旱,矢激则远 水流矢飞,受阻则劲悍而去远。旱,通“悍”。
比喻因祸致福。 势如水火 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山寒水冷 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若涉渊水 比喻处境艰险。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石投水 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一样。
比喻互相合得来。 清水无大鱼 指待人处事不能求全责备。
秋水盈盈 形容眼神饱含感情。同“秋波盈盈”。
买臣覆水 覆:泼。比喻事成定局,无法挽回。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冷水浇头 冷水从背上浇下来。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击或刺激,思想为之一震或希望为之幻灭。
同“冷水浇背”。 江水不犯河水 比喻彼此互不相干,没有关系。
画水镂冰 在水上作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涸鲋得水 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同“涸鱼得水”。
河水不犯井水 比喻互不干犯。 风门水口 指要冲。
登山涉水 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盛水不漏 比喻说理严密。 不习水土 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气侯、饮食等。
秀水明山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大水淹了龙王庙 系统中不存在“大水淹了龙王庙”,如果您乐意提供该成语,请点击这里提交,谢谢! 酌水知源 饮水要明白它的来源。比喻不忘本。
舟水之喻 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
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重山复水 指山峦重叠,水流盘曲。
沾泥带水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办事不干脆。 云心水性 指女子作风轻浮,爱情不专一。
远水解不了近渴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远水不救近火 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
4. 有关山和水的诗句
平都山陆游名山近江步,蜡屐得修行。
奔鹿冲人过,藏丹彻夜明。唐碑多断蚀,梁殿半欹倾。
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荣。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
平都观范成大神仙得者王方平, 谁其继之阴长生。飘然空飞五云屏, 上宾寥阳留玉京。
石炉丹气常夜鸣, 龙光万柏森年龄。峡山逼侧泯江旋, 洞口福地古所铭。
云有北阴神帝庭, 太阴黑簿囚鬼灵。自从仙都起岩扃, 高霞流电飞伏精。
晖景下堕烁九冰, 塞绝苦道升无形,至今台殿栖岑屏, 隋污唐垩留丹青。上仙怪寄溪如清, 瑶池仙杖纷娉婷。
琅敖赴节锵欲鸣, 我来秋暑如炊蒸。汗流吁气衣枯藤, 摩挲众迹不暇评。
聊记梗概知吾曾。(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受禅学影响颇深,故部分诗流露出虚无寂灭的思想。范成大二十九岁中进士,任过秘书省正字,吏部员外郎等职。
南宋年间(公元1175年),范成大任成都路安抚使时,来丰都视察,登游平都观,留题下诗。(注释)(1)平都观:即今“天子殿”。
(2)吏部员外郎:吏部,隋唐以后,中枢(中央)设六部,吏部是其中之一。其职能是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考核等事务。
员外郎,部内分司,司的长官为郎中,郎中以下有员外郎,是郎中的付职。吏部员外郎,即吏部郎中的付手。
(3)屏,古代贵族妇女所乘有帷幕的车。(4)旋,水流回旋。
(5)扃,音卷,门。上闩,关门。
(6)琅敖,古乐器名。(7)玉京:道教称天帝所居之处,也指帝都。
(8)寥阳,指寥阳殿,今称奈河桥。(9)成都路安抚使,南宋时,将全国设十六路,四川当时叫成都路。
安抚使,宋代一官名。题平都山苏轼足蹑平都古洞天, 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 日月星辰任我攀。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 早朝又听鹿催班。(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但也有些作品表现出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消极情绪。
宋仁宗嘉佑年间,苏轼考取进士,做过翰林学士。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苏轼自成都去汴京(今开封),途经丰都,写下“平都山”等诗。
(注释) (1)平都山:据《丰都县志》载:“治东北一里。石径萦纡,林木幽秀,梵宇层出。
旧志谓平都福地,紫府真仙之居。汉仙人阴长生、王方平炼形于此。
传麻姑过之有留题绝句。”后人依据苏轼“平都天下古名山”这句诗,渐改平都山为“名山”,一直沿用至今。
(2)蹑:踩、踏的意思。(3)眸:音木,泛指眼睛。
(4)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此引申为天地的代称。
平都山苏轼山前江水流浩浩, 山上苍苍松柏老。舟中行客去纷纷, 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 真人王远阴长生。飞符御气朝百灵, 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 去如旋风搏紫清。真人厌世不回顾, 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 餐霞绝粒常辛苦。安得独从逍遥君, 冷然乘风驾浮云。
超世无有我独存。(注释) (1)峥嵘:高峻貌。
(2)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经名。内容是七言歌决,讲说道家养生修炼的道理。
(3)度世:旧谓脱离现世。(4)逍遥:优游自得貌。
仙都山鹿苏轼日月何促促, 尘世苦拘束。仙子去无踪, 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 孤栖怅望层城霞。至今闻有游洞客, 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 仙宫去人无咫尺。夜鸣白鹿安在哉, 满山秋草无形迹。
(注释)(1)怅望:怅然怀想。(2)萧瑟:树木被风吹指所发的声音。
(3)咫尺:比喻距离很近。平都山留题吕洞宾盂兰清晓过平都, 天下名山所不如。
两口单行人不识, 王阴空使马蹄虚。一鸣白鸟出青城, 再谒王阴二友人。
口口惟思三岛好, 抬眸已过洞庭春。(作者简介) 吕洞宾,又名吕纯阳(793-?),相传为唐京兆人。
唐朝会昌中,两举进士不弟,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俗传为八仙之一。
还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注释) (1)盂兰:指盂兰盆会,佛教仪式。
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所举行。盂兰盆是梵文的译音,意译为“救倒悬”。
(2)三岛:《汉书.郊礼志上》:“自威、宣、燕、燕昭使人入海,求逢莱、方丈、瀛洲,此三种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后用三岛来泛指想象中的仙境。
题仙都观杜光庭往岁真人朝玉皇, 四真三代住繁阳。初开九鼎丹华熟, 继蹑五云天路长。
烟锁翠岚迷旧隐, 池凝寒镜贮秋光,时来白鹿岩前后, 应许潜通不死乡。(作者简介)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诗人,处州缙云(今浙江人)人,咸通中举进士不弟,入天台山修道,仕唐为内供奉。
避乱入蜀,事王建父子,官至议大夫,赐呈“传真天师”。晚年隐居青城山,号东瀛子,能诗善文。
(注释) (1)仙都观:即现在的“天子殿”。观宇建宇唐代,唐代名“仙都观”,宋代名“景德观”,也称“白鹤观”、“耀灵殿”。
(2)四真:佛教基本教义之一,指释迦牟尼最初说教的内容,即苦、集、灭、道四谛。按经解释,“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