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往今来,有哪些文人墨客的诗句描述过“云梦泽”
洞庭湖 古称“云梦泽”,历代文人墨客都有对洞庭湖的吟咏.最有名的当然是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了,其中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都是写洞庭湖的.其他比较著名的还有:子虚赋司马相如……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岪郁,隆崇嵂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全文太长了,就选这几句吧)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云梦泽》 杜牧日旗龙旆想飘扬,一索功高缚楚王.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终始郭汾阳.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2. 谁可以告诉我关于云梦泽
在湖南省华容县以西的湖南、湖北两省交界处,有一"华容隆起",由丘陵台地逐渐上升为低山和高山,形成了长江和洞庭湖的天然分水岭。自"华容隆起"北侧至汉江以南的广大地域,在古代统称为云梦泽。秦汉以前(距今两千多年前),云梦泽是连绵不断的湖泊
和沼泽,长江流到这里呈漫流状态,江湖不分,随季节的不同,水位自然消长。云梦泽全盛时的水面总面积达26000平方千米,成为长江和汉江洪水的自然调蓄场所。因此,当时长江中下游的"洪水过程不明显,江患甚少"。
每年汛期,长江和汉江洪水进入云梦泽的同时,江水携带的大量泥沙也被带到了云梦泽,由于水流流速减缓,泥沙也就淤积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淤出小的洲滩,再逐渐淤出大的洲滩。自春秋战国以来,开始逐步垦殖开发。东晋永和年间(公元345年),人们为了保护已开垦出的土地不被洪水淹没,在今江陵县城南开始修筑堤防。到南朝时期(公元500年前后),洲滩围垦日多,使得云梦泽的水面面积锐减近半,逼使荆江河段水位抬升,江水自城陵矶开始倒灌入洞庭湖,从此,洞庭湖进入了发展与扩大阶段。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和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先后两次大的决口,迫使人口大量南迁。这一时期,江湖不分的云梦泽已不复存在,代之而存的是大面积洲滩和星罗棋布的江汉湖群,人们在荆江北岸分段修筑的堤防,形成了今天荆江和荆江大堤的雏形,当时荆江两岸尚有九穴十三口分流荆江洪水,"北岸凡五穴六口,南岸凡四穴七口",通江的大小湖群的水面总面积仍在1万平方千米以上。《湖北通志》记载:"荆江九穴十三口分泄江流,宋以前诸穴皆通,故江患甚少。
在九穴十三口分流洪水的同时,大量泥沙又淤塞了九穴十三口,分流作用越来越小,人们在分流河道淤塞的先决条件下,将九穴十三口先后堵口筑堤,进一步扩大了耕地面积。明嘉靖年间(公元1524年),最后一个位于北岸的"郝穴"被封堵,至此,形成了连成一线的荆江大堤,也形成了单一的荆江河槽和广阔富庶的江汉平原,云梦泽全部消亡。