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黄莺的诗句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宋·杨万里《观雪》;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宋·辛弃疾《和廓之雪》。
玉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宋·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唐·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元·华幼武《春雪》;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宋·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宋·楼钥《谢林景思和韵》;
“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元·白朴《天净沙·冬》。
手、掌、席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清·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盐、尘、柳絮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唐·元稹《南秦雪》。
雨、酥、叶、藻 “彤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唐·李咸用《大雪歌》;
“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明·徐渭《梨花》;
“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宋·范成大《雪后雨作》
2. 关于黄鹂的诗句
乡间到处都有树,树多鸟多。一年四季,都能听到鸟啼嘤鸣;一到晚上,鸟啼之声此起彼伏,奏出了让人心旷神怡的天籁之音。乍一听,天天如此;凝神听,月月不同。
树林里不断传出啄木鸟啄木的声音。农人说,这是啄木鸟在给发虫的树木进行“外科手术”。
乡间有一棵不知名的古树,围粗需几个人合抱。乡里的长老说他们还小的时候这棵树就这么大了,现已无人能说清它的年龄。在离地面约两米的地方有个酒瓶大的树洞,手臂可以伸进去,但什么也摸不着,里边黑黢黢的,什么也没看见。但令人惊奇的是,这棵古树依然茂密,浓荫匝地。传说当年这棵树曾被害虫蛀心,已奄奄一息即将枯死,后来不知从何处飞来一只啄木鸟,趴在树干上,“哚哚……哚哚哚……哚哚……”连续几天时间,啄成了个树洞,结果这棵树得救了。如今它屹立在村头为农人遮风挡雨,暗示着它生命的顽强和不屈,也昭示着树木与鸟类密不可分的历史。
假若没有啄木鸟,不知有多少树木会被虫蛀而枯死。
唐代诗人杜甫有两联描写黄鹂鸟的有名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从诗中可以知道,黄鹂喜欢在春天里唱歌。
黄鹂又叫黄莺,它全身的羽毛鲜黄鲜黄的,只有翅膀和尾巴带点黑色,头部通过眼睛的地方有一条黑纹。
黄鹂喜欢在春天的树林丛中穿飞,从来不到地面活动。一到冬天,它们就到比较温暖的森沟里去过冬。
是的,这就是黄鹂的声音,清亮、婉转,动听极了。
每年春耕时节,杜鹃就在田野上空“布谷!布谷!布谷!”地啼唤不停,似乎一声更比一声高,人们便把杜鹃称作“布谷鸟”。
布谷鸟的叫声好像是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的,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叫得最勤。许多人每年春天都会听到它的叫声,但也许一辈子也没有见过布谷鸟——杜鹃。
……乡间的小鸟既不是人工圈笼驯养、喂它一些饲料、引诱或迫使它叫唱,也不是农人自作聪明、牵强附会想象的,它是自然界自生繁衍的良禽益鸟,是森林卫士,是庄稼警察,是气象预报员,—是祸福预言家,它们随心所欲地觅食,激情满怀地唱歌,唱出悦耳动听的乐音。鸟与人类从来都是休戚与共、祸福相依。从某个角度讲,鸟的自由空间越大,证明人类的文明程度就越高。所谓“莺歌燕舞”即是人间和平繁荣、百鸟和谐欢快的写照。谁能在枪林弹雨中、战火纷飞时,欣赏到众禽飞舞、百鸟歌唱的景象呢?
人类如能万物生灵和平相处,就一定能学会知晓自然界的语言,那样就一定会先知先觉,预防灾难,把灾难减到最低限度。古诗云:“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覃硕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宋宴殊关于黄鹂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