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纪念屈原与端午的诗或词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 刘禹锡《竞渡曲》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尧潘《端午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 苏轼《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 苏轼《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下阕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 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 张耒《和端午》 唐·杜甫: 祠南夕望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毛泽东: 屈 原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顷涛。
郭沫若: 过汨罗江感怀 屈子行吟处,今余跨马过。晨曦耀江渚,朝气涤胸科。
揽辔忧天下,投鞭问汨罗。楚犹有三户,怀石理在那? 集句题屈子祠 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
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 何处招魂,香草还当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写屈原) 衷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写屈原)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 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
(董必武) 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 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清·李元度) (注:上官:上官大夫;太史公:司马迁) 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 湖南草绿,三迭重招宋玉魂。
(清·李元度)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长沙岳麓山的三闾大夫祠) (注:“呵壁”出自王逸的《天问序》:“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泄愤懑。”
) 万顷重湖悲去国; 一江千古属斯人。(汨罗江屈原祠 清·李次青) 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 四面烽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
(湖南长沙屈贾祠) 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 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赵朴初题秭归屈原祠 )。
2. 【关于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
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
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
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3. 纪念屈原的诗句
唐 李白: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唐 杜甫:窃攀屈宋宜方驾。 宋 邵博:《楚辞》文章,屈原一人耳。
宋 苏轼:吾文终其身企幕而不能及万一者,推屈子一人耳。 明 蒋之翘:予读《楚辞》,观其悲壮处,似高渐离击筑,荆卿和歌于市,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凄婉处,似穷旅相思,当西风夜雨之际,哀蛩(穷)叫湿,残灯照愁;幽奇处,似入山径无人,但闻猩啼蛇啸,木魅山鬼习人语来向人拜;艳逸处,似美人走马,玉鞭珠勒,披锦绣,佩琳琅,对春风唱一曲《杨白华》;仙韵处,似王子晋骑白鹤,驻缑(勾)山最高峰,吹玉笙作凤鸣,挥手谢时人,人皆可望不可到。
清 沈德潜:如太空之中,不著一点;如星宿之海,万源涌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动,万物发生。古来可语此者,屈大夫以下,数人而且。
近代 鲁迅: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
4. 纪念屈原的诗句
唐 李白: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唐 杜甫:窃攀屈宋宜方驾。 宋 邵博:《楚辞》文章,屈原一人耳。
宋 苏轼:吾文终其身企幕而不能及万一者,推屈子一人耳。 明 蒋之翘:予读《楚辞》,观其悲壮处,似高渐离击筑,荆卿和歌于市,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凄婉处,似穷旅相思,当西风夜雨之际,哀蛩(穷)叫湿,残灯照愁;幽奇处,似入山径无人,但闻猩啼蛇啸,木魅山鬼习人语来向人拜;艳逸处,似美人走马,玉鞭珠勒,披锦绣,佩琳琅,对春风唱一曲《杨白华》;仙韵处,似王子晋骑白鹤,驻缑(勾)山最高峰,吹玉笙作凤鸣,挥手谢时人,人皆可望不可到。
清 沈德潜:如太空之中,不著一点;如星宿之海,万源涌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动,万物发生。古来可语此者,屈大夫以下,数人而且。
近代 鲁迅: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
5. 关于写纪念屈原的诗句与对联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端午》 (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 (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 (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 端午》 (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浣溪沙 》(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阳采撷》(许文通)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端午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满江红·端阳前作》(不详)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菩萨蛮》(宋·陈与义)包中香黍分边角。
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
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
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
葵蒿三四花。《渔家傲》 (宋·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竞渡曲》(唐·刘禹锡)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1、千载招魂悲楚仕 万人抚卷叹离骚2、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3、汨罗沉没一流恨 湘楚长怀千古羞4、难得钟情 两遭流放离骚赋 惟怀义胆 一佐报国厄运横5、义报祖国 放逐难泯诗人志 魂牵桑梓 情爱唯倾荆楚山6、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7、我为他哭屈落水 他为我辈壮升天8、不畏汨罗河水深 甘冒东海浪涛激9、时逢端午思屈子 每见龙舟想汩罗10、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11、报国遭谗两放逐,痴心不改九章出。
汨罗滚滚万人泪,惟有离骚千古流。12、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 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13、芳草美人屈子赋 冰心洁玉大夫诗14、赛龙夺锦 鼓声催发健儿奋; 端日弄波 浆拍浩汤舟队威。
15、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 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6. 关于端午节屈原的诗句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____边贡《午日观竞渡》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____赵蕃《端午三首》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____张耒《和端午》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____贝琼《已酉端午》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____卢肇《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__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__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7. 怀念屈原的古诗词
历代悼屈原诗词不少,摘几篇如下:
《祠南夕望》唐.杜甫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离骚》唐.陆龟蒙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
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吊灵均》唐.王鲁复
万古汨罗深,骚人道不沉。
明明唐日月,应见楚臣心。
“万古汨罗深,骚人道不沉。”这两句写汨罗江水的深沉万古不变,但它淹没不了骚人屈原的高风亮节。句中的“汨罗”,江名,在今湖南东北部,江有二源,一出江西修水县,一出平江县,古称汨水、罗水,西流至湘阴县入洞庭湖。据说屈原是自投汨罗而死。“骚人”,即骚体诗人,这里指屈原。
“明明唐时月,应见楚臣心。”这两句承上句而来,意为从光辉灿烂的唐时明月就可以看到屈原那颗与日月同辉的心。句中的“明明”,明亮的意思;“楚臣”,指屈原。“楚臣心”,指屈原的爱国之心,与上两句中的“骚人道”是融为一体的。这两句与上两句相对应。上两句是从时间的久远来说明屈原之道永存;这两句则更进一步,从广阔的空间来说明屈原的一颗忠君爱国之心永在。这两句亦有所本。《史记·屈原列传》载:《离骚》“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竦;濯淖于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皎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在唐代,诗人借日月来抒怀,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作者将皎皎日月与屈原的爱国之心联系起来,更具有诗情画意和深刻含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端午纪念屈原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