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包含含混的诗句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以凝练精粹的语言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含混不是意象重叠,晦涩难懂,含混美是诗歌的理想艺术形态。含混既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又是一条美学原则,含混美与诗歌的含蓄美和朦胧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在威廉·燕卜荪的《含混的七种类型》里,“含混”理论是:
(1)某一物与另一物相似,但它们有几种不同的性质都相似;(2)上下文引起的多种意义并存,包括词的多义和语法不严密产生的多义;(3)两个明显不相关的意义同时出现;(4)一个陈述语的两个或更多的意义互相不一致,反映作者的一种复杂综合心态;(5)一面写一面发现真意所在,导致一个词在上文与下文的意义不一致;(6)表述的东西是矛盾的或累赘的,迫使读者必须自己作出解释;(7)一个词的两种意义,一个含混语的两种价值,正是上下文规定的相反意义。
相对暗喻、象征、暗示、等通常的表达手法,“含混七种”显得更加理性化,不过在我看来,其第(6)点是比较难以接受的,要做到不是不可以,问题是这样做似乎给读者增加障碍比让作品增加意义的气味更浓一写。当然在“含混”思想下进行的文学创作,的确取得不错的成绩:如穆旦的情诗《诗八首》——
“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
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
唉,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
你底,我底,我们隔如重山!
从这自然底蜕变程序里,
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
即使我哭泣,变灰,变灰又新生,
姑娘,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按最本原的意义来解释“玩弄”,“上帝玩弄他自己”便可以解释为上帝在自我消遣、娱乐,似乎没什么。但以这理解来仔细重读全诗,你就会感到冥冥中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上帝)在控制着一切。“你”“我”的爱情,那“点燃”了“你”又让我“哭泣,变灰,变灰又新生”的“火灾”,都只不过是上帝的一次游戏,他创造了人类的感情成熟(自然需求),却又恶做剧的使人们心灵隔膜。在这男女相爱相隔的痛苦矛盾的纠缠中,上帝的游戏心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人是多么渺小呀!既然爱情是上帝娱乐自己时对人类的随意摆布,它就不可能长久,而只能是短暂的、虚无的,这就是爱情的悲剧性本质。而“火灾”、“成熟的年代”等,也都可以又着其他的不同解释。从这里,读者可以读到对爱情无奈,也可以感受到对其他一些东西的认识、理解等,关键看读者如何理解把握。
现代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相比过去在“含混”这点上比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内涵一般来说更加丰富、语言弹性与张力比较大,多种意性,所表达的思想时甚至会与传统相悖,理解起来的确有一定难度。但是我认为,只要不过于严重的脱离现实,过多的用晦涩难懂的语言,营造太过杂沓的意象,在精神内涵上不要太空乏,那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
假如是“含混”得过了头,那样读者要领会作品的难度过大,作者难免会给人一种故弄玄虚甚至是糊弄人的感觉。而且那对于作品的艺术生命延伸也不是太有利,应该不是太值得肯定的做法。
至于国内对含混类型的重新划分:1、指设对象的含混;2、作者态度的含混;3、语法性含混。其实基本上是对燕卜荪含混理论的概括而已,并无多大新意。
当然,跟含混相关的知识、理论还有很多很多,但笔者对含混的知识实在是缺乏,只能稍稍说点连皮毛都算不上的极端肤浅的话而已。总而言之,含混这种文学理论,可以使作品的语言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充满丛生的语意混响,为读者带去更丰富的阅读感受。
2. 关于“朦胧”的诗句
寒食夜 韩偓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细雨中。
西宫春怨 王昌龄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同武平一员外游湖五首时武贬金坛令 储光羲
朦胧竹影蔽岩扉,淡荡荷风飘舞衣。
题贾山人园林 卢纶
竹影朦胧松影长,素琴清簟好风凉。
商於驿楼东望有感 罗隐
歌绕夜梁珠宛转,舞娇春席雪朦胧。
元夜 朱淑真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蝶恋花 欧阳修
多少衷肠犹未说,珠帘夜夜朦胧月。
蝶恋花 贺铸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少年游 张先
碎霞浮动晓朦胧,春意与花浓。
采桑子 纳兰性德
斜汗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
沙沟 袁枚
沙沟日影烟朦胧,隐隐黄河出树中。
3. 关于河湖的诗句
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朝
出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白话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作者:李白
朝代:唐朝
出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白话译文:船帆越走越远,只留下一个影子,最后在水天相连的蔚蓝天空中消失了,只见那滔滔长江水向东奔流。
3、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作者:钱起
朝代:唐朝
出处:《饯别王十一南游》
白话译文: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作者:王维
朝代:唐朝
出处:《终南别业》
白话译文: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随意地看着白云在天上漂浮。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作者:张若虚
朝代:唐朝
出处:《春江花月夜》
白话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作者:李白
朝代:唐朝
出处:《望天门山》
白话译文:天门山之所以从中间断开是因为楚江的江水把它冲断开的,东流的江水在这里折回转向北方向奔流。
4. 形容含糊的成语
暧昧不明 暧昧:含糊,不清楚。
指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形容态度不明朗,关系不鲜明。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又把你姑娘一片侠肠,埋没得暧昧不明,我安龙媒真真的愧悔无地!” 半吐半露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出处:《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 半吞半吐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出处:参见“半吐半露”。
不明不白 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怎么不明不白,着他父子每胡厮闹了一夜。” 东支西吾 指说话办事含糊敷衍。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妙观]下第三局时,频频以目送情。小道人会意,仍旧东支西吾,让他过去。”
恩怨分明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含糊不明 不清楚的意思。
含糊其词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词:话语。
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不清楚,不明确。 出处:唐·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壮》:“即相执证,理全辨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
含糊其辞 话说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
出处:宋·袁燮《絜斋集》第十八卷:“是非予夺,多含糊其辞;公则不然,可则曰可,否则曰否。” 奖罚分明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绝不含糊。
来去分明 形容手续清楚或为人在财物方面不含糊。 模棱两可 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
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出处:《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念念有词 念念:连续不断地念叨。旧指和尚念经,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手里捻珠,口内念念有词,往那巽地上吹了一口气,忽的吹降去,便是一狂风。” 喔咿儒儿 喔咿:献媚强笑的样子,形容声音含糊不清。
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 章决句断 文章正确句子明了,不含糊其辞。 丁是丁,卯是卯 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
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三回:“我看你利害,明儿有了事,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别抱怨。”
钉是钉,铆是铆 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一是一,二是二 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 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80回:“遂把那杨腾蛟怎样写亲供,刘二怎样勒掯,小人等不依他,又恐怕被他连累,一是一,二是二的都说了。”
一则一,二则二 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同“一是一,二是二”。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则要你一则一,二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